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法第四十二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浏览

整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四十二条的全文内容、主旨和释义,以加深对律师法第四十二条的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四十二条内容如下:

律师、律师事务所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服务,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

主旨

本条是关于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义务的规定。

释义和理解

法律援助,是指在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和协调下,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无偿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制度。法律援助制度对保障社会贫弱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和实施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为保障实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基本权利而履行的宪法义务。我国《刑事诉讼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多部法律都对法律援助制度作出了明确规定。1996年通过的《律师法》设专章(共3条)对法律援助作出了规定。2003年7月,国务院颁布《法律援助条例》,对我国法律援助制度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制度体系的基本形成。

理解新修订的《律师法》关于法律援助的规定,可注意以下几点:

(一)新修订的《律师法》对原法作出了重大修改,即由原来的一章压缩调整为一条。这样修改主要是考虑到,1996年起草、制定《律师法》时,尚无关于律师法律援助的系统规定。为了规范律师的法律援助行为,《律师法》以专章形式对律师的法律援助义务作出了相对系统的规定。但在这次修订《律师法》时,法律援助制度体系的状况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法律援助条例》对涉及法律援助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比如包括法律援助的范围和实施主体等都作出了规定,并且在概念和制度设计上都有新的发展。1996年《律师法》关于法律援助的规定已明显落后和有失全面。由于已没有必要再在《律师法》中对法律援助问题作出系统规定,因此,此次修订《律师法》取消了关于法律援助的专章规定,而将相关内容压缩调整为一条,放在“律师的业务和权利、义务”一章。

(二)律师和律师事务所都是实施法律援助的义务主体。《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法律援助条例》第六条规定:“律师应当依照律师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服务,依法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接受律师协会和司法行政部门的监督。”根据上述规定,律师是实施法律援助的义务主体显而易见。

同时,《法律援助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法律援助机构可以指派律师事务所安排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另外,根据《法律援助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律师事务所拒绝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不安排本所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由司法行政部门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上述规定表明,律师事务所也是实施法律援助的义务主体。新修订的《律师法》融合了上述关于实施法律援助义务主体的规定,将律师和律师事务所都规定为实施法律援助的义务主体,并在第四十七条和第五十条分别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的质量要求。律师为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应当和办理其他案件一样,行使同样的权利,履行同样的勤勉义务。实践中,由于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只能获取较少的办案补贴,有些律师在履行法律援助义务时没有积极性,敷衍塞责,走过场,做样子,使法律援助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这方面,律师事务所负有监督、管理之责。因此,新修订的《律师法》不仅明确规定了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法律援助义务,而且规定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应当“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服务”。所谓“符合标准”,是指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应当与办理其他案件一样,遵循相同的标准,履行同样的勤勉义务,最大限度地保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使受援人享受到优质的法律服务,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