撮盐入水

撮盐入水,①形容立刻消灭干净。②形容大而化之,什么都不在乎。

撮盐入水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uō yán rù shuǐ
成语注音
ㄘㄨㄛ ㄧㄢˊ ㄖㄨˋ ㄕㄨㄟˇ
成语简拼
CYRS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动宾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撮鹽入水
成语英文
perish promptly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①形容立刻消灭干净。②形容大而化之,什么都不在乎。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比喻迅速消失

相关成语

近义词

水中著盐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谁不知老汉是不怕鬼的张撇古,俺的性儿撮盐入水。●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写着“撮盐入水”几个大字。

(2)成语撮盐入水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3)会会写不出成语“撮盐入水”,所以昨天考试只有99分。

(4)明琦叔叔给旖玑和一青讲解了“撮盐入水”的历史故事。

(5)檀树中学的扶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撮盐入水”。

(6)小蛋不会写成语“撮盐入水”的最后一个字。

(7)去丞相观棋之前,居大爷给远远和源源讲了『撮盐入水』的典故。

(8)谁不知老汉是不怕鬼的张撇古,俺的性儿撮盐入水。见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

(9)有鬼有鬼,撮盐入水,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在前往泰顺的时候,保赫哥哥给一菱和晨浠讲了『摸头不着』的历史故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张驴儿做怕科云]有鬼有鬼,撮盐入水,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分字解释

撮:、cuō(1)<书>聚合;聚拢。(2)用簸箕等把东西聚在一起:撮了一簸箕土。(3)<方>用手指捏住细碎的东西拿起来:撮药;撮了点儿盐。(4)摘取(要点)。如:撮要。(5)市制容量单位,一撮等于一市升的千分之一。(6)量词。a)<方>用于手所撮取的东西:一撮盐;一撮芝麻。b)借用于极少的坏人或事物:一小撮反动分子。、zuǒ(撮儿)量词,用于成丛的毛发:一撮胡子。

盐:yán(1)食盐的通称。(2)酸中的氢原子被金属原子置换所成的化合物:酸式盐碱式盐;复盐;正盐。

入:rù 1、<动>进入。《寡人之于国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2、<动>特指进入朝廷;在朝廷上。《原君》:『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3、<动>缴纳。《论积贮疏》:『岁恶不入,请卖爵子。』4、<动>归入;纳入。《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5、<动>合乎;趋向。《训俭示康》:『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6、<名>收入。《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入室] (1)喻学问技艺的成就达到精深的境界。(2)称能得到老师学问或技艺精奥的为入室弟子。

水:shuǐ 1、<名>水。《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名>河流。《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3、<名>泛指水域。《赤壁之战》:『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4、<名>水灾。《女娲补天》:『水浩洋而不息。』

撮:《卯集中·手字部》《唐韵》《正韵》仓括切《集韵》《韵会》麤括切,□窜入声。《说文》四圭也。一曰两指撮也。《玉篇》三指取也。《释名》撮,卒也,谓暂卒取之也。《增韵》蹙聚而捎取之也。《礼·中庸》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前汉·律正志》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注〉四圭曰撮,三指撮之也,六十四黍为圭。又《司马迁传》撮名法之要。〈注〉撮,摠取也。又《诗·小雅》台笠缁撮。〈传〉缁布冠也。〈疏〉小撮持其髻而已,制小,故言撮。音七活反。又《唐韵》《正韵》子括切《集韵》《韵会》宗括切,□钻入声。挽也。又《集韵》祖外切,音最。《庄子·人间世》支离疏者,会撮指天。〈注〉顶椎也。会音活,向秀读。又祖官切,音钻。乗[音chéng]载器也。《尸子》行险以撮。又租悦切,音蕝。义同。又初买切,钗上声。亦指取物也。一曰搦也。本从曰从取。

