考茨基,K.

浏览

图

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第二国际的领导人和理论家。他早期是马克思主义者,后期成为修正主义的主要代表。1854年10月16日生于布拉格(当时属于奥匈帝国)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875年加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1880年迁居苏黎世,开始从事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研究,并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活动。1883年创办《新时代》杂志。1885~1890年侨居伦敦。1890年反社会党人法废除后回到德国,曾参加起草德国社会民主党爱尔福特纲领。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德国社会民主党内以E.伯恩施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者公开攻击和篡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时,考茨基起初表现动摇,后来在广大党员的压力下才发表文章批判伯恩施坦。他在1899年出版的《伯恩施坦与社会民主党的纲领。反批评》一书在反对伯恩施坦主义的斗争中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这本书中回避了无产阶级专政问题,对机会主义作了让步。在1900年第二国际巴黎代表大会上围绕米勒兰事件展开的争论中,采取了妥协和调和的立场。从1910年起公开转向中派主义,标榜在右派和左派之间不偏不倚,实际上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掩饰他的机会主义立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堕落为社会沙文主义者。1917年参加创建中派主义的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俄国十月革命后,竭力攻击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反对苏维埃政权。在德国十一月革命期间,曾短期在由德国社会民主党右派和中派组成的临时政府中担任外交部副部长,后来又担任社会化委员会主席。1921年支持中派分子组成第二半国际。1924年迁居维也纳,1938年德国法西斯侵占奥地利后,先逃往布拉格,后又移居荷兰,同年10月17日死于阿姆斯特丹

考茨基在他活动的初期曾经是马克思主义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他在《马克思的经济学说》(1887)一书中通俗地解释了《资本论》的内容。F.恩格斯审阅了这本书的草稿,认为它对K.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叙述“尽管不总是十分准确,但是还不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9页)。他在《土地问题。现代农业倾向和社会民主党的土地政策概述》(1899)一书中,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了农业中资本主义的发展,驳斥了机会主义者鼓吹的“小农经济稳固论”,认为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后不能剥夺农民,而应通过合作制把农民组织起来,朝社会主义大农业方向发展。列宁曾给予此书肯定的评价。考茨基还整理和编辑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手稿,在1905~1910年以《剩余价值学说史》的名称分三卷出版。

但在后来,考茨基转到了反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他竭力抹煞垄断资本主义的深刻矛盾,把帝国主义解释成只是一种特殊的政策,即高度发达的工业国想要统治农业区域的倾向。他把帝国主义的政策同它的经济割裂开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替社会沙文主义制造理论根据,考茨基提出了反马克思主义的“超帝国主义”论。他断言,在帝国主义条件下似乎可以通过各国资本家互相协商的办法,使各个帝国主义国家在经济上、政治上联系起来,建立起一种有组织的世界经济体系,从而可能出现一个把卡特尔政策应用到对外政策上的超帝国主义的阶段,即以实行国际联合的金融资本共同剥削世界的阶段。到了那时,帝国主义不仅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和危机,而且帝国主义为重新瓜分世界而发动战争的危险也不存在了。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著作中指出,考茨基实际上是要用改良主义与和平主义的幻想来欺骗群众,巧妙地宣传同帝国主义妥协。

俄国十月革命后,考茨基在《无产阶级专政》(1918)等小册子中鼓吹“纯粹民主”,公开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他在《历史唯物主义》(1927)一书中宣扬社会主义似乎是社会生产力机械发展的结果。他断言,一个国家只有在资本主义发展到无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时才能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由于俄国经济落后,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就不能成为社会主义的起点。他攻击十月革命是一种想要超越或者用法令来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的大规模试验,号召对苏维埃俄国进行武装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