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读后感精选8篇900字

浏览

文章包含狼谷的孩子读后感(884字)、知识靠自己发现(897字)、《三国演义》读后感(866字)、罂粟(872字)、蓝色的海豚读后感(883字)、培根论说文集读后感(919字)、水浒传宋江读后感—名著读后感(916字)、《从外星球来的孩子》读后感(874字)等900字左右的初二读后感精选8篇,供您参阅。

狼谷的孩子读后感_900字

最近读了作家黑鹤的《狼谷的孩子》,这部作品是黑鹤近年来动物小说的荟萃,收录了他新近创作的7篇中短篇小说。黑鹤笔下的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从狼谷来”的“狼谷的孩子”——自然之子。它们和人类的不同在于:它们各具各的物性,各有各的故事;在它们的身上所体现出的物性品格更具自然性、真实性,给我们带来情感的激荡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同时男孩那日苏的成长过程也让我们深思。

在这本书里的巴努盖和琴姆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寒冷冬日的夜晚,饥饿的狼群一次又一次偷袭他们的营地。在人狼大战之中,牧羊犬巴努盖,挺身而出。激战中巴努盖的眼睛都被狼叼了下来。它仍然没有放弃,第二次,狼又来袭击营地。这一次,巴努盖坚持着战斗,经过一场恶劣的战斗,巴努盖终于打赢这次战斗。琴姆且在和一只熊战斗的场面真是让人惊心动魄,它向熊的背猛扑过去,它一直不停地抓着,熊也不示弱,一直反抗,有时甚至用背撞树,因为它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最后终于打过了熊。这真是一只顽强的牧羊犬。琴姆且与主人柳霞的感情深厚,曾经好几次在柳霞身陷绝境时及时出现并救了她。

两只可爱的牧羊犬,不如直接说它们是英勇的战士,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他们不顾一切的保护着羊群,守护着主人。动物与人一样,有着真挚的情感,懂得感恩报恩。

男孩那日苏艰辛的成长历程又让我们值得深思。那日苏面对狼群的侵袭,极寒的天气没有畏怯,以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的毅力坚持着,最终成为了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年仅12岁的他在那达慕大会上获得了35公里长距离赛马冠军,他的纪录保持至今。读到这儿,不禁想起我们身边的孩子们,他们大都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是家中的小王子、小公主,他们是生长在温室里的花朵,一旦遇到困难就会逃避,就会退缩。学校中有因畏惧寒冷而想出种种理由不跑操的孩子,因经受不住挫折而自杀的孩子。

现在的孩子缺乏锻炼,缺乏坚强的意志力。所以让我们的孩子学学书中的主人公吧,让孩子多一些锻炼,多一些放手,适当的让他们吃点“苦”吧,吃苦之后有利于孩子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增强体力,让祖国的花朵能更加娇艳的成长。

成语挺身而出:挺身:撑直身体。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如:《旧五代史·周·唐景思传》:“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又如:有的挺身而出,被关在拘押所里。——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成语不顾一切:什么都不顾。如:叶圣陶《孤独》:“既然见到一点儿光,便不得不不顾一切地逃开。”又如:我闭上眼睛,不顾一切的向着他手里的刀迎上去。——巴金《长生塔·塔的秘密》

