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准备

浏览

为适应战争需要,在军事、政治、经济、科技、外交等方面所作的准备。包括战争爆发前和战争过程中的准备。其主要内容包括:全面分析敌国军队编制、武器、技术装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其作战能力、战略企图和进行战争的方式;预测战争初期可能出现的情况,揭示其特点和规律;确定战争指导方针,规划动员体制,建设武装力量,实施军政教育训练,研制武器装备,加强后方建设,储备战争物资,调整工业布局,制定并实行加强内部团结和争取国际支援的政策等。

战争准备历来为战争指导者和军事理论家所重视。中国古代兵书《司马法》记载:“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战国时代《荀子·王霸》中明确提出了“战备”一词,说:“乡方略,审劳佚,谨畜积,修战备,齺然上下相信,而天下莫之敢当。”普鲁士军事理论家C.P.G.von克劳塞维茨也强调“被迫进行防御的弱小国家,应该经常做好战争的准备,以免遭到突然的进攻”(《战争论》第2卷,第496页)。

战争实践反复证明:战争准备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战争双方的主动与被动,顺利与困难,胜利与失败。战争准备,主要在战争爆发前要认真进行,在战争爆发后也要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某些国家由于战前准备不足,在德军大举进攻面前,遭到失败或严重挫折;苏联等国在战争过程中,有效地加强了各种准备工作,逐步扭转形势,夺取了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中,非常重视战争准备。如解放战争爆发前,针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的严重局势,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告诫解放区全体军民及全国人民,早作精神准备,要把自己的力量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从长期支持战争着想,积极巩固和扩大解放区,放手发展人民力量,调整战略部署,编组野战兵团,加强军工生产,战争中边战边准备,从而为夺取战争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未来战争爆发的突然性、破坏性增大,战场空间广阔,战况变化急剧,组织指挥复杂,后勤保障艰巨,给战争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要在全力发展国民经济的前提下,加强武装力量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努力提高现代战争条件下的作战能力,严防敌人的突然袭击,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