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读后感5篇1800、1900、2000字

浏览

本文整理了读《人生》有感、《我用一生去寻找:潘石屹的人生哲学》读后感(1835字)、人生百味——读《一个—很高兴见到你》有感(1851字)、于丹趣品人生的读后感(1880字)、《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1900字)、《路遥的人生》读后感(1975字)等1800字、1900字、20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优秀作文5篇,供您参阅。

《我用一生去寻找:潘石屹的人生哲学》读后感_1835字

翻翻这本书,你能闻到一缕缕青草的香气,看到一片片柔软的葱绿,听到一阵阵轻微的窸窣,那不是绸缎和耳鬓斯磨的声音,而是微风吹过草叶的声音。这本书里的每行字,都像是一片片草叶;每片草叶,又都像作者絮语时轻轻卷动的舌头。不同的是,草的话是说给风听的,潘石屹的话是说给我们听的:

“当别人告诉这位智者我整天在网上写博客,我的博客有许多人看时,他提醒我,要有仁慈的舌头,千万不要在人心中播下不和的种子。”

我想,草叶的舌头应该是仁慈的,就像美国大诗人惠特曼的舌头一样。但潘石屹写的并不是《草叶集》,而是沿着草叶深入到根部,写了一本通俗版的人生哲学,我很想将之称为“草根哲学”。这个哲学平易得就像你每天早餐喝的那杯牛奶。

——要有根。这似乎是潘氏“草根哲学”的第一章。什么是人生的“根”?潘石屹告诉我们,人生的根就是“爱”与“自信”。恨也是一种根,“仇恨入心要发芽”,那还不生根?但从恨的根上会开出恶之花,“以恶对恶,增值的还是恶”,被恶霸占的人生,就像是被毒蛇缠身的兔子,能有什么指望?所以潘石屹说:“我永远相信爱的力量,而相信就是力量。”而有爱的人就有自信,自信的人才会诚实,诚实的人才能成功。所以,在潘石屹看来,爱是人生的第一只桶,自信是人生的第一桶金:

“经常有人问我第一桶金怎么来的,从哪里得到的,有多少。其实每次别人问我这个问题时,我都想说,人的第一桶金是自信。即使你没钱也不要怕,自信就是你的资本。”

我可以为他这段话背书,他当年被海南万通派到北京开发新项目,只带了几万块钱,但肯定在行李箱里放了很多自信进京。如果我没有记错,他最早住的是南兵马司招待所,那地方我也住过,干净,但很简陋。几年后,阜成门的万通广场落成,它当时是万通系最大也是唯一一家发行法人股的地产项目。

——要平凡。平凡,低调,简单……这些词都可以用来定性被你看到,或被你踩在脚底下的小草。不过,当你走进一片丰美的草地时,你就忍不住想躺下来,读几页书,或者无所事事地晒晒太阳,这是说,平凡的东西让人亲近。潘石屹所推崇的平凡,包括必要的“迟钝”,甚至“缓慢”,特别是“简单”: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向上的时候,它总是简单和大气为重要的风格;凡是这个民族衰败之时,从建筑、家居、服装、装饰到语言表现出来的都是繁杂和多余。能把简单作为自己的世界观,成为自己做事情的指导思想,是走向成功的一个要素。你会在简单中获得成功。”

潘石屹特别看重谈话和人际交往中的“平凡”。最平凡最受人欢迎的交谈者是“倾听者”:“大多数情况下,当一个好的听众,欣赏别人的表现,就是建立人际关系的第一个好办法。”最糟糕的想法,就是“今天要用语言征服那个人。”结果是针锋相对,面红耳赤。“你看有些人,瞪着眼睛看你说话,你以为他听进去了,他没有,他在找你说话的间歇来插言,来抢话。他是一个全神贯注寻找发言机会的人,就像一个蹲在路边虎视眈眈准备拦路抢劫的强盗一样。”读到这儿,对照一下我自己,只能叹口气,看来,世界上最不平凡的事,就是甘于平凡呵。

——要合群。在潘石屹看来,生命是一个共同体,就像草一样,一根草活不了,草连成片,才成气候。但他这样说,并不是要搞生命共产主义,他不反对“个性”,也不反对“自我”,他反对的是过分的“自我”。他把“自我”比作盐,没有它,没有人生的美味,多了,就破坏了美味。既要自我,又要群体,怎么办?磋商。自我通过磋商达成与别的自我的合作,所以他认为,“人人参与的磋商才具有普世价值”。杜甫有诗云:“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独树一帜的繁枝容易凋落,细细磋商的小草和嫩蕊慢慢茂盛。

