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了”的成语大全(88个)

浏览

小编为您整理了了无遽容、一了百了、草率了事等含“了”的成语88个,其中“了”开头的24个,“了”结尾的11个,“了”在中间的53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了”开头的成语

1、了无遽容[liǎo wū jǔ róng]

【解释】遽:恐慌。完全没有恐慌的表情。形容从容镇定。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2、了身脱命[liǒo shēn tuō mìng]

【解释】犹言摆脱尘世羁绊,自由自在。

【出处】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感吾师度脱,将俺这弟子来提拔,我如今不遭王法,不受刑罚,至如我指空说谎瞒咱,这一场了身脱命亏他。”

3、了无城府[liǎo wú chéng fǔ]

【解释】城府:城市和官署,指难以揣度的心机。比喻胸怀坦荡,无所隐藏。

【出处】宋·楼钥《攻媿集·长江州汪公墓志铭》:“公性开爽宏达,了无城府。”

4、了然于中[liǎo rán yú zhōng]

【解释】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

【出处】《晋书·袁齐传》:“夫经略大事,故非常情所具,智者了于胸心,然后举无遗算耳。”

【示例】那知姐姐不假思索,竟把前朝年号以及事迹,一挥而就。若非一部全史了然于中,何能如此。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三回

5、了了可见[liǎo liǎo kě jiàn]

【解释】了了:了然,清楚。清清楚楚,完全可以看得见。

【出处】金·元好问《客意》:“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

【示例】原来他旅馆里的浴室,就在便所的间壁,从便所的玻璃窗里看去,浴室里的动静了了可见。 ——郁达夫《沉沦》

6、了不相干[liǎo bù xiāng gān]

【解释】了:完全。完全不相干涉。指毫无关系。

【出处】宋·陈亮《谢留丞相启》:“苟其有少或似,所当明辩于十目之严,至于了不相干,宁肯依违于众口之铄。”

【示例】鹏振本来还想说两句,然而夫人的谈锋甚健,不要为了不相干两句话惹着她又谈个不歇。 ——张恨水《金粉世家》第一百九回

7、了不相属[liǎo bù xiāng zhǔ]

【解释】了:完全。完全不相干涉。指毫无关系。

【出处】宋·陈亮《谢留丞相启》:“苟其有少或似,所当明辩于十目之严,至于了不相干,宁肯依违于众口之铄。”

【示例】以尺限肘,以寸限指,截长续短,以为木偶,而生气生理,了不相属。 ——清·王夫之《尚书引义·毕命》

8、了身达命[liǎo shēn dá mìng]

【解释】佛家用语,意思是对一生命运归宿看得开,无牵挂,超凡出世。亦指安身的地方。

【出处】元·石君宝《李亚仙花酒曲江池》第三折:“人问道亚仙的今生今世,则俺那郑元和可甚麽了身达命。”

【示例】数载之前,已知鲁智深是个了身达命之人。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回

9、了若指掌[liǎo ruò zhǐ zhǎng]

【解释】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出处】《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孔子谓或人言知禘礼之说者,于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示例】仅二百数十言,而词家源流派别,了若指掌。 ——清·况周颐《惠风词话续篇》卷一

10、了了解人意[liǎo bù jiě rén yì]

【解释】了了:聪明,懂事。形容特别聪明懂事,善于体察领会别人的心思。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上》:“阿戎了了解人意。”

11、了如指掌[liǎo rú zhǐ zhǎng]

【解释】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出处】《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孔子谓或人言知禘礼之说者,于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示例】只这一相形之下,美丑高低,便了如指掌了。 ——闻一多《冬夜评论》

12、了然无闻[liǎo rán wú wén]

【解释】了然;完全。完全没有听见。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九:“我便时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自若无闻的,方见得是待我重,而毫无此心了。”

13、了然于心[liǎo rán yú xīn]

【解释】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

【出处】《晋书·袁齐传》:“夫经略大事,故非常情所具,智者了于胸心,然后举无遗算耳。”

【示例】以故口不读信史,而是非了然于心。 ——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

14、了然可见[liǎo rán kě jiàn]

