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君”的成语大全(105个)

浏览

小编为您整理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误国欺君、仁义君子等含“君”的成语105个,其中“君”开头的30个,“君”结尾的13个,“君”在中间的62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君”开头的成语

1、君子爱财,取之有道[jūn zǐ ài cái,qǔ zhī yǒu dào]

【解释】君子:有才德的人。君子喜欢正道得到的财物,不要不义之财。

【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该当你老夫子的,自然当仁不让。”

2、君子交绝不出恶声[jūn zǐ jiāo jué bù chū è shēng]

【解释】绝:断绝;恶:坏;声:话。君子即使同别人断绝交往,也不说其坏话。这是儒家宣扬的处世准则。

【出处】《史记·乐毅列传》:“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示例】然古君子交绝不出恶声,临去犹作最后之通告,故敢尽怀披陈,唯我公详查焉!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二二九

3、君子之过[jūn zǐ zhī guò]

【解释】过:过错。品行高尚的人犯错误就象日蚀和月蚀,别人看得很清楚,只要改正,别人仍然敬仰他。

【出处】《论语·子张》:“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从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示例】古人说过:“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其过也人皆见之,其改也人皆仰之。”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十章

4、君唱臣和[jūn chàng chén hè]

【解释】唱:歌唱,吟咏;和:应和。形容臣子紧紧遵循君主的旨意办事。

【出处】《晏子外编》:“君唱臣和,教之隆也。”

【示例】君唱臣和,君先臣随。 ——东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

5、君子劳心,小人劳力[jūn zǐ láo xīn,xiǎo rén láo lì]

【解释】君子从事脑力劳动,小人从事体力劳动。这是剥削阶级轻视体力劳动的观点。

【出处】《左传·襄公九年》:“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

6、君暗臣蔽[jūn àn chén bì]

【解释】暗:昏庸;蔽:欺瞒。君主昏庸无道,臣子欺瞒蒙骗。

【出处】《清史稿·太守本纪》:“君暗臣蔽,枉杀至此。夫将士被擒乞降,使其可赎,犹当赎之,奈何戮其妻子!”

【示例】究竟原因只在如今君暗臣蔽,所以枉杀多人。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十九章

7、君子之交淡如水[jūn zǐ zhī jiāo dàn rú shuǐ]

【解释】交:交情。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出处】《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示例】我止望周人之急紧如金,君子之交淡如水。 ——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三折

8、君命无二[jūn mìng wú èr]

【解释】指君主的命令不可更改。形容君命有绝对的权威性。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君命无二,古之制也。”

9、君子不究既往[jūn zǐ bù jiù jì wǎng]

【解释】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究:追究;既往:已经过去的事情。道德高尚的人不追究已过去的事情。

【出处】《柳暗花明》:“就是俗语说:君子不究既往嘛。何况咱们还是亲戚!”

10、君仁臣直[jūn rén chén zhí]

【解释】仁:仁义;直:正直。君主仁爱,臣下才能直言相谏。

【出处】充·刘向《新序·杂事》:“臣闻其君仁者其臣直,向者,翟黄之言直,臣是以知君仁君也。”

11、君子之交[jūn zǐ zhī jiāo]

【解释】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示例】咱们可是君子之交,不要来那一套。

12、君侧之恶[jūn cè zhī è]

【解释】恶:佞臣,小人。君子身边的佞臣。

【出处】《公羊传·定公十三年》:“晋赵鞅取晋阳之甲,以逐荀演与士吉射。荀演与士吉射者曷为者也?君侧之恶人也。”

【示例】诛君侧之恶臣,清国朝之秕政,然后还守藩翰,以保臣节,实臣之至愿也。 ——蔡东藩《南北史演义》第六十回

13、君子一言,快马一鞭[jūn zǐ yī yán,kuài mǎ yī biān]

【解释】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诲。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六:“快马一鞭,快人一言。有事何不出头来,无事各自珍重。”

【示例】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三回

14、君子之交接如水[jūn zǐ zhī jiāo jiē rú shuǐ]

【解释】君子:品行端正的人。君子的交往清淡如水,而不是互相拉拢、利用。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表记》:“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

15、君子协定[jūn zǐ xié dìng]

【解释】双方不经过书面签字,只以口头承诺或交换函件而订立的协定,它与书面条约具有同等的效力。本用于国际事务间,后亦用为事先约定的套语。又称作“绅士协定”。

【出处】王朔《顽主》:“我们不是有君子协定在先,任人唯贤,因材施教。”