知识靠自己发现_900字

——《朗格多克蝎子的毒液》读后感当法布尔研究“朗格多克蝎子的毒性有多厉害”时,他把纳尔包那狼珠、螳螂、金龟子、蝼蛄、灰蝗、蚱蜢、金凤蝶、蜈蚣等昆虫先后放进用来试验的铺了沙的大口瓶里仔细观察,发现这些昆虫当被蝎子注射过毒液以后,没有一个能侥幸逃生的,但它们被蝎子刺伤后死亡的时间不等。这引起了法布尔强烈的兴趣,他没有停留在客观现象这个简单的层面上,而是进一步观察、实验和探索,终于有了一些新的发现:这好像是由于身体结构的作用,相同等级的昆虫的存活期都是平衡而稳定的,最高级的昆虫最易快速死亡,低级的昆虫仅能拖延一段时间,而粗俗低等的千脚虫却能坚持最久。法布尔对于朗格多克蝎子生命的研究,使他得到了许多意外的发现,每一次试验,几乎都能得到一个结论。当探究有些进展之后,他仍然没有停止,而是把目光锁定在更加低等的幼虫身上,经过一次次的观察和试探,发现蝎子的毒液对幼虫竟然毫无作用,这更加引起了法布尔探究的欲望,又经过了一系列的试验、观察、思考,幸运之神眷顾了他,终于让他又有了突破性的结论:受试者越是粗俗低贱,抵抗毒素的能力越强。在此过程中,他又有了一连串的不好解释的现象出现,一连串的实验,观察,探究,最终又有了一连串的连锁发现。在整本《昆虫记》中,我最喜欢的正是这篇《朗格多克蝎子的毒液》。类似的实验我也在家里做过,应该叫做“蝉与各种昆虫的关系”。我拿了一个蛮大的玻璃瓶,抓来了几只蝉,摘了几片叶子和一些石头扔了进去。然后我先找了一只金龟子,把它放在蝉的背上。只见金龟子用钩子紧紧抱住蝉。蝉不舒服,于是张开翅膀使劲地甩掉了金龟子。金龟子立刻嗡嗡地绕着玻璃瓶转圈圈。后来,我又抓了蜗牛、蝴蝶、蜻蜓、大蚂蚁、白蚂蚁之类的小昆虫与蝉同居,并没有谁能够和蝉和平相处。所以我断定,蝉,非昆虫界的友好人物。我的“实验”远远不及法布尔的实验,但是我得到了一种和法布尔一样对昆虫的热爱。我之所以喜欢昆虫记,正是因为我认为,我在很多地方,其实和法布尔一样。所以我希望在《昆虫记》里,得到法布尔的“真传”。现在我知道了,法布尔就是在反反复复出现无法解释的现象,进而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观察,实验,最终发现一系列结论的。

成语反反复复:一次又一次。如:邓小平《贵州新区工作的策略》:“因此要对党内干部作反反复复的教育,才能保证其执行。”又如:邓小平《贵州新区工作的策略》:“因此要对党内干部作反反复复的教育,才能保证其执行。”

《三国演义》读后感_900字

三国啊,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时代,是一个盛世,也是一个乱世。是中华民族由盛转衰的时代。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东汉末年分三国,这是一个需要领袖的时代,也是一个诞生领袖的时代。在董卓废帝时,有多少人的野心重新复活,还有多少自持世家贵族的大夫欣喜若狂,觉得乱世来了,也意味这机遇到来。“这江山,有能者居之。”也催生了战争。

在三国里,我要敬佩的是刘备的坚毅性格。坚毅的性格让刘备每逢绝境都不放弃,是什么支撑这刘备呢?我想也有这那争霸一方的志气吧。还有曹操和孙权,这二人皆有相同之处,就是厚黑。其实在这三人之中,我最敬佩的是曹操。在曹操一生中,能够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大局,在对待异族的态度是无情,不讲什么圣人道理。虽然说曹操做过很多人神共愤的事情,但是曹操是一个真性格的人。“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不足二十岁却执掌一方,可以说年少有为,虽然不是自己打的基业,但也是子承父业。只是守成之君而已。

刚看三国时,看到貂蝉一个弱女子让董卓尸首分家是,也没什么了不起,在上高中以后,仔细研究了一下三国历史,却猛然发现貂蝉的舍身为国的勇气是那么的让人敬佩,那么的让人惭愧,让那些自以为是的士大夫一个响亮的耳光,巾帼不让须眉,只是伊人已逝,我们只能缅怀,让这一事迹永远的流传下去。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魏,蜀,吴三国。从来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统一天下,只能不断的内耗,不断的消耗中华民族的底蕴,以至于,在晋连灭三国后,却发生了五胡乱华的悲惨事件,只能躲在南方苟延残喘。幸运的是出现了

