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贡,L.

浏览

图

法国诗人、小说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是医科学生,应征入伍,在陆军医院服役,结识两个年龄相仿的青年安德雷·勃勒东和菲力浦·苏波。后来三人都成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健将。阿拉贡1919年复员,继续学医,并开始从事文学活动。在医学方面,他达到住院值班的实习医生的水平,但他放弃了医生职业,开始和勃勒东等人开展达达运动。这是一种具有明显的虚无主义色彩的文学运动,终于昙花一现地消逝了。接着他们发动一种现代派的文学运动──超现实主义。阿拉贡曾经宣称,要不顾一切地坚持现代主义,就是要坚持反传统的文学道路。

1920年,阿拉贡发表诗集《欢乐之火》和小说《安尼赛》,都是超现实主义的作品。1924年,他接连发表三部散文集:《梦幻的浪潮》、《放任集》和《巴黎的乡人》,后者影响较大,一般认为是超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从1928年起,阿拉贡的文学生涯进入新的阶段。他从超现实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当时许多超现实派的文人曾经一度靠拢革命。勃勒东、艾吕雅和阿拉贡等人都参加了法国共产党,但不久以后又纷纷脱党,只有阿拉贡留在党内。1928年阿拉贡认识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和他的女友埃尔莎·特里奥莱,并与埃尔莎同居。

1930至1932年,阿拉贡接连访问苏联。1934年列席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回法国以后发表歌颂布尔什维克革命的诗集《乌拉尔万岁!》;同时发表了一系列演说,倡导“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阿拉贡应征入伍。由于他勇敢抢救伤员,获得军功勋章。1940年纳粹德国占领了法国,阿拉贡转入地下,参加抗敌运动。与此同时,他写作了许多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诗歌,号召人民奋起抗击法西斯强盗,在当时影响很大。这些诗歌收在下列各种集子中:《断肠集》(1941)、《埃尔莎的眼睛》(1942)、《蜡人馆》(1943)和《法兰西的晓角》(1945)。他还写了若干篇短篇小说,编成小说集《法国人的屈辱与伟大》(1945);另外用《现实世界》为总题创作一系列长篇小说,其中《巴勒的钟声》(1934)和《豪华市区》(1936)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所写。《街车顶层的乘客》(1943)和《奥莱里安》(1944)则是在战火纷飞的年月里写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拉贡接受地下党给他的任务,根据在对敌斗争中牺牲的许多共产党员的家信、绝命书和手记等,写成一部记述和歌颂烈士们英勇事迹的散文集《共产党人》(1946)。他还以小说的形式,写了法国共产党员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的革命行动。这部小说共分6册,总名为《共产党员们》,在1947至1951年间陆续出版。

1957年,苏联政府为了表彰阿拉贡在文学方面配合了当时苏共的路线,颁发给他列宁和平奖金。1963年,捷克的布拉格大学给他“荣誉博士”的称号。1965年,莫斯科大学也给他同样的荣誉称号。1958年,阿拉贡发表长篇小说《受难周》,描述一个青年画家当了路易十八御林军的骑兵,跟随路易十八慌忙离开巴黎,逃避卷土重来的拿破仑的故事。在阿拉贡的作品中,《受难周》标志着他创作的新方向。他的评论集《我摊牌》(1959)和他给加罗谛的论文集《无边的现实主义》(1964)写的序文,就是从理论方面阐明和他过去标榜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大不相同的新方向。

阿拉贡晚年的作品,例如小说《处死》(1965)、《白朗茹或遗忘》(1967)、《昂利·玛谛斯》(1971)和《戏剧小说》(1974)等,都标志着和他的所谓现实主义相去日远这一总的趋势。他曾经宣称,如果说他自始至终没有离开超现实主义,那就是对他作品的质量做了最高的评价。

阿拉贡的长篇小说《共产党员们》已有中译本,书名为《共产党人》。他的诗歌和短篇小说也出版了选译的中译本:《阿拉贡诗文钞》。

参考书目
  1. Pierre Daix,Aragon, Une vie╜ changer, Paris,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