【示例】咱们还是订立一个君子协定。

16、君辱臣死[jūn rǔ chén sǐ]

【解释】封建礼教认为,帝王遭受耻辱,臣僚应当死节。

【出处】《国语·越语下》:“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

【示例】“君辱臣死”,吾被李傕所杀,乃分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

17、君子爱人以德[jūn zǐ ài rén yǐ dé]

【解释】爱人:爱护别人;德:德行。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泛指对人不偏私偏爱,不姑息迁就。

【出处】《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示例】邹韬奋《抗战以来·爱我们的祖国》:“但是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我们对于政治改革的要求,为着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目的,也一点不能松。

18、君圣臣贤[jūn shèng chén xián]

【解释】君主圣明,臣子贤良。形容君臣契合,政治清明。

【出处】《旧唐书·马燧传》:“道无不行,谋无不臧,君圣臣贤,运泰时康。”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十九回:“当今乃尧舜之世,君圣臣贤。”

【示例】君圣臣贤国运昌,不须迁务长生方。 ——好古主人《赵太祖三下南唐》第五十一回

19、君子成人之美[jūn zǐ chéng rén zhī měi]

【解释】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成:成全,帮助;美:好事。道德高尚的人成全别人的好事。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示例】又道是‘君子成人之美’,便是个漠不相关的朋友,咱们还要劝他作成这件事,何况我合他呢?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

20、君臣佐使[jūn chén zuǒ shǐ]

【解释】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种人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药处方中的各味药的不同作用。

【出处】《神农本草经》:“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下药一百二十种为佐使,主治病;用药须合君臣佐使。”

【示例】开中药处方时,要安排好各味药的君臣佐使关系。

21、君子之泽,五世而斩[jūn zǐ zhī zé,wǔ shì ér zhǎn]

【解释】泽:原指雨露,引申为祖业;斩:衰败。君子的祖业,经过五代就会衰败,最终断绝。

【出处】《孟子·离娄下》:“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

22、君子不夺人之好[jūn zǐ bù duó rén zhī hào]

【解释】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好:喜爱。道德高尚的人不夺取人家喜爱的东西。

【出处】元·马致远《马丹阳三度任风子》:“我这里劝着道着他不采分毫,别人的首级他强要,他小心儿不肯自量度,可不道君子不夺人之好。”

23、君子三戒[jūn zǐ sān jiè]

【解释】戒:戒规。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戒美色;壮年时戒殴斗;老年时戒贪图。

【出处】《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这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4、君射臣决[jūn shè chén jué]

【解释】射:射箭;决:射箭用具,即扳指,用以钩弦。君主喜好射箭,臣下自然经常带着射箭用具。比喻上司的爱好,随从者自然极力效法。

【出处】《荀子·君首》:“君射则臣决。楚庄王好细腰,故朝有饿人。”

25、君子报仇,十年不晚[jūn zǐ bào chóu,shí nián bù wǎn]

【解释】君子:泛指品德高尚的人。指有志之士报仇雪恨不必性急,等待时机再动手。

【出处】《儿女风尘记》:“孩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把这笔账牢牢地记在心里!”

【示例】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待时机成熟再说。

26、君子固穷[jūn zǐ gù qióng]

【解释】君子:有教养、有德行的人;固穷:安守贫穷。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示例】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鲁迅《孔乙己》

27、君子好逑[jūn zǐ hào qiú]

【解释】逑,通“仇”。仇:配偶。原指君子的佳偶。后遂用为男子追求佳偶之套语。

【出处】《诗经·周南·关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示例】公婆再想不到拿着我玉凤姐姐那样一个‘窈窕淑女’,玉郎他竟不肯‘君子好逑’。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

28、君子不器[jūn zǐ bù qì]

【解释】君子不象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用于赞美别人多才多艺。

【出处】《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

【示例】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45回:“最容易是‘平上入去’:‘时使薄敛’、‘君子不器’、‘而后国治’……”

29、君子交绝,不出恶声[jūn zǐ jiāo jué,bù chū è shēng]

【解释】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交:交情;恶声:伤害诋毁的话。有道德的人即使绝交也不互相诋毁。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乐毅列传》:“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30、君子之交淡若水[jūn zǐ zhī jiāo dàn ruò shuǐ]

【解释】君子:品行端正的人。君子的交往清淡如水,而不是互相拉拢、利用。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君”结尾的成语

1、误国欺君[wù guó qī jūn]

【解释】欺骗君主,祸害国家。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假如有一等做官的,误国欺君,侵剥百姓,虽然官高禄厚,难道不是大盗?”

