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读后感6篇700、800字

浏览

本文含读《三国》有感、三国志读后感(754字)、三国演义读后感(756字)、初中《三国演义》读后感(757字)等700字、800字左右的优秀读后感作文6篇,供您参阅。

三国志读后感_754字

《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巨著,是中国几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是我们的文化瑰宝。我读完了三国演义,又开始读《三国志》,我像穿越了时空,来到了那个群雄逐鹿、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董卓独霸朝纲,祸乱朝廷,涿郡刘、关、张桃园结义,征战四方,三顾茅庐、结孙权、破曹操、借荆州、取巴蜀,成就一番霸业。江东孙权,兵精粮足,又有三江之固、长江天堑,据江东而虎视天下。典军校尉曹操,据陈留、讨董卓、破吕布、征袁术、败袁绍、远征乌桓,一统北方,而后征马超、破韩遂,拿定西凉,欲征荆州以霸天下,但兵败于赤壁。此后三国鼎立,互相争斗,互有胜负,三国归晋。

这本书带给我很多感慨、震撼和感动。刘皇叔刘备,三顾茅庐,三上卧龙岗,为了请来诸葛亮,47岁的刘备不顾大雪和遥远的路程,每次都亲自登门拜访,当刘备第三次到草房旁时,连小童都不耐烦了,但刘备仍然耐心等待诸葛亮醒来,因为刘备知道,要想得天下,就必须得到人才,而为了得到人才就必须亲自诚心拜访。

大家有时候会说,刘备是伪君子,是不义小人,他先后投过,公孙瓒、袁绍、陶谦、吕布、曹操、刘表……而驱使他“忘恩负义”的是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天下大义。

也有人说,刘备爱哭,刘备是个懦弱的人,甚至有歇后语: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这对刘备是不公平的,刘备虽然爱哭,但要看他什么时候哭。刘备在新野本可以自己轻兵逃离,而他没有,他却抱着与百姓共存亡的决心,带着百姓作战,当被曹操围困的时候,他哭了,为什么?是为自己没能保住百姓的性命而哭。刘备在知道关羽被杀时哭过,那是为了兄弟之间惺惺相惜的情谊,难道不应该吗?……我更应该向刘备学习坚韧、永不放弃的性格。

三国这类的古典文学,自然是读得越多越好,我要在阅读古典文学上做到多读书、读好书,做个知识渊博的小学。

成语长江天堑:堑:壕沟。长江为天然的坑堑、险要。旧时形容长江地势险要,不可逾越。如:《南史·孙范传》:“隋师将济江,群官请为备防,范奏曰:‘长江天堑,古来险隔,虏军岂能飞渡?’”又如:占据江南八郡,隔着长江天堑,双比淮西差多少来去。——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

成语兵精粮足:兵士精壮,粮草充足。形容军力强盛,战备充分。如: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又如:他久镇河北,兵精粮足,自立旗号,不服隋朝所管。——清·无名氏《说唐》第二十回

三国演义读后感_756字

世界上名著千千万万,唯独《三国演义》能吸引我的眼球。关于《三国演义》这本书我百看不厌。

当我第一次拿起《三国演义》这本书时,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我,使我爱不释手。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英雄气息。让人流连忘返。

所谓的三国演义就是魏,吴,蜀三国起兵征战,争夺领土和势力。在争夺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曹操,诸葛亮,刘备的聪明智慧,和英勇作战的品格。

在这么多人里,我最崇敬的是诸葛亮,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无不体现了他的聪明智慧。真可谓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天才啊!让我赞叹不已。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充分体现了诸葛亮地忠心和感恩。一个懂得忠心和感恩的人必定对社会有所贡献。即使没有所贡献也不会是个坏人。

诸葛亮虽拥有惊人的才华,但无人能赏识以为这辈子只能隐居于世。了却此生罢了。直到刘备的出现。让他的才华得以伸屈,为国家做出贡献,而且刘备非常重视他,把他看作朋友,有什么事都与他商议,因此诸葛亮由衷地感激刘备对他的重用。不仅衷心的辅佐刘备攻下大好江山,而且在刘备死后依然忠心地辅佐刘禅。面对烂泥扶不上墙的刘禅,诸葛亮并没有私心。而是用心带领,看到这里,不得不让我想起现实中的感恩方式。说什么今天有位老奶奶跌倒,有位好心人把她送到医院,这位好心人不但得不到感谢地话而且还被诬告说是他推到老奶奶的。这就是感恩吗?

