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哀父母

哀哀父母,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的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哀哀父母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āi āi fù mǔ
成语简拼
AAFM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紧缩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哀哀父母
成语谜语
可怜天下父母心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的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成语用法

作宾语、分句;指父母可怜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可怜天下父母心

成语接龙

1、哀哀父母→母难之日→日久岁长→长生久视→视如陌路→路不拾遗→遗名去利→利出一孔→孔席不适→适俗随时→时乖运乖→乖僻邪谬→谬托知己→己溺己饥→饥鹰饿虎→虎掷龙拿→拿腔作势→势不两立→立人达人→人神同嫉→嫉闲妒能→能不称官→官场如戏→戏彩娱亲→亲如手足→足音空谷→谷父蚕母→母慈子孝→孝子贤孙→孙庞斗智→智勇兼全→全能全智→智均力敌→敌不可纵→纵虎出柙→柙虎樊熊→熊经鸱顾→顾后瞻前→前俯后仰→仰屋著书→书不释手→手高眼低→低头搭脑→脑满肠肥→肥遯鸣高→高枕而卧→卧不安席→席门蓬巷→巷尾街头→头疼脑热→热血沸腾→腾声飞实→实心实意→意惹情牵→牵引附会→会道能说→说白道绿→绿惨红销→销神流志→志美行厉→厉精更始→始末原由→由表及里→里应外合→合从连衡→衡石量书→书香人家→家长礼短→短小精悍→悍然不顾→顾影自怜→怜贫敬老→老罴当道→道殣相属→属毛离里→里谈巷议→议论纷纷→纷纷洋洋→洋为中用→用逸待劳

2、哀哀父母→母难之日→日不移影→影只形单→单刀赴会→会少离多→多故之秋→秋实春华→华不再扬→扬名四海→海涸石烂→烂若舒锦→锦上添花→花朝月夜→夜不闭户→户告人晓→晓以利害→害羣之马→马齿徒长→长往远引→引以为戒→戒奢宁俭→俭故能广→广寒仙子→子女玉帛

3、哀哀父母→母难之日→日销月铄→铄懿渊积→积日絫久→久束湿薪→薪桂米珠→珠宫贝阙→阙一不可→可乘之隙→隙穴之窥→窥牖小儿→儿女情多→多闻强记→记功忘过→过路财神→神道设教→教无常师→师心自用→用一当十→十雨五风→风烛草露→露胆披诚→诚心实意→意马心猿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咱人有子方知不孝娘,岂不问哀哀父母情肠!★元·无名氏《小张屠》第一折

(2)…:『你正是个不孝之人。盖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故孝者,百行之原,万善之本,却怎么将…——明·吴承恩《西游记》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哀哀父母”几个大字。

(2)航航不会写成语“哀哀父母”的最后一个字。

(3)奂烨哥哥给一靓和段宜讲述了“哀哀父母”的成语典故。

(4)露露写不出成语“哀哀父母”的拼音。

(5)王庄乡中学的毕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哀哀父母”。

(6)哀哀父母,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7)孩儿不问身世,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8)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9)郑重道;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孩儿不问身世,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10)咱人有子方知不孝娘,岂不问哀哀父母情肠!见元·无名氏《小张屠》第一折。

(11)陈年往事从那光前一幕幕浮现起来,大多是少时习武读书的事情,到得最后,却是哀哀父母来到面前。

(12)汪节应了声,缓缓后退了几步,想必母亲是为我祈福保佑我从军一切平安吧,他的心里一阵感动,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分字解释

父母

父母,[fùmǔ] (1)父亲和母亲的总称。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2)具有父亲和母亲作用的人。