——要无为。世界最无为的生命大概就是草了。它不追求什么,也不拒绝什么,不逃避什么,也不挽留什么。起伏随风吹,荣枯顺岁时。作为企业领导人,潘石屹认为,公司做得越大,越要无为而治理。无为而治,其实是顺势而为,“我们好像水上的小舟,依托流水的力量前行。我们要尊重它,感应到它,顺应它。如果你以为你有一点权力,可以无所顾忌,搞乱生活,是一定会受到惩罚的。”禹作敏、牟其中等人如果能早一点悟出这个道理,下场肯定要好得多。

关于潘石屹这本书,作为我本人曹培皙当然还有许多话可说,比如要顽强,要敬畏之类,不过,如果一定要我对它提出一点批评意见,我最想说的是,潘石屹的哲学是一个有明确人生目标的人的哲学,不是一个活在当下的人的哲学,后一种人欣赏的不是地上的小草,而是空中的微风和天上的白云。

成语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如: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元、白在唐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又如: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独树一帜,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成语无所事事:事事:前一“事”为动词,做;后一“事”为名词,事情。闲着什么事都不干。如:清·黄宗羲《万贞一诗序》:“其人为诗者,亦必闲散放荡,岩居川观,无所事事而后可。”又如:上承总统指挥,下受委员成议,镇(整)日间无所事事,反象似赘瘤一般。——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五回

人生百味——读《一个—很高兴见到你》有感_1851字

在舌尖与美食的碰撞中,总有一种味道让你不能忘怀。每款美食都有它独一无二的味觉体验,而人生也如此,每个人在不同时间都有不同感受与体会。

爱情如蜜

在人的感受中,甜蜜算一个。甜蜜则通过人表情面带微笑,动作手舞足蹈来表现。甜蜜的味道在许多食物中都有体现,而最具代表的则是浓稠的蜂蜜。

《此去经年》讲述了‘我’妈妈小纪,汉桥叔叔和他的妻子芬芬阿姨。妈妈小纪因外貌出众得到汉桥叔叔的暗恋,他总会请‘我们’到餐厅吃一顿。而在‘我’大学时他脑溢血,‘我’看着“汉桥叔叔还昏迷在病床上,全身都插满了输液导管和检测仪器的线,头盖骨取了一块,为了方便日后的手术,没有还原就缝合了,整个人骨瘦如柴,面如土灰,偶尔抽筋的时候还会翻白眼。”而芬芳阿姨在旁边日日夜夜地照顾,她不停地帮他按摩,用研磨机搅拌成糊状,再用针筒一点点地打到通往胃的软管里。夫妻间的爱情应如蜜一般浓稠甜蜜,也许爱情才会当对方需要照顾时,你在旁边的陪伴与守护。彼此间的爱已不需言语,通过行动便可感受。

离别之苦

在人的感受中,痛苦算一个。磨难使人痛苦,独自在漆黑的屋子里保持沉默,在厚厚的棉被中哭泣,泪水挂满脸颊,如未加方糖的咖啡充斥着苦味,需慢慢地品尝与消化,未必能从中品尝出甜味,但让内心不再苦楚。生离死别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

《要么实现,要么遗憾》作者为一名90后的入殓师,她曾为一个因车祸而去世的二十四岁少女入殓,刚步入社会,还来不及结婚,还来不及生小孩,还来不及环游世界就离开了,还有太多梦想还未实现,留下太多遗憾。这让我想起我的外婆,她在一个星期前因为摔了一跤去世,我的外婆和舅舅住在一起,那天舅舅和外婆吃完晚饭去上夜班早上回来发现外婆摔倒在床前,这年外婆还来不及过八十大寿。我和妈妈赶回去给外婆办丧事,外婆是个十分勤劳朴实的农民,自己种菜,自己砍柴,自己烧饭,还来不及让子女孝顺就离开了。当外婆被推进火炉,我哭了,想着外婆平日一直为他人着想,对自己没有任何要求。

