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的历史沿革

浏览

临汾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帝王世纪》称:“尧都平阳”,即今临汾。《禹贡》分天下为九州,平阳为冀州之地。冀州处九州之中央,故称“中国”,“中国”一词由此而来。西周时期,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今翼城),因唐境内有晋水,叔虞之子燮父“易唐为晋”。春秋属诸侯国晋,晋文公北方称霸时,晋国的中心就在今曲沃、侯马、襄汾一带。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韩建都平阳。秦改分封制为郡县制,全国划为36郡,属河东郡。西汉划全国为103郡国,属河东郡司隶部辖。公元247年(三国魏正始八年)置平阳郡。公元309年(西晋永嘉三年),刘渊建汉,都平阳。北魏孝昌中置唐州。公元583年(隋开皇三年),置临汾郡,临汾得名沿用至今。唐实行道、府、州、县制,公元618年(武德初年)为晋州。公元1116年(北宋政和六年),始置平阳府,辖临汾、汾西、洪洞、岳阳、乡宁、赵城、霍邑、浮山、冀氏、和川10县及隰、吉、绛3州。元实行省、路、府(州)、县四级制,为中书省山西宣慰司晋宁路(治临汾)。明清重置平阳府,统领35州县,包括今临汾、运城两市及晋中市灵石县和吕梁地区石楼县。公元1914年(民国3年),废府设道,以道辖县,临汾、洪洞、赵城、襄陵、汾城、曲沃、安泽、浮山、翼城、乡宁、吉县、霍县、汾西、隰县、蒲县、大宁、永和等17县属河东道管辖;1927年,废道直属山西省抗日战争初期,

临汾为山西省7个行政区中的第6区。

1937年11月,山西省政府迁到吉县。日伪统治时,为冀宁道。抗战胜利后,属太岳区。

1948年5月17日临汾解放。

1949年2月成立晋南区,属陕甘宁边区政府,同年9月1日改属山西省。

1950年1月6日成立临汾专区。

1954年同运城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驻临汾),辖29县。

1970年专区改地区,晋南专区又按原建制划分为临汾、运城两地区。

1978年设临汾地区行政公署,辖临汾、侯马2市和16县。

1983年临汾县和临汾市合并为临汾市。2000年11月1日撤地设市,成立地级临汾市。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