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修行

半路修行,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半路修行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àn lù xiū xíng
成语注音
ㄅㄢˋ ㄌㄨˋ ㄒㄧㄨ ㄒㄧㄥˊ
成语简拼
BLXX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半路修行
成语英文
become a monk or nun late in life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形容中途开始干某事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同]半路出家

反义词

科班出身

成语接龙

1、半路修行→行将就木→木讷寡言→言气卑弱→弱水之隔→隔岸观火→火光烛天→天公地道→道殣相望→望其肩项→项庄舞剑→剑气箫心→心手相忘→忘象得意→意马心猿→猿鹤沙虫→虫叶成字→字正腔圆→圆木警枕→枕戈达旦→旦夕之危→危在旦夕→夕惕朝干→干干翼翼→翼翼飞鸾

2、半路修行→行将就木→木心石腹→腹热肠慌→慌不择路→路人皆知→知足常乐→乐昌之镜→镜破钗分→分星拨两→两头三面→面是心非→非亲非故→故入人罪→罪有应得→得陇望蜀→蜀犬吠日→日中必昃→昃食宵衣→衣不解带→带罪立功→功高不赏→赏不当功→功成弗居→居功自傲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茅鹿门先生,文章擅海内……晚喜作诗,自称半路修行,语多率易。●明·朱国祯《晚幢小品·俚诗有本》

(2)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二二·俚诗有本》:『晚喜作诗,自称半路修行,语多率易。』

成语造句

(1)成语「半路修行」是一个偏正式成语。

(2)打开本子,上面赫然是“半路修行”几个大字。

(3)江垭中学的曾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半路修行”。

(4)曼曼写不出成语“半路修行”,因此语文考试只有98分。

(5)绍谚哥哥给小沫和盈皓讲解了“半路修行”的故事。

(6)小虹不会写成语“半路修行”的最后一个字。

(7)前往猫儿山之前,妍和姐姐给孙彤和亿腾介绍了『半路修行』的历史典故

(8)茅鹿门先生,文章擅海内……晚喜作诗,自称半路修行,语多率易。见明·朱国祯《晚幢小品·俚诗有本》。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参见『半路出家』。

分字解释

半路

半路:[bànlù] (1)在路程的中点或近乎中点的地方。走到半路,天就黑了。(2)在途中。半路遇到朋友。

修行

修行:[xiūxíng] (1)修养德行。(2)出家学佛或学道;行善积德。

半:bàn 1、<名>一半,二分之一。《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曾无一言半词送我。』2、<名>中间。《登泰山记》:『半山居雾若带然。』pàn<量>大块。《汉书·李陵传》:『令军人持二升糒,一半冰。』[半壁] 1.墙的一半.2.半边。刘沧《雨后游南门寺》:『半楼台秋月迥,一川烟水夕阳平。』

路:lù 1、<名>道路。《桃花源记》:『遂迷,不复得路。』2、<名>途径;门路。《出师表》:『以塞忠谏之路也。』3、<名>路程;路途。《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4、<名>宋元时的行政区域名。宋时相当于现在省;元时相当于现在的地区(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5、<形>衰败;疲惫。《孟子·滕文公上》:『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修:xiū 1、<动>修饰。《汉书·冯奉世传》:『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2、<动>撰写;修改;润色。《柳敬亭传》:『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3、<动>修理;修造;修建。《过秦论》:『修守战之具。』4、<动>整治;治理。《隆中对》:『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5、<动>修养;修行。《信陵君窃符救赵》:『臣修身洁行数十年。』6、<动>效法;学习。《原毁》:『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7、<形>长;高。《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8、<形>善;美好。《离骚》:『老冉冉其将至,恐修名之不立。』[辨] 修,脩。『修』的本义是修饰,『脩』的本义干肉。二字常通用,但『干肉』一义不写作『修』。[修书] (1)写信;(2)著作撰写。[修文] (1)兴修文教,加强文治。(2)旧称文人死亡为修文。

