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法运行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总结第183-212问

浏览

水处理工艺中的活性污泥法在日常运行管理中,易出现污泥上浮、活性污泥不增长或减少、产生大量泡沫等问题,下面为大家分享活性污泥法运行问题及解决对策总结第183-212问。
问题183:
我处污水厂进水BOD约20--40mg/L,COD也就100mg/l左右,但是SS超标,可达100mg/l多,出水是二级要求,只SS不达标。目前问题:1.氧化沟内污泥稀少,活性物质只有30%,而且沟底沉积大量的泥沙,做SV30,只有约4--5%,而且压缩的污泥细密,上清液混浊,做镜检能发现线虫,钟虫,数量都很少(400倍),种类不丰富,没有看见原生动物。2.曝气机曝气与推流存在矛盾,DO值能到4-5mg/L。3.出水只SS不达标,可以在出水堰板处看到细小的颗粒随水流流出了,我猜想是污泥负荷过低导致污泥老化解体。可采取什么措施,恢复工艺,保证出水合格?
回答:
负荷过低导致污泥培养困难,难于形成有效的菌胶团,加之你的工艺是氧化沟,前端没有物化工艺的话,SS去除比较困难了的。
1、建议降低曝气次数(即间断开启),从而在总量上消减曝气量。
2、必须强化排泥,加速代谢出去无机和惰性物质。
问题184:
我们水厂采用的是ICEAS就是SBR的一种变形,设计1万T/日,实际7000T/日左右,进水主要是生活污水还包括经过处理的屠宰废水。设计进水COD在400mg/l左右,实际在300mg/l左右,周期为4小时,其中曝气2静沉1排水1,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基本上达标。问题是过年这段时间屠宰废水乱排,导致进水增加,进水cod过高平均在1000mg/l以上,曝气时候出现大量的泡沫,并且其上附者污泥,静沉30分钟后SV在12%左右(没有增加的趋势),上清液特混浊,出水COD在150mg/l左右,MLSS10000mg/l左右,DO在5mg/l附近,镜检效果很差,生物很少。我想请教下,我的污泥是不是出现恶化现象,我该如何调整工艺,使生物系统尽快恢复,确保出水清澈,达标?
回答:
平时进水浓度不高,如果保持10000mg/l的活性污泥浓度,势必会有污泥老化现象。如此冲击负荷时系统容易恶化,我想污泥龄过长了,还是要积极排泥保证污泥活性,并减少污泥内的惰性物质含量,如此,负荷增加时,活性污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增加浓度保证负荷水平正常。
问题185:
我想问下满足活性污泥法,进水有机物最低底线是多少?维持活性污泥系统最低的污泥浓度是多少?(我现在的污水厂进水有机物很低)该怎样运行、管理低浓度有机物的活性污泥系统?
回答:
进水的话,不低于COD150(否则,基本该项目达标了),污泥浓度不低于800,低负荷的话,要多回流少曝气,可以的话集中运行。
问题186:
二沉池出现局部小范围的雾状污泥,不散,也不随水流明显的流出,不知是否是短流现象?(目前,污泥已经出现解体,污泥浓度很低,且有很多无机成分,进水有机物基本达标,现只要控制出水SS).
回答:
可以证明该区域出现水流不流动,既可判断二沉池出现了短流。
问题187:我厂采用Carrousel2000氧化沟工艺,现在是培菌阶段,污泥浓度在700左右,因水源不稳定,采用间歇进水方式,因进水COD很低,小于80,其他营养物足够,还有镜检菌胶团中有丝状菌出现(1)现在想保持污泥浓度在700左右,利用投加营养物方式,那进水BOD应该怎么算,用食微比吗??(2)有丝状菌和没有丝状菌的曝气时间应该怎么确定??(3)间歇进水方式中停止曝气后,溶氧降低,会使得丝状菌大增吗?
