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乌齐县的历史沿革

浏览

类乌齐,藏语意为“大山”。

唐代为吐蕃属地。元世祖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元朝统治西藏后,由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明代

类乌齐县

类乌齐县

永乐年间类乌齐寺的主持被封为国师,管理此地。清代曾设恩达县,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设类乌齐宗。

1918年噶厦政府直接派驻“拉尼”(相当县长/宗本)和一个“代本”(团级)的军队,形成以噶举派(白教)为主,政教合一的政权机构。

1950年前类乌齐宗管辖六大“本布”(头人)区域,区域的百姓直属类乌齐三大札仓领有。

1959年时将六大本布中的“嘎玛格若达那本”和“莫冬冷曲林本”的区域划归昌都县,将八宿甲桑卡和原三十九族的少部分地区划入类乌齐宗,1960年成立类乌齐县人民政府,县驻地设在类乌齐镇。辖甲桑卡、恩达(现为桑多镇)、尚卡、长毛岭、玛利等5个区。

1962年新建巴夏区(现卡玛多乡),1964年将玛利区划归洛隆县管辖,1972年县政府驻地迁至桑多区,同年新建类乌齐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