也许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留下太多遗憾。趁年轻,快向梦想出发。

分手似茶

在人的感受中,苦涩算一个。一杯茶中几片茶叶或浮在水面上,或沉在杯底,作为杭州人,饮茶文化历史悠久,着有西湖龙井。品茶也是一门学问,茶水在清淡茶香中带有些许苦涩,而分手对相爱已久的恋人来讲却有几分苦涩。在暖小团的《致前任男友的一封信》中夹杂着淡淡的苦涩和俏皮。所谓的好聚好散就是在轰轰烈烈的爱情之后平静得分开,也许还能成为好朋友。在杨丞琳和郑恺主演的电视剧《一见不钟情》中讨厌‘处心积虑’让情侣分手的分手专家陆哲希,爱永远对爱情保持向往的婚礼顾问费洛洛。现实并不像偶像剧中总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但分手也要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对方。“你是好人,所以我才祝福你。我羡慕你的妻子。她未必在婚后能有多少钱,她未必能在未来成为衣食无忧的阔太太,她未必能成为人群中最耀眼的那一个,但,走到了这个年纪,我还是知道的,对一个女人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其实并不是老公赚多少钱,事业多牛逼,或者是住了多大的房子。嫁个靠谱的人,能稳稳当当地过日子就是最大的造化。起码你想哭的时候,也能有个人看。这就够了。”我希望你过得好,我希望你可以幸福一辈子。

友谊需鲜

在人的感受中,新鲜算一个。在时间的流逝中,即使翻开表面堆积满灰尘的同学录,也要保持一种新鲜感。保鲜并非加‘佐料’,而是发自内心的情感,那么人便有颗‘不老之心’。对于美食,我们要求新鲜,最好现做现吃,如牛奶,我们希望刚从奶牛上挤出来的。在朋友长期的交往相处中,也需保鲜。

《红色复写纸》讲述的是‘我’交了个‘坏朋友’,‘我’在班中是‘学霸’,自己在乡村小学,数学老师是五十多岁的金老师。在一次数学检测中,金老师准备了钢笔送给考满分的同学,‘我’考了98分因为一个微不足道到可笑的错误,但因为‘我’‘坚持’把答案改回正确答案,还‘自告奋勇’举起手说金老师批改错误,同桌小梅也认可了老师的‘错误’,也许她也只是想为‘我’赢得钢笔才与‘我’并肩作战。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犯错误,和朋友一起作弊,当然,这并不值得推崇,但彼此间的友谊是珍贵的。朋友在人生中是非常重要的,也许有时还胜于亲人。在高一,我结交了一群好朋友面对高二分班,对他们有着万般不舍,望与他们友谊长存,永远新鲜。

人生如一列列车,缓缓地前行,但终有靠站的时候。人有不同的感受好比美食通过味蕾让我们感受到不同味道,蜜之甜,咖啡之苦,茶之涩,牛奶之鲜。

人生百味,望逐一品尝。

成语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如:宋·延寿辑《宗镜录》卷三十一:“独一无二,即真解脱。”又如:赢了钱,便大把的赏人;输了钱,无论上千上万,从不兴皱眉头:真要算得独一无二的好赌品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一回

成语骨瘦如柴:骨瘦如柴[gǔ shòu rú chái],意指人身骨架瘦得露出来,根根像木材一样。形容非常消瘦的样子。语出敦煌变文《维摩诘经讲经文》。[源]敦煌变文《维摩诘经讲经文》(据《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二》引)才闻居士病荣(萦)身,凡是有灵皆怪讶,病卧只居方丈内,饥羸起坐甚艰难。国王王子尽奔波,居士宰官咸礼觐,一切天人皆到会,果然见一病维摩。多将汤药问因依,大照国师寻斩候,虽即怣[失 去](至心)申体察,莫知来处辩其因。谢诸人者赐相哀,四大元知有此灾,旧日神情威似虎,今来体骨瘦如柴。深贵汝,倍忧怀,我此身形自叹裁,因有如斯萦病故,广陈妙法唱将来。[典故]“变文”是唐代时兴起的一种讲唱文学,由散文和韵文交替组成,内容以演绎佛经故事及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为主。〈维摩诘经讲经文〉是根据《维摩诘经》的故事,敷衍而成,形式是先引述一段经文,然後边讲边唱,有时几十字的经文,可以铺陈为数千字。内容叙述维摩诘居士生病了,佛佗欲派弟子前往慰问他的病情,但是所有弟子都不敢去,最後文殊菩萨应命前往。文中描述维摩诘居士未生病之前,神情威猛似虎,生病之後变得十分消瘦,骨架露出,像木柴一样。“骨瘦如柴”亦作“骨瘦如豺”,《埤雅·卷一八·释兽》︰“瘦如豺。豺,柴也。豺体细瘦,故谓之豺。”豺是一种骨架露出看起来像细瘦的动物。“骨瘦如豺”,也可用以形容人非常消瘦。

