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特别行政区望德堂区的历史沿革

浏览

望德堂按林家骏神父与潘日明先生的说法认为教堂初建于1568年,位于今疯堂街,在疯堂斜巷的对过处,亦即今圣母堂前地,是澳门城市初建早期的宗教活动中心以及市东区的居民聚居中心。

因内奉圣母故此又称圣拉匝禄堂、望德圣母堂、简称圣母堂。如今澳门市的望德堂区即是以望德堂为区域中心并以该教堂的名字命名的。

婆仔屋的真正名字其实叫「贫穷者之家」,建成时间超过一百年,属澳门仁慈堂的物业。它位于澳门旧区望德堂疯堂斜巷尽头,现社会保障基金旁,二次大战日本侵华期间,大量上海葡侨走难来澳门,婆仔屋成为专门收容难民和穷人的地方,之后成为一所女老人院。住在里面的都是年老的婆婆,附近的街坊便叫做婆仔屋。在1999年六月老婆婆们迁往新的老人院后,婆仔屋便暂时空置。全盛时期婆仔屋共有一百多名住客,但在搬迁前真正在婆仔屋长住的只有五十二人。婆仔屋在一九八四年六月被文化局评定为受保护的文物建筑。

婆仔屋艺术空间现有面积约一千三百平方米。包括两幢隔着院子对望的古老葡式二层建筑物,共有32个大小约16平方米的房间,这些房间现在被用作进行展览及不同的艺术工作室,包括:染布坊、儿童艺术游玩室 、陶艺工作室(拉坯室和手塑室等),定期举办包括儿童和成人都可参与的各种不同的艺术工作坊,而婆仔书房及婆仔音乐室则提供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书刊杂志和另类音乐CD供人收藏,本地艺术数据室则将进行本地艺术数据的搜集和展示,向外推介本地的艺术工作者。

疯堂十号创意园是现在的澳门文创产业基地,有长期和短期驻场展品,每月都会不同的活动,另外也会把场地借出给其他团体演出.

屋内大庭院里有两棵老樟树,巨壮有力的树枝把两幢建筑连在一起,茂盛树荫使院子成为游人休息的好地方,周末有备受欢迎的『咖啡旅程』(茶座),院子亦是进行露天音乐会、电影放映等的地方。

两幢建筑物之间有一间小房子,在五十年前是一个太平间,当年澳门的医院不多,婆仔屋的住客去世都是在这个小平房举行出殡仪式,后来这个太平间改成婆婆们的饭堂,而现在,则改建为一个面积53.4平方米的展览场,亦可用作举行讲座和电影放映的地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