【示例】蔡京父子为宰相二十徐年,妒贤嫉能,贪婪无厌,误国欺君。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二回

2、琴挑文君[qín tiāo wén jūn]

【解释】挑:挑逗、挑引。比喻挑动对方的爱慕之情,并表达自己的爱意。亦作“琴心相挑”。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今相重,而以琴心挑之。”

3、归遗细君[guī yí xì jūn]

【解释】归:回家;遗:给予;细君:妻子。指夫妻情深。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归遗细君,又何仁也。”

4、一心百君[yī xīn bǎi jūn]

【解释】忠臣虽经历几个君主还是始终如一。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问下》:“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

5、无父无君[wú fù wú jūn]

【解释】孟轲斥责墨翟杨朱之语。后以讥刺无伦常者。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示例】冰心《斯人独憔悴》:“率性连白鞋白帽,都穿戴起来,这便是无父无君的证据了。”

6、悮国欺君[wù guó qī jūn]

【解释】悮:耽误;欺:欺骗。欺骗君王,祸害国家。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八卷:“假如有一等做官的,悮国欺君,侵剥百姓,虽然官高禄厚,难道不是大盗?”

7、余桃啖君[yú táo dàn jūn]

【解释】比喻爱憎喜怒无常。

【出处】《韩非子·说难》:“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口:‘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 [下续示例]

【示例】[上接出处] 忘其口味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向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

8、食子徇君[shí zǐ xùn jūn]

【解释】谓吃自己儿子的肉以媚主邀功。

9、忠不违君[zhōng bù wéi jūn]

【解释】违:违背。忠心耿耿,绝不违背君主。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吾闻之也,义不背亲,忠不违君,故东宗本州以为亲援,中扶郡将以安社稷,一举二得以徼忠孝,何以为非?”

10、万乘之君[wàn shèng zhī jūn]

【解释】乘:四匹马拉的车。指大国的国君。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不受于褐宽之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

【示例】陛下作中华之主,为万乘之君,城池数千余,封疆百万里,犹有不足之心,常起灭绝之意。 ——《明史·外国传·日本》

11、国无二君[guó wú èr jūn]

【解释】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

【出处】《礼记·丧服四制》:“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

12、中书君[zhōng shū jūn]

【出处】宋·苏轼《自笑》:“醉笔得天全,宛宛天投霓。多谢中书君,伴我此幽栖。”

【示例】管城子、中书君,悉为笔号;石虚中、即墨侯,皆为砚称。(明·程登吉《幼学琼林·器用》)

13、如意郎君[rú yì láng jūn]

【解释】如意:符合心意;郎君:妇女对丈夫的称呼。指称心如意的丈夫。

【出处】清·张春帆《九尾龟》第四十九回:“算计自家这样的女儿,那般的声势,一定要配一个风流熨贴的如意郎君,方不辜负他女儿的才貌。”

【示例】她自己嫁得如意郎君,就不念别人相思之苦?我这宝贝女儿就只向着丈夫。 ——金庸《神雕侠侣》第十五回

“君”在中间的成语

1、仁义君子[rén yì jūn zǐ]

【解释】原指好心肠的正派人,后泛指能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出处】《晋书·刑法志》:“戮过其罪,死不可生,纵虐于此,岁以巨计,此乃仁义君子所不忍闻,而况行之于政乎?”

2、忠君报国[zhōng jūn bào guó]

【解释】忠于国君,报效国家。

【出处】元·郑德辉《伊尹耕莘》第二折:“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济世安民,忠君报国,乃是男儿所为。”

【示例】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八卷:“忠君报国之丈夫,马革裹尸,肝胆涂地所不辞也。”

3、圣君贤相[shèng jīng xián xiàng]

【解释】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辅佐大臣。有君臣相契意。相,辅弼之臣,后专指宰相。

【出处】《荀子·富国》:“若夫兼而覆之,兼而爱之,兼而制之,岁虽凶败水旱,使百姓无冻馁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

【示例】唐有天下二百年矣。圣君贤相相踵。 ——唐韩愈《答刘秀才论史书》

4、恺悌君子[kǎi tì jūn zǐ]

【解释】恺悌:平易近人;君子:先秦时代对诸侯卿士的美称。泛指品德优良,平易近人的人。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十二年》:“恺悌君子,神所劳矣。”

