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缅战争

浏览

英国为把缅甸变为其殖民地而在1824~1885年间发动的3次侵缅战争。

第一次侵缅战争(1824~1826)

早在164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缅甸的锡里安(亦名沙廉)建立商馆。1687年,又一度侵占缅甸的尼格莱斯岛。1740年,爆发缅甸孟族起义。英国插手缅、孟人之间的斗争。1743年,孟人军队捣毁了锡里安的英国商馆。1759年,缅王雍籍牙收复尼格莱斯岛。英国不甘心自己的势力被逐出缅甸,1795~1811年间,先后六次派出使者到缅甸活动。企图诱迫缅甸签订不平等条约,但始终没有得逞。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进一步扩大对亚洲的侵略。1819年,应阿萨姆大臣的请求,缅甸军队帮助阿萨姆平叛。一些阿萨姆人逃亡到英属印度,英国乘机唆使缅军向阿萨姆发动进攻。1822年,缅甸派班都拉率部进入阿萨姆。1812年,应曼尼普尔王子马其新的请求,缅军进入曼尼普尔协助平定内乱。1813年,立马其新为王。1819年,缅王孟既登位,马其新没有亲自前往朝贺,缅军开进曼尼普尔。马其新率众逃到卡恰尔。1823年2月,英军越界侵占纳夫河口的刷浦黎岛。1823年9月23日,缅军反击,把该岛夺回。同年11月,在阿萨姆的缅军向卡恰尔进军。英国宣布卡恰尔及其北边的贾因提亚为自己的“保护国”。英国借口缅甸威胁英属印度的安全,在1824年3月5日对缅发动第1次侵略战争。英军采用的声东击西的战术,先在西线阿拉干地区挑起冲突,把缅军主力吸引到西战场,然后英海军主力乘虚在南线登陆。缅甸人民在西战场和南战场同时抗击英国侵略。坎贝尔指挥的英海军在仰光登陆后遭到围困,伤亡惨重(见彩图)。班都拉将军牺牲后,英军很快就侵占卑谬。1826年2月,进占蒲甘和杨达波。2月24日,缅甸政府被迫签订杨达波条约。条约规定,缅甸交出1000万卢比的赔款,承认曼尼普尔、卡恰尔、贾因提亚为英国领地,把丹那沙林、阿萨姆和阿拉干割让给英国。这是缅甸历史上第 1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这次战争不仅加深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危机,也使缅甸开始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苦难历程。英国殖民者和缅甸人民之间的民族矛盾成了缅甸社会的主要矛盾。

英缅战争--仰光之役(1824) 第二次侵缅战争(1852)

在人民反英情绪影响下,缅王孟坑(1837~1846)宣布不承认杨达波条约,拒绝同英印殖民当局就签订新的商约进行谈判,使东印度公司的代表在1840年撤离缅甸。1851年,仰光市长处罚了两名违法的英国船长。为了扩大商品市场,掠夺更多的工业原料,英国利用这一事件,借口缅甸虐待英商,发动了第2次侵缅战争。同年11月17日,印度总督达贺胥侯爵 J.A.B.拉姆齐派海军准将兰伯特率舰队到缅甸挑衅。1852年2月18日,达贺胥侯爵向缅甸发出最后通牒,要缅甸政府负担兰伯特舰队从印度到仰光所耗费用,仰光市长要向被处罚的英国船长赔礼道歉,赔偿损失。4月1日,戈德温率领的英印殖民军队向缅甸发动进攻。英军赶在雨季到来之前抢占缅甸南部沿海城市三角洲地区,10月进占卑谬,12月推进到美荻。12月20日,达贺胥侯爵宣布,下缅甸为英国殖民地。K.马克思当时指出:“英国在东方进行的历次征伐,哪一次也比不上征伐缅甸这样师出无名。”(《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第228页)

第三次侵缅战争(1885)

19世纪70年代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瓜分世界的斗争进一步加剧。为了通过缅甸侵略中国云南,英国也加紧对缅甸的侵略。英资孟买-缅甸贸易公司在缅甸采伐柚木,谎报产量,偷漏大量税款。1885年8月,缅甸政府宣布,该公司要交出罚款 230万卢比,否则,将公司财产没收。英国殖民者不服判决,硬要把这一案件交给印督仲裁,缅甸政府严正拒绝。10月22日,印督向缅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缅政府允许英国外交代表带卫队进驻曼德勒并可以自由觐见缅王,柚木公司案件交印督仲裁,缅甸要协助英国人从八莫到中国云南进行贸易,缅甸外交要受英监督、缅政府没有完全答应这些要求。英国又借口缅甸迫害英商,在11月14日向缅发动了进攻。11月26日进占阿瓦,27日占领实皆,28日进占曼德勒。1886年元旦,英印总督达弗林和阿瓦侯爵 F.T.H.-T.布莱克伍德宣布整个缅甸为英国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