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连》读后感3篇500、800、1600字

浏览

本文含读《兄弟连》有感、兄弟连读后感(462字)等500字、800字、1600字左右的读后感作文3篇,供您参阅。

兄弟连读后感_462字

寒假中,我看了一本战争题材的书——《兄弟连》。它主要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一个功勋卓着的轻步兵连及其指战员的个性和在战争中的所作所为。

这本书的主角,是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轻步兵连——101空降师506团E连。E连由140人组成,其中,有严厉而公正、吹毛求疵的上尉索贝尔,有“大文豪”中士韦伯斯特,有报仇心切的中士瓜奈若,还有足智多谋的中尉斯皮尔斯,等等。他们从1942年走到一起,1945年解散,虽然只有3年,但他们建立起根深蒂固的友谊。战争前,经过艰苦的训练,E连的每一个战士都练就了一身“钢筋铁骨”,但在战场上,总是因为被打中屁股而受伤。二战血腥的战场上,他们一齐冲上去,战争结束时,却与48名兄弟永别。坚强和艰苦的训练,使他们经历了战火的考验,活了下来,他们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一个兵!”。

做为一个乳臭未干、初出茅庐的小学生,我们要像E连的战士一样,做事要坚强、有毅力,永不放弃!我要努力向明天出发,努力爬上人生的山顶!掉下来,没关系,继续往上爬,光明就在前面,总有一天我会成功!

努力向前冲吧!

成语初出茅庐: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如: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又如:那傻小子是“初出茅庐”,我们准可以扫光他! ——鲁迅《彷惶·高老夫子》

成语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如:《老子》:“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韩非子·解老》:“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又如:但我总还想对于根深蒂固的所谓旧文明,施行袭击,令其动摇,冀将来有万一之希望。——鲁迅《两地书·十一》

兄弟连读后感_779字

我觉得《兄弟连》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真实,从武器到历史,完全是真实。特别是武器对人的伤害,让我觉得是真的在看战争。伙伴在面前死去却无能为力,欢庆胜利却被对方狙击手射杀,集中营中不堪品读,战争结束后却意外死亡……一切都深深印入我的脑海中。这种战争的残酷,让我看到了人性的本能。

作者的写作方法很独特,并没有主要拍了哪一个英雄,而是从一队普通士兵的角度,诠释了一场战争,以前像兰博那种个人英雄主义的片子看得多了,总觉得要是有个十个八个兰博就能赢一场战争,但是,《兄弟连》真实的反映了一场战争,一场真实的战争,让人觉得,在战争中,一个人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无助,任何一颗流弹,都能让你生命在不经意间结束。战争不是一个人就能打赢的,靠的是大家的合作,互助(这就是为什么战友一般都是生死之交,比亲兄弟还亲,因为他们一起经历过死亡,你同意我这么说吗?最经典的,我觉得还要数最后,那个德国军官的一段简短的讲话被笔者用文字完整记录了下来,他的话说出了每个士兵的心声,而且,适用于任何一个士兵,不论是德国人,还是美国人,其实他们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在和自己的战友并肩战斗。这一段话由一个战败的高级军官口中说出,让人有很大的感慨,我想,这段话是肯定要说的,只是,它由谁的口中说出,是一个亮点,它在最后,还给人一个感触,一个震撼,让人读完了,还荡气回肠……

《兄弟连》是我目前看的战争和人性反映最完美的一本小说,既不缺少战争场面的描写,也很好的反映了二战中大兵与大兵之间的关系,在战争中,谁也不知明天会发生什么事,谁也不知明天还看得到看不到彼此。而这种人性是即平凡而又真实。

忘却这篇读后感的主题,还有一段话我要说。在最后一篇通讯稿中,迈克·兰尼写道:“在我回顾E连的风雨历程时,孙子问我:‘爷爷,战争中你是英雄吗?’我很欣赏自己的回答:‘不,但我是在英雄连里战斗。’”

成语无能为力:不能施展力量。指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解决某个问题。如: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此罪至重,微我难解脱,即释迦牟尼亦无能为力也。”又如:使兵饷顿竭,忠臣流涕顿足而叹,无能为力,惟有一死以报国,不亦大可哀乎?——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八·史阁部书》

成语荡气回肠:荡:动摇;回:回转。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如: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三国·魏·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又如:这首乐曲旋律优美动人,令人荡气回肠。

兄弟连读后感_1591字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德国和意大利先后发动侵略战争,战火烧到中国、东南亚、欧洲和太平洋等地区,给这些地区的国家造成空前的浩劫,损失难以估计,留下惨痛的教训,至今仍然记忆犹新。我就看过一本书叫《兄弟连》,作者是美国作家安布罗斯

它主要讲的就是1942年在美国乔治亚州,一群来自四面八方、南辕北辙的年轻人,自愿受训成为美军最新的一个团——空降部队,在索柏中尉严厉的领导下,他们从一介毫无经验的平民百姓,变成了美军最精英的特种部队E连。

