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平衡表

浏览

一国在一定期间(一年、半年、一个季度或一个月)国际收支总额的对照表。又称国际收支帐目表。

项目

国际收支项目众多,各国统计和编制方法也不尽相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国际收支手册》作为范本,以求得各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内容大体一致。典型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如下:

图

国际收支平衡以货币金额计值,既可用本国货币,也可用国际通用货币;借贷复式记录,按应收应付制记帐。平衡表上项目大致可归并成下列几种:

(1)贸易往来,即各种物质商品的输出入。出口列为贷方金额,进口列为借方金额。

(2)非贸易往来,主要包括劳务收支、投资所得等。收入列为贷方金额,支出列为借方金额。

(3)无偿转让。从外国转入本国列为贷方金额,从本国转向外国列为借方金额。

(4)资本往来,分为长期和短期。从外国流入本国的资本列为贷方金额,从本国流向外国的资本列为借方金额。

(5)储备。包括本国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分配得到的特别提款权以及作为国际储备的黄金和外汇等。储备本身是存量,其增减额是流量。本年度储备增加额列为借方金额,其减少额列为贷方金额,二者相抵得出储备净增额或净减额。

(6)误差与遗漏。由于采用复式记录,国际收支的全部项目同时列在借贷双方,借贷总计应是相等的,每个项目都是一类国际交易,有相应的统计。由于统计口径不一致,数据不全,记录有失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贷总计难以恰巧相等。表上的“误差与遗漏”一项,实是抵补差额,使表上借贷总计得以平衡。“误差与遗漏”的具体内容,各国并不相同。

平衡

国际收支总表虽然平衡,但各类项目却经常是不平衡的。贸易项目中商品输出大于输入,则贷方金额大于借方金额,形成外贸顺差;相反,则形成外贸逆差,或称外贸赤字。资本项目中流入大于流出,则贷方金额大于借方金额,形成资本净流入;相反,则形成资本净流出。储备项目中本年度增加额大于减少额,则借方金额大于贷方金额形成借方净增金额,即本国的国际储备增加;相反,则形成借方净减金额,即本国的国际储备减少。通常所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是指某一类或某一个项目国际收支不平衡。

国际收支总计平衡而分项又不平衡,正说明项目之间有一种补偿关系。外贸逆差通常伴随资本净流入或国际储备减少,而外贸顺差则通常与资本净流出或国际储备增加同时发生。资本净流出如果不是由外贸顺差补偿,则只能动用国际储备;资本净流入如果不是去补偿外贸逆差,就会增加本国的国际储备。一国如提高其国际储备,必须有相应的外贸顺差或资本的净流入。各类项目间补偿关系状况的不同,就形成国际收支的不同格局。一国基本经济条件对国际收支的格局有制约作用,一国经济的发展要求国际收支格局作相应的变化。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各项国际交易的记录,因而从每笔交易和从借贷总计来看总是平衡的。但国际交易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事先无法达到平衡。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交易实际有两种:一种是事先的自主性交易,另一种是事后的调节性交易。贸易项目一般是前一种。在自主性交易中如发生差额因而只能动用国际储备或借入短期资本以弥补上述差额,则属于事后的调节性交易。自主性交易的国际收支如果能基本相抵,则调节性交易就不必占重要位置。在这个意义上,国际收支就基本上达到平衡;如果情况相反,则国际收支就不平衡。这里说的国际收支平衡不是指平衡表上借贷总计的平衡。

作用

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是各国重要经济目标之一。本国经济中许多因素,诸如生产波动、产业结构变动、金融动荡、物价升降等,都能影响这个目标的顺利实现。国外经济、政治、金融状况的变化也能产生不利影响。为避免和抵消这些影响,需要调整国际收支。这不仅为了使国际收支能保持基本上平衡,而且也为本国汇价、物价的稳定以及本国对外支付能力的增强创造条件。在制定适当的政策措施以调整国际收支时,要对国际收支平衡表作全面的分析,并把国际收支与国内经济统一起来考虑。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