盐:《亥集下·卤字部》《唐韵》《集韵》《韵会》余廉切《正韵》移廉切,□音阎。《说文》咸也。古宿沙初作,煮海为盐,河东盐池,袤五十一里,广七里,周百十六里。《周礼·天官·盐人》掌盐之政令,以共百事之盐,祭祀共其苦盐散盐,賔客共其形盐散盐,王之膳羞共饴盐。〈注〉苦盐出於池,盐为颗未链治,味咸苦。散盐即末盐,出於海及井,幷[同并]煑鹻而成者,盐皆散末也。形盐即印盐,积卤所结,形如虎也。饴盐以饴亲和,或云生戎地,味甘美也。《礼·内则》卵盐。〈注〉大盐也。《正字通》盐种类非一,或出於卤地,或出於井,出於崖,或出於石,出於木。又《史记·天官书》臯唐甘石,因时务论其书传,故其占验,凌亲米盐。《正义曰》凌亲,交乱也。米盐,细碎也。又泽名。《史记·大宛传》于阗之东,水注盐泽,潜行地下,则河源出焉。又白盐,山名。在四川夔州,南连赤甲山。《杜甫诗》赤甲白盐俱刺天。又国名。《山海经》盐长之国。又无盐,古国名。又地名。盐城,在蒲州安邑县。一名司盐城。《史记·秦本纪》昭襄王十一年,齐韩魏赵宋中山,五国共攻秦,至盐氏而还。又《前汉·地理志》无盐县,属东平郡,海盐县,盐官县,属会稽郡。又牛两膁上曰阳盐。《甯戚相牛经》阳盐欲得广。又金盐五加皮别名。又姓。《鲁国先贤传》有北海相盐津。又毋盐,复姓。齐毋盐邑大夫之后。又无盐,古之丑妇人。又《广韵》《集韵》《正韵》□以赡切,音艳。《广韵》以盐腌物也。《礼·内则》屑桂与姜以洒诸上,而盐之。又同艳。《礼·郊特牲》君亲誓社,以习军旅,流示之禽,而盐诸利,以观其不犯命也。〈注〉流,犹行也。行田也。盐,读为艳,行田,示之以禽,使歆艳之,观其用命不也。又曲之别名。凡歌诗谓之盐者,谓如吟行曲引之类也。《古乐府》有昔昔盐,神雀盐,黄帝盐诸名。□读作盐。○按盐,即古曲前之艳。但歌此曲,不定为曲前曲中,直如《九宫谱》之所谓慢词也。《字汇》俗作□。考证:(宾客共其形盐,王之膳羞共其饴盐。)谨照周礼原文,形盐下增散盐二字。饴盐上省其字。

入:《子集下·入字部》《唐韵》人执切《集韵》《韵会》日汁切《正韵》日执切,□任入声。《说文》内也。《玉篇》进也。《礼·少仪》事君,量而后入。《檀弓》孟献子□比御而不入。〈注〉言虽比次妇人之当御者,犹不入寝也。又《春秋·隐二年》莒人入向。《定六年》於越入吴。〈传〉造其国都曰入,弗地曰入。〈注〉谓胜其国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顺,非王命而入人国也。又《广韵》纳也,得也。又《增韵》没也。又《楞严经》六入谓六尘,即眼入色,耳入声也。又《敎坊记》每日常在天子左右为长入。考证:(《檀弓》孟子□比御而不入。)谨照原书孟子改为孟献子。

水:《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式轨切《集韵》《韵会》数轨切,□税上声。《说文》准也。北方之行,象衆[音zhòng]水□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徐铉曰》衆[音zhòng]屈为水,至柔,能攻坚,故一其内也。《释名》水,准也,准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为言濡也。《书·洪范》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润下。《正义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体,水最微,为一。火渐着,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质大,为五。《易·乾卦》水流湿。《说卦》坎为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训》积阴之寒气为水。又六饮之一。《周礼·天官》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又《礼·玉藻》五饮:上水、浆、酒、醴、酏。〈注〉上水,水为上,余次之。又《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水曰清涤。又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礼·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注〉鉴,镜属,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又《前汉·律正志》五声,羽为水。又天水,郡名,汉武帝所置。又中水,县名,属涿郡。应劭曰:易□二水之中。□见《前汉·地理志》。又黑水,国名,即□韐。又露为上池水。《史记·扁鹊传》饮是以上池之水。〈注〉上池水,谓水未至地,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药。又姓。又《韵补》叶式类切,音坠。《刘桢·鲁都赋》苹藻漂於阳侯,芙蓉出於渚际。奋红葩之熩熩,逸景烛於崖水。又叶呼委切,音毁。《李白·游高淳丹阳湖诗》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又《韵补》音准。引《白虎通》水之为言准也。○按准乃水之义,非水之音。盖沿《周礼·考工记》郑注,准读为水而误。今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