看三国演义就要学会做一个感恩的人,像诸葛亮一样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帮助过我们的人。感恩精心养育我们的父母。感恩勤劳教育我们的老师。让我们将感恩之心发扬光大。一本好书决定一个人的未来。所以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并学习其中的优秀人物和优秀品质。?

《三国演义》是我的精神世界,它使我的精神得到寄托,在读的过程中,让我学会了感恩。同学们:《三国演义》你值得拥有!

成语发扬光大:发扬:发展,提倡;光大:辉煌而盛大。使好的作风、传统等得到发展和提高。如:《周易·坤》:“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享。”又如:最合理的孝道恐怕是继承父辈的成就,把它发扬光大,好教下一辈得到更好的精神的与物质的遗产。——老舍《四世同堂》六十四

成语千千万万:形容为数极多。如:唐·杜牧《晚晴赋》:“千千万万之状容兮,不可得而状也。”又如:大爷,你可千千万万见了这二个人的面再商量走的话!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初中《三国演义》读后感_757字

以前一直认为《三国演义》是男孩子看的书,所以就算是四大名著之一,也一直是敷衍了事、囫囵吞枣。直到这个暑假,我下定了决心要好好地“尝一尝”《三国演义》独特的味道。

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翻开了这本书,但渐渐的,我为刘备的彬彬有礼而毕恭毕敬,为张飞的嫉恶如仇而崇拜不已,为关羽的刚而自矜而啧啧称赞,为曹操的奸诈多疑而不屑一顾……我深深地被这本书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吸引了。

在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人物是貂蝉。为什么不是虎将呢?你也许会满脸疑惑的询我了。

我认为虎将不能缺少的是什么?勇气。只有有了勇气,才能奋勇杀敌。

我觉得貂蝉作为一个卧底也是有勇气的,交给她的人物是谁?吕布和董卓啊,而又让她一个弱女子来挑拨离间,不会吓得腿儿打冷战就好了,而她又能够反复在董卓的奸诈和吕布的易怒之间,这已无法让人觉得她是一个普通女子了。

貂蝉的智慧也让人赞叹不已。她懂得在吕布面前柔弱,懂得在董卓面前表忠,懂得让自己反复二人之间又不被拆穿。

貂蝉无疑是“巾帼不让须眉”。

我欣赏的第二个人是关羽,书中这样描写他“大高个、红脸长须、丹凤眼、卧蚕眉、威风凛凛的汉子”,后来,他与刘备、张飞结成三兄弟,排行老二。这足以证明关公的实力了。

关羽个人看来,被世人赞誉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这是多么大的荣誉啊!孔子是因为写了许许多多的诗词和他的品行优良才被人广为传颂,关羽而是因为他的骁勇善战、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伤”的勇敢而大名鼎鼎,直到现在还有人“拜关公”,祈求保佑。

《三国演义》的故事既然流传至今,是因为其高高低低的故事情节、作者变换莫测的写作手法而出名的,也是因为人物丰富的性格特点而出名的。

《三国演义》的味道像是一杯浓酒,来得猛,但是却可以久久的回味。

《三国演义》=一本著作。

成语毕恭毕敬:形容态度十分恭敬。如:《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五:“军长为李玉堂,一山东大汉,抵军部时,在门外相迎,毕恭毕敬。”又如:[韩老六]对于穷人的毕恭毕敬的招呼从不理睬,而对于有钱的人,有说有笑。——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二