回答:
1、可以按照食微比定,需要降低曝气量,避免无谓的底物消耗,集中处理是对的,有利于活性污泥的维持。
2、有丝状菌和没有丝状菌的曝气时间与曝气时间无关,原则上不要控制太高的DO值,在你的负荷上来后,丝状菌会降低的。
3、间歇进水方式中停止曝气后,溶氧降低,不会使得丝状菌大增。鼓励你间歇进水。
问题188:
我厂采用的是CASS工艺,前段时间(大概有两个月了)CASS池的MLSS为3200mg/l左右,SV30为80左右,上清液非常清澈,显微镜观察丝状菌丰度不高,滗水器出水带泥.请问是污泥膨胀吗?该采取什么措施?
回答:
应该与污泥膨胀有关,因为,SV上清液清澈,而出水待颗粒是矛盾的。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多半是丝状菌膨胀后,活性污泥来不及沉降,导致部分微生物流出系统,也就能够看到出水带颗粒了。
问题189:
我们是啤酒行业,我们这里好养池污泥总是沉降不好,而且处理效果也不好具体指标如下:UASB+射流曝气,前面有初沉池,调节池;设计水量是4500方每天。UASB容积4800方(2个),好氧池1200方(2个);现在是间歇进水,因为出水不好,具体是进水1小时(水量40方),曝气8小时(DO在4-5,)静止1小时,出水COD在120mg/l左右,活性污泥基本不沉降;好氧进水COD在400左右,PH值在7.4左右,温度18度;出水COD120mg/l,温度18度,PH值7.2,活性污泥浓度MLSS=2500mg/l,溶解氧控制水平DO=4-5mg/l;活性污泥沉降比SV30=99%;养剂投加依据及出水氮磷含量(无);镜检:有少量草履虫,累枝虫比较多,有极少量钟虫,丝状菌比较多,菌胶团很小,不密实请问如何降低沉降比,增加污泥活性?
回答:
1、不知道你一天处理多少水量?设计是4500,可你小时才40?如此,是否导致污泥老化呢?
2、丝状菌较多,SV30=99%,我想出水不合格,表面看是丝状菌导致的,那么问题在于如何降低丝状菌量;首先要做的是调整好各个控制指标,F/M调高到合理值,需要调整、调大排泥量;曝气也太多了,出水氮磷为0的话,说明生化前段要补充。
问题190:
我们在调试的过程中遇到了,污泥沉降性不好,但生物镜检发现有大量的轮虫,未见钟虫,出水发白,是曝气过量导致污泥老化,还是供氧不充分导致的污泥沉降性不好呢?
回答:
大量的轮虫,未见钟虫,出水发白的话,应该是污泥老化。供氧不充分,轮虫数量不会占优势的。
问题191:
我们现在正在运转的一个小型污水站,处理工艺是隔油池+酸化调节池+SBR,现在情况是污泥一直长不好,SV<10%,进水COD最高可以达到700ppm,一般在200~300ppm,出水要求在500ppm以下,虽然现在有时进水都达标,但我想利用现在培菌的最佳季节,天气温度比较好,让污泥尽快生长一些,以备冬季效率低时有保证措施,用了一下三种方法调整运转方式都不见好,1、白天先进水1小时,再曝气2小时,沉淀1小时,排水,中间闲置1小时,再进行一个周期的运转,由于水量较少,晚间不运转;2、白天进水1小时,在进水半小时后开始曝气2小时,沉淀1小时,排水,中间闲置1小时,再进行一个类似周期的运转,由于水量较少,晚间不运转;3、白天还是进水1小时,进水的同时开始曝气,持续2小时,沉淀1小时,排水,中间闲置1小时,再进行一个类似周期的运转,晚间不运转。请问有没有什么更好的运转方式,可以提高污泥量。
回答:
曝气时间缩短看看吧,可以间隔开启,只是操作人员会麻烦些。比如开10分钟,停5分钟。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低负荷或培菌过程中,曝气对微生物絮凝性及增殖的抑制。
问题192:
我现在调试污水厂是处理化肥生产水的,有以下问题:进水PH8。6—9,氨氮平均300mg/L左右,个别情况1200mg/L左右,出水200mg/L多,COD400mg/L左右,出水也不好,用的A/O工艺,污泥浓度才1。2g/L,沉降比35%,总是不见好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好呢?
