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废水回用微滤膜污染控制研究

浏览

采用PVDF中空纤维微滤膜处理某纺织印染厂二级生化出水,研究了膜污染控制及清洗方法。结果表明,合理的膜通量是控制膜污染、保证膜寿命的关键,采用31L/(m2.h)左右的通量有助于膜污染的控制。氢氧化钠与次氯酸钠可分别用于日常维护清洗与恢复清洗,通过循环正洗不仅能满足清洗要求,且药剂使用量也小于反洗方法,每吨产水清洗用碱费用仅0.06元。化学清洗后再水力正洗,能进一步提高清洗效果。
微滤作为反渗透预处理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印染废水处理中[1-2],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印染废水水质复杂,污染物种类多且浓度高,因此膜污染也比较突出。膜污染控制与清洗是印染废水微滤处理中的首要问题。为保证膜长期、高效、稳定运行,除对废水进行必要的预处理、优化运行参数,还需采用合适的污染控制措施和膜清洗方法。
目前膜清洗主要分为水力清洗和化学清洗。水力清洗依靠水流的冲刷剪切力,配合气体的搅动,对膜表面污垢进行清洗;化学清洗则利用酸、碱、氧化剂、螯合剂、表面活性剂等与污垢反应而实现膜污染的清洗。目前针对膜清洗新技术的研究较多[5-7],并具有较好的清洗效果,但只停留在实验阶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水力清洗和化学清洗是目前广泛采用的膜清洗方法,其中药剂的选择和清洗方法的优化则是膜通量恢复的关键[8-11]。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流程及水质
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实验过程中,膜元件进水流量1~1.5m3/h,产水量为0.2~0.4m3/h,控制浓水排放量与产水量之比为1∶9。

运行时,原水通过循环泵进入微滤装置,产水一部分用作反洗水。浓水部分回流至原水箱;反洗时,反洗水通过反洗泵,从产水侧透过微滤膜,然后从浓水口排出;正洗时,清洗液通过循环泵进入膜管,直接冲刷微滤膜表面,产水侧不出水,清洗液通过浓水侧实现全循环或排放。实验废水采用绍兴某纺织印染厂生化及混凝气浮处理出水,对该厂废水水质进行抽样分析,其中COD值78~120mg/L,浊度18.3~30.7NTU,SDI值5~6.7,SS值11~30mg/L,氨氮浓度2.6~5.5mg/L,苯胺浓度0.16~0.57mg/L,pH3.6~4.0,色度8~10倍,温度23~26℃。
1.2 微滤膜
实验采用天津膜天膜科技有限公司型号为MOF-31b的PVDF中空纤维微滤膜,孔径0.2μm,有效膜面积8m2。
1.3 分析方法
实验过程中压力与流量采用在线传感器测量,电导率由上海雷磁DDS-ⅡA型电导率仪测定,pH值采用上海雷磁PHS-3DpH计测定,浊度采用上海昕瑞WGZ-B便携式浊度仪,SDI采用杭州科诺SDI仪。水体中其他污染指标按国标法测定。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微滤膜进、产水水质分析
图2为微滤膜运行过程中进、产水水质情况。进水浊度为20.6~21.5NTU,产水浊度均为0NTU,浊度去除率为100%;色度的去除率较低,小于50%。废水经过生化处理,染料发生降解,溶于水的小分子发色基团不被微滤膜所截留,故微滤膜对色度去除率较低。同时测得微滤产水SDI降至2。基于反渗透膜的进水要求浊度小于1.0NTU,SDI值小于4,微滤出水完全满足反渗透对上述指标的要求。

2.2 膜的运行与污染
微滤过程中,膜通量及跨膜压差的变化能够反映膜污染程度,膜运行参数的优化即寻找膜通量和跨膜压差之间的平衡点。实验研究了运行过程中膜通量及跨膜压差的变化,结果如图3所示。在25L(m2.h)的初始膜通量下,5h连续运行通量下降10%,跨膜压差上升至0.0279MPa,上升62.2%;而在50L/(m2.h)的初始通量下,5h连续运行后通量下降15%,跨膜压差上升至0.0641MPa,上升198.1%。同时可以发现初始膜通量水平越高,运行过程中膜通量的下降与跨膜压差的升高速率更快。
在实际膜处理过程中,采用恒定膜通量,须增加进水压力,而跨膜压差会迅速增加,进而增加运行成本。因此膜通量的选择是膜装置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实验对不同初始通量下跨膜压差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如图4所示。显见,随着初始通量的增大,跨膜压差上升速率增大,初始通量为25~50L/(m2.h)连续运行273min后,跨膜压差上升了73.5%~173.4%。大通量设计可以减少膜处理的固定投资,但跨膜压差上升也快,导致运行、清洗等费用增加。在合理的膜通量下,降低膜污染速率及运行成本是膜系统优化的重点。根据运行经济性与产水量考虑,选择31L/(m2.h)的初始通量较为合适。

2.3 膜的清洗研究
图5~图7中在使用不同药剂对膜进行化学清洗前,均采用原水对膜进行正洗。清洗时原水流量1.5m3/h,进气压力0.2MPa。正洗前3min能恢复50%以上的跨膜压差,持续清洗后趋于稳定,跨膜压差恢复率最高达到70%~80%。为兼顾清洗效果及与清洗时间,控制水力清洗时间5min左右为宜,此时跨膜压差恢复率能达到60%以上。膜清洗周期受运行条件影响较大,在实际应用中,以跨膜压差上升20%作为气水清洗的条件。实验在31L/(m2.h)的初始通量下,气水清洗周期应保持在2h以内,跨膜压差过大会造成通量下降、能耗增大、后续化学清洗难度加大等一系列问题。