1944年6月6日是盟军进攻法国的首日,数千名空降部队的士兵乘坐飞机横越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在强烈的炮火攻击下,他们跳伞进入了法国,所有士兵都没有降落到预定地点,而且在跳伞的过程中,有人失去了武器或补给品,最后这次的任务圆满成功,为滩头的登陆行动扫除了炮火威胁。但是负责担任指挥的温斯特中尉,却失去了他的第一名弟兄。盟军正式进攻二天后,“E连”受命攻下一个名叫卡瑞登的小镇,这次战役相当成功,不过却丧失了数名兄弟,他们在诺曼底半岛待了36天,经过数次激烈的战役之后,E连返回英国。但是好日子并未持续多久,他们再度受命出征。由于死伤人数惨重,于是一批受训刚出炉的跳伞新兵加入了E连,正好赶上了一项名为“市场花园作战”(Market—Garden)的军事行动,大批士兵跳伞进入当时被德军占领的荷兰,在艾因胡文一地,他们并没有碰上什么阻力,但是来自邻近小镇的一支顶尖德国部队,却让E连与一群英国的坦克部队节节撤退,伤亡重大。盟军原本打算经由荷兰进攻德国,在圣诞节之前结束战争的计划,也因此失败。E连在周末前往法国巴黎时,却传来轴心国在亚耳丁森林一带展开猛烈攻击同盟国防线的消息,于是E连火速赶去坚守防线,但是他们的设备贫乏,不但要抵抗严寒的气候,还有一场艰苦的壕沟战在等待着他们。E连在比利时的巴斯东市阻碍德军之后,精疲力尽的他们,必须从敌军手中攻下一个临近的小镇佛伊。一场激烈的炮轰,造成多名弟兄袍泽的死伤,再加上指挥官迪克中尉的无能,让温特斯也束手无策。最后,E连虽攻下了佛伊镇,但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E连最后终于进入德国,而且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并没有遇到很大的阻碍,经过这么长久的战斗后,他们终于有机会松一口气了。温德国南方巴伐利亚省的贝希特斯加登镇,原本是纳粹德军最高首领们的大本营,E连进入此地,一举歼灭了希特勒的山顶堡垒。此时,E连面临了太平洋战区迫切布署的情况,所有的士兵们开始比较自己的“得分”,看看谁最有资格光荣返乡。此时,日军终于投降,结束了二次世界大战。

其实这只是一部讲述普通士兵的书,可是只要你把自己置身其中,每天要打退敌人的几十次攻击,一直生活在敌人随时会攻击的精神紧张的生活中每天身边的战友队友牺牲时;当你眼看着战友冲锋你却无法对他进行有效的支援时;你就会在心中升起一种愤怒,甚至担心,恐惧,因为这不仅仅是对战争的愤怒,也是对自己不能解救世界解救同伴而愤怒。其中温特斯说过一句话:“我们不干涉他们,他们也尊重我们。”其实温特斯在讲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是十分想回家了,他希望大家和平对待互相尊重,他想退役回家,这几乎说出了所有士兵人们的心声,大家都不希望有战争,或许他们根本就不想有战争,只是迫于无奈必须听从命令。

我不仅仅只想让你们去看他的内容,非常表面的看待战争,而是想让所有人明白现在大家都为了纪念战争60周年而放假欢庆,然而我们在欢庆的同时人们除了享受幸福生活之外有没有想到这个美好的时刻是用什么换来的呢!因为更值得人们深思的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并为之付出千百万生命的人类,无论是敌人还是我们,他们都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在我们高呼“和平万岁,和平无价”的同时依然经历继二战之后的各国的冷战,伴随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后的枪炮和炸弹爆炸声依然不绝于耳!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并且正视这段历史,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段历史。

成语南辕北辙:南辕北辙[nán yuán běi chè],意指辕,大车前部套在牲口左右两边的木头,用以拖车。辙,车辆驶过留下的痕迹。“南辕北辙”指本要向南,但却驾车往北行,离目的地越来越远。比喻行动和想要达到的目的相反。典出《战国策·魏策四》。後亦用“南辕北辙”比喻二者彼此背道而驰,或比喻遥隔两地。[源]《战国策·魏策四》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 於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 ,王之动愈数 ,而离王 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典故]据《战国策·魏策四》载,战国时,魏国安厘王想要出兵攻打赵国首都邯郸。臣子季梁得知了这个消息,立即从旅途中折返,想回去劝阻。一回到魏国,季梁顾不得衣服的脏乱和满身的尘埃,便匆匆忙忙地赶去见安厘王,告诉他说:“我在路上遇到一个人,他要去楚国,却驾车往北方走。我问他说你要去南方的楚国,怎麽会往北方走呢?他回答说他有很快的马、很多的旅费、很好的马夫,所以绝对可以到达目的地。但实际上因为他是往相反的方向走,马愈快、旅费愈多、马夫愈好,反而使他离楚国愈远。今天大王您想成就霸王之业,取信於天下诸侯,依仗着强大的军力去攻打赵国,想藉此扩充领地,提高声望,其实这样的举动愈多,愈失信於天下,离成就霸王事业的心愿也就愈远,这不正如想到楚国却往北方走一样,永远达不到目的!”後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南辕北辙”,用来比喻志向和行为背道而驰,现在凡是做“背道而驰”的事,都可以称为“南辕北辙”。另外,这句成语还可引申用来比喻遥隔两地。

成语四面八方: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如: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忽遇四面八方怎么生?”又如:你们瞧见了,然后连皮带骨,一概都化成一股灰,再化一股烟,一阵大风,吹的四面八方,都登时散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