【解释】了然:清楚。清清楚楚,完全可以看得见。

【出处】唐·无名氏《大唐传载》:“伯陇自言 隋仁寿年生,说大业末事,了然可见。”

【示例】若知神气之所生者,即心之主者,即修于一,了然可见矣。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十九

15、了然于胸[liǎo rán yú xiōng]

【解释】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

【出处】《晋书·袁齐传》:“夫经略大事……智者了然于胸。”

【示例】怎样钦差就赏识,怎样钦差就批驳,他能了然于胸,预备停当。——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八回

16、了不相关[liǎo bù xiāng guān]

【解释】了:完全。完全不相干涉。指毫无关系。

【出处】宋·陈亮《谢留丞相启》:“苟其有少或似,所当明辩于十目之严,至于了不相干,宁肯依违于众口之铄。”

【示例】但其识量不出针线蔬笋,数米量盐,抽丰告贷之中,古今上下哀乐,了不相关。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

17、了无所见[liǎo wú suǒ jiàn]

【解释】了:完全。完全不能看见。

【出处】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果复重来,发声如前。闻,便闭户,周旋室中,了无所见。”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一百十八:“母语之,灵铣驰求之,了无所见。”

【示例】把火出看,了无所见。 ——鲁迅《古小说钩沉·述异记

18、了无惧色[liǎo wū jǔ sè]

【解释】惧:害怕;色:神色。没有一点害怕的神色。

【出处】《晋书·杨轲传》:“又使人将其弟子尽行,遣魁壮羯士衣甲持刀,临之以兵,并窃其所赐衣服而去,轲视而不信,了无惧色。”

【示例】贼令牵出杀之。张先行,了无惧色。贼方犹豫,张骂不绝口,遂遇害。 ——《明史·列女传》

19、了不起[liǎo bù qǐ]

【解释】极好或令人钦佩的,不平凡,优点突出。

【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七回:“本县看她处心行事,竟是一个了不起的大豪杰,断不肯等闲失身。”

【示例】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大人物。

20、了不可见[liǎo bù kě jiàn]

【解释】了:完全。完全不能看见。

【出处】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果复重来,发声如前。闻,便闭户,周旋室中,了无所见。”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一百十八:“母语之,灵铣驰求之,了无所见。”

【示例】求所谓安亭江者,了不可见。 ——明·归有光《水利后论》

21、了不长进[liǎo bù zhǎng jǐn]

【解释】一点进步也没有。形容没有出息。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身与君别多年,君义言了不长进。”

【示例】甥了不长进,今且奈何。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酒狂》

22、了如观火[liǎo rú guān huǒ]

【解释】了:明白。形容看得非常清楚。

【出处】邹鲁《戊甲云南河口之役》:“今有河内来函,读之必了如观火,从此兄等之出而说人,必更有把握矣。”

23、了无惧意[liǎo wū jǔ yì]

【解释】惧:害怕。没有一点害怕的神色。

【出处】《晋书·杨轲传》:“又使人将其弟子尽行,遣魁壮羯士衣甲持刀,临之以兵,并窃其所赐衣服而去,轲视而不信,了无惧色。”

【示例】左右缚宁戚去,将行刑。戚颜色不变,了无惧意。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24、了然于怀[liǎo rán yú huái]

【解释】了然:了解,明白;怀:心怀。心里非常明白。

【出处】唐·白居易《睡起晏坐》:“了然此时心,无物可譬喻。”

“了”结尾的成语

1、一了百了[yī liǎo bǎi liǎo]

【解释】了:了结,解决。把一件主要的事情了结以后,其余有关的事情也跟着了结。

【出处】《朱子语类》卷八:“有资质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须节节用工也。”

【示例】非但扣押,依我之见,立刻把他杀了,一了百了。 ——曹禺《王昭君》第三幕

2、一目即了[yī mù jí liǎo]

【解释】目:看。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七:“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

3、恩怨了了[ēn yuàn liǎo liǎo]

【解释】了了:清清楚楚。对恩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指对有恩者报了恩,对有怨者报了怨。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梁》:“恩怨了了,颇快心意。”

4、不了而了[bù liǎo ér liǎo]

【解释】犹不了了之。

【出处】茅盾《子夜》二:“我们这次赌赛,就此不了而了。”