回答:
污泥浓度对应进水COD400,我觉得污泥浓度高了。所以,出水悬浮颗粒会比较多。氨氮的去除对应的COD偏低,你能处理到200,觉得也不容易了。
问题193:
我们处理厂是采用改良型A/A/O工艺,就是在厌氧前段增加了一个缺氧调节池,一共两组生物池和四个二沉池,每日处理水量20万吨。今年2月我们厂的污泥几乎没有活性了,污泥膨胀的现象非常明显,MLSS3500-4500mg/l,SVI一般大于190,出水的氨氮总氮COD全都不达标了,我们只好把污泥大量排走,然后在剩下的污泥基础上加大外回流和和曝气量重新培养,三月份以来进水COD基本在400-600mg/l之间,氨氮在30-50mg/l之间,总磷仍为2-3mg/l,而且一天变化比较大,一般都是凌晨至上午负荷很高,下午和晚上较低,因为24h混合样的值明显低于早晨8:40左右的瞬时值。介于此我们把污泥外回流提高到0.6(以前是0.4),内回流2(以前是1),DO控制在3-4mg/l之间,重新培养一段时间,一个月左右出水COD达标,出水氨氮也从原来的20多降到10-15左右,但是往后我们的氨氮就再也不往下降了,一直在10-15mg/l之间,而且我们发现这样运行了一个月后,四月中旬我们的MLSS猛涨到5000mg/l多,SVI是降了,但是我们的二沉池负担不了,开始不断跑泥。我们于是降低DO到2左右,外回流降到0.5,并加大排泥,我们现在的MLSS也降不下来,仍在4000-4500mg/l之间,我们观察发现污泥很松散,絮凝体较小,出水中能看到明显的悬浮物,沉降性也不好,生物相中还能看到挺多的丝状菌,絮凝体不紧凑,轮虫和等枝虫比较多,钟虫很少,出水氨氮高于11mg/l,COD也在80mg/l左右,不达标。近期我们的出水氨氮又升高到18-20mg/l左右了,去除率已经快低于50%了。我们很着急啊,麻烦您帮我分析一下,看我们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们现在把DO又控制在3-4mg/l之间了。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我经常在书上资料上看到要想使氨氮达到理想的去除效果,污泥龄应该控制在15天以上,我想请问就AAO工艺来讲,这个污泥龄是指整个生物池的污泥龄,还是只是指好氧段里的污泥龄啊?我们好氧段的污泥龄大概只有8天左右,应该不算长,但是我们最近发现污泥的颜色变深了,而且生物相里轮虫很多,个体也很大,再加上污泥比较松散,絮凝体较小,这些不都是污泥老化的现象吗?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污泥老化难道不是因为污泥龄太长了吗?
回答:
1、我想问题还是在丝状菌上面,但不管如何,降低污泥浓度是你比较好的对策,实际你在前次降低污泥浓度时,系统也有好转。
2、你的氨氮浓度本身不高,COD去除正常的话,也就没有问题了。
3、文中提到,上午负荷高时你会加大外回流,我认为应该降低,而不是加大,目的是在高负荷时延长处理时间。
问题194:
请问什么样的水质容易产生丝状菌过度膨胀?我们做进水水质化验时除了常规项目外,还应该做哪些项目?工艺几项参数应特别注意什么?那请问什么样的水质容易产生丝状菌过度膨胀?
回答:
1、水质单一的废水,容易丝状菌膨胀;
2、做什么水质项目,取决于你的需求,比如环保局要求做什么,你要管控什么参数。
3、尽量工业废水的话尽量混入生活污水一期处理,提高水质均衡性;避免曝气死区产生;避免过低PH值(生化池)
4、发生丝状菌后要制定合理方案控制,不可随意控制,否则容易使丝状菌耐受或变异。具体对应丝状菌的方法比较复杂,有时间的话,看看[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这本书,里面有详细说明。
问题195:
刚进污水厂工作没多久,使用的是奥贝尔氧化沟工艺。这几天我厂由于暴雨过后进水COD一直在50mg/l左右徘徊,氨氮在20mg/l左右,出水分别为10mg/l和2mg/l左右,而氧化沟内中外的MLSS在为2000—4000mg/l之间,SV30特别低,都不过10%,DO内沟为0.5,外沟1.2左右,进水量在700m3/h,请问这样的状态正常吗,需要注意什么地方的改善吗?