化学清洗可分维护性清洗和恢复性清洗,前者1~2d清洗一次,后者则1~2月清洗一次。采用草酸、氢氧化钠、EDTA-2Na和次氯酸钠4种不同类型药剂进行了维护性膜清洗研究。
化学反洗虽清洗效果好,但易引起产水侧二次污染,且清洗液不回流时药剂量大。基于上述原因实验采用正洗并清洗液循环方式。为比较不同药剂之间的清洗效果,实验均在水力清洗基础上进行化学清洗。化学清洗方法:清洗液流量1.5m3/h,进气压力0.2MPa,药剂回流至清洗水箱,清洗过程中通过投加酸碱保持清洗液pH恒定。图5为p11.3时氢氧化钠溶液的清洗效果。清洗效果明显10min循环正洗即取得了103.6%的压差恢复率(恢复率大于1可能由膜的前次清洗不完全导致清洗过程中发现碱洗的初期,膜的渗透压差不降反升。考虑到清洗液无不溶物,排除膜受到污堵的可能性,分析其原因可能由膜自身性质引起:在酸性时PVDF膜孔扩张,而在中性及碱性时膜孔收缩。碱洗初期膜孔的收缩导致跨膜压差不降反升,随着清洗过程的继续,污染物被洗脱下来,膜的压差恢复率重新上升。碱洗以后通入酸性的原水,膜孔重新扩张,压差进一步下降,真正体现了碱洗的效果。实验中还发现,碱洗之后再进行原水气水正洗能进一步降低跨膜压差。分析原因可能是碱洗过程中膜孔收缩,部分污染物被包裹在膜孔中,不易被洗脱下来通入酸性原水后膜孔扩张,污染物在水流的剪切力下被冲洗。
废水经硫酸铝混凝气浮处理,pH为3.5~故酸洗采用pH更低的草酸溶液进行清洗。从图可以看出,pH为2的条件下清洗10min,跨膜压差恢复率仅从79.5%提高到82.8%。酸洗之后使用pH为11左右的氢氧化钠清洗11min,膜的压差恢复率可达到95.7%。由于酸洗对象主要为无机盐结垢,而微滤膜对水中离子不具有截留能力,因此膜表面因浓差极化而结垢的可能较小。由于酸对有机物去除效果差,导致酸洗效果不佳。EDTA-2Na与酸在纳滤与反渗透系统污垢清洗效果较好,因此采用EDTA-2Na的清洗,结果如图7。但由于微滤膜孔径及进水条件的差异,膜的污染物成分也不同清洗效果并不理想。所用EDTA-2Na浓度0.1moL,清洗液pH为3.7的条件下连续清洗14min,压差恢复率仅为85.4%。
2.4 氢氧化钠正洗的经济性研究
微滤膜以31L/(m2.h)的通量,即0.25m3/h的产水量运行,每天运行12h,2天可产水6m3。日常维护性清洗采pH为11的氢氧化钠溶液,需使用固体氢氧化钠100g。按工业用氢氧化钠价格3.6元/kg计算,日常维护性清洗所需氢氧化钠费用为0.36元。折合每吨微滤膜产水所需氢氧化钠费用仅为0.06元。
2.5 清洗排放液污染物浓度分析
从清洗排放液污染物浓度也可以反映清洗效果,因此对不同清洗工艺下排放液污染物浓度进行了分析,图8即为进水、排水的SS、COD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在气水反冲洗的基础上进行pH为11.3的碱洗,其排放液的SS及COD指标为2800mg/L、390mg/L,均大于其他清洗方法。说明碱洗能更有效地洗脱印染废水过滤膜表面的污染物。而SS与COD主要由悬浮物与有机物产生。分析认为碱洗过程中,可能碱与悬浮物、有机物反应,提高了其水溶性,促进污染物溶解与脱落,从而提高清洗效果。

2.6 次氯酸钠清洗对通量恢复性的影响
图9为微滤膜长期运行后采用次氯酸钠进行恢复性清洗效果。微滤膜在通量为31L/(m2.h)下运行,每隔2天使用pH为11.3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维护性清洗。当跨膜压差从初始的0.0164MPa上升为0.0187MPa时,采用pH为11浓度300mg/L的次氯酸钠溶液进行循环正洗,30min后跨膜压差下降为0.0165MPa,恢复率达到95.6%。次氯酸钠作为强氧化剂,在碱性条件下,对有机物和微生物都有明显的清洗效果,能有效弥补单一碱洗的不足。

3.结 论
膜通量的设计是膜装置运行的关键,对于型号为MOF-31b的PVDF中空纤维微滤膜用于印染废水混凝气浮出水,其运行通量在31L/(m2.h)以下时,跨膜压差上升较慢;当设运行量大于31L/(m2.h)时,跨膜压差上升加快。为了获得最佳膜通量并兼顾膜污染控制,实际运行通量以31L/(m2.h)左右为宜。
使用pH值为11左右的氢氧化钠,以两天为清洗周期对膜进行日常维护性清洗,相同膜通量下跨膜压差恢复率可达95%以上。合理的清洗顺序为原水气水正冲、清洗剂循环正洗、原水气水清洗正冲。相对于反洗,清洗剂用量少,单次清洗药剂使用量仅为100g。折合每吨产水所需清洗剂费用仅为0.06元。
针对印染废水混凝气浮后出水的微滤膜过滤,采用pH为11的氢氧化钠溶液循环正洗作为日常维护性清洗效果较好。多次清洗均可在15min内达到95%以上的跨膜压差恢复率;采用pH为11.3浓度300mg/L的次氯酸钠溶液循环正洗作为每月恢复性清洗,30min即可基本恢复膜的各项性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