冉闵大帝,发出著名的杀胡令。“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凡我汉人,皆可杀胡人”这不得不说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三国有太多的著名武将和文臣。武将如吕布,赵云,关羽,张飞,张辽,甘宁,颜良,文丑。典韦,夏候渊等。文臣如诸葛亮,郭嘉,庞统,荀攸,田丰,周瑜,法正,钟繇,贾诩,张昭,鲁肃,陆逊等。三国的人才太多了,导致三国的局面始终不能打破。

三国啊,你让人着迷,却让人热血沸腾,恨不得重回三国。三国时一个盛世,也是一个乱世。

成语人神共愤:人和神都愤恨。形容民愤极大。如:《旧唐书·于柚传》:“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又如:恶已贯盈,人神共愤。——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回

成语生子当如孙仲谋:孙仲谋:三国时吴主孙权。形容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如: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生子当如孙仲谋。”又如: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羡孙权之语;生子须如礼亚子,朱温叹存勖之词。”

罂粟_900字

罂粟——是一种外表美丽,‘内心’却是有毒的。罂粟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阿芙蓉。罂粟花开,艳丽夺目,让一些人爱之切肤,更让一些人恨之入骨,爱与恨在天堂地狱间。在远古,罂粟有着许多神秘的传说:在古埃及,罂粟被人称之为“神花”。古希腊人为了表示对罂粟的赞美,让执掌农业的司谷女神手拿一枝罂粟花;古希腊神话中也流传着罂粟的故事,有一个统管死亡的魔鬼之神叫做许普渃斯,其儿子玛非斯手里拿着罂粟果,守护着酣睡的父亲,以免他被惊醒……然而,就是这种开着白色、粉色、红色、紫色的罂粟花儿,人们不愿意看到、不得不相信的人为灾难还是发生了,罂粟花儿那烈焰般燃烧美丽的背后,演绎着人间的悲剧——罪恶、贫穷、死亡,因为罂粟是提取毒品海洛因的主要毒品源植物,俗语:“鸦片”,它和大麻、古柯碱并称为三大毒品植物。无数经受不住毒品诱惑的人,基本都在诉说着这样一个死亡的过程:开始吸食鸦片,令人不舒服,可使人头晕目眩、恶心或头痛;随后可体验到一种伴随着疯狂幻觉的欣快感;如果吸烟太多则变得瘦弱不堪,面无血色,目光发直、发呆,失眠,对什么都无所谓;长期吸食鸦片,可使人先天免疫力丧失,极易感染各种疾病;吸食鸦片成瘾后,可引起体质严重衰弱及精神颓废,寿命也会缩短,过量吸食鸦片可引起急性中毒;最后因为呼吸抑制而死亡。我读了这些我感觉害怕极了,虽然我比较喜欢罂粟,但是这些太可怕了。罂粟的确能会给人带来一时的愉悦,可是,它不会陪任何人升入天堂,越是爱恋它的人,它越可以随心所欲的挑逗他、戏弄他,将他玩弄、折磨的不成人样,不管爱之深还是恨之切,谁要是坠入它的情网,谁就走上了万劫不归之路,它将微笑着引诱他,管理他的梦想,吞噬他的财富,颠倒他的神魂,改变他的人性,耗尽他的生命,最后,狰狞着,毫不留情将他推向深渊,让他身陷地狱,绝缘人世。花儿开放着自己的颜色,为的是自己的繁衍生息,人却非要凭着自己的好恶来界定花的品行。于是就有了富贵的牡丹,圣洁的荷花,轻浮的杏花,攀援的蔷薇……我认为谁也不愿意看到美丽地罂粟流淌着人的鲜血,更多的人还是希望看到罂粟花儿开遍原野,绚丽世界,造福人类!