5、向平愿了[xiàng píng yuàn liǎo]

【解释】向平:即东汉时向长,字子平;了:了结。向平的心愿已了。指儿女都已婚嫁。

【出处】《后汉书·向长传》:“建武中,男女嫁既毕,敕断家事勿相关,当如我死也。于是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

6、小时了了[xiǎo shí liǎo liǎo]

【解释】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示例】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小时了了大时佳,五岁孩童已足夸;计缚剧盗如反掌,直到天子送还家。”

7、无休无了[wú xiū wú le]

【解释】没完没了,没有终了。同“无了无休”。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3回:“可怜那死的倒未必知道,这活的真是苦恼伤心,无休无了,算来竟不如草木石头,无知无觉,倒也心中干净。”

8、千了百了[qiān le bǎi le]

【解释】了:完了,结束。比喻一切都非常妥贴。

9、没完没了[méi wán méi liǎo]

【出处】郭澄清《大刀记》第二章:“没完没了的苛捐杂税不算,还他妈的乱抢乱夺。”

【示例】他总是没完没了地缠着我。

10、不甚了了[bù shèn liǎo liǎo]

【解释】甚:很;了了:明白。不很明白,不很懂。

【出处】宋·洪迈《夷坚丁志·黄州野人》:“初不甚了了,养之数日,始能言,乃实人也。”

【示例】我回家去了三年,外面的事情,不甚了了。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七回

11、简单明了[jiǎn dān míng liǎo]

【解释】简明扼要,一看就明白。

“了”在中间的成语

1、草率了事[cǎo shuài liǎo shì]

【解释】了:了结,结束。草率地把事情结束了。

【示例】这事不能草率了事。

2、生子痴,了官事[shēng zǐ chī,liǎo guān shì]

【解释】生养的儿子痴呆,可以免去官家的差役。比喻虽然是坏事,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好事。

【出处】《晋书·傅玄传》:“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

【示例】生子痴,了官事,今日官事恐未易了呢。虑君撄祸,故敢直告。 ——蔡东藩《两晋演义》第八回

3、终无了局[zhōng wú liǎo jú]

【解释】了局:结局。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三十三回:“依小弟看起来,这绿林中买卖,终无了局。”

【示例】杨过知道一灯决不会跟她用强,郭襄是小孩儿家,说出话来瑛姑也不重视,自己再不干预,此事终无了局。(金庸《神雕侠侣》第三十四回)

4、狗肉上不了筵席[gǒu ròu shàng bù le yán xí]

【解释】比喻素质太差,不能扶持上去。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40章:“说她‘狗肉上不了筵席’,让丈夫一人来参加就行了。”

5、简截了当[jiǎn jié liǎo dàng]

【解释】指语言、文字简明,清楚,直截了当。

【出处】朱自清《论通俗化》:“描写差不多没有,偶然有,也只就那农村生活里取喻,简截了当。”

【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不是!’陈世龙简截了当地答说。”

6、一笑了事[yī xiào le shì]

【解释】笑一笑就算了事,指不予重视。同“一笑了之”。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六回:“抚台听了,先还摸不着头脑,还以为某人办事不诚实,所以钦差才加了他这个考语;后来别位司、道说起,晓得是为带着表,方才付之一笑了事。”

【示例】幸好这位所长深知旗人的劣根性,没把它当成政治案件,只是淡淡地一笑了事。 ——赵大年《公主的女儿》七

7、跑了和尚跑不了庙[pǎo le hé shàng pǎo bù le miào]

【解释】指纵然一时躲掉,但由于其他无法摆脱的牵累,最后还是无法脱身。

【示例】你这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何必呢?

8、远水解不了近渴[yuǎn shuǐ jiě bù liǎo jìn kě]

【解释】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这也容易,只是‘远水解不得近渴’。”

【示例】离咱们这儿远得很呢!远水解不了近渴呀! ——老舍《四世同堂》

9、直截了当[zhí jié liǎo dàng]

【解释】形容说话做事爽快、干脆。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五回:“紫芝妹妹嘴虽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示例】他说话、办事直截了当,认真干脆。

10、简切了当[jiǎn qiè liǎo dàng]

【解释】指简单明白。

【出处】郭沫若《虎符》第三幕:“无忌,我简切了当的告诉你吧。你是爱如姬的,是不是?”

