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复模式与典型案例

浏览

新型商业模式正积极探索,盈利问题有望解决
“先修复,再出让”资金依赖政府,不可持续。从企业获得土壤修复项目角度看,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商业模式主要有BOT和EPC两种模式。



目前处于探索阶段的新型商业模式有PPP模式(政企合作)、EMC(合同能源管理)等,我国已有企业试水先行。

工业污染场地修复经典案例——永清“岳塘模式”
计划投入资金:95亿元,其中环境治理约20亿元
资金来源:财政投资和自筹资金
修复体(面)积:重度污染1.74平方公里,总面积8.12平方公里
预计单位成本:16.42万元/亩
治理时间:3-5年
主要污染物:重金属(镉、锰、铜、铅)

矿区土壤修复经典案例——紫金矿业污染事件修复
治理费用:8.3亿元,其中植被恢复投入0.8亿元
资金来源:紫金矿业集团
绿化体(面)积:1.08万亩
单位成本:7400元/亩
主要污染物:铜离子
修复技术:垂直生态屏障系统
修复时间:2010-2012
确认收入:12,700万元
修复企业:高能环境

农田土壤修复经典案例
大环江河流域土壤污染治理治理后的桑园
按20年、50年中长期农业收益计算,修复后的1280亩农田可产生经济收入1.56亿元和3.9亿元在植物萃取修复区域,土壤中镉和砷的含量平均每年降低10%治理区域农产品产品达到当地正常产量水平90%以上,农产品的重金属合格率达到95%
[治理费用:2650万元
资金来源:国家财政245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200万
修复体(面)积:1280亩
单位成本:20703元/亩
主要污染物:重金属(镉、砷)
修复技术:植物萃取技术、超富集植物-经济作物间作修复技术、植物阻隔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
修复进程:2005-2010研发;2010-2012治理;2012-2015通过验收
修复企业:中科院物理资源所环境修复中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