【示例】紫英黄萼,照灼丹犀,恺悌君子,佩服攸宜。 ——唐·萧颖士《菊荣五章》

5、先小人,后君子[xiān xiǎo rén,hòu jūn zǐ]

【解释】先做小人,后做君子。指先把计较利益得失的话说在前头,然后再讲情谊。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四十九回:“化这们说。凡事先小人后君子好,先君子后小人就不好了。”

【示例】咱们先小人,后君子。说明了,我可就给一间的房钱。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三十二回

6、贤人君子[xián rén jūn zǐ]

【解释】指有才有德的人。

【出处】唐·陈子昂《明必得贤科》:“凡贤人君子,未尝不思效用,但无其类获进,所以湮没于时。”

7、送君千里,终须一别[sòng jūn qiān lǐ,zhōng xū yī bié]

【解释】君:敬称对方;终:终究。送多远的路,终究要分别。

【出处】元·无名氏《马陵道》楔子:“哥哥,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哥哥你回去。”

【示例】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也不往下送了。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

8、梁上君子[liáng shàng jūn zǐ]

【解释】梁:房梁。躲在梁上的君子。窃贼的代称。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

【出处】《后汉书·陈寔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習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示例】邑西某乙,故梁上君子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某乙》

9、欺君罔上[qī jūn wǎng shàng]

【解释】欺骗蒙蔽君主。

【出处】元·杨朝英《叨叨令·叹世》曲:“他待学欺君罔上曹丞相,不如俺葛巾漉酒陶元亮。”

【示例】你明明在欺君罔上,窝匪通敌。 ——郭沫若《高渐离》第三幕

10、文君新寡[wén jūn xīn guǎ]

【解释】文君:汉朝的卓文君。原指卓文君刚死去丈夫。后泛指妇女死去丈夫不久。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

【示例】间有倩女离魂,文君新寡,亦效颦为之。 ——明·张岱《陶庵梦忆·烟雨楼》

11、干君何事[gān jūn hé shì]

【解释】干:关涉;君:你的尊称。跟你有什么关系?指人爱管闲事。

【出处】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12、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yǔ jūn yī xí huà,shèng dú shí nián shū]

【解释】君:尊称对方;胜:胜于。和您谈了一会儿,受益比读了十年书还多。形容与别人交谈的时间虽短,收获却很大。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子平听说,肃然起敬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真是闻所未闻。’”

【示例】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何是众乐乐?曰: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 ——南怀瑾《学而第一·谁来了解你》

13、伴君如伴虎[bàn jūn rú bàn hǔ]

【解释】陪伴君王像陪伴老虎一样,随时有杀身之祸。指大人物喜怒无常

【出处】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四回:“古人云:‘伴君如伴虎,刻刻要当心。”

14、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jiàng zài wài,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

【解释】将:将领;受:接受。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

【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兵法·变篇》:“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示例】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安有千里而请战者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3回

15、仁人君子[rén rén jūn zǐ]

【解释】仁:仁爱。旧称好心肠的正派人。亦用作反语讽刺伪君子。

【出处】《晋书·刑法志》:“刑之则止,而加之斩戮,戮过其罪,死不可生,纵虐于此,岁以巨计,此乃仁人君子所不忍闻,而况行之政乎?”

【示例】处于布衣窘迫之中,千金不改其志,端的是仁人君子也。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

16、文君新醮[wén jūn xīn jiào]

【解释】醮:旧指女子出嫁,这里指再嫁。原指汉代卓文君嫁司马相如事。后指寡妇再嫁。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

17、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mò dào jūn xíng zǎo,gèng yǒu zǎo xíng rén]

【解释】多指办事情已被别人抢先下手了。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谓言侵早起,更有夜行人。”

18、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yǐ xiǎo rén zhī xīn,duó jūn zǐ zhī fù]

【解释】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

【示例】他处处怀疑别人在跟他过不去,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19、多识君子[duō shí jūn zǐ]

【解释】指知识广博的人。

【出处】《新唐书·褚遂良传》:“人之立身,不可以无学,遂良所谓多识君子哉。”

20、文君司马[wén jūn sī mǎ]

【解释】后指相爱的情人或夫妻。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在宴席上以琴音挑动临邛富商卓王孙寡居的女儿卓文君;文君夜奔相如,与之结为夫妇。卓王孙不认这门亲事,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开了个酒馆,文君当炉卖酒,相如穿着犊鼻裤与奴仆一道洗器皿,卓王孙感到耻

