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鲤庭

浏览

图

中国电影、戏剧导演,艺术理论家。上海市人。在大夏大学读书时参加了大夏剧社,翻译了爱尔兰作家格雷戈里夫人的剧本《月亮上升》并把它改编为《三江好》。1931年在南汇县大团镇教小学时,创作了著名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1932年回到上海,参加左翼剧联,积极参加学校和工人的演剧活动。1934年,他任《晨报》影坛专栏的特约撰稿人,为左翼戏剧、电影作了广泛的宣传,翻译介绍了苏联电影理论,如В.И.普多夫金的《电影演员论》、伊埃也托夫的《苏联电影艺术史》等。1935年发表《评娜拉的演出》一文,及时总结了当时左翼戏剧导演艺术上的成就。1936~1937年,参加左翼剧联领导的上海业余剧人协会和业余实验剧团,并为主要负责人之一,推动了中国进步话剧运动在艺术上的成长。“八一三”以后,任上海救亡演剧队第四队队长,1938年任旅川上海业余剧人协会的理事兼导演。导演了《夜光杯》、《魔窟》、《钦差大臣》。1939年在宜川担任第二战区文抗话剧队队长。1940年回到重庆,先后在中国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电影摄影场任编导,编著了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电影理论著作《电影轨范》(1943,上海杂志公司印行)。同时,兼任中华剧艺社的理事和导演,导演了《结婚进行曲》、《复活》等剧。特别是1942年他导演的《屈原》,成为中国话剧艺术的重大成果,享誉全国。1947年,编导了第一部影片《遥远的爱》,影片结构完整,剪辑流畅,此后又导演了《幸福狂想曲》(1947)和《丽人行》(1949),形成清丽细腻的艺术风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导演了《人民的巨掌》(1950)、《劳动花开》(1951)等影片。1953年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重排《屈原》、1959年为上影剧团和上海戏剧学院演出《大雷雨》担任导演。同时,主持上海电影文学研究所的工作。

《丽人行》剧照

陈鲤庭历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常务理事,1957~1966年,任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厂长,1978年后担任上海电影制片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80年代,重版《电影轨范》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