于丹趣品人生的读后感_1880字

因参与我校5月18日举行的“教师幸福读书论坛”活动,有幸得到一份“厚重的奖励”——《于丹趣品人生》一书,心中甚是欣喜。

由于近一段时间的忙碌,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得以断断续续通读完毕此书,收获颇丰。

拿到此书,翻开扉页,首先被知性的于丹所吸引。客观来讲,于丹不是美女,但照片上的于丹很“女人”、很成熟、很睿智,非常吸引人。

白岩松的“推荐序”——《做一些无用的事》为此书掀开了序幕,开篇的几句话便带给了我深深的思考:

此时此刻的中国人,我们,怎么了?

平静,正前所未有地成为奢侈品,而除了幸福,我们又似乎什么都有,人人匆匆忙忙向前进,又时常困惑:我要去哪儿?

对啊,要去哪儿?我们追求幸福的脚步从未停止过,可我们得到幸福了吗?这样反思自己,我发现我们的生活的确是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事情,我们过于关注结果,而忽略了过程,比如“生活”这件事。但幸福与快乐往往就在生活的过程中,不经意间,我们都丢失了它。我们惶恐,我们迷茫,我们不快乐,我们更不幸福!所以,我们要寻找答案,我们要改变生活!

睿智的、充满生活情趣的于丹在书中告诉了我们答案: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悠闲”,要过一种有“情趣”的日子。

于丹认为,悠闲与时间无关,悠闲是内心的一种发现,是生活的一种乐趣,是生命的一种节奏,是一种生活姿态,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方式。

忙乱的生活给我们带来的是精神生活的焦灼与纠结,我们好像都不会“悠闲”了,也没有“情趣”了……

读书的收获就在这里,于丹在书中提示我们:真正的闲适,就是让山水入怀,让自己的生命浩荡。古代的文人墨客无不如此,孔子、孟子、李白、杜甫、苏轼、王维、陆游……他们千山走遍,看到了四季的表情,体会到了万物变化的规律,心中自然也装下了不同的情趣。

我们也可以在山水自然、日月星辰的更迭中陶冶性情,虽然最终还是要回到现实中,虽然现实中的一切困顿和矛盾并没有因为我们去亲山临水一番而消失。但是,如果我们真正敞开心扉,游历归来,心境定有所改变。即使我们的生活还是过去的样子,但我们已经能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趣味了,这就是最大的改变与收获。

这本书里更多的内容是于丹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介绍了饮茶、品酒、弹琴的情趣。

于丹认为,在紧张忙碌中,让我们的心灵澄净清澈的成本最低、时间最短的方法就是喝茶。世事喧嚣,人生纷扰,唯有喝茶时心思才能宁静。

扪心自问:人心浮躁的今天,我们还能坐下来悠闲地喝一泡好茶吗?

喝茶是一种生活方式,会喝茶则是一份心境,一种涵养。茶不求贵,只要能真心会意,就能喝出内心的清雅、安闲、洒脱。无论如何忙碌,手边总可以有一盏茶,除了解渴,还可以养心——在某一瞬间,如坐草木之间,如归远古山林,感受清风浩荡。只要用心,我们就能在茶里品见自己的味道。

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时光。

酒呢?于丹说:“杯中之物,清浊在乎人心。”

酒中有兴亡,酒中有人心,酒中有从容,酒中有智慧,酒中有豪情,酒中有境界……酒中有生活的千姿百态!

每个人的一生,也都像杯中酒,个中滋味,须自己品尝。我们可以选个合适的时间,或独酌,或对饮,或酣畅,或微醺,以美酒试一试自己的至情至性,触摸一处内心不轻易打开的地方,那一刻,或许我们也能酿出自己生命的传奇。

