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挤效应的消极方面

浏览

排挤效应的消极方面

对于国债的排挤效应.从我国目前的经济运行看,的确有其消极的一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国债活动的“排挤效应”对于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确实存在影响

我国国债发行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筹集由政府支配的建设资金.增加政府投资支出.这在目前国民经济结构急需优化调整的时期更为重要。但也应看到,国债“排挤效应”的存在降低了资本形成率,相对减少了未来商品的总供给。

排挤效应的消极方面

从图一来看.A幅说明初始时经济沿总供给曲线水平部分运行时.政府支出的增加可能增加总需求,从而增加均衡产量;B幅说明初始时经济沿总供给曲线垂直部分运行的情形.总产出此时不能增加,则意味政府支出增加就必然以总需求的某一其他组成部分为代价,如挤出投资。

从实际中看,我国政府发行国债并不一定能有效控制总需求.因为目前在我国利率的市场化尚未实现的情况下,国债发行利率并朱像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那样作为市场基础利率,而是比照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高1—2个百分点,这不但大大增加了政府筹资的成本,而且随国债规模的扩张也形成政府与企业尤其是民间企业争夺有限的资金,从而产生强烈的“排挤效应”。而且国愤的被认购并不一定意味使社会消费基金减少而压缩了社会消费需求,丽往往只是进行了一次人们手头的资产持有结构的调整。因此.布坎南等人指出“预算赤字直接减缓资本积累的速度,因为用于公共开支的赤字可以把私人投资‘排挤出去’,它的可预见的结果是造成经济中资本形成速度大大减缓”,“政府利用储蓄支持赤字的做法将排除私人投资对储蓄的占用”。

二、国债的“排挤效应”限制了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这种“挤出”在导致时政投资扩大的同时,减少了人们对企业等部门的资金供给。因为国愤发行可能引起社会资本供给紧张,使得市场利率上升,而增加了企业筹资成本,最终会影响企业投资行为,减少企业自主投资,不利于发展企业独立自主的市场活动能力。而且由此又减少了企业部门对资本的需求,使资本市场处于一种较低的均衡水平上,从而影响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排挤效应的消极方面

如图二所示.政府支出增加的同时提高收入与利率,使均衡产量达到Y1,但比较E1E2两个均衡点表明,利率调整及其对总需求的作用减弱了政府支出增加的扩张效应。也就是说较高的利率挤出了某些投资支出、降低了投资支出水平,这就是政府支出增加挤出了投资支出。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而减少投资支出时,就出现了排挤现象。

三、国债的“排挤效应”影响了市场机制的基础配置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日益市场化,企业越来越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在自负盈亏以及追求最大利益的目标激励下,企业与私人投资往往能有更高的效率;与此相反,政府则总是一个非生产性单位.其活动从根本上讲不受市场机制直接作用,政府的公共投资支出基本上是无偿的.缺乏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约束,因此往往带来政府活动的低效率。

我国政府使用国债筹集的收入确实存在投资效率不高的问题,甚至目前很大程度上形成“赤字债务化,债务消费化”的现象,发行国债收入大量被用于经常性支出而不是经济建设,进一步降低了资金利用效率。由此可见,这种国债的“排挤效应”影响了市场机制的基础配置作用,与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相悖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