哀,āi 1、<形>悲痛;伤心。《荆轲刺秦王》:『伏尸而哭,极哀。』《柳毅传》:『词毕,又哀咤良久。』《阿房宫赋》:『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又〗<形意动>以……为哀。《殽之战》:『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2、<动>怜悯;同情。《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3、〈名〉丧事。《史记·项羽本纪》:『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哀感顽艳] 形容文章凄恻动人,能使愚昧和聪明的人都为之感动。繁钦《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凄入肝脾,哀。』后也用以指某些专写艳情的作品。[哀毁骨立] 父母死后,由于过分悲伤,身体瘦得像皮包骨头。《世说新语·德行》『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哀鸿] 1、哀鸣的大雁。2、比喻无家可归、呻吟呼号的灾民。洪昇《长生殿·收京》『堪惜,征调千家,流离百室,哀满地悲戚。』

父,fù 1、<名>父亲。《庄暴见孟子》:『父子妻子不相见。』2、<名>对男性长辈的通称。《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fǔ 1、<名>从事某种职业或劳动的男子。多指老年的。《楚辞·渔父》:『渔父见而问之。』2、<名>古代对男子的美称。王粲《登楼赋》:『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与」之叹音。』《游褒禅山记》:『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安上纯父。』

母,mǔ 1、<名>母亲。《陈情表》:『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又] 婆母(丈夫的母亲)。《孔雀东南飞》:『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2、<名>女性年长者的泛称。《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母漂。』3、<形>雌性的。《汉书·龚遂传》:『家二母彘,五鸡。』:『母。』[母昆] 同胞兄弟。[母母] 弟媳对兄妻的称呼。

哀:《丑集上·口字部》《唐韵》乌开切《集韵》《韵会》《正韵》於开切,□音唉。《说文》闵也。《玉篇》哀伤也。《书·大诰》允蠢鳏寡哀哉。《诗·豳风》哀我人斯。又《尔雅·释训》哀哀凄凄,怀报德也。《诗·小雅》哀哀父母。又怜也,爱也。《吕氏春秋》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士。又《庄子·德充符》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注〉哀骀,丑貌;它,其名。又《諡法》恭仁短折曰哀。又姓。《风俗通》鲁哀以后,因諡为姓。《前汉·王莽传》梓潼人哀章。《姓谱》宋有哀长吉。《正字通》明嘉靖进士哀贞,上命攺哀为衷。又国名。《后汉·南蛮传》哀牢人皆穿鼻儋耳。又叶於希切,音衣。《诗·小雅》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又〉山有蕨薇,隰有□桋。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父:《巳集中·父字部》《唐韵》扶雨切《集韵》《韵会》奉甫切,□音辅。《说文》矩也。家长率敎者。从又,举杖。《释名》父,甫也。始生已者。《书·泰誓》惟天地万物父母。《尔雅·释亲》父为考。父之考为王父。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父之世父。叔父为从祖祖父父。之晜弟先生为世父。后生为叔父。父之从父晜弟为从祖父。父之从晜弟为族父。又《诗·小雅》以速诸父。〈传〉天子谓同姓诸侯,诸侯谓同姓大夫,皆曰诸父。又老叟之称。《史记·冯唐传》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郞。又《广韵》方矩切《集韵》《韵会》匪父切,□音府。《集韵》同甫。《广韵》男子之美称。《诗·大雅》维师尚父。〈笺〉尚父,吕望也。尊称焉。◎按管仲称仲父。孔子称尼父。范增称亚父。皆仿此。又野老通称。《战国策》田父见之。又《诗·小雅》祈父。〈传〉司马也。又《春秋·桓十三年》盟于武父。〈注〉武父,郑地。《释文》音甫,有父字者,皆同甫音。又《广韵》汉复姓。三氏孔子弟子宰父黑,汉主父偃,左传宋之公族皇父充石。汉初皇父鸾,改父为甫。又《正韵》防父切,音附。父母。〇按父字古无去声。正韵始收入五暮。俗音从之。防父切,父字误。又叶扶缶切《苏辙·酿酒诗》谁来共佳节,但约乡人父,生理正艰难,一醉陶衰朽。考证:(《广韵》汉复姓。三氏孔子弟子宰父黑,汉主父偃,左传,宋之公族皇父充石,汉初,王父鸾,改父为甫。)谨照广韵原文王父改皇父。

