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实践篇

浏览

尽管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的基本拍摄理论大致相同,但是数码相机拍摄还是会有数码相机特别的毛病,如相片模糊、焦点不正确、相片有偏色等等。出现这些状况大都与数码相机的特点有关。

问题一:照片模糊不清

目前,相机的自动对焦能力应该说是比较强的,但是数码相机由于有拍摄的快门时滞,所以往往是等到快门真正启动的时候,已经物移人走,对于在运动的物体来说,已经离开了原先的焦点。一般的数码相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快门时滞,一般会在200~300毫秒,有些比较差的数码相机会有超过500毫秒(05秒钟)的时滞。

在购买数码相机时,要注意快门时滞的长短,尽量选择快门时滞短的品种(近期推出的美能达G400相机就是其中一款时滞较短的数码相机)。对于已经有了数码相机的人来说,要多按快门来熟悉和习惯这种快门时滞。其实对于一些较低档的数码相机,它的对焦时间也是比较长的,所以往往出现从对焦到按下快门会有1秒钟或者超过1秒钟的时间差,这样就更加需要去适应它们了。了解自己的数码相机时滞的长短后,根据时滞的长短,给自己拍摄照片留出一定的提前量,如果有三脚架支撑相机的情况下,甚至可以采用预先对好焦距,然后将自动对焦锁定后拍摄,这样拍摄的成功率就会大大地提高。对于拍摄一些运动速度比较快的对象时,可以采用先估算距离,并将相机的自动对焦转换为手动对焦,将焦距手动调节到合适距离,等待拍摄对象靠近焦距的时候,再按快门拍摄。另外一种方法是,先对着要拍摄的主体周围的合适距离内的其他对象,半按快门,然后移动相机,重新构图拍摄,这样情况就会大大改善。

另外一个造成照片模糊的原因是在比较暗的光线下,利用自动档拍摄,相机给了最大的光圈和比较慢的速度造成的。在光线暗的时候,相机的自动调节功能首先会扩大光圈,当光圈扩大到最大后,相机就会降低快门速度,来达到正确曝光。光圈大了,前后清晰的范围会变得很窄,被拍摄的人物有少许移动,就会跑到对焦点外面去,令照片变得模糊不清。在慢快门的情况下拍摄,只要有轻微手震,更会让照片一片模糊。

问题二:照片颜色不鲜艳

数码相机和传统相机所拍摄的照片颜色会有比较大的差别。传统相机,只要用相同的胶卷,影响照片颜色的只剩下镜头了,而镜头的好坏对照片颜色的好坏,除非在比较极端的光线条件下,一般的光线环境下拍摄的照片也不会有很明显差别。影响数码相机拍摄照片的颜色则是CCD质量及计算电路的好坏。由于CCD和CMOS的发展还没有达到绝对先进的程度,它能再现的颜色从深度和广度这两个方面都还没有达到可以完美再现的程度,所以,数码相机在颜色上的表现还存在先天的不足。

一般我们在相机的默认模式下拍摄的照片会比较平淡,反差小,颜色也淡,这种情况在我们将数码照片输入到电脑中看的时候就很明显了。解决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使用相机上的设置,一般数码相机都会有对比度、清晰度、颜色饱和度的调节菜单,可以适当调节。另一个方法是在电脑上,运用软件调整(如PHOTOSHOP等)。当然在将照片送数码冲印时,好的数码冲印店也会帮助调整照片的颜色、反差等。

问题三:照片上白颜色的衣服变黄颜色了

数码照片出现白衣服黄了,脸青了等偏色情况是比较多见的,最常出现的就是整张照片都偏蓝,在室内拍摄时,有时又会出现被拍人物“青面”的恐怖效果。这个问题往往是相机内的白平衡(WhiteBalance)设定不正确所致。可能是因为以前手动调校过的白平衡设定不适合现在拍摄环境的光源,又或者因现场为混合光源的环境,有多种不同色温的光源同时存在,令相机本身的测光系统无法正确判断该用何种白平衡设定。其实传统相机也存在白平衡问题,我们在使用传统胶卷时,如果你够仔细的话,应该是能找到胶卷包装盒上有“日光型”的字样,表示该胶卷适合在日光或者模拟日光的灯光条件下使用。当然还有灯光型胶卷。如果用混了,同样会有明显的照片偏色的情况。

这个问题解决起来也不难,当然前提条件是将数码相机看成傻瓜,不要将太多的东西都交给它处理,适当地帮助它一下。一般数码相机的自动白平衡是管用的,在光线环境复杂条件下,可以先让数码相机拍摄一张白纸。并以拍摄这张白纸的照片为准,通过数码相机的白平衡调整设置来调整。一般的数码相机都有白平衡调整的功能。对于有些数码相机来说,可以通过色温数值来调整白平衡的,那么自己首先要对光线的色温数有个大致的了解。光线的色温值是用开尔文(K)作为单位的。一般太阳光下的色温值是5200~5500K之间,阴天的色温值是6500~8000K,白炽灯的色温值在2500~3500K之间。一般我们用相机内的闪光灯拍摄,色温值是5200K。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