回答:
出水合格的话,也是正常的。只是污泥浓度较高,曝气消耗电力就多了。如果长时间会进水底物浓度不足,建议还是降低污泥浓度。
问题196:
是否污泥浓度越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就越强?(当然F/M控制在实际范围内)。冬季的污泥浓度较夏季的污泥浓度,如果其他条件不变的话,哪季的污泥浓度宜高点.有无理论依据?
回答:
1、污泥浓度高的话,对抗冲击负荷有利。
2、冬季应该提高些污泥浓度,主要是为了处理效率,冬季气温低,污泥活性低,所以需要提高污泥浓度来加大处理效率,夏季的话,污泥活性高,污泥浓度高的话,容易发生污泥老化。
问题197:
水质成份单一是丝状菌膨胀的主要原因老师:水质成份到底是什么概念?能不能就具体运行说明一下?譬如我们厂前段时间污泥极度膨胀,但我们进水也含有一定的工业水,为什么也会发生这种故障?我们的进水是不是成分单一?
回答:
1、成分单一通常发生在工业废水上,一般生活污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也所以,生活污水处理厂很少看到污泥膨胀问题。
2、工业废水的话,由于成分单一,微生物种群也比较单一,如此,在于丝状菌竞争的时候,容易处于劣势,最终导致丝状菌占了优势。
问题198:
1:想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开始进行污泥培养?是不是等到有要处理的污水进来了,才开始培养?还是事先就要培养?2:怎么才算进水COD过低呀?如果设计COD为140mg/l,那么污泥培养的时候就要加营养把COD调到140?3:从资料里看到,污泥培养时候要避免负荷冲击。营养加多了是不是也会造成负荷冲击?设计污泥负荷为0.1KGBOD/KG,那么培养是负荷应该控制在多少呢?:那为污泥培养准备药剂时,先假定MLSS为2g/L,然后计算投加污泥量。再用F/M来算出应该投加的碳源量,这样的思路对么?
回答:
1、还是有污水了开始培养,否则能耗、污泥量都上不去。
2、一般低于100就比较低了,培养起来比较不容易,所以尽量追加营养到120以上。当然,设计是500的话,你追加营养到200、300也够了。
3、可以培养的。既然是培养阶段,一般的冲击问题不大。毕竟对出水要求不大。你的设计污泥负荷0。1的话,不要低于0。05即可。
4、可以这样理解。不过假定的MLSS为2g/L太高了,没有必要1000ppm左右即可。
问题199:
一般好氧处理硫化物含量达到多少以后会发生膨胀?我在有的资料上看到过是10mg/l时会有活性污泥上翻流失的现象是这样吗?
回答:
1、40mg/l以下问题不大。至于10mg/l时会有活性污泥上翻流失的现象,我想不一定就是硫化物的问题,毕竟系统运行质量受多方面影响的。
2、硫丝菌过量繁殖的图片我也没有,不过和一般的非硫丝状菌区别在于丝状体较粗,直线段不均匀,就如同头发丝对麻绳吧。
问题200:
1、污水量减少约25%,第二天出水水质马上就转为浑浊,请问下是不是我们活性污泥抗冲击性较差?2、水量减少后,TP升高;sv30由50%左右降为为25%,而且沉降速率明显加快,我们最初判断是污泥老化,我们降低do,加大了排泥,略微加大了回流,不知道是否正确?3、二沉池有非常细小的颗类随水流出,二沉池中心还有悬浮污泥,请教是什么原因?是老化的原因?
回答:
1、可以理解为活性污泥对水质变化的适应性不高。由于是降低进水导致的水质不动,所以不能理解为活性污泥抗冲击性较差。
2、你的判断是正确的,通过你的对策,我想水质会改善的。
3、污泥老化的可能性大。
问题201:
CASS池里污泥细碎,和前面酸化调节池生化性差有没有关系,还有其他什么原因?
