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鹤壁市的历史沿革

浏览

鹤壁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商朝武丁大帝时期(公元前1238年-前1180年),武丁大帝是商朝首

都朝歌的奠基者。中国周朝最大的诸侯国卫国的首都仍建在朝歌,卫国第18代国君卫懿公嗜好鹤,在宫廷朝歌西北等处养鹤,鹤壁因“鹤栖南山峭壁”而得名。

夏朝,现今鹤壁地域分属豫、冀、兖三州。

商朝,属京畿内地。

周朝春秋时,属卫、晋。战国时,先后属赵、魏。公元前510 年,齐桓公在鹤壁西牟山侧设中牟邑,公元前425 年,赵国迁都鹤壁中牟,历时39 年。

西汉初年,置黎阳县(今浚县)、朝歌县(今淇县)、荡阴县(鹤壁属之)。

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43 年),废荡阴县入邺。

隋开皇六年(586 年),复置荡阴县。开皇十六年(公元596 年),改荡阴县为荡源县,治所在故县(今鹤壁市郊)。

唐、宋、元时期,鹤壁地域建置多有变化。黎阳曾为郡、军、府、州治所,朝歌曾为州、郡治所。

明初,置浚县、淇县、汤阴县(鹤壁属之),分属大名府、卫辉府、彰德府。

民国时期,浚县、淇县、汤阴县属河南省河北道,后改属第三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浚县、淇县、汤阴县属平原省安阳专署。 1953 年改属河南省安阳专署。 1954 年,淇县并入汤阴县(1962年恢复淇县建置)。

1957年3月,汤阴县地置鹤壁市,为省辖市,委托安阳专署领导,后改为省直接领导。

1958年12月,安阳专署撤销,鹤壁市曾一度归新乡专署领导。

1961年12月恢复安阳专署,又改归安阳专区。

1960年10月 ——1961年11月,汤阴县曾一度划归鹤壁市(后划归安阳)。

1986年1月,浚县、淇县划归鹤壁市管辖。

市区经历了三次搬迁。

1957年,市区选在鹤壁集镇,随着二矿、三矿的建设,1957年12月市区南移到中山;后又随着五矿、六矿的建设,1959年,市区又从中山迁到山城区。随着矿区的发展,市区的周围基本上都是塌陷区,城市的发展受到制约。

1992年,鹤壁决定建立淇滨经济开发区,随着规模的扩大,1999年5月市政治中心又迁到淇滨区,淇滨区已成为鹤壁市新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