有酒相伴,人生或许会增添更多的情趣。

琴,是典雅之物。

于丹说,今人想要在俗世生活中寻找一些寄托,总是需要一些载体的。古琴就是最好的凭藉。

我想,我们可以不会弹琴,但我们要学会听琴。从琴中我们可以听出心境,可以听出高尚,听出人品。只是我们要学会慢一点,再慢一点,让心静下来,慢慢感,慢慢悟。

其实,人生也是一架琴,用弹琴或听琴的心涤荡一下躁气或戾气,渐渐地,也许可以从都市噪音之外静观聆听出天籁清越,自心中漾出大音希声

有音乐的人生是幸运的。

有茶饮,有酒品,有琴听的人生是简单而又快乐的,更是幸福的。

于丹说,人可以憧憬未来,可以缅怀过去,但能够抓住的只有现在,而现在除了有意义,还应该有意思。当下生活,如能添加一些趣味,就会日日欢欣,生机盎然。所以,我们要学会为自己当下的生活增添些许情趣。

白岩松在推荐序的结尾写道:茶、酒、琴又或其他,也都只是手段,让心静下来一些,让生命分一些时间给看似无用的事,这才是目标。心不静,幸福来不了;人没有更多与内心对话的机会,生命鲜活不起来。

那就让我们从看于丹这些文字开始,静下心来,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用心体会,用情感悟。也许,幸福就在身边。

我坚信:无限风光在心中!

成语文人墨客:泛指文人、文士。如: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而那些封建旧文化培养出来的文人墨客、风流雅士,置国事于不问,整天吃花酒,作艳诗。”又如:文人墨客大概是感性太锐敏了之故罢,向来就很娇气,什么也给他说不得,见不得,听不得,想不得。——《鲁迅全集·坟》

成语匆匆忙忙:指做事匆促忙碌。如:曾朴《孽海花》第13回:“仿佛看见那写真师的面貌和先生一样,匆匆忙忙,不敢认真,到底是先生不是?”又如:这一天下午,田晓霞突然匆匆忙忙到宿舍来找他,让他跟她到外面走一趟。——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7章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_1900字

喜欢于丹,是基于几年前,看她在央视的《百家讲坛》讲论语。她端庄优雅,澹定自信;她口若悬河,博古通今,学识渊博,出口成章。自此,她成了我敬仰的大学问家之一,我也成了众多于丹粉丝中的一员。

今天,她将人生价值与幸福融进新书《趣品人生》,是件令我们特别高兴的事。感觉如沐春风,沁人心脾。她在书中讲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用各种事例告诉我们,高品质的生活并不是有钱人、有闲人的专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古代名士般悠闲舒适的生活。于丹认为,悠闲是内心的一种发现,悠闲是一种乐趣,悠闲是生命的一个节奏。她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悠闲与时间无关。

在书中,于丹用细腻的文字,从道理上唤醒我们重新思考,感悟人生,发人深省。她就国人的生活方式,用茶、琴、酒,说古道今,更加贴切,更加接近生活。这种观念强烈地撞击我们的内心,告诉我们如何用悠闲的方式找回自己,重启心门,如何找回幸福的感觉。

于丹说,人在路上奔忙,不妨在忙碌的喧嚣中“且停停”。“停一停”能让我们歇歇脚,静静心。在亭子里养养神,问问自己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回味一下起点与目的之间,这路上的每一步,其实本身就是风景。但停下不是为了安息于此,终老于此。停一下,不是要丢了赶路的自己,是为了再上路,步履轻盈更好地上路、更好地前行。

人这一生要承载的太多太多,为社会承担使命,为家庭承担责任……幸福正前所未有的成为奢侈品,问问我们的内心:我们真的幸福吗?

道理其实大家都懂,只是当今社会,人们匆匆忙忙向前进,忙工作忙生活,忙买房买车忙贷款,忙忙碌碌,熙熙攘攘,为忙碌而忙碌,晕头转向都要迷失了自己的心灵。

生活需要一点悠闲的情趣来调节紧张的律动,但情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从生命中涵养、从天地自然中滋养而成的。人生路上究竟有多少亭子?那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地方,甚至不是具体的一段光阴。一茶,一酒,一琴,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能唤醒生命的色彩。春的娇艳,夏的火热,秋的斑斓,冬的沉静;海的波澜壮阔,湖的宁静安详,瀑的澎湃激荡,溪的浅吟低唱;日月的更替,四季的轮回;无不投射鲜活的光辉么?四时不同,山水各异,这样走下来,生命中自然会多出一份情趣。人生的长河总有一些欢欣闪烁,前不久的一趟旅程,春风浩荡,绿树成荫,蓝天白云,天地辽阔,让我们趣味盎然,回味悠长。我们能够抓住的,往往就是生命中一个个感动的瞬间。去品茶,喝酒,听琴,亲临山水,在自然界中、在日月更迭中颐养身心、陶冶性情。当回到当下,生活虽然还是原样,由于心境改变了,会新奇的发现新的趣味,感受生活的平静和幸福,品味生活的甜苦与意趣,不经意间找回生命本真,重拾幸福的感觉。