成语头晕目眩:头发昏,眼发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满屋里的东西都是耀眼争光,使人头晕目眩。”又如:看见这种光怪陆离的政治局面,上海人不能不头晕目眩,胆战心惊。——欧阳山《苦斗》

成语恨之入骨:恨到骨头里去。形容痛恨到极点。如:《史记·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又如:那知府亦恨之入骨,一处处弄得天怒人怨,在他自己始终亦莫明其所以然。——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

蓝色的海豚读后感_900字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叫《蓝色的海豚岛》,这本书非常好看。其中我觉得阿留申人很自私,卡拉那很勇敢,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卡拉那岛上的动物们做朋友。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斯。奥台尔1898年是。大概的意思是:在太平洋中的一个名叫海豚岛上生活着的人,由于受到俄国阿留申深的杀害,最后只留下一个名叫“卡拉那”的小女孩,她孤零零的在一个名叫海豚岛上生活了十八年。她与岛上的动物为朋友,克服了很多困难,历尽艰险才得以生存下来。

卡拉那在海豚岛上独自生活了十八年,可是她并不孤独,因为她有很多动物朋友。她觉得“因为动物、鸟和人一样,虽然它们它们说的话不一样,做的事不一样。没有它们,地球就会变得枯燥无味。”

在岛上,野狗总是偷袭卡拉那,她不得不想办法,自己制造武器和他们战斗。卡拉那有一次射伤了一条领头的狗,可是她又同情它,给它喂吃的救了那条受伤的狗。受伤的狗好了以后还跟卡拉那做朋友,卡拉那驯服了它,给它起名叫朗图。朗图后来一直和卡拉那胜过在一起直到死去。

卡拉那还驯养蜂鸟。它们能在空中静止不动,样子看上去像一些磨光的小石头。他们的舌头很长,用来吸吮蜂蜜。卡拉那觉得空气里充满了花香,到处都有鸟在唱歌。还给他们起了名字。

卡拉那还救了一只小海獭。海獭不愿意吃死的东西,卡拉那就浦鱼给他吃,还给它敷药。小海獭很可爱,他的眼睛黑黑的,总是跟着卡拉那骨碌骨碌打转转,样子很滑稽。卡拉那觉得动物也知道悲伤和快乐。

卡拉那因为有了小鸟和大鸟,有了白海鸥和跟他形影不离的开朗图做朋友,她的院子似乎成了一个安乐窝。

我也觉得动物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人们有时候残忍的对待动物是不对的。蒂皮的《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们》的书也是在说人类和动物是可以做朋友的,虽然它们不会说话,可是它们也有感情,有悲伤和快乐。我养过的小动物们,比如小乌龟,虽然它们很小,当他们生病的时候,我给它们喂药,它们好像很感谢我,我带他们去草地上散步,它们也很欢快的趴着。现在我养的两条小金鱼,它们一见我过来,就飞快的游过来,快乐的一上一下的样子可有趣了,好像在说:“你好啊!”我们每个人都因该爱护小动物们。

成语枯燥无味:枯燥:单调。形容单调,没有趣味。如: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憋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又如:钱钟书《围城》:“更可恨论理学开头最枯燥无味,要讲到三段论法,才可以穿插点缀些笑话,暂时还无法迎合心理。”

成语安乐窝: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如:宋·邵雍《无名公传》:“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求过美,惟求冬暖夏凉。”又如:疏帘竹簟山茶碗,此是幽人安乐窝。——宋·辛弃疾《题鹤鸣亭》诗

培根论说文集读后感_900字

培根为哲学家,此书自然有深奥的偏向,文章生活化但不平易近人。培根也总是以一个哲人的眼光和口吻审视和批判。解读当今西方社会以及他并不甚了解的东方社会。书中透露出他的睿智、理性和高傲以及白人与白人哲学家特有的自嘲。我不太喜欢此书,因为培根是从一个俯视的角度来论述一个距我们遥远的世界,让我读起来毫无亲切感。