成语大名鼎鼎:大名鼎鼎[dà míng dǐng dǐng],意指鼎鼎,盛大貌。“大名鼎鼎”形容人的名气声望很大。语或出《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源]《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黄胖姑心上很晓得这个说头的来历,而且同他也有往来;因为想赚贾大少爷的钱,只得装作不知。又假意说道:“大爷你既有这样门路,那是顶近便没有了。为甚麽不去找找他呢?”那贾大少爷道:“动身的时候,原问过老人家,老人家道:『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所以我来问你,到底他如今怎麽样?”[典故]“鼎”是古代用来烹煮食物的金属器具,也是古代礼仪中的重器。夏禹时,以九州贡金铸成九鼎,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徵国家政权的传国宝器。“鼎”因此引申有分量极重之意,“鼎鼎”,即是形容盛大的样子。晚清小说《官场现形记》中有一段话:“老人家道:『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指这个人名气如此之大,京城里没有人不晓得的,就是用“鼎鼎”来形容一个人的盛名。後来“大名鼎鼎”就被用来形容人的名气声望很大。

三国演义读后感_757字

大家想必都听说过“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三国演义》吧!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粲明珠。它描写了东汉末年三国之间的纷争。全书一百二十余回,回回曲折迷离,引人入胜。其中那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无不让人沉醉其中,那一个个雕刻得栩栩如生的人物,更让人有和这些英雄结交的念头。

更重要的是读《三国演义》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能因小失大!书中的刘备因为孙权杀了自己的二弟关羽,就一赌气率领蜀军攻打东吴,又不慎被陆逊火烧连营,且烧得片甲不留。自那一仗后,蜀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乃至灭亡。本来蜀国兵多将广,人才济济粮食充足,是三国中最有希望统一中原的国家。但因为刘备的因小失大,一切都变了。

刘备的过失恰恰应证了那名话:“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哪怕我们做不了圣人,那么我们就做愚人,事事考虑周到且小心,就会取得成功。

正如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假如他当时只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满足现状,而没有选择开辟中国的道路。中国会有现在富强的现状吗?答案绝对是否定的。

所以说,做人要胸怀大志,有时更要放弃眼前的小利益,去追求更具价值的东西。

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明白这个道理,否则,就会失去我们的大好前程。汶川大地震中的小英雄——雷某某,备受人们瞩目。可他因小失大,受外界的不良诱惑放弃了自己的前程而踏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我们辛苦修建的大堤,绝不能因小小的蝼蚁而毁灭,让自己的辛苦付诸东流。所以,我们要明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现在做起,以不因小失大为钥匙,打开那扇成功的大门。

因此,我们要做到能屈能伸,还要谨慎。不能像刘备那样因小失大,而应该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所不能为,才能成就伟业。

成语引人入胜:胜:胜境。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如: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着胜地。”又如:扇画小幅,苏州园林,格局很小,却总是那么引人入胜。——秦牧《虾趣》

成语脍炙人口: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如: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又如:一部脍炙人口的《国风》与《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便是诗歌合作中最美满的成绩。——闻一多《歌与诗》

三国演义读后感_764字

《三国演义》中的神神怪怪

暑假里,我细细品读了古文原版的《三国演义》,那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深深地感染了我,那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深深地震撼了我。在演绎历史的同时,罗老夫子还善于运用神神怪怪的手法,给文章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让人读之趣味无穷。

在《三国演义》里,会法术的人物可真不少,有号称“地公将军”的张宝,有能呼风唤雨的于吉,有神通广大的左慈,有神机妙算的管辂,他们能驱六丁六甲,呼风唤雨,屈指一算,便能算出人间祸福。他们凭着超能力,或使妖法作恶,或使仙术行善,或用神法捉弄领导,或用占卜预测天命。这些故事时而令我捧腹大笑,时而令我胆战心惊,时而令我喜出望外。