悠闲的生活并非要让我们闲置大把的时光,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恰恰是要让我们在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迷失自己。无论人生的道路多么忙碌、多么艰难,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眸最初的起点,遥望最终的归宿,在漫漫人生路上,从容前行。

那我们今天究竟该以怎样的方式生活呢?于丹认为,首先要找回自己本真,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该如何去做,然后脚踏实地去努力,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要适时放松自己,调整自己,关照到自己的内心。于丹说,当今人们的种种烦恼,都是因为静的时候不庄严,心里总有些东西放不下,嘀嘀咕咕犹犹豫豫,动的时候自然不麻利,拖泥带水放不开。那么这时候,同样需要我们暂且停一停,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现在在做什么,想要什么。她哲理性的文字背后是对生活通透的积淀和感悟,值得我们用心细细品味。

说到底,这世间万物,林林总总,不都是如此么?人来到这世上,没有好坏高低贵贱之分。人生长路漫漫,释放自我,游历于山水自然之间,放眼于辽阔之间,亲临山水。见飞鸟在天,见游鱼在水,领悟其中的意境,获得天赋的人生乐趣。寻找一种“悠闲”的生活方式、适合自己的方式,从容的上路。心自从容天地宽,在辽阔的空间中纵观古往今来。

人可以憧憬未来,可以缅怀过去,但能够抓住的只有现在,如书中《序》里所说,做一些看似无用的事。为当下的生活增添一些趣味,在俗世生活中欣然品味“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意境。虽然由于自身的底子薄,达不到那样的高度,但是,我们可以多学习,取长补短,将能做的会做的,且有意境的事充分发挥。

如此看来,幸福就在我们心中。清晨,我们在温润阳光的洗礼下醒来,伴着花草香上路,看蓝天白云,看青山绿水,看飞鸟将视线拉伸成弧……知足的心境就会打开,幸福就会不请自来。不繁杂,不忙碌,不奢求,不贪念。喝一杯茶,品一口酒,听一听音乐,简简单单悠闲的生活,让心灵自由呼吸。

成语发人深省:发人深省[fā rén shēn xǐng],意指启发人深刻思考而有所醒悟。语本唐·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源]唐·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据《全唐诗·卷二一六·杜甫》引)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典故]〈游龙门奉先寺〉诗是杜甫游览龙门奉先寺时所写的。诗中写到夜晚住在寺院中,幽暗的山谷响起阵阵风声,月下林木闪烁着斑斑清影。龙门山势高耸,有如天阙一般,满天星辰近逼在眼前。寺院高居山巅,睡在云雾中,寒气透衣。正要睡醒时,忽然听见寺院的晨钟响起,顿时引发人深刻的省悟。後来“发人深省”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启发人深刻思考而有所醒悟。在清代的文献中可以看到这句成语的应用,如《虞初新志》:“明末死於忠义者,较前代为独盛,特存此一编,以当清夜闻钟,发人深省。”这是清代张潮评论〈金忠洁公传〉一文之语。〈金忠洁公传〉记述了明人金铉这位忠贞之士的事蹟,而张潮认为明朝末年,为国而死的人士较之前的朝代来得多,所以收录这篇,希望能像那清夜的钟声一般,可以启发人深思,作为监戒。

成语熙熙攘攘: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如:《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又如:共青团员都打扮成去远足的样子,每人提了个提包,有的是挂包,熙熙攘攘的会集在厂里的球场上。——茹志娟《新当选的团支书》

《路遥的人生》读后感_1975字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人生》中的男主人公高加林在他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就遇到了他事业上和感情上的岔道口,他的人生也随着他人的介入与自己的选择,经历了大起大落。高加林事业上形成悲剧的原因,如果说的宿命一点就是他是权力的、是那个时代的必然的牺牲品。

高加林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的儿子,他的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耕作供养他读书上学,在他的青少年时期,他接受了完整的学校教育和现代文明的洗礼。尽管他没有考上大学,但民办教师的职业不仅可以给他的家庭带来一个全劳力的工分、一个月几块钱的津贴,还使他彻底摆脱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命运,他是一位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青年。如果不是村支书利用手中的权利,让他的儿子顶替高加林的工作,他也许会做一辈子的教师。但是,事实如此,高加林成了一个真真正正的农民。这对于一个曾经感受过山外面的无限精彩的、充满诱惑力的世界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高加林变了,他不再对生活抱有希望,他变得颓废和苦闷。现代文明对于他的熏陶已经使他与农村贫瘠的精神世界和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格格不入,但是,天意弄人,留给高加林的只有悲哀的接受。