行:xíng 1、<动>行走。《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动>出行。《殽之战》:『为吾子之将行也。』3、<动>运行。《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4、<动>传布。《原毁》:『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行,难已。』5、<动>实行;做。《训俭示康》:『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6、<名>动作;行动;举动。《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7、<名>品行。《屈原列传》:『其志洁,其行廉。』8、<副>将;即将。《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9、<量>遍;次。《训俭示康》:『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háng 1、<名>道路。《诗经·七月》:『遵彼微行。』2、<名>行列;队伍。《国殇》:『凌余阵兮躐余行。』3、<名>辈;辈分。《苏武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4、<量>指成行的事物。《孔雀东南飞》:『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行宫] 皇帝外出临时居住的地方。[行将] 即将。[行李] (1)使者。(2)行装。[行人] (1)出使的人。(2)行路人。(3)出征的人。[行者] (1)行路人。(2)出征的人。(3)出家而受大的佛教徒;去游四方乞食的为生的僧人。[行装] 出门携带的衣物。

半:《子集下》《十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博漫切,般去声。《说文》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为物大,可以分也。《易·系辞》思过半矣。《礼·学记》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韩非子·内储篇》疑也者,以为可者半,不可者半。又《集韵》《韵会》《正韵》□普半切,音泮。大片也。《前汉·李陵传》令军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注〉师古曰:半,读曰判。判,大片也。又《韵补》叶□眠切,音鞭。《道藏謌》游云落太阳,颰景凌三天。千秋似清旦,万岁犹日半。

路:《酉集中》《足字部》《唐韵》洛故切《集韵》《韵会》《正韵》鲁故切,□音赂。《说文》道也。〈注〉徐铉曰:道路,人各有适也。《释名》路,露也。人所践蹈而露见也。《周礼·夏官·合方氏》掌达天下之道路。《尔雅·释宫》路,旅途也。〈注〉途即道也。〈又〉一达谓之道路。〈注〉长道。又《尔雅·释诂》路,大也。《诗·大雅》厥声载路。〈笺〉是时声音则已大矣。又车也。《诗·魏风》殊异乎公路。〈传〉路,车也。《周礼·春官·巾车》王之五路。〈注〉王在焉曰路。《左传·桓二年》大路越席。〈注〉大路,玉路,祀天车也。〈疏〉路训大也。君之所在,以大为号,门曰路门,寝曰路寝,车曰路车。又鼓也。《周礼·地官·鼓人》以路鼓鼓鬼享。〈注〉路鼓,四面鼓也。又弓也。《史记·孝武纪》路弓乗[音chéng]失。又倾□貌。《荀子·富国篇》田畴秽,都邑路。〈注〉路谓无城郭墙垣也。又与辂同。《礼·月令》乗[音chéng]鸾路。《释文》路本又作辂。又姓。《急就篇注》路,水名也。又因为县,在涿郡,居者氏焉。汉有大夫路温舒。又《集韵》正各切,音洛。《前汉·扬雄传》尔廼虎路三嵏以为司马。〈注〉晋灼曰:路音落。服虔曰:以竹虎落此山也。师古曰:落,累也。以绳周遶之也。