11、有了存孝,不显彦章[yǒu le cún xiào,bù xiǎn yán zhāng]

【解释】存孝、彦章:李存孝、王彦章,五代时人,有勇力。有了李存孝,就显不出王彦章。比喻两雄不能并立。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实合你说,如今我还多着李成名媳妇,李成名媳妇还多着我,再要挂搭上他,可说‘有了存孝,不显彦章’。”

12、大水淹了龙王庙[dà shuǐ yān le lóng wáng miào]

【解释】龙王庙:管水之神的庙宇。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互相之间发生了争端。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4章:“闯王派我来,也只是同你们见见面,交交朋友,免得日后大水淹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

13、赔了夫人又折兵[péi le fū rén yòu zhé bīng]

【解释】赔:蚀本;折:亏损。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

【出处】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周瑜周瑜,休夸妙计高天下,只教你赔了夫人又折兵。”

【示例】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

14、一了百当[yī liǎo bǎi dàng]

【解释】了:完成;当:适宜,恰当。指办事妥当、彻底。

【出处】明·张居正《答山东巡抚何来山》:“清丈事实百年旷举,宜及仆在位,务为一了百当,若但草草了事,可惜此时,徒为虚文耳。”

【示例】晁老虽算得科考的日子还早,恃了有这个“一了百当”的儿子,也可以不用那个刑皋门。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十六回

15、敷衍了事[fū yǎn liǎo shì]

【解释】敷衍:做事不认真;了:完。指办事马马虎虎,只求应付过去就算完事。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也有先作揖,后磕头的,也有磕起头来,再作一个揖的。礼生见他们参差不齐,也只好由他们敷衍了事。”

【示例】我们办事要认真负责,不应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

16、草草了事[cǎo cǎo liǎo shì]

【解释】草草:形容草率、马虎;了:办完,结束。草率地把事情结束了。

【出处】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实录》:“陈文端请修正史,分各志二十八,务于详备,一志多至四五十万余言。未几,文端薨,各志草草了事。”

【示例】虽说僧经道忏,吊祭供饭,络绎不绝,终是钱银吝啬,谁肯踊跃,不过草草了事。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回

17、简捷了当[jiǎn jié liǎo dàng]

【解释】直截了当。

【出处】鲁迅《三闲集·书籍和财色》:“然而将麻雀牌送给世界,且以此自豪的人民,对于这样简捷了当,没有意外之利的办法,是终于耐不下去的。”

【示例】就不必请求什么别的,简捷了当要表兄带自己和妻到外边去就行了。 ——吴组缃山洪

18、走了和尚走不了庙[zǒu lé hé shàng zǒu bù liǎo miào]

【解释】人虽然走了,家却无法搬走。比喻难以逃脱。

【出处】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溜了你就别回来!走了和尚走不了庙,看你有本事守得住那点地。”

【示例】你可以放心,她走了和尚走不了庙的。

19、一览了然[yī lǎn liǎo rán]

【解释】了然:清楚,明白。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七:“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

【示例】东坡看了两三遍,一时念将不出,只是沉吟。小妹取过,一览了然。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一

20、小时了了,大未必佳[xiǎo shí liǎo liǎo,dà wèi bì jiā]

【解释】了了:聪明伶俐,明白事理。幼年聪明懂事,长大后不一定成才。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太中大夫东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小,必当了了。’”

21、一走了之[yī zǒu liǎo zhī]

【解释】指不顾而去。

【出处】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我亦尚在看看人间世,不过总有一天,是终于要‘一走了之’的,现在是这样的世界。”

【示例】你不能一走了之,留下这个烂摊子给别人来收拾。

22、吃不了兜着走[chī bù liǎo dōu zhe zǒu]

【解释】比喻受不了或担当不起。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三回:“你安下人摽柱他汉子在院里过夜,这里要他老婆,我叫你吃不了包着走。”

【示例】不可拿进园去,叫人知道了,我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23、归了包堆[guī le bāo duī]

【解释】所有的都包括在内,总共。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归了包堆今天你这一趟你一共要多少钱?”

