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与心性

浏览

水是生命之源,是一切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维持最基本生命活动的物质之一。《道德经》中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愿,故几于道。”当代养生名家秦孝治先生亦说:“大海能够有那么大的能量,就是因为它把自己放得最低,所以,它能容纳千川百流最后变得容量最大了。我们要学习大海这种品性,要谦虚待人,不要盛气凌人。”都说明了修心养性的最高境界是“心性如水”。

水有无尽的能量和顽强不息的毅力。它总是永不停息地向着低处奔流,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湖海,其前进道路上无论有多少障碍和阻拦,都将被它冲圆、冲小以致于吞没,其势不可挡。“以柔克刚”这一道的本质属性,在这里被水表现得淋漓尽致。

水有多种物理功能和生理效应。流水能发电,为人类造福。人体各部分都含有水,水占人体体重的60%~70%。它有调节和维护体温,促进体内化学反应,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及润滑滋养作用。所以,营养学家认为,水对于生命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其它营养素。

水性随和。人们将它盛于缸、盆、碗、杯或其它容器也均不挑剔和计较;被饮用、洗涤、浇灌、喷洒也心甘情愿,没有半点勉强。乐于奉献是水的天性,只要对人类有益,对万物有利,它就从不吝惜自己。我们对待生活就要以水为榜样,待人接物有爱心,多讲奉献,少讲索取,助人为乐,大公无私,舍己为人。

水性纯真。它不争不斗,无私无欲,真诚纯洁,不攀比苛求。即使置身虚空,也要化作甘露,滋润万物的生长发育。为了使生命存在,它永远处于动静有序的平衡状态之中。我们要像水一样身居低位,不高傲自大,不争名夺利,不贪心嗔恨。常存纯真、沉静、圆和之性,即接近于大道“上善若水”、“大道似水”,这也就是圣人修心养性的最高境界,也是凡夫俗子的处世哲学。

水性平静。它常给人以温顺、亲近、柔和的感觉。平静是水的本性,是一种自然纯粹的表露。在这里没有骄躁,没有悲忧,没有妄念和贪欲,坦坦荡荡,明明净净。无论是纵横的沟壑,还是坎坷坑洼,它都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公平、均衡和稳静。平静是一种美,一种和谐,一种清爽和圆融。它启迪人们处世要泰然,荣辱不惊,心底无私,内心明净,心胸坦荡,正直公道,自在自然。

水性阴柔。它生生不息,无处不到,无处不在,渗透于万物,存留于万物,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它告诉人们,为人处世贵在持久素常,平淡如水。遇事要宽容忍让,对人要热情和气,做事要有耐心,要坚持不懈,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水性朴素。它没有华丽的外衣,也从不浓妆艳抹、装饰打扮,它展示给人们的是自己的本来面目。它没有喜怒悲忧的神情,永远是那样清清白白,明明净净,柔柔和和。

与水性相比较,我们人类还缺少许多、许多……,待人的心性与水性相融和的时候,人类将出现一次超越与升华。

大道似水,大道自然,这也是养生的法则。水是任何生命体不可缺少的,大道之水,心性如水,将使生命之树青春常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