高加林用一种近乎于“自虐”的方式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他不惜用自己的鲜血染红锄头,用疯狂的体力劳动宣泄自己在精神世界的失败,同时,也是在一种严酷的方式在向权贵们宣战。然而,就在高加林认命的时候,权利又一次使他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他的叔叔转业回到了县城,并成了劳动局的局长。这个可谓是从天而降的转机,再一次给了高加林改变命运的机会。当年把高加林从民办教师的职位是换下来的公社文教助理,现在的劳动局的副局长马占胜,主动献媚,暗中一手操办,高加林摇身一变成了县城里的风光无限的通讯干事。命运的突然改变,唤起了高加林久违了的热情,他凭借着他的努力、他的才气、他的献身精神实现着他自己的价值,他受到了领导的青睐,同事的羡慕,少女的爱慕。就在他春风得意之时,他在一次被命运捉弄。他靠“走后门”进入县城的方式被人告发,他不得不又一次回到农村。现实的残酷在一次扼杀了理想的美好,他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成绩都被视而不见,纵使他才高八斗,他也没有与人平等竞争的机会,因为他的来历是不合法的。这不仅是高加林的悲剧,而是当时整个处在社会转型期与高加林有着同样理想的知识青年的悲剧,是传统文明在向现代文明的转换中所必须付出的惨重的牺牲。

高加林情感上的岔道口与两位截然不同的女孩有关——刘巧珍和黄亚萍。一个是善解人意、漂亮温柔、但是不识字的农村女孩;一个是受过教育,养尊处优的官家大小姐。高加林情感的悲剧的形成与他的理想的破灭——辉煌——破灭,有直接的关系。

刘巧珍可以说是高加林的初恋,她爱加林,但是在加林还是民办教师的时候,她总是悄悄的躲在远处观望,因为她自卑,因为她的加林哥是读书人。当高加林遭受了事业上的第一次打击之后,巧珍大胆的向加林表明了心迹。这位美丽姑娘的善良与温柔、执着与真诚,成了高加林心灵创伤的最好的缝合剂。他们的感情不但给了高加林心灵上的慰籍,还平息了高加林对山外面的世界的向往与骚动。但是,在热恋慢慢退却之后,高加林的心头又有了丝丝惆怅,他开始后悔对巧珍的冲动,他敏感的意识到,“他匆忙的和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姑娘发生这样的事,简直是一种堕落和消沉的表现,他恐惧的意识到一旦和巧珍结合在一起,就无疑要拴在土地上了。”所以,文化背景有着很大的差异、并在一开始就有着精神世界的明显差距的他们,分手成了他们必然的结局。

高加林与黄亚萍的恋爱完全是在情理之中的,在高中时代,他们就是最谈得来的好朋友,在他们的心灵里就埋下了情感的萌芽。只是因为,毕业后的命运不同才没有走到一起。当高加林的事业达到辉煌的顶点的时候,他需要的不再是清风细雨似的温柔抚慰,而是需要一个有着共同语言的伴侣,于是,选择黄亚萍,对于高加林来说是在情理中的事情。

当高加林又一次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时,他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他爱巧珍,但我不相信。如果说在高加林与巧珍的恋爱中,巧珍是悲剧的,因为她为这段使她心灰意冷的感情付出了一生的代价;那么,高加林与黄亚萍的感情更是悲剧中的悲剧,因为,在精神世界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的美好爱情却被冷酷的现实击的片甲不留。

对于高加林所遭受到的一切,与当时的社会语境有很大关系,对路遥的处理也有不认同的地方。例如,在中国这样一个裙带关系存在十分普遍的社会,走后门怎么会被退回来呢?我不相信。我喜欢高加林,也很欣赏他,更同情他的遭遇。不过,我相信,他一定会走出黄土地,他一定会成功。

成语视而不见: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如: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又如:视而不见,谓合道于希夷。——唐·韩愈《明水赋》

成语才高八斗: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如:《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又如:左宗棠这人虽然才高八斗,器量却不开阔。——唐浩明《曾国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