母:《辰集下·毋字部》《唐韵》《广韵》《正韵》莫厚切《集韵》《韵会》莫后切,□音某。《广雅》母,牧也。言育养子也。《释名》冒也,含已生也。《增韵》慕也。婴儿所慕也。《说文》从女,象怀子形。一曰象乳形。《苍颉篇》其中有两点,象人乳形。竖通者即为毋。《诗·小雅》母兮鞠我。又天地为大父母。《书·泰誓》惟天地万物父母。《易·说卦》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蔡邕·独断》天子父事天,母事地,兄事日,姊事月。又《老子·道德经》有名万物之母。又日为阳德之精,故称日母。《枚乗[音chéng]·七发》流揽无穷。归神日母。又元气之本曰气母。《庄子·大宗师篇》伏羲得之,以袭气母。又父母,尊亲之词。《诗·小雅》岂弟君子,民之父母。《礼·表记》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亲。又《扬子·方言》南楚□洭之间,母谓之媓。《淮南子·说山训》西家子谓其母曰社。《说文》蜀人谓母曰姐,齐人谓母曰嬭,又曰□,吴人曰媒。《真腊风土记》呼父为巴駞,呼母为米。方音不同,皆自母而变。又乳母亦曰母。《越语》生三人,公与之母。又禽兽之牝皆曰母。《孟子》五母鸡,二母彘。《前汉·昭帝纪》罢天下亭母马。《张华·禽经》鷇将生,子呼母应。雏既生,母呼子应。《苏轼·仇池笔记》眉州县有一小佛屋,俗谓之猪母佛。又十母,谓甲乙之属,十干也。十二支为十二子。见《史记·律书》。又西王母,神名。见《山海经》。《大戴礼》云:舜时,西王母献白玉琯。又宝母,所以集宝者。《祥异记》魏生常得一美石,后有胡人见之,曰:此宝母。每月望,设坛海边上,可以集珠宝。又岭南有瘴母。《郑熊·番禺亲记》五羊岭表见有物自空而下,始如弹丸,渐如车轮,遂四散。人中之即病,谓之瘴母。又鬼母,神名。《括异记》南海小虞山有鬼母,一产千鬼。朝产之,暮食之。今苍梧有鬼姑神是也。又凡物之有大小者皆曰子母。《诗·郑风·卢重环·毛传》重环,子母环也。〈疏〉谓大环贯一小环。又钱有子母钱。《周语注》重曰母,轻曰子。子母相通,民乃得所欲。又牛有子母牛。《易·说卦》坤为子母牛。正义曰:取其多蕃畜而顺。又子母竹,今之慈竹也。见《任昉·述异记》。又子母瓜,取收瓜子,故名。见《齐民要术》。又甯母,地名。《春秋·僖七年》公会齐侯,盟于甯母。《后汉·郡国志》山阳郡方与县有泥母亭,或曰古甯母。又慈母、雨母,皆山名。《丹阳记》江寜县南三十里有慈母山,生箫管竹。《荆州记》湘东有雨母山。又云母,扇名。又屛名。《西京亲记》昭阳殿有云母扇、云母屛风。又云母竹,竹之大者。见《郭义恭·广志》。又《赞寜·笋谱》有云母笋。又益母、贝母、知母,俱药草名。蟁母、鴾母,俱鸟名。喜母,虫名。俱见《尔雅·注疏》。又酒滓谓之酪母,见《本草》。又胡母,复姓。《后汉·献帝纪》有胡母班。《风俗通》云:胡母,姓,本陈胡公之后,齐宣王母弟,别封母乡。远本胡公,近取母邑,故曰胡母氏。又《集韵》蒙晡切《正韵》莫胡切,□音模。熬饵也。《礼·内则》煎醢加黍上,沃以膏,曰淳母。《郑注》母,读曰模。模,象也。作此象淳熬。又叶母婢切。音敉。《诗·郑风》岂敢爱之,畏我父母。叶上杞里。《鲁颂》鲁侯燕喜,令妻寿母。《蔡邕·崔夫人诔》昔在共姜,陪臣之母。劳谦纺缋,仲尼是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