漷县镇的历史沿革

浏览

“漷”在新华字典中注释:地名,在北京市通州。 “漷”字的解释是指古水名、古县名。关于“古县名”是指北京通州区的漷县镇。同时一座具有两千年历史的京东古城。因曾设县治而得名。

汉代的时候,今天的漷县镇称霍村。辽太平年间(1021年至1031年)在此设县,其县治即设在霍村。因地处漷水之南,古代山北水南为阴,故称漷阴县,而霍村也易名为漷阴镇。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朝政府又将漷阴县升为漷州。但到了明朝初期。由于战争频繁。漷州的居民大量减少,于是在洪武五年(1372年)明朝政府将州降为县,漷州一名为漷县,县治仍设在漷阴镇。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此时因屡遭水患,区域越来越少,被清政府撤销县治,将漷县并入通州直接管理,从此漷县作为县级行政区划便在历史上消失了。但漷阴镇因曾是漷县县治而变成一个较大的村落,即以县称为村称,漷阴镇一名随之消失,易名为漷县村至今。

宋辽至清代曾先后在此置州县衙署,为当时北京东南第一邑,1949年建马头区,1956年分置马头乡和漷县乡,1958年改马头公社,1980年改漷县公社,1983年改漷县乡,1990年建镇。原觅子店乡1958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原草厂乡1973年建草厂公社,1983年改乡。

1996年,漷县镇面积43平方千米,人口2.5万人,辖癊县、马头、马家务、翟各庄、石槽、毛庄、东黄垡、西黄垡、大香仪、小香仪、沈庄、后地、三黄庄、杨堤、马堤、榆林庄、长凌营、苏庄、中庄、王楼、郭庄、吴营、靛庄、南阳、许各庄、高庄26个行政村;觅子店乡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2.4万人,辖小屯、曹庄、纪各庄、侯黄庄、张庄、马庄、东寺庄、凌庄、前尖平、后尖平、大柳树、徐官屯、东定安、西定安、单屯、杨庄、李辛庄、龙庄、尚午集、觅子店、南屯、木坟、单庄、长务、边怀庄、罗庄、前元庄、后元庄28个行政村;草厂乡面积20.7平方千米,人口0.9万人,辖南丁庄、东鲁、西鲁、草厂、周启营、北堤寺、黄厂铺7个行政村。

2000年,撤销草厂乡,并入漷县镇;撤销觅子店乡,设立觅子店镇。2001年末,撤销觅子店镇,并入漷县镇。2002年末,镇政府驻漷县村,面积111.79平方千米,人口5.71万人,辖马头、马堤、三黄庄、石槽、毛庄、高庄、沈庄、后地、小香仪、大香仪、东黄垡、西黄垡、漷县、杨堤、长凌营、苏庄、榆林庄、马务、翟各庄、许各庄、南阳、靛庄、吴营、王楼、郭庄、中辛庄、南丁庄、东鲁、西鲁、草厂、周起营、北堤寺、黄厂铺、小屯、曹庄、候黄庄、东寺庄、龙庄、李辛庄、尚武集、觅子店、南屯、军庄、梁家务、罗庄、前元化、后元化、凌庄、前尖平、后尖平、大柳树、徐官屯、东定安、西定安、军屯、柏庄、穆家坟、边槐庄、纪各庄、马庄、张庄61个行政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