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食品落花生

浏览

花生作为坚果大家族中的一员,一年四季,城市乡村到处都可见到,堪称最大众、最普通的食品。长期以来并未引起人们太多注意。但是近些年随着人们营养、保健观念的增强,它的身价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国外,更受到重视。最近一家权威媒体以《膳食花生及花生制品益处多》为题,进行深入报道:澳大利亚阿德莱大学一位教授发现,自由膳食人群,食用花生后,体重呈下降趋势。花生能增加多余能量的消耗,减少脂肪在体内的堆积。有15个受试者膳食补充花生,19周后,多余能量消耗增加11%。而哈佛大学一位博士研究结果表明,进食花生及其制品,可降低Ⅱ型糖尿病危险性21%~27%。我国山东大学徐贵发所长也指出,花生油能降低18.4%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花生及其制品被学术界形象地称为“阳光食品”。

花生原产地在南美洲的巴西和秘鲁,经南洋群岛引入我国,起初在沿海地区种植,15世纪末,普遍推广。因为它先是在地上开花,之后,花茎下垂,花荚钻到地下育子结果,故称落花生。在不同地区,还有许多十分动听的名字,诸如长生果、万寿果、千岁子;在日本,因为是从中国传入的,故花生又叫南京豆、唐人豆等。1503年的《常熟县志》就有这样记述:“三月载,引蔓不甚长,俗云花落在地,而生子土中,故名。”清初的《汇书》中,对花生这一“奇物”描写道:“枝上不结实,其花落地,即结实于土中。”数百年来,经过我国劳动人民辛勤种植、不断优化,培育出多粒型、普通型、优生型、珍珠豆型等许许多多优良品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连年增加,成为深受大众欢迎的农作物之一。早在19世纪80年代的一首《花生赋》,就曾惟妙惟肖地描绘道:仙子黄裳绉春縠,白绵单中笼红玉;别有煎忧一寸心,照入劳民千万屋。

花生之所以受到如此厚爱,除经济实惠、价格低廉因素外,更被看重的还是它相当丰富的营养价值。据专家测定,每100克花生仁含有:蛋白质26.2克,脂肪39.2克,糖22.1克,纤维素2.5克,钙67毫克,铁1.9毫克,磷378毫克,硫胺素1.07毫克,尼克酸9.5毫克,热量564千卡,其蛋白质含量相当于瘦猪肉的1.6倍,肥猪肉的13倍,鸡蛋的1.8倍,而脂肪含量相当于瘦猪肉1.4倍,鸡蛋的3.5倍,牛肉的3.9倍。由此看来,花生被誉为“素中之荤”的桂冠,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花生还是一种用途很广的药材,它性味甘平,有补脾益气、润肺化痰之功用,主治脾虚少食,消瘦乏力,久咳肺弱,小儿营养不良,妇女产后缺乳等症。早年《滇南本草图说》称其“补中益气,盐水煮食养肺”。《药性考》称:“生研用下痰,炒熟用开胃醒脾,滑肠,干咳者宜餐,滋燥润火。”民间流传的验方也不少,用花生红皮煮水制成的“止血宁”,对治疗消化道、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及泌尿、生殖系统出血均有明显作用。用花生外壳中的木质素,新近制成的木糖醇,既可防止儿童龋齿,又是糖尿病患者不可缺少的营养佳品。此外,用花生壳制成的降脂片,对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治疗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均有一定疗效。如果用花生仁煮汤喝,还有催乳、增乳的功效。

近些年来,走进商场、超市,就会发现以花生为原料的制品,琳琅满目,种类繁多,既有营养价值与牛奶、奶酪相近的乳剂饮料和花生乳酪,又有含蛋白质50%以上的快速发酵面包、蛋糕、饼干等。而那一桶桶色泽鲜亮的花生油,有人体易于吸收的油酸与亚油酸以及多种维生素等,不但能够提供热量、预防疾病,还有消除皮肤皲裂、有助于神经细胞发育的功效。除了食品之外,花生仁的红色外皮,可制成人造血浆;花生外壳又是纤维板合成橡胶、醋酸、丙酮等数十种产品的原料。花生在食品、药品、工业制品中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阳光食品的佼佼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