通篇读完,最过吸引我且引起我情感的当属《谈无神论》。

在宗教信仰这一方面,我既与所谓之神保持一定距离,又连接一定关系。我认为各个教派应该是互相关联而不是冲突的,宗教的核心思想是宇宙的大爱,包括宽容、接纳自然规律永恒的变化,而培根也在文章的开头提到了这一点,但从开头以后,培根一直深陷自己的一种奇怪的思维逻辑,比如他认为原子不断地组合以至衍生万物,正是证明了上帝(神)的存在。在我看来,这是十分荒谬的(不排除培根更高级思想的可能)。神的起源是什么?是人类对自然地惧怕、敬畏到感叹而衍生出沟通人与自然的桥梁,是人类情感因素的副产品,它是人类对自然所有情绪的综合与交织,是心灵脆弱、空虚的人的心灵支柱,信它也罢,不信它也罢,神是重要而可有可无的。

再往下,培根又引用了伊壁鸠鲁的一句话“不信俗人所谓之神并非亵渎,亵渎在于把俗人之见加于神灵”,我把这句话看了多遍,最后艰难的翻译了一下“不相信世人所说的神并非是对神的亵渎,真正的亵渎是把心灵不高尚的人对神的见解加之于神”。这句话很精辟,但同时也是无神论者心中的开脱。

接着培根又提出“未开化”、“概念”等字眼,他似乎认为只有耶和华才是完美的神灵和《圣经》完美的教条,我认为只要心中有神,就不存在概念的清晰与否,培根所谓的概念皆是希伯来人、以色列人、罗马人等的杜撰,而宗教在欧洲大陆偏离本质很长时间。培根同时认为人的精神如果偏离神,那么他就是低级下贱的动物。人的灵魂中本来就带有天生的兽性,且在人之初未谙世事时,也的确需要神的扶持来实现心灵的强大,但人的心灵得到真正的升华之时。我想,他的心灵已经真实不虚,不需神的慰藉,便可获得自身的勇气了。

我想无神论并没有培根说的那么可怕,他不过举了些极端的例子。哲人之话并不是句句都乃金玉良言,我们应理性分析其语句,做到寻自己所需。

成语平易近人: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如:《史记·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又如:凡昌黎(韩愈)与东野(孟郊)联句,必字字争胜,与他人联句,则平易近人。——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

成语平易近民: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同“平易近人”。如: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又如:和州之政平易近民,百姓至今德如父母。——宋·陈亮《与韩子师侍郎书》

水浒传宋江读后感—名著读后感_900字

招纳贤士,好结兄弟,厌恶黑暗官场,愿为百姓造福,以“义”天下闻名,以善广为人知,此英雄正是宋江。

疾恶如仇

宋江在浔阳楼醉酒,不觉欢喜,狂荡起来,手舞足蹈,拿起笔来,提下反诗,酒后却全不记得。被心胸狭隘的黄文炳见到此诗,立马告官,并使知府派人捉拿宋江。事后处处有梁山泊好汉阻挠,这群好汉的毅力顽强,众汉一条心,救得宋江。俗话说:“狡诈之人必有恶报。”果不其然,宋江派兄弟们迅速抄了黄文炳家,并且把他带到山上当众凌迟。

宋江一位心善之人,却对仇人如此处罚,可见他对恶人恶事的仇恨程度之深。正是有了这种疾恶如仇的正义,让他厌恶官场,劫富济贫,敢于与黑暗官府作斗争。正是有了这种闪闪发光的正义,才有了三败高太尉等众多热血沸腾的故事。

重情重义

晁盖请宋江为山寨之主,以报先前宋江救他等七人的救命之恩,可宋江不肯接受。他没有私心,没有利益,没有为此而一揽梁山泊。他也许想坐,可当他想起晁盖带领着一群好汉劫法场救他时的热血场面,内心就掀起惊涛骇浪。为此,他坚守原则,再三推让,力荐晁盖成为头领。

宋江的决定之所以如此坚定,甘愿第二,也不愿坐第一把交椅,是因为他心中有情谊。不分情谊的人,往往没有灵魂,他们在利益的路上越走越远,却在兄弟重情的路上迷路,不知何方,不知所云,也没有方向。野心每个人都会有,可是因为兄弟情义可以放弃一切利益,在他心里,情谊高于任何利益。

