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何典记

何典记,指无稽之谈。《后汉书·边韶传》:『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

出何典记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hū hé diǎn jì
成语注音
ㄔㄨ ㄏㄜˊ ㄉㄧㄢˇ ㄐㄧˋ
成语简拼
CHDJ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动宾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出何典記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无稽之谈。

成语用法

作谓语;指诘问有何根据

相关成语

近义词

无稽之谈、出何经典

反义词

言之有据

成语接龙

1、出何典记→记功忘过→过街老鼠→鼠窃狗盗→盗亦有道→道同契合→合胆同心→心神不定→定国安邦→邦家之光→光阴如箭→箭拔弩张→张袂成阴→阴山背后→后来居上→上善若水→水泄不通→通工易事→事无巨细→细大无遗→遗风馀俗→俗不可耐→耐人咀嚼→嚼穿龈血→血流漂卤

2、出何典记→记功忘失→失魂丧魄→魄荡魂飞→飞苍走黄→黄钟大吕→吕安题凤→凤翥龙翔→翔鸾舞凤→凤舞鸾歌→歌声绕梁→梁上君子→子夏悬鹑→鹑衣百结→结草衔环→环肥燕瘦→瘦骨零丁→丁一确二→二八佳人→人命关天→天下莫敌→敌力角气→气焰熏天→天不作美→美益求美

3、出何典记→记功忘失→失惊倒怪→怪力乱神→神输鬼运→运斤如风→风兵草甲→甲第连天→天造地设→设心积虑→虑周藻密→密云不雨→雨零星乱→乱箭攒心→心服口服→服低做小→小恩小惠→惠子知我→我行我素→素未谋面→面无惭色→色胆迷天→天朗气清→清水衙门→门可张罗

4、出何典记→记问之学→学非所用→用之不竭→竭智尽忠→忠心赤胆→胆小怕事→事半功百→百虑一致→致远任重→重厚少文→文治武力→力不自胜→胜残去杀→杀妻求将→将心比心→心烦虑乱→乱作一团→团头聚面→面色如土→土阶茅屋→屋下作屋→屋乌之爱→爱才如命→命在朝夕

5、出何典记→记问之学→学富五车→车马填门→门无杂宾→宾来如归→归奇顾怪→怪事咄咄→咄嗟之间→间不容息→息息相通→通元识微→微为繁富→富贵浮云→云飞雨散→散灰扃户→户枢不朽→朽木粪墙→墙花路草→草木皆兵→兵贵先声→声价十倍→倍道而行→行住坐卧→卧床不起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成语「出何典记」是一个动宾式成语。

(2)东门爷爷给他的小孙子和孙囡介绍了“出何典记”的历史故事。

(3)练习本的第三页赫然是“出何典记”几个大字。

(4)铭铭写不出成语“出何典记”,导致期末考试只得了97分。

(5)十九中分校的冯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出何典记”。

(6)小诚不会写成语“出何典记”的最后一个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后汉书·边韶传》:『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

分字解释

出:chū 1、<动>由内向外走,与『入』相对。《国殇》:『出不入兮往不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又] <动使动>使……出来。《中山狼传》:『先生举手出狼。』2、<动>付出;支付。《礼·王制》:『量入以为出。』3、<动>出发。《殽之战》:『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触龙说赵太后》:『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4、<动>脱离,离开。《梅花岭记》:『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红楼梦》:『记得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5、<动>离京为官,外放,外迁。《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6、<动>发出,发布。《屈原列传》:『每一令出,平伐其功。』7、<动>出产。《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8、<动>出现,发现。《教战守策》:『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出于西,则出于北。』《醉翁亭记》:『……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9、<动>超出,超过。《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冯婉贞》:『敌出不意,大惊扰。』10、<名>花瓣。任昉《述异记》:『花杂五色,六出。』11、<名>古代戏曲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出尘] 1.超出尘俗。孔稚珪《北山移文》:『耿介拔俗之际,潇洒出之想。』2.佛教用语。脱离烦恼的尘俗。《四十二章经》二三:『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罗汉。』[出贷] 出钱。[出閤] 1.皇子出就封国。《南齐书·江谧传》:『诸皇子出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2.指阁臣出任外职。《梁书·江蒨传》:『初,王泰出。』3.公文出嫁。元稹《七女封公文制》:『虽秾华可尚,出未期,而汤沐先施,分封有据。』后用为女子出嫁的通称。[出官] 京官外调。[出降] 1.公主下嫁。2.指宫女出嫁。[出没] 1.隐现。2.出入,不一致,不相符。[出妻] 遗弃妻子。《荀子·解蔽》:『孟子恶败而出,可谓能自强矣。』也指被遗弃的妻子。《仪礼·丧服》:『出之子为母期。』[出首] 1.自首。《晋书·华轶传》:『寻而轶败,(高)悝藏匿轶二子及妻,崎岖经年,既而遇赦,悝携之出。』2.检举;告发。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二折:『我将这简贴儿去夫人行出去来。』[出赘] 旧时指男子到女家成婚,成为女家的一员。

何:hé 1、<代>(1)什么。《触龙说赵太后》:『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2)哪里。《齐桓晋文之事》:『何由知吾可也。』《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3)为什么。《过秦论》:『为天下笑者,何也?』(4)怎么。《邹忌讽齐王纳谏》:『徐公何能及君也?』(5)哪;哪个。《诗经·隰桑》:『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商君书·更法》:『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2、<副>多么。《汉书·东方朔传》:『朔来朔来,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hē<动>通『呵』,呵问。《过秦论》:『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hè<动>通『荷』,扛,背。《诗经·曹风·候人》:『彼候人兮,何戈何祋。』