修:《未集下》《肉字部》《唐韵》息流切《集韵》《韵会》《正韵》思留切,□音羞。《说文》脯也。《正字通》肉条,割而乾之也。《释名》缩也。腊脯乾燥而缩。《周礼·天官·膳夫》凡肉修之颁赐皆掌之。〈注〉修,脯也。又《内饔》凡掌共羞修□膴胖骨鱐,以待共膳。〈注〉修,锻脯也。《左传·庄二十四年》女贽不过榛栗枣修。〈注〉修,脯也。《释文》锻脯加姜桂曰修。又治也,习也。《书·说命》尔交修子。〈疏〉令其交更修治己也。《诗·大雅》修尔车马。《礼·礼运》讲信修睦。又《韵会》长也。《诗·小雅》四牡修广。〈传〉修,长也。又《大雅》孔修且张。《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注〉长也。又扫除也。《周礼·天官》掌百官之誓戒,与其具修。〈注〉修,扫除粪酒。《礼·祭义》宫室既修。〈注〉修,设,谓除及黝垩。又备也。《周语》修其簠簋。〈注〉备也。又久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目不荼,则及其大修也,筋代之受病。〈注〉修,犹久也。又儆也。《鲁语》吾冀而朝夕修我。〈注〉儆也。又乾也。《诗·王风》中谷有蓷,暵其修矣。〈传〉修,且乾也。又《尔雅·释乐》徒鼓钟谓之修。又草名。《山海经》贾超之山,其中多龙修。〈注〉郭曰:龙须也。似莞而细,生山石穴中。又鱼名。《山海经》橐[音tuó]山,橐[音tuó]水出焉,其中多修辟之鱼。又姓。《韵会》汉有屯骑校尉修炳。又人名。《屈原·离骚》吾令蹇修以为理。〈注〉蹇修,伏羲氏之臣也。又《正韵》云九切,音有。《周礼·春官·鬯人》庙用修。〈注〉修,器名,漆尊也。郑康成曰:修读为卣。又《集韵》他雕切,音祧。县名,在信都。周亚夫封邑。《前汉·恩泽侯表序》孝景将侯王氏,修侯犯色。〈注〉修,读曰条。又《类篇》思邀切,音宵。修修,羽敝也。《正字通》说文修,脯也。修,饰也。分为二。今修修通。考证:(又敬也。《鲁语》吾冀而朝夕修我。〈注〉敬也。)谨照原文两敬字□改儆。

行:《申集下》《行字部》《唐韵》户庚切《集韵》《韵会》《正韵》何庚切,□音蘅。《说文》人之步趋也。《类篇》从彳从亍。《韵会》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举,而后为行者也。《尔雅·释宫》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释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又《广韵》适也,往也,去也。又《增韵》路也。《礼·月令》孟冬,其祀行。〈注〉行,在庙门外之西,为軷壤,高二寸,广五寸,轮四尺,设主軷上。又道也。《晋语》下有直言,臣之行也。又五行。《书·洪范》我闻在昔,鲧陻洪水,汨□其五行。《韵会》五行,运于天地间,未尝停息,故名。又行人,官名。《广韵》周有大行之官。《论语》行人子羽修饰之。又语也。《尔雅·释诂》行,言也。〈注〉今江东通谓语为行。又歌行。《前汉·司马相如传》为鼓一再行。《师古曰》行谓引,古乐府长歌行,短歌行,此其义也。又《唐书·韩琬传》器不行窳。《音义》不牢曰行,苦恶曰窳。又《广韵》下孟切,胻去声。《玉篇》行,迹也。《周礼·地官·师氏》敏德以为行本。〈注〉德行内外,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又姓。《后汉·光武纪》隗嚣遣将行巡□扶风。〈注〉行,姓。巡,名。汉行佑为赵相。又《集韵》寒冈切,音杭。《类篇》列也。《左传·隐十一年》郑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鸡。〈注〉百人为卒,二十五人为行。行亦卒之行列。《吴语》吴王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注〉以百人通为一行,百行为万人,谓之方□。又中行,复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晋公族隰叔之后也,汉文时有宦者中行说。又太行,山名。《书·禹贡》太行、恒山,至于碣石。〈注〉太行在河内山阳县西。又《广韵》户浪切,音笐。次第也。又辈行也。《杜甫诗》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又《韵会》行行,刚健貌。《论语》子路行行如也。又《类篇》下朗切,音沆。义同。又《韵补》叶先韵。《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残祭侧偏。公孙幽遏,跛踦后行。又《集韵》乎监切,音嗛。与衔同。考证:(《左传·隐十一年》郑伯使卒出豭,行出鸡犬。)谨照原文鸡犬改犬鸡。(《杜甫诗》岂知吾甥不流宕。)谨照原文岂知改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