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盐平八郎

浏览

日本德川幕府末期的阳明学派儒学者,唯心主义哲学家,大阪贫民起义领袖。名后素,字子起,号中斋、洗心洞主人,通称平八郎。生于大阪。14岁任见习与力,曾赴江户(今东京)学儒学和武术。后回大阪任与力,因才能出众,被提拔为吟味役。他在任职期间,反对社会的不良现象,获得相当高的声望。1830年辞官后,专心讲学、著书。1837年发生大饥馑时,他领导大阪的贫民和近郊农民起义,失败后自焚而死。

大盐在日本封建制度瓦解时期,因针对官学──朱子学提倡阳明学,成为日本阳明学派后期的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原来学习朱子学,后来读中国明代学者吕坤著的《呻吟语》,转而倾向阳明学;通过学习古本《大学》和王阳明的《传习录》,悟得致良知说,成为阳明学者。他主张心之本体、太虚、空间三位一体的主观唯心主义,倡导理气合一说,认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明德之大不在心外;理是先天的,气在其中,气是后天的,理在其中,理与气是一而二、二而一。在他看来,心之本体是天,天就是太虚,它包含了从苍苍太虚到石间之虚、竹中之虚、方寸之虚的天(空间)。这样,空间、太虚便被他心灵化了。他还说,太虚就是理与气,仁、义、礼、智不过是太虚之德、太虚之用。在他的哲学体系中,整个宇宙实际上就被纳入精神实体的心之中了。但是,大盐并不否认客观世界的存在,而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气所凝结或生出来的。他在阐述太虚之理时,在有关顺逆、安危、生灭、善恶等反映矛盾的概念中,流露出一些辩证思维因素。

大盐的伦理学说建筑在“道就是太虚”的唯心主义论断之上。他认为,学而归乎太虚,也就尽到了人事。他强调,良知是太虚之灵,因而想心归太虚就应当致良知。致良知可以存诚与敬,致良知归太虚的方法是慎独克已,具体的伦理内容就是去人欲而存天理。他在忠孝关系问题上更重视孝,并且提出孝兼万善的善本说。

大盐的政治思想和社会实践,反映了日本当时的下级武士、城市贫民和农民的要求,并且对幕府末期的维新志士横井小楠吉田松阴、西乡南洲等都有过影响,他领导的暴动对后来发生的 “米骚动” 起了先驱作用。

大盐的主要著作有《古本〈大学〉刮目》、《洗心洞札记》、《儒门空虚聚语》、《增补〈孝经〉汇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