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水处理剂

浏览

黄泽娟1,郭丽梅2 (1天津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天津 300222;2大庆石油管理局化工技术研究院,黑龙江 大庆 163411)
我国目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产量只占合成絮凝剂总量的6%,而且存在阳离子度不高,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等问题,与国外同类产品差距较大[1~5]。这些情况必然制约了我国废(污)水处理水平的提高与技术的发展。开发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是我国水处理絮凝剂的发展方向。本文合成了高分子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该产品对含油废水处理效果好。实验还讨论了各种因素对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本文选择丙烯酰胺和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共聚单体,采用复合引发体系,通过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合成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该复合引发体系由氧化剂、还原剂、偶氮二异丁腈以及增链剂 /辅助还原剂等添加剂组成。
1.1 主要药品、仪器
药品:丙烯酰胺(AM),工业纯;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AETMAC),工业级,78%水溶液;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分析纯; 过硫酸铵,分析纯。
仪器:超级恒温水浴,WMZK-01;气流干燥机,KQ-B;粉碎机,SG260-A;乌氏粘度计,Fisher 13-614电子天平(感量 0.01 g),JD-2000-2。
1.2 实验步骤
1.2.1称取一定量的AM和AETMAC,加入磨口瓶中,注入适量去离子水至总液量为 300 g,搅拌溶解。
1.2.2 用氨水将体系 pH 值调至预定值。
1.2.3 将增链剂/辅助还原剂、还原剂依次加入反应瓶中,搅拌混匀。
1.2.4 通氮除氧30min后加入氧化剂,继续通氮 5min 后停止通氮,密闭,绝热聚合
1.2.5 待反应体系降至室温后,取出胶块,经造粒、烘干、粉碎、过筛,得 20~100目的白色 PAM干粉。
1.2.6 根据 Q/DQ0977-1996 附录 B 测定 PAM 干粉的固含量。
1.2.7 根据 Q/DQ0977- 1996 附录 A 测定聚合物的特性粘数及粘均相对分子质量。
2 结果与讨论
2.1 引发剂用量对共聚合的影响
引发剂以(NH4)2S2O8和 NH4.OH 作为潜在引发体系,二者用量相同。引发剂质量分数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到:当引发剂的质量分数较低时,聚合反应速率慢,链增长不能顺利进行,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反应活性中心增加,聚合反应完全,相对分子质量增大,但当引发剂质量分数高于6×10-3%时,引发速率增加过快,体系中自由基浓度增高,引发效率提高,导致升温速率过大,反应热不易散开,致使分子链断裂,相对分子质量降低。最后确定引发剂的最佳用量为 6×10-3%。
2.2 偶氮二异丁腈(AIBN)用量对共聚合的影响
实验选用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辅助引发剂。AIBN的作用是二次引发单体聚合,控制反应速度,使反应温度平稳上升,在进一步提高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分子交联几率,提高单体的转化率。由于AIBN 不溶于水,丙烯酰胺可在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的条件下进行聚合,而AIBN又溶于N,N- 二甲基甲酰胺中,所以AIBN分别采用固体和 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的加入方式。不同加入方式下,AIBN 加入量对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AIBN 以溶液形式加入时,分散完全,用量较少时即能达到很好的引发效果。当其以固体形式加入时,反应后期,由于AIBN 分解产生的自由基无法在整个聚合体系内均匀分布,不利于得到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随 AIBN 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用量较少时,聚合反应后期体系中自由基数目少,链增长受到限制,链终止反应占优势,使反应不完全,相对分子质量降低。随着AIBN用量增大,反应后期自由基数目增多,能使链进一步增长,相对分子质量增加;当用量过大时,反应后期产生大量的自由基,以致后期反应因加速太快,造成反应速度失控,温度上升过高,使链终止反应速率增大,动力学链长增长,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下降。由此确定在该体系下适宜的加入量为 8×10-3%。
2.3 单体质量分数对共聚合的影响
在引发剂量一定的条件下,单体质量分数对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如图2所示。