刘备初出道帮朱剿灭黄巾军时,连斩张宝几员大将,张宝抵挡不住,“就马上披发仗剑,做起妖法,只见风雷大作,一股黑气从天而降,黑气中似有无限人马杀来。”刘备大败,后来经人指点,用猪羊狗血泼之,破了张宝的妖术,打败了张宝。作者在这里运用神神怪怪的手法,把黄巾军刻画成一群来路不正、犯上做乱的乌合之众,更加衬托出刘关张等人的勇气、豪气和正气。但我觉得,黄巾军敢于在乱世中抵抗昏庸的统治者,是一种正义的力量,值得后人尊重。

孙策由于妒忌于吉的神法,害怕威胁到他的统治,命于吉求雨,否则就焚死于吉。于吉登台,仗剑做法,很快就狂风骤起,阴云渐合,雷电交加,大雨如注。孙策仍然强说于吉是妖人,“令左右斩之,于吉头落地,腔内冲出一道青气,投东北去了。”这里的神神怪怪表现了孙策的心胸狭窄,同时为孙权的登场埋下伏笔。

左慈好心劝曹操退隐修道,曹操舍不得荣华富贵,于是左慈在王宫大宴上掷杯戏弄曹操,这里的神神怪怪体现了曹操的生存理念“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作者在文中加入了神神怪怪,体现了作家丰富的想象力,突出了人物的特点,增强了小说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成语神机妙算: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计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如:《后汉书·王涣传》:“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李贤注:“智算若神也。”又如:(周)瑜大惊,慨然叹日:‘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成语乌合之众: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如:《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又如:外边虽有些人,也是乌合之众,不相统摄。——清·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二回

《三国演义》读后感_766字

文/杨佳琪

妈妈不止一次地在我面前啰嗦:“我国四大名著很有名,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一定要多看这一类的好书,为初中做准备……”而我,由于对长篇小说不感兴趣,所以除了看过《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以外,其他书基本上都“无一问津”.寒假期间,老妈终于“强迫”给我买了一本《三国演义》,并让我看完后谈谈感想。

虽说厚厚的书让我感觉内容太多了,但是当我看完“宴桃园豪杰三结义”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往下看了,由于速度“过慢”,我花了六天才看完前六十回。最吸引我的当属“用奇谋孔明借箭”(草船借箭)这一回合——

在这一回合中,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的诸葛亮在大雾中使曹营以为有敌军来袭,不但让对方水军损失几十万支箭,还运用自己的计谋,成功挫败了周瑜的谋害。他知道周瑜让他借箭的真正目的是想迫害自己,为了保证双方的利益,便运用自己的智慧,使得周瑜无话可说,只能甘拜下风。

而在我读完后60回合之后,最令我佩服仍然是诸葛亮,因为在《武候弹琴退仲达》(空城计)这一回合中,诸葛亮在马谡失守了街亭之后,诸葛亮竟能在如此的短的时间内运用“空城计”迷惑司马懿,使其以为城内有军队而巧妙退敌。

其实这和诸葛亮对司马懿的了解有关,因为他知道,司马懿从来都是多疑的,对一些可能有陷阱的地方从不“跳进”去,这次,他也没有听从小儿子的建议,而是迅速撤军,到最后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才后悔不已。

但是这跟诸葛亮的智慧还是分不开的,这:“空城计”如果诸葛亮没有想出来,蜀军乱作一团,就会被打的大败。甚至亡国。而如果在魏军15万的军马中脸色突变,就会使司马懿发现破绽,进而导致大败。所以,诸葛亮的智慧以及沉着冷静是能“吓跑”对方的主要原因。

而书中其他一百多回合的故事我也不再一一列举了。看不,妈妈叫我读《三国演义》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啊!我现在只是看不惯看的太迟了。

成语迫不及待:迫: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如: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急待。”又如:他迫不及待地推开门,走进屋去。

成语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回目:“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又如:他很佩服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的计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