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强击惰

强击惰,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避强击惰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ì qiáng jī duò
成语注音
ㄅㄧˋ ㄑㄧㄤˊ ㄐㄧ ㄉㄨㄛˋ
成语简拼
BQJD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避強撃憜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军事等

相关成语

近义词

避强打弱、避强击弱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避强击惰”几个大字。

(2)苟哥哥给镶宁和怡珊介绍了“避强击惰”的历史典故

(3)蕊蕊写不出成语“避强击惰”的拼音。

(4)狮山中学的苟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避强击惰”。

(5)小莉不会写成语“避强击惰”的最后一个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元稹《批刘悟谢上表》:『卿宜密运谟猷,明宣号令,避强击惰,取暴抚羸。』

分字解释

强击

强击:[qiángjī] 强击群或强击支队对要塞、居民地或坚固阵地防御之敌实施的攻击。

避:bì(1)躲开;回避:避雨;避风头;避而不谈。(2)防止:避孕避雷针

强:qiáng 1、<形>(弓弩)硬而有力。《赤壁之战》:『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2、<形>泛指强健有力。《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形>强大;强盛。《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又] <名>强者。《齐桓晋文之事》:『弱固不可以敌强。』4、<动>加强;增强。李斯《谏逐客疏》:『强公室,杜私门。』5、<形>强悍;强横。《周处》:『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6、<动>胜过;比……强。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宣宗收燕、赵,复河、隍,力强于宪、武矣。』[又] 在……方面强;强于。《屈原列传》:『博闻强志。』7、<形>馀;有馀。《木兰诗》:『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ǎng 1、<动>强迫。《促织》:『少年固强之。』2、<副>强行。《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3、<副>勉强。《黄生借书说》:『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4、<副>竭力;尽力。《触龙说赵太后》:『太后不肯,大臣强谏。』jiàng<形>固执;强硬不屈。《与陈伯之书》:『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强死] 壮健而死,死于非命。[强宗] 豪门,有权势之家。[强起] 强迫人出来做官。勉强起身。

击:jī 1、<动>敲击;敲打。《石钟山记》:『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2、<动>敲打弹奏(乐器)。《荆轲刺秦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3、<动>撞击;碰撞。《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4、<动>击刺。《鸿门宴》:『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5、<动>攻打;攻击。《信陵君窃符救赵》:『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6、<动>打劫。《论积贮疏》:『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7、<动>拍打。《涉江》:『齐吴榜以击汰。』《庄子·逍遥游》:『不击三千里。』8、<动>射击;发射。《冯婉贞》:『及敌枪再击,寨中人又鹜伏矣。』

惰:[duò] (1)衰败。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墨子·脩身》。又如:惰坏(败坏);惰君(败坏国事之君)。

避:《酉集下》《辵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毗义切,音鼻。《玉篇》回避也。《史记·蔺相如传》望见廉颇,引车避匿。《前汉·王吉传》叙:避而入商雒深山。《后汉·郅恽传》避地敎授。〈注〉隐遁也。又《正韵》通作辟。《论语》辟世、辟地、辟言、辟色,俱作辟。