拳拳孝心

宋江上山寨多时,虽有众多好汉兄弟们的陪伴,但他还是想念自家老父,他决定去搬取父亲,只身一人下山,也不顾自身安危。他的拳拳孝心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一个英雄,不仅要有豪迈的心魄,高强的武艺,更重要的是来自内心的真情——孝。

孝,一个平平淡淡的字,却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它不仅体现了人的修养,更体现了文化的底蕴。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孝敬长辈,诠释孝的道义。

宋江,他孝,他忠义,他疾恶如仇,内心的豪迈之气在永不停息地沸腾,他在我心中是一个英雄。可这世界上还有多少人能像宋江一样,面对黑暗扭曲的社会能勇敢正确地抗战,面对真正兄弟能情深意重,面对亲人以孝对待?

这就是我眼中的宋公明,一个孝子,一个好汉,一个英雄。

成语平平淡淡:质量中等或低于中等水平,普普通通。如:钱钟书《围城》:“像现在平平淡淡,情感在心上不成为负担这也是顶好的,至少是顶舒服的。”又如:她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

成语惊涛骇浪:涛:大波浪;骇:使惊怕。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如:唐·田颖《玉山堂文集·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又如:又觉得身体动荡,仿佛在惊涛骇浪的小船里。——叶圣陶《地动》

《从外星球来的孩子》读后感_900字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这句话在我阅读完这本书后才真正理解它的意思。

这本书主要写了一只小猫为了心中一个梦想,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男孩子,学会了弹钢琴,努力地学会了笑,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患有孤独症,看似从外星球来的男孩子,走出了孤独,露出了真心甜美的笑脸。一开始一直怕是不自信的小猫,在有了动力之后,用一颗善良的心,获得了成功,更何况我们呢?

没有人生来就是完美的,完美也更是不复存在的。它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完备美好,没有缺陷,但后面还有一句话,“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完美,它是存在于人们思想中的”。与其在“完美”中纠结,倒不如把它换一换,换做“努力”。我不是完美的,但我可以努力做得更好。小猫通过努力学会了弹钢琴和发自内心的笑,它成功了。爱迪生坚持不懈,努力拼搏,终于在上千次试验中获得了成功,它是伟大的。

但比努力更重要的,是一颗纯洁美好,肯为他人奉献,积极向上的心灵。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你可以竭尽全力去帮助他,不求回报的帮助。为了他的笑脸,你去努力的尝试一个很难完成的目标,只为带他走出困境。当你做到这些时,你就获得了纯洁美好、肯为人无私奉献的心灵了。但同样,如果你只想着奉献,答应之后却不努力做到,遇到一点困难就气馁,也是不行的。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双耳失聪,作为一个音乐家,这无疑是对他最大的打击,可他并没有被打倒,反而勇敢的站了起来,谱写出了名曲《命运交响曲》,同命运做出了抗争。说明只要肯努力,有恒心,什么困难、荆棘都不足以困住我们前进的脚步,只要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有时小困难,却因为你的害怕,而显得格外高大。

美好的心灵+坚持不懈+努力+积极向上=成功=《从外星球来的孩子》。很多东西,奉献后才会得到,很多品质,需要长时间的熏陶。但有些时候,在你困惑的时候,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被誉为心灵鸡汤的《笑猫日记》,你或许就会豁然开朗。没有大道理,杨阿姨用书来告诉我们,用生动形象的故事来启迪我们,让我受益匪浅。从这本书中,我读出了几个字:奋斗、美好肯为人奉献的心灵,每个人都有,只是看你开启的方式而已。

成语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如:《清史稿·刘体重传》:“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州。”又如:这些都证明我们对于加强统一战线实行革命政策来进行抗日战争的这种方针,是坚持不懈的。——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成语统一战线:比喻在某些问题上抱同样态度。如: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目前的时局,要求我们勇敢地抛弃关门主义,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防止冒险主义。”又如:我们要结成统一战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