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座右铭

浏览

人们为了“明其操守,显其志趣”,以便自警自勉自励自戒,因置铭文于座右,此谓之座右铭。首创座右铭者,当推1800年前的东汉书法家崔瑗。崔氏曾因手刃其仇人入狱,后幸朝廷大赦才重获自由,痛定思痛,遂写下一段自戒之辞《座右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崔瑗在座右铭中所追求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仍可作为今人陶冶情操的借鉴,弥足珍贵。此后,人们争相仿效。或伟人名言,或诗中警句,或格言,或谚语,只要是可以指导自己言行的箴言睿语,都可能被人选作座右铭。

古人的座右铭,大抵都是勉励勤学的。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在压书的铜条上刻下自己的座右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慷慨咏怀,气度恢弘,体现了蒲公自强不息的治学精神。明朝才子祝枝山在自己的书斋里写着:“每逢善事心先喜,得见奇书手白抄。”曹雪芹在其名著《红楼梦》中宣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些座右铭寓意深刻,都是策人好学的金玉良言。

当然,在古人留下的座右铭中,亦不乏表明为人为官处世处事的信仰、志向和理想的精品。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能广泛听取意见,刚正不阿,廉洁奉公,他写了一副这样的座右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晚年写了一条座右铭以自励,铭曰:“寡欲精神爽,思多血气衰。少怀不乱性,忍气免伤财。贵自辛勤得,富从节俭来。温柔终有益,强暴必遭灾。正直真君子,刁唆是祸胎。衙门休出入,乡党要和谐。若能依此语,灾退福星来。”朱熹做人的准则,表述得清清楚楚,今日读来仍不无启迪作用。

我国当代著名的革命家、文艺家所题的座右铭,颇多警策,发人深省。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沈钧儒的“立志须存千载想,闲谈莫过五分钟”;徐特立的“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等等,言简意赅,振聋发聩。画家徐悲鸿把“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作家韦丘将“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等名句,特意镌刻成章,置诸案头,用以自警。

诚然,因各人观点不同,志趣有异,选择的座右铭当然也会千差万别。我们当选取内容积极、格调高雅的铭文,并自觉地严格对照,付诸实践。有道是铭于言可赞,铭于行可贵,所以,严于律己,身体力行,这才是设置座右铭之座右铭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