回答:
要看进入CASS池的负荷,如果负荷高,则需要前面酸化调节池提高去除率及水解酸化效果。如果负荷不高,就要考虑是否CASS池污泥浓度过高导致的污泥老化,继而出现污泥细碎问题。
问题202:
我在一个药厂管理污水处理站的,他们的工艺是铁碳+AA/O工艺,今天突然发现缺氧池水变成乳白色,请问可能是什么原因,如何确定?如何处理?由于企业提供的工具太少,目前仅可做COD,氨氮和PH的化验。
回答:
1、缺氧池通常是黑色的,如果是乳白色,可能的原因是进水水质异常造成的。看看进水有无问题,也可将进水和其他废水对比试验看看,用以排除是否是进水的问题。
2、如果是进水原因,进水恢复后会缓解的。
问题203:
昨天池子黑黑的了,就不进料了,只有闷曝了,今天早上还是水有点黑,就进水稀释了,也刮了点泥,下午看看曝气池泡沫大了,而且颜色有点黄,看书对照,说污泥老化有这个颜色,但做了SV30,还是沉淀慢,上清液还是不清,但测DO变大了,仪器直接在曝气时测得,在4.0,准备曝气减小了。现在有个问题,污泥老化SV30沉降快的对不上号,不知如何理解?
回答:
1、你进行了闷曝,所以出现你看到的状况(泡沫、沉降慢),恢复进水会好转的。
2、泡沫来看,不是污泥老化,也不是负荷高(带了解絮污泥),所以看上去还是闷曝的原因,这个从你的污泥颜色也可以判断的。
3、多记忆一下不同状态的活性污泥性状,对你以后系统判断有帮助。
问题204:
现在曝气池里水已经黑黑的,出口COD测了一下在7000.我现在要重新处理,我准备放掉一半池子,再用水稀释,然后一直曝气,可以恢复吗?另外我再加污泥进去,可行吗?我要在四天恢复。节后要开始投入使用了。
回答:
如果说你是长时间闷曝的话,为何曝气池里水已经黑黑的了呢?闷曝通常用于系统恢复与培菌初期的几天,其他场合尽量不要闷曝,否则,活性污泥会过度氧化,絮体松散。不利于微生物的稳定。
问题205:
我们厂采用CAST工艺,单池主反应区容积8000立方,前段厌氧选择区容积1000立方,采用4.8h周期,每周期进水1h,水量1800立方,进水时同步回流污泥至厌氧选择区,进水半小时开始鼓风曝气,反应时间2.2h;平均进水水质COD=360mg/L,BOD=180mg/L,氨氮=35mg/L,TP=5mg/L,pH=7.7。运行中存在如下疑问向您请教:1、某池MLSS=5g/L,SVI在40%左右,初期沉降很快,大概10min即沉降到位,上清液絮体较多,絮体间隙水透明,觉得是污泥老化;但沉降初期污泥细碎,上清液絮体一小时后也逐渐全部沉降下来,似乎又不符合老化现象(许多资料上说老化污泥絮体较大,上清液絮体不易沉降,您的书上亦是如此解释),三丰老师认为呢?2、我们有一个池这段时间MLSS3g/L左右,虽减量运行,但运行工况不稳定,出水浑浊,COD80mg/L左右,但氨氮在1mg/L以内(曝气停止前DO浓度在3mg/L左右),通常碳化优先于硝化,那么什么情况会导致这种现象呢?3、我厂各池工况虽有所不同,但长期以来存在一共同现象:沉降15min后量筒污泥区表面会逐渐产生并累积大量细小气泡(摇晃时密集气泡上浮),两三个小时后会有部分污泥上浮至量筒顶部,疑为反硝化现象,但正常出水硝酸氮5mg/L左右,COD40mg/L左右,不该有如此强烈的反硝化反应;也不应是厌氧气泡,因为供氧充足,反应末端DO浓度3mg/L左右,出水数据看反应也是比较彻底的。那么还会是什么原因呢?4、此外我厂出水pH一直在6.7左右,比进水低了1甚至更多,直觉是硝化所致,但检测进水重碳酸盐碱度220mg/L左右,应当是足够缓冲的;前段厌氧段停留时间不超过1小时,也无水解酸化的可能,那么还会有其它原因导致出水pH降低如此之大呢?其与沉降时气泡产生有关联吗?