24、大水冲了龙王庙[dà shuǐ chōng le lóng wáng miào]

【解释】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相互发生了冲突争端。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七回:“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咧!”

【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哪晓得大水冲了龙王庙!如今说不得了,只好我说了话不算!”

25、无了根蒂[wú le gēn dì]

【解释】比喻无所凭依;没有本源。

【出处】语出《汉书·叙传上》:“徒乐枕经籍书,纡体衡门,上无所蒂,下无所根。独摅意呼宇宙之外,锐思于豪芒之内。”

【示例】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2卷:“寺僧看见他无了根蒂,渐渐怠慢,不肯相留。”

26、千了百当[qiān liǎo bǎi dàng]

【解释】了:完了,结束;当:恰当。比喻妥帖、有着落。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不道你不是千了百当底人,此语只似先师下底语。”

【示例】直是一刀两段,千了百当。 ——《朱子全书·论语十六》

27、康了之中[kāng liǎo zhī zhōng]

【解释】康了:应试落第。属于落第者的行列。形容功名未成。

【出处】宋·范正敏《遯斋闲览》载:宋时秀才柳冕应举忌“落”字,便把安乐改为安康。榜文出来后,仆人看了回报说:“秀才康了也。”

【示例】频居康了之中,则须发之条条可丑;一落孙山之外,则文章之处处皆疵。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叶生》

28、直捷了当[zhí jié liǎo dàng]

【解释】形容说话、做事不绕弯子,干脆爽快。同“直截了当”。

【出处】鲁迅《坟·灯下漫笔》:“但措施太绕弯子了。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

【示例】才见一面我就直捷了当,把我的情况告诉了他们了! ——沙汀《困兽记》十五

29、无了无休[wú le wú xiū]

【解释】没完没了,没有终了。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忘了时依然还又,恶思量无了无休。”

【示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5回:“上海的吃花酒,只要三天吃过,以后便无了无休的了。”

30、下不了台[xià bù le tái]

【解释】指在人前受窘。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6章:“但要是这家人死缠硬磨,她二妈又从旁劝说,她到时又可能没勇气和这一群县上的头面人物破开脸皮,让他们当场下不了台。”

【示例】我一时下不了台,只好自我解嘲了。

31、远水救不了近火[yuǎn shuǐ jiù bù liǎo jìn huǒ]

【解释】远距离的水熄灭不了就在附近的火。比喻缓慢的纠正或抵制邪恶的东西不可能应付紧急的状态。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只是远水救不得近火。小兄其实等不得那从容的事了。”

32、死了张屠夫,不吃混毛猪[sǐ le zhāng tú fū,bù chī hùn máo zhū]

【解释】俗语。比喻少了某人或某种条件,照样能办好事情。

33、直接了当[zhí jiē liǎo dàng]

【解释】了当:干脆,爽快。形容说话做事爽快、不绕弯子

【出处】聂绀弩《关于知识分子》:“因为反正无法挽救,倒不如各人知趣,早点‘卖身投靠’的直接了当。”

【示例】王朔《过把瘾就死》:“别拐弯抹角,直接了当……怎么就这么难呢?比要你命还难?”

34、一了千明[yī liǎo qiān míng]

【解释】主要的问题了解以后,其余的问题也就清楚明白了。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了千明,一迷万惑。”

35、跑了和尚跑不了寺[pǎo le hé shàng pǎo bù le sì]

【解释】指纵然一时躲掉,但由于其他无法摆脱的牵累,最后还是无法脱身。同“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示例】跑了和尚跑不了寺,他是逃避不了责任的。

36、不了了之[bù liǎo liǎo zhī]

【解释】了:了结,结束。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指把事情放在一边不管,就算完事。

【出处】宋·叶少蕴《避暑录话》卷上:“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语,故有‘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是鲁公’之言。人以为戏谈。”

【示例】刚才的争论就这样不了了之。 ——叶圣陶《小病》

37、上了贼船[shàng lé zéi chuán]

【解释】比喻已入歧途,难以抽身。

【出处】浩然《艳阳天》:“别哭啦,哭也没用。这一回,我算上了贼船,走到江心了!”