强:《寅集下》《弓字部》《说文徐注》同强。秦刻石文从口。同强。(强)《唐韵》巨良切《集韵》《韵会》《正韵》渠良切,□音强。《玉篇》米中蠹。《尔雅·释虫》蛄□,强□。〈注〉今米榖中小黑虫是也。建平人呼为□子。《扬子·方言》蛄□谓之强□。江东人谓之□。又《尔雅·释虫》强蚚。〈疏〉强,虫名也。一名蚚,好自摩捋者,盖蝇类。〈又〉强丑捋。〈注〉以脚自摩捋。又与强通。《广韵》刚强也,健也。《礼·曲礼》四十曰强而仕。〈疏〉强有二义,一则四十不惑,是智虑强。二则气力强也。《中庸》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又《集韵》胜也。《礼·中庸注》南方以舒缓为强,北方以刚猛为强。又《广韵》暴也。《史记·田延年传》诛鉏豪强。又算家以有余为强。《古木兰诗》策勳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又岁名。《尔雅·释天》太岁在丁曰强圉。又姓。《左传·庄十六年》刖强鉏。《广韵》后汉有强华奉赤伏符。又《广韵》《集韵》《正韵》□其两切,强上声。《集韵》勉也。《尔雅·释诂》勤也。《礼·中庸》或勉强而行之。又《韵会》矫强。《左传·庄十九年》鬻拳强谏楚子。《荀子·臣道篇》率羣臣百吏,而相与强君曰桥君。〈注〉桥音矫。又劝也。《周礼·地官》正其行,而强之道艺。〈注〉强,犹劝也。《礼·乐记》强而弗抑则易。〈疏〉师但劝强其神识,而不抑之令晓,则受者和易。又姓。《广韵》《前秦录》有将军强求。◎按《后汉》强华,《前秦》强求同姓,《广韵》分二音,不知何据。又《集韵》《韵会》《正韵》□其亮切,强去声。《韵会》木强,不和柔貌。《前汉·周昌传赞》周昌,木强人也。〈注〉言其强质如木石然。又《正韵》自是也,□也。《前汉·陆贾传》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於此。〈注〉屈强,不柔服也。《史记》作屈强。又与襁通。《类篇》强,负儿衣。《史记·鲁周公世家》成王少在强葆之中。〈注〉索隐曰:强葆即襁褓。正义曰:强阔八寸,长八尺,用约小儿於背而负行。(强)考证:(《周礼·地官》止其行,而强之道艺。)谨照原文止改正。

击:《卯集中》《手字部》《唐韵》古正切《集韵》《韵会》吉正切,□音激。《说文》攴也。《徐曰》扑也。《广韵》打也。《增韵》扣也。《易·蒙卦》击蒙。〈注〉击去童蒙,以发其昧。《史记·叔孙通传》拔刃击柱。又《酷吏传》义纵以鹰击毛挚为治。又攻杀也。《楚语》刲羊击豕。〈注〉击,杀也。《前汉·高帝纪》急击之勿失。又触也。《庄子·田子方》目击而道存矣。或作撽。又《集韵》《韵会》《正韵》□□敌切,音檄。与觋同。男巫也。《荀子·王制篇》知其吉凶妖祥,伛巫跛击之事也。〈注〉击读为觋。又《集韵》吉诣切,音讣。人名。春秋晋有屠击。

惰:《卯集上》《心字部》《唐韵》徒果切《集韵》《韵会》杜果切,□音垜。《说文》不敬也。本作憜,从心隋声。或作惰。《玉篇》怠也,易也。《礼·曲礼》临祭不惰。〈注〉为无神也。《左传·成十三年》今成子惰。〈注〉惰则失中和之气。又《正韵》吐火切,音妥。义同。又《广韵》《集韵》《韵会》徒卧切《正韵》杜卧切,□音□。懈也,怠也。《增韵》不恭也。《书·益稷》股肱惰哉。〈注〉懈怠缓,慢也。《左传·僖十一年》受玉惰。《正义》执玉□,替其质也。《礼·玉藻》惰游之士。〈注〉惰游,罢民也。□去声。又通作媠。《前汉·谷永传》车马媠游之具。《两龚传》媠嫚无状。亦作憜。《韦元成诗戒》供事靡憜。亦作墯。《后汉·单超传》徐卧虎唐两墯。〈注〉持两端也。又《集韵》徒禾切,音驼。《礼·曲礼》言不惰。〈注〉惰,讹不正之言。一读徒禾反,一读徒卧反。◎按徒字杜字皆定母,而吐字则入透母矣。《正韵》惰字上声切透母,而去声又切定母,不如《广韵》《集韵》《韵会》上去两声之协於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