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通史

浏览

中国古代戏曲史专著。张庚、郭汉城主编,原中国戏曲研究院部分研究人员集体编写。1980~1981年出版,全书共 3册。从戏曲的起源与形成论述到清代地方戏勃兴为止。

上册为第一、二编。第一编,介绍了中国戏曲的起源与形成,论述中国古代歌舞和古优与中国戏曲的渊源关系;角抵戏与参军戏等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为戏曲艺术的形成作了充分准备。还论述了从庙会到瓦舍的发展,为艺人职业化提供了条件和对戏曲的形成所起的重大作用;介绍宋杂剧与金院本的产生、特点及其在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第二编,论述北杂剧与南戏的形成与发展,评介北杂剧的重要作家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纪君祥、康进之等,以及《窦娥冤》、《拜月亭记》、《西厢记》、《汉宫秋》、《赵氏孤儿》、《李逵负荆》、《陈州粜米》等北杂剧重要作品;还评介了南戏的主要作家高则诚等以及南戏的主要作品《白兔记》、《拜月亭记》、《琵琶记》。介绍和探讨北杂剧与南戏的舞台艺术(音乐、表演、舞台美术)的概貌、形成、发展、特点、成就以及有关的理论著述。中册为第三编。论述昆山腔的产生、兴起与发展,评介昆山腔主要作家汤显祖、沈璟、李玉、李渔、洪昇、孔尚任等,以及昆山腔重要作品和弋阳诸腔作品概貌、思想倾向、文学形式及其发展。下册为第四编,论述清代地方戏的兴起与发展,介绍了“乱弹”诸腔中的主要代表梆子腔、皮簧腔、弦索腔的产生、流布、成长的不同状况及其历史原因;论述清代地方戏剧目概况、思想成就及其文学形式的变革。全书还收入近80幅珍贵的戏曲文物、书影、脸谱照片,它们是中国古代戏曲在各阶段发展状况的重要实物资料的反映。

这是一部尝试以马列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古代戏曲历史的专著。它既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又努力作出新的探索,与同类性质的著作颇有不同。它把戏曲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放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上,从与各种社会因素的联系和影响中进行探讨,在史与论的结合上,比较严密。这部著作不仅注重戏曲文学,并且联系舞台演出的实际,在戏曲舞台艺术方面,作了不少新的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