回答:
污泥浓度太高了,结果就是污泥老化(你的状况说明了),另外就是硝化彻底(氨氮去除率很高)。
1、高污泥浓度可以保证抗冲击负荷,但是老化过度的话,你的出水就不稳定,如你说的细小絮体容易不沉降而流出。
2、2、低负荷另一个优点就是保证了硝化菌的优势,所以你的消化就比较彻底。
问题206:
本人在调试一污水处理厂,工艺物化(絮凝沉淀)+A/A/O+SBR,处理水产品加工废水,设计日处理2500吨,实际日处理400吨,进水COD2000-3000mg/l,氨氮40mg/l,TP30mg/l,经过水解酸化后COD500mg/l左右,现在曝气池出现泡沫很多,做沉降比时,污泥沉降较快,5分钟沉降比为30%左右,SV:20%,MLSS:2400mg/l左右,SVI:66ml/g,上清液浑浊,带有黄色,镜检原生动物没有,连快速游动的虫子也没,只有菌胶团,溶解氧控制在2-3mg/l之间,出水COD200-300mg/l,氨氮18mg/l,TP10mg/l,我在资料上看到SVI要控制在70-100之间为宜,过低,说明泥粒小,无机质含量高,缺乏活性。不知道对否?是什么原因导致故障发生?
回答:
1、去除率看有90%了,说明培菌已稳定了。
2、出现的泡沫应该带有棕褐色,说明污泥有老化了,如你说的可以排泥来缓解下,毕竟进水量少,水力停留时间就长了,如此污泥容易老化。
问题207:
我们是印染废水)1、我们厌氧池的出水COD比进水COD还高呢,不知道是什么原因?2、厌氧池的水在放置一天后从青色的变成了乳白色,为什么?3、我们这里有两个平行的处理单元,二期和三期,三期是8月份刚启动的。前面所有处理都一样(调节池-厌氧-澄清池),从好氧池开始分开,进水都是从同一个澄清池中来的,都采用微孔曝气,其中三期曝气头在深层,二期曝气头在表层,且三期曝气量大于二期。但我们检测发现三期DO含量比二期低,但是出水COD含量却比二期高很多,这是为什么?理论上来说消耗溶解氧越多COD也应该降的多吧?以前三期的出水很好,但是从上个月开始发现三期出水中带了很多泥,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回答:
1、有如下可能:1)进水大幅波动的原因2)检测问题3)出水带有厌氧污泥较多,导致出水被动COD升高。
2、主要是你的废水性质导致的,一般来说,印染废水的显色染料在不同的环境(PH,温度,被降解阶段等),容易发生颜色变化。
3、不可以看单方面的DO来判断的,需要综合各个参数的。你所说的曝气量大、反而检测DO低,这个对比也需要推敲的,因为不同的监测地点,检测的DO不同的,只有在完全同等条件下,检测值才是可比的。处理效率差异,我想主要在活性污泥的问题上,请分析下F/M值看看。也对比分析下两套系统的操作差别在那里,以便更好地找到原因。
问题208:
我厂是A/A/O工艺,夏天的时候遇到严重丝状菌膨胀,通过排泥及各种调整、投石灰等解决了。现在工艺参数:进水量28000左右(每天总有几次瞬时流量再1700m3左右),进水COD350mg/l,DO3.0左右,回流比65%F/M再0.1左右,(9、102个月进水20000左右,COD250mg/l左右,F/M0.05左右)现在运行存在问题是:1、TP出水不好,2、二沉池中始终有悬浮污泥(附照片),有时出水带有颗粒,有时又不是很严重,SS出水检测多数都达标。
回答:
1、磷的去除依靠排泥,至于磷的去除效率问题,取决于给聚磷菌创造的条件。
2、跑泥。我想主要你是污泥老化所致,这是本质因素,由于你的瞬时流量冲击,会出现有时飘泥、有时又正常的现象。
3、磷的去除效率不高,也与污泥老化有关。
4、综上所述,还是需要逐渐提高排泥量,直至系统稳定。另外,冬季气温降低,污泥也容易产生沉降效果不佳的现象。
问题209:
1、进水浓度低,形成低负荷这种情况没法改变,能不能从工艺角度说一下我们具体需要调整那些(最好能说一下具体参数)?因为我们多次调整从回流比、do等等,二沉池悬浮污泥一直没有明显改善。2、周一、周二由于do低,出水氨氮从1升到8,我想问一下,do低为什么活性污泥颜色没有加深反而还变浅了呢?3、sv30略高,镜鉴看累只虫、钟虫都有,但是有大量楯纤虫,轮虫很少,丝状菌也不明显,但是菌胶团有点散,菌胶团散主要有哪几方面原因?