单体质量分数过低时,单体之间接触和碰撞的几率小,不利于分子链的增长。单体质量分数的升高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出现极大值。当单体质量分数继续增高时,聚合放出的热量不能及时移走,聚合体系内温度升高,引发速度加快,出现交联,使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降低。
2.4 pH 值对共聚合的影响
在共聚合反应中,pH值会影响各单体的竞率,因此会影响反应速率以及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本实验使用氨水调节 pH 值,当水溶液中含有AM和NH3 时,即会生成氮三丙酰胺[N- (CH2CH2CONH2)3],而氮三丙酰胺作为还原剂在较低温度下与(NH4)2S2O8构成氧化还原体系引发AM聚合,而且氮三丙酰胺同时作为链转移剂有利于改善聚合物的溶解性。在较高pH值下聚合时,需要加入的氨水量较大,链转移速率太大,难以形成大的分子;而在较低的pH 值下聚合时,会伴生分子内和分子间的酰亚胺反应,成支链或交联型产物;而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进行时,能得到性能较好的高相对分子质量产品。由图3可以看出符合这一规律。聚合时选择 pH 值为7~8。

2.5 引发温度对共聚合的影响
温度的升高可以提高反应单体的活性,加快反应速度。但由反应动力学可知,反应温度升高,共聚产物相对分子质量降低。

由图4可以看出,温度相对较低和较高时,相对分子质量都下降。温度低时,从理论上能使相对分子质量提高,但由于诱导期加长,引发剂分解速率降低,聚合速率减慢,聚合周期延长,不利于生产控制,还有可能使反应不完全。且提高温度会加速引发剂的分解,加快聚合反应速率同时也促使副反应的进行,降低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粘度。因此选择合适的温度为 10±2℃左右。
2.6 四甲基乙二胺(D)质量分数对共聚合的影响
四甲基乙二胺作为增链剂 /辅助还原剂,本实验中用于丙烯酰胺(AM)聚合。由于在 DA 分子两端都能够形成自由基,因此它既可以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引发聚合,同时自身又可参与聚合,能够提高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结果如图 5 所示。

当D用量加大时,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先增后降。这可能是因为 D 用量不多时,主要起增链剂的作用,D 用量较多时,则起到还原剂的作用。选择合适的DA 用量(质量分数)为 6×10-2%~9×10-2%。
2.7 乙二胺四乙酸钠(B)质量分数对共聚合的影响
反应体系中常常会含有一定量的铜、铁离子,对聚合反应有极其不利的影响,铜离子的影响尤为显著。为消除铜、铁离子对聚合过程的影响,选用 B为络合剂,屏蔽铜、铁离子对聚合的干扰,同时 B 对聚合不形成显著的干扰。结果如图 6 所示:B用量质量分数是1×10-2%时,可使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有显著提高。

2.8 优化条件
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因素之间也有相互影响的趋势。为了找出最佳试验条件,选择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影响较大的5个因素,即聚合介质pH值、聚合引发温度、聚合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和D质量分数,对其进行正交。得出各因素对相对分子质量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为:
引发剂质量分数>pH 值>单体质量分数>引发温度>D 质量分数。优化条件为 pH 值: 8、引发温度:10℃、单体质量分数: 20%、引发剂质量分数(对单体): 6×10-3%、D 质量分数: 6×10-2%。
在此优化条件下进行 AM与 AETMAC 的聚合;可得到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665×10-7。在此条件下改变 AM与 AETMAC 的配比,结果见图 7。

由图7可以看出,随着阳离子单体用量的增加,所得共聚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先增加后减少。这可能是因为随着聚合体系中阳离子单体含量的增加,丙烯酰胺单体与阳离子单体接触碰撞机会相应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两种单体聚合的活性差异,使分子链的增长变得较容易,提高了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随着阳离子单体含量继续增大,两种单体聚合的活性差异又开始增大,相对分子质量又有所下降。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和产品的成本方面考虑,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合成选用10%~30%的阳离子单体含量。当阳离子单体含量为
30%时,相对分子质量有最大值为2.276×107。
3 结论
3.1 采用复合引发体系引发 AM与 AETMAC 进行水溶液绝热聚合,可以得到相对分子质量在 1000万以上,阳离子度可在 1%~100%范围内任意调控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3.2 通过条件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合成超高相对分子质量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引发剂质量分数: 6×10-3%(对单体);AIBM 质量分数:
8×10-3;单体质量分数:20%;pH 值:8;引发温度:10℃;四甲基乙二胺质量分数:6×10-2%; B 质量分数: 10-2%。
3.3 在最优工艺参数条件下,制备阳离子单体质量分数不同的聚丙烯酰胺,结果表明:阳离子单体质量分数为 30%时,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最高,可达2276 ×104,而且溶解性能非常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