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的历史沿革

浏览

周代,华丰属“七闽地”。春秋时期属越国辖地。

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灭越,越人大规模入闽,和当地土著人杂处,逐渐形成了新的闽越部落。华丰地属“闽越”。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建闽中郡,华丰地属之。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刘邦封越王勾践后裔无诸为闽越王,定都东冶县(今福州)。华丰为闽越国辖地之内。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武帝兴师征伐闽越国,闽越国亡。故地改设冶县,隶属于会稽郡,县署设在冶(今福州市),华丰属会稽郡冶县所辖。

东汉时,冶县易名为东侯官,华丰归属不变。

东汉建安元年(196年)以后,孙策进军福建,改名建安郡,下辖5个县,华丰属建安郡的侯官县。

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三国归晋后的第三年,析建安郡地,立晋安郡,郡治设在侯官。华丰纳入晋安郡的晋安县。

梁天监中,析晋安郡地置南安郡。梁大同六年(540年)建立龙溪县,华丰为龙溪县的一部分。

南北朝,陈改南安郡为闽州,后又改称丰州。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改丰州为泉州。

隋大业二年(606年),又称泉州为闽州。翌年又改闽州为建安郡。这时,华丰为建安郡龙溪县的一部分。

唐高祖元年(618年),隋亡唐立,华丰属岭南道(后改称江南东道泉州都督府)丰州龙溪县辖地的一部份。

贞观初,废丰州入泉州。龙溪县(包括今华安县境)又隶属于岭南道泉州。

唐垂拱二年(686年),武后批准在泉、潮二州间设置漳州。

唐上元元年(760年),漳州改隶于江南东道,华丰则为江南东道漳州龙溪县所辖属。五代十国时期,华丰属漳州龙溪不变。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四月,陈洪进献地归宋。雍熙二年(985年),泉、漳二州隶属于福建路,纳入宋版图。华丰随漳州龙溪县入属。

北宋时,华丰为福建路龙溪县游仙乡九龙上里,统9图,辖11保:即浦西、桃源、归德、迎富、升平、龙岭、宜招、华丰、珍山、大深、蓬莱大坑。

南宋淳祐年间(1241~1252年),改龙溪县33里为30都,华丰列为龙溪县二十五都地。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南宋灭,元朝建立。先在闽置泉州行省,后复置中书省。至元二十年,并泉州行省入福建省。这时漳州升为路,领4县,龙溪县(含华丰)从属。

元末,华丰地为福建行中书省漳州路龙溪县领地的一部份。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元灭,明朝建立。明初福建设布政使司,下领府(州)、县。

同年漳州改路为府,领10县,华丰随龙溪县入属于漳州府。

清顺治元年(1644年)明亡,清朝建立。顺治三年华丰随龙溪县入清版图,属福建布政使司漳州府所辖。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龙溪县丞厅移驻华丰,设县丞署。

清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次年中华民国成立,废府治为道治,并改厅、州为县。华丰为龙溪县分县,设县佐。

中华民国2年,福建省分为东、西、南、北四路。漳州龙溪县(华丰随之)属福建西路观察使所统辖。

民国3年,改路为道,废观察使改设道尹。西路道改称“汀漳道”,辖19县,龙溪县(含华丰分县)归属。

民国14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废道治。福建实行省、县二级政制。龙溪县(含华丰分县)为省直辖县。

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龙溪县丞厅移驻华丰,设县丞署。

1912年龙溪县设县佐于华丰。

1928年置华安县。

1949年11月28日和平解放,属龙溪专区(地区)、漳州市

1949年11月18日华安县解放后,撤销原来的乡(镇)保甲制,建立区、村新政权。全县设4个区:第一区(华丰)、第二区(高安)、第三区(沙建)、第四区(仙都);分辖73个村。

1951年冬,改村设乡。全县仍设4个区,下辖55个乡。

1952年4月,划出一区的天宫,二区的高车,三区的五岳、宝山、蓬莱、绵治、下樟、上坪、上樟、内宁10个乡,建立第五区(绵治)。

1954年,将原有55个乡调整为65个乡。

1955年9月17日,撤销第五区,第一区至第四区改称为华丰区、高安区、沙建区、仙都区。仍辖65个乡。

1956年5月24日,撤销华丰区;6月23日,正式成立华丰镇。至此,全县缩减为3个区,下辖39个乡、1个镇。

1957年3月17日,改仙都区华丰镇、下坂乡、罗溪乡、草坂乡、银和乡、银坑乡、西陂乡及高安区高石乡,共1镇7乡为县直辖。

1958年3月12日,实行撤区并乡。全县并为25个大乡:高岭、溪坂、华丰、银和、文下、福春、平都、高安、高明、沙建、新建、上坪、汰内、玉兰、丰山、绵治、玉山、新圩、大岛、吉土、湖林、良村、仙都、大地、云山。

1958年9月14日,将原来25个乡(镇)、88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6个人民公社,分辖37个生产大队和5个耕作区。

1959年11月,公社体制下放,全县生产大队调整为75个。

1960年,生产大队缩减为68个。

1961年5月至7月,将全县6个公社、68个大队改为10公社、110个大队。

1969年,改华丰镇为五七大队,归华丰公社管理。

1980年10月,撤销五七大队,

恢复华丰镇建制;高车公社并入高安公社,良村公社并入仙都公社。

1984年10月,取消人民公社,实行乡(镇)建制。恢复良村、高车2个乡;华丰公社并入华丰镇;其余7个公社分别改为丰山乡、沙建乡、新圩乡、高安乡、马坑乡、仙都乡、湖林乡。至此,全县共设9乡1镇,下辖4个街道居委会、90个村。至1986年,因仙都乡增设高村村,全县增至91个村。

1990年,华安县共设1镇(华丰)、9乡(丰山、沙建、新圩、高安、马坑、仙都、湖林、良村、高车),辖4个街道居委会、91个村。

1997年,华安县面积1315平方千米,人口15.8万,辖6个镇、4个乡:华丰镇、丰山镇、沙建镇、新圩镇、高安镇、仙都镇、马坑乡、湖林乡、良村乡、高车乡。县政府驻华丰镇。

2002年9月,撤销良村乡,并入华丰镇。区划调整后,华安县辖6个镇、3个乡。

2003年,华安县辖6个镇、3个乡:华丰镇、丰山镇、沙建镇、新圩镇、高安镇、仙都镇、马坑乡、湖林乡、高车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