【示例】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石竹花》:“常言道爱他反着他,怎学得文君司马,俏冤家。”

21、博物君子[bó wù jūn zǐ]

【解释】指博学多识的人。

【出处】《史记·吴太伯世家》:“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后汉书·周荣传》:“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坟》之篇,《五集》之策,无所不览。”

【示例】然子产既云博物君子,太叔乃为诸侯之选,国之大事,无过丧葬,必是义有吉凶,斯等岂得不用? ——《旧唐书·吕才传》

22、得君行道[dé jūn xíng dào]

【解释】旧指有才识的人得到开明君主的信任,得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和计划。

【出处】朱自清《论不满现状》:“真能得君行道,当然要多多少少改变那自己不满别人也不满的现状。”

23、正人君子[zhèng rén jūn zǐ]

【解释】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出处】《旧唐书·崔胤传》:“胤所悦者阘茸下辈,所恶者正人君子。人人悚惧,朝不保夕。”

【示例】旬这样的才是斯文骨肉朋友,有意气,有肝胆,相与了这样正人君子,也不枉了。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24、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zhōng chén bù shì èr jūn,zhēn nǚ bù gēng èr fū]

【解释】事:侍奉,服侍。忠义之臣,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贞节的妇女,不再嫁第二个丈夫。指忠诚不二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单列传》:“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齐王不听吾谏,故退而耕子野。”

25、先小人后君子[xiān xiǎo rén hòu jūn zǐ]

【解释】先不讲客气,说明条件,按章办事,然后再讲礼貌。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9回:“凡事先小人后君子好,先君子后小人就不好了。”

【示例】我们还是先小人后君子,把条件讲清楚。

26、避君三舍[bì jūn sān shè]

【解释】指退让和回避。一舍:三十里。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穀?’……(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示例】放子一头嗟我老,避君三舍与之平。 ——宋·刘克庄《题蔡炷主簿诗卷》诗

27、事急无君子[shì jí wú jūn zǐ]

【解释】谓人到紧急关头,就顾不得讲规矩、礼貌了。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邦杰道:‘好一匹马,不知何人的?如今事急无君子,只得借他来骑骑。’”

【示例】叔宝跟进城门,事急无君子,当街跪下禀道:‘小的是山东济南府解户,伺候老爷领回批。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回

28、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jiàng zài jūn,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

【解释】将:将领;受:接受。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29、清君侧[qīng jūn cè]

【解释】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坏人。

【出处】《公羊传·定公十三年》:“此逐君侧之恶人。”唐·李商隐《有感》诗:“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新唐书·仇士良传》:“如奸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

【示例】若变起,足下以一军敌彼二军,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指挥若定,不世之业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

30、读书君子[dú shū jūn zǐ]

【解释】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末云]敢问小姐常出来么?[红怒云]先生是读书君子,孟子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也。’”

【示例】高赞见女儿人物整齐,且又聪明,不肯将他配个平等之,定要拣个读书君子、才貌兼全的配他,聘礼厚薄到也不论。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

31、有仇不报非君子[yǒu chóu bù bào fēi jūn zǐ]

【解释】有仇不报不算大丈夫。形容人气质刚毅。

【示例】等大哥出来,咱夫妻伸手将这枝镖拾下来。有仇不报非君子,那鬼镖头引人来捉大哥,岂能就此罢休? ——金庸《书剑恩仇录》第四回

32、贤才君子[xián cái jūn zǐ]

【解释】指有才有德的人。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当今天下之贤才君子,不问少长,皆愿从其游而为之死。”

33、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yǔ jūn yī xī huà,shèng dú shí nián shū]

【解释】与你谈一晚上话,让我受益匪浅。形容跟别人交谈的时间虽短,受益却很多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子平听说,肃然起敬道:‘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真是闻所未闻!’”

【示例】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3章:“军区司令的这番谈话,给我莫大的欣喜,真是‘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了。”

34、不按君臣[bù àn jūn chén]

【解释】中医处方,以君臣相配为原则。君是主药,臣是辅药。不按君臣,就是违反药理,胡乱用药。引申为使用毒药的隐语。

【出处】《水浒传》第一一一回:“解宝身边取出不按君臣的药头,张人眼慢,放在酒壶里。”

【示例】宋四公怀中取出酸馅,着些个不按君臣作怪的药,入在里面。 ——《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35、淑人君子[shū rén jūn zǐ]

【解释】指善良贤惠,公道正直的人。

【出处】《诗经·曹风·罚骸笆缛司樱湟且毁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