典:diǎn 1、<名>重要的书籍、文献。《张衡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活板》:『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2、<名>法则;制度。《张衡传》:『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3、<名>从前的文物、制度。故事。《左传·昭公十五年》:『数典而忘其祖。』4、<动>掌管;主管。《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季布以勇显于楚,身屡典军,搴旗者数矣。』5、<动>抵押。杜甫《曲江》:『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三千贯。』6、<形>文雅;不粗俗。萧统《答玄圃园讲颂启令》:『辞典文艳。』7、<名>典礼。《宋书·蔡廓传》:『朝廷仪典,皆取定于亮。』

记:jì 1、<动>记载;记述。《游褒禅山记》:『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2、<动>记忆;记得。《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3、<名>公告;布告。《冯谖客孟尝君》:『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4、<名>一种以记叙说明为主的文体。《五人墓碑记》:『哀斯墓之徒有其名也,而为之记。』5、<名>标记;符号。《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6、<名>胎记;皮肤上生来就有的深色斑痕。《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他眉蚇中原有米粒大的一点胭脂记,从胎里带来的。』[记府] 天子保存史策文书之处。

出:《子集下·凵字部》《唐韵》赤律切《集韵》《韵会》《正韵》尺律切,□春入声。《说文》进也。《广韵》见也,远也。《增韵》出入也,吐也,写也。又生也。《尔雅·释训》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左传·成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注〉秦康公,晋之甥也。又《周礼·秋官·大司□》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杀。〈注〉出谓越狱逃亡也。又《增韵》斥也。《正韵》亦作黜绌。又《唐韵》《集韵》《韵会》尺类切《正韵》蚩瑞切,□推去声。自中而外也。又《正韵》凡物自出,则入声。非自出而出之,则去声。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伪切,吹去声。《诗·小雅》匪舌是出,维躬是瘁。又叶敕律切,音黜。《马融·围棋赋》荧惑窘乏兮无令诈出,深念远虑兮胜乃可必。又《韵补》叶侧劣切,音茁。《曹植·卞后诔》详惟圣善,岐嶷秀出。德配姜嫄,不忝先哲。又叶赤知切,音侈。《穆天子传·西王母谣》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又叶赤至切,音炽。《楚辞·九章》窃快在其中心兮,扬厥凭而不竢。芳与泽其亲糅兮,羌芳华自中出。《灵枢经》男内女外,坚拒勿出。谨守勿内,是谓得气

何:《子集中·人字部》《唐韵》胡歌切《集韵》《韵会》《正韵》寒歌切,□贺平声。曷也,奚也,孰也,诘词也。《书·臯陶谟》禹曰何。《诗·小雅》夜如何其。又谁何。犹言莫敢如何也。《贾谊·过秦论》□利兵而谁何。又未多时曰无何,亦曰无几何。《史记·曹参传》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又《前汉·袁盎传》南方□湿,君能日饮,无何,可免祸也。〈注〉无何,言更无余事也。又《南史·西域传》西域呼帽为突何。又《古今乐录》羊无夷伊那何,皆曲调之遗声。又国名。《隋书》西域有何国。又姓。又娙何,汉女官名,秩比二千石。又《集韵》《正韵》□下可切,贺上声。同荷。儋也,负也。《易·噬嗑》何校灭耳。《诗·曹风》何戈与祋。《小雅》何蓑何笠。《商颂》百禄是何。又通诃。《前汉·贾谊传》大谴大何。〈注〉谴,责也。何,诘问也。

典:《子集下·八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多殄切,颠上声。《说文》典,五帝之书也。从□在丌上,尊阁之也。《尔雅·释言》典,经也。《广韵》法也。《书·舜典》慎□五典。〈注〉五典,五常也。《周礼·天官·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秋官·大司□》掌建邦之三典。〈疏〉常经即是法式。又《周语》召公曰:瞽献典。〈注〉典,乐典也。又典守,犹主也。《周礼·春官》典同。〈又〉典瑞。《战国策》我典主东地。〈注〉典犹职典也。又姓。《魏志》有典韦。又《集韵》《韵会》《正韵》□徒典切,音殄。《正韵》坚润貌。《周礼·冬官考工记》是故輈欲颀典。〈注〉颀读为恳。典,坚韧貌。《韵会》一曰车辕束。

记:《酉集上·言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居吏切,音冀。《说文》疏也。《徐曰》谓一一分别记之也。《博雅》识也。《释名》纪也。《玉篇》录也。《广韵》志也。《书·益稷》挞以记之。〈传〉使记识其过也。《礼·王制》太史典礼执□记。〈注〉国有礼事,则豫执□策,记载所当行之礼仪。《唐书·于志宁传》左有记言之史,右有记事之官。《关尹子·五监篇》昔游再到,记忆宛然。又《博雅》书也。《前汉·萧望之传》待诏郑朋奏记于萧望之。〈注〉记,书也。奏记自朋始。《文心雕龙》后汉始有公府奏记,记之言志,进己志也。又《正字通》文符也。《后汉·钟离意传》少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意封还记,太守甚贤之。又官名。《后汉·百官志》记室令史,主上表章报书记。又与其通。《字汇补》助语辞。《诗·王风》彼其之子。〈笺〉其或作记。或作己。读声相似。又叶苟起切,音几。《崔琰·述初赋》望高密以亟征,戾衡门而造止。觌游夏之峩峩,听大猷之篇记。一说本作纪,纪与止叶,伪作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