回答:
1、负荷低的话,提高负荷除了提高进水浓度外,就是降低好氧污泥的浓度。冬天水温降低,污泥絮凝性降低,所以,出水带泥也是有的,如你那样成团浮起,除了丝状菌问题,还有可能就是进水流量波动较大。
2、这个没有必然联系,do低不代表DO不足,所以也看不出污泥颜色加深发黑的。
3、污泥老化和水温影响,当然进水量波动大,造成冲击也是有可能的。
问题210:
厌氧池如果有大量污泥上浮,是不是可以通过排泥可以解决污泥上浮这种情况?一些资料上说厌氧池的污泥量一般达到池体容积的1/2或2/3,那这样是不是污泥量特别大啊,是否会导致经常有污泥上浮的现象?
回答:
没有必要排出,上浮的污泥大多会解体再下沉,有流出去的,在后续处理工段中也会再次被溶解的。所以一般情况下,普通厌氧池后面还会接好氧池的。
问题211:
1、污泥培养,曝气量的控制,要满足DO在1~2mg之间就足够了吗,要是把曝气关了,岂不是污泥全部都沉淀下来了?我发现好氧池曝气时候DO在8左右,关了曝气DO还是在4~5左右,难道就一直不开曝气?2、现在的情况是,早晨开曝气,池子里有半米高的白色泡沫,然后慢慢变少。现在我们的调试方案是边培养细菌,边驯化。进COD2000mg/l的水,使池内COD达到800mg/l,然后曝气,COD可降到400mg/l多,然后就没有去除率了。3、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少许细菌,但是SV还在下降,污泥不再是小颗粒,开始呈小絮体了,但是沉降效果不好,水比较浑浊。SV在4以下,正常吗,怎样才能让细菌大量繁殖?
回答:
1、可以通过降低曝气量实现的。或者间隔曝气。
2、去除率和进水水质,停留时间,F/M值等有关。
3、细菌需要染色才能看到,你看到的应该是军胶团。水浑浊在培菌初期是正常的,但也和曝气过度有关。SV30=4%的话,按照你的进水浓度看是低了。这个也和你的曝气过度有关。
问题212:
发现好氧池1~4池的污泥颜色发黄,而且很碎,曝气池表面出现了一些略带黄色的浮沫,做沉降比时水色浑浊,SV30大约30左右,前两天都是35~38,由于是厌氧后直接进好氧,所以前面几条池子DO普遍不高,约有0.3左右,后面的池子污泥性状还算可以,DO也比较高,4左右,不过也出现了比较多的污泥色浮沫,比前些天都要多。分析可能的原因:1、六天前,曾经将约100立方左右的混凝沉降后的污泥(聚铁加阳离子PAM处理好氧出水至COD60,泥色为红色)打入好氧4号池(好氧池容积26000立方,实际水力停留时间为25小时)。2、进水中营养比例失调:进水为厌氧出水,COD1300,氨氮25左右,前天由于好样出水升高,所以将原先的进水量由450调整到250左右。采用5台110KW的罗茨风机供氧(个人认为供氧量有点过)。该怎么解决?
回答:
好氧池容积26000,而进水从450mg/l降低到250mg/l,其实就是保持450mg/l,就池容来说也是水量太小的,在大幅降低进水至250mg/l的话,容易导致池内活性污泥的急速老化解絮,所以,需要恢复原来的进水量,适当提高排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