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图书馆

浏览

中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在南京市。前身为南京国民党政府的中央图书馆和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国学图书馆筹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原名江南图书馆,1929年10月定名为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 (馆址建在南京城西惜阴书院旧址上的陶凤楼),它是江苏省建立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也是全国创办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中央图书馆于1933年筹备,1936年9月在南京成贤街开放。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西迁重庆,1940年8月1日正式成立中央图书馆,图书馆学家蒋复璁任馆长。1946年5月迁回南京原址,新建阅览楼和书库,并接收汪伪陈群的泽存书库,建立北城阅览室。1948年10月,馆藏中的一批珍贵的宋元善本图书和碑帖被运往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3月19日原中央图书馆改名为国立南京图书馆。1952年10月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并入,定名为南京图书馆。史学家贺昌群、哲学家李仲融、图书馆学家汪长炳曾任馆长。1949年8月馆藏120万册, 到1990年12月增加到643.6万册。其中图书500多万册 (中文占84%,外文占16%),报刊3万多种。外文藏书以英文、日文、俄文为多。馆藏文献侧重于电子、无线电、轻纺、化工、机械、石油、冶金等学科。馆藏古籍约140万册,其中善本 1万部10万册。有唐人写本、辽代写经、宋本方志、元刻散曲总集等稀见古籍和大量明刻资料及明清抄本。其中宋刻《蟠室老人集》、元刻《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前集后集》、辽代泥金写本《大方广佛华严经》、清初顾炎武手稿《天下郡国利病书》等极为珍贵。该馆还相当完整地保存了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丁丙的八千卷楼旧藏。馆藏地方志 5千种 1万部,江苏地方志更为齐全。馆藏1949年以前出版的中文书刊,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政府出版物较丰富。此外还收藏有地图、图片、金石拓片等以及录像带、录音带、缩微胶卷等非书资料。

馆舍面积23663平方米,其中书库15973平方米,阅览室4780平方米,1989年在陶凤楼前又扩建三层阅览书库楼1930平方米。馆内设有文献检索室、社会科学参考室、普通阅览室、中文报刊阅览室、古籍阅览室、特藏阅览室、戈宝权藏书室、视听室等。除古籍与特藏阅览室外,其他各室大都开架阅览。全馆有持证读者近 4万人。每年接待读者约40万人次,并对全省开展邮寄借书和馆际互借服务。每年解答读者口头咨询约3000件,对企业和科研单位进行专题服务和跟踪服务。1987年起用计算机进行中文期刊管理,到1990年底已存储中文期刊10500种,可提供多种途径检索服务。该馆还建立了农业科学信息数据库。还提供声像服务、缩微复制服务等,并经常到各地开展巡回专题书展。

馆内设有采编部、流通典藏部、科技情报部、阅览部、期刊部、特藏部、古籍部、技术部、辅导部、研究室等业务部门。江苏省图书馆学会和江苏图书情报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也设在该馆。1988年底有工作人员 315人,其中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 9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者45人。

该馆采取多种方式对全省市、县图书馆进行业务辅导和干部培训;与东南大学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美国、日本、朝鲜、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个图书馆建立了书刊交换关系;1986年作为机构会员加入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IFLA)。

该馆编辑出版有《江苏三大系统图书馆外文新书联合目录》(双月刊,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南京图书馆馆藏外文科技期刊目录》、《馆藏西德标准目录》、《江苏地区图书馆建国前中文报纸杂志联合目录》、《农业新书刊选目》(季刊)、《鲁迅著译及研究资料目录》、《孙中山著作及研究资料索引》、《瞿秋白研究资料索引》、《馆藏四十大类中文书目》、《图书馆学论文索引》(1949~1982)等,并与江苏省图书馆学会联合主办《江苏图书馆学报》(双月刊)。 (见彩图)

南京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