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我的养生经

浏览

我今年69岁,从1962年开始给报刊写稿,至今已写了40多年。我这人很“顽固”,认准的事便坚持做,看来这辈子我注定要跟写作这行当陪伴终生了。很多人都认为写文章是一件极为艰苦之事,而我把写作的每一天,都当成幸福的时光度过的。现在老已将至,不常见面的老朋友见到我都说我越活越精神,不像60多岁的人。我自己也觉得身体很健康,越活越高兴。道理何在呢?我得出的结论是:写作是自我保健的最好武器,对养生大有好处。大致说来,好处有三:第一,因为写作是强度很大的脑力劳动。现在大家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因此从事各种体育运动;然体育运动固然很好,但只是锻炼四肢与内脏器官为主,而锻炼大脑的最佳选择,莫过于写作。因为写作要用脑思考,大脑处于高度活动状态。随着脑血管的扩张,脑细胞也获得较多的营养,从而改善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对延缓衰老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辛苦的写作中莫大的愉快,有什么能胜过思想的喷涌、表白的快意!写作能达到物我两忘、轻松愉快的心境。第二,既要写作,便不能不坚持学习,因为写作需要充电,要掌握很多新的知识,要读书、要看报、查资料,读书看报使我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更新了观念。为写作奠定了基础。有时,我每天要坚持写三、四个小时,越写心里越亮堂,人也变得年轻了。这样,年纪虽老仍信息灵通,就不会把自己封闭起来。第三,写作还能给人以成就感,这不仅指写文章去发表,以产生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即使写了不能发表,积累起来放到将来看看,也是很有意思的。倘若种种机缘凑巧,写的东西竟然存放千百年,那就可能成为文物了,使作者留名于后世。

有个老朋友退休了,说是闲得不知如何是好,又听说有权或有名的人一旦退休,更易产生失落感。其实这些都不足为虑,只要能不断写点东西,就会与在职在位之时一样费心,但这种费心绝非“机关算尽”,决不会“误了卿卿性命”。因为费心之后,往往是轻松愉快,晚年生活会如同夕阳一样绚烂多彩。

我发现有些老年人出现心理障碍,最为人所共见的就是寂寞孤独。因为不少老年人旅游感到吃力,上大街怕挤撞,逛商场怕遭白眼,做气功又静不下心,再加上在家里又往往不掌握“电视权”,于是深感寂寞孤独,非常难忍。法国大作家雨果有一句名言:“无所事事会造成老人的不幸”。因此寂寞孤独之害可谓大矣;虽然有百害,却存一利,即越是寂寞孤独越有利于读书、看报和写作,此时寂寞孤独已变为美妙的清静。世界上大概没有一个真心想要读书写作的人不喜欢清静,反倒喜欢灯红酒绿、送往迎来吧?而真正进入读书写作清静之境的人,必幽思悠远,浮想连翩,故独居斗室而能放眼天下并自得其乐,这对养生来说无疑已变不利为有利矣。

40多年来,我笔耕不辍,写出的文章有消息、通讯、随笔、散文、养生保健、科普知识、心得体会等2600余篇,选登到诸多的报刊杂志上。通过写作锻炼,不但提高了文字水平,还增强了体质,最明显的是,过去那些失眠,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等症状不药而除。如今,我虽年近古稀,但身板硬朗,吃得香、睡得甜、身心强健,从没住过医院,每天早晨慢跑千八百米也轻轻松松、不咳不喘,腿也不酸。

这就是我的写作养生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