38、一块石头落了地[yī kuài shí tou luò le dì]

【解释】比喻放下了心。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5回:“余二先生一块石头落了地,写信约哥回来。”

【示例】我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39、不了不当[bù liǎo bù dàng]

【解释】犹言拖泥带水,没有了结。

【出处】《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这老人忒没正经……知道五年十年在世,却去干这样不了不当的事!”

40、千了万当[qiān le wàn dàng]

【解释】比喻妥帖、有着落。同“千了百当”。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97卷:“一切两断,千了万当。”

41、一目了然[yī mù liǎo rán]

【解释】目:看;了然:清楚,明白。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出处】明·张岱《皇华考序》:“可见按图索籍,三溪道路,一目了然。”

【示例】却说这中堂正对着那个围场,四扇大窗洞开,场上的事,一目了然。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九回

42、拔了萝卜地皮宽[bá le luó bo dì pí kuān]

【解释】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51回:“拔了萝卜地皮宽,交他去了,省的他在这里跑兔子一般。”

【示例】我们还是尽快解决,拔了萝卜地皮宽,免得他碍事。

43、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guò le zhè gè cūn,méi zhè gè diàn]

【解释】比喻机会难得,机不可失。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3回:“这是送上门的。你老人家休错这主意,过这村,就没这店了。”

【示例】况且俗话说的‘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儿。’你要再找我妹妹这么个人儿,只怕走遍天下,打着灯笼也没处找去。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

44、七了八当[qī le bā dāng]

【解释】形容十分妥帖。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6卷:“将昨夜剩下的米煮的早饭,拂拭净了桌椅。忙忙碌碌做了一朝,七了八当。”

45、明白了当[míng bái liǎo dàng]

【解释】形容说话或做事干净利落。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九回:“我见算书中差分法,有递减,倍减、三七、四六等名,纷纷不一,何能及得这个明白了当。”

46、一见了然[yī jiàn le rán]

【解释】犹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出处】元·陈栎《勤有堂随录》:“程泰之《禹贡图》,不惬人意,不能使人一见了然。”

【示例】考其同异多寡,为古歌西歌以著之,使览者一见了然。 ——清·戴名世《中西经星同异考序》

47、好心做了驴肝肺[hǎo xīn zuò le lǘ gān fèi]

【解释】俗语。指把好心当作坏意。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八回:“你看我好心做了驴肝肺,你倒讪起我来,凭说我去罢。”

48、一笑了之[yī xiào liǎo zhī]

【解释】笑一笑就算了事,指不予重视。

【出处】沙汀《淘金记》:“那显然是幺长子对白酱丹的毒辣的讽刺;纵然他本人仅仅一笑了之。”

【示例】这样的事情我们一笑了之,不必太在意。

49、好了疮疤忘了痛[hǎo le chuāng bā wàng le tòng]

【解释】比喻情况好转后就忘了过去的困难或失败的教训。

【示例】真是好了疮疤忘了痛,你没想到靠救济过日子的时候了。

50、百了千当[bǎi liǎo qiān dāng]

【解释】了:了结;当:妥当;百、千:指一切事。比喻事事妥贴,有着落。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三:“问:‘百了千当时如何?’师曰:‘不许夜行,投明须到。’”

【示例】不如屏净尘缘,竖起脊梁骨,著些精彩,究教七川八穴,百了千当,向水边林下,长养圣胎,亦不枉受人天供养。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

51、未了公案[wèi liǎo gōng àn]

【解释】公案:案件,问题。没有解决的案件或事情。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清凉泰饮灯禅师》:“时有僧问:‘如何是先师未了底公案?’师便打曰:‘祖祢不了,殃及儿孙。’”

【示例】文成公于‘思无邪’自为一说,前辈谓之未了公案。 ——元·方回《可言集考》

52、终非了局[zhōng fēi liǎo jú]

【解释】了局:结局。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先兄弃世已三载,家嫂寡居,终非了局,弟常劝其改嫁。”

【示例】你孩子家不知道,在此地终非了局。(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二回)

53、凉了半截[liáng le bàn jié]

【解释】比喻非常失望。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黛玉听了,凉了半截。看紫鹃推门进来时,尚拿手帕拭眼。”

【示例】他听了,一下凉了半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