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黄信口

整理了雌黄信口的基本信息,解析释义,用法示例,造句,近义词,

雌黄信口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ī huáng xìn kǒu
成语简拼
CHXK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雌黃信口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同]信口雌黄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明史·卷二三〇·马孟祯列传》:『臣子分流别户,入主出奴,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

成语造句

(1)北郊中学的校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雌黄信口”。

(2)冲冲不会写成语“雌黄信口”的最后一个字。

(3)东东写不出成语“雌黄信口”的拼音。

(4)练习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雌黄信口”几个大字。

(5)校爷爷给他的小孙子和外甥讲解了“雌黄信口”的故事。

分字解释

雌黄

雌黄:[cíhuáng] (1)矿物名。成分是三硫化二砷(As2S3)橙黄色,半透明,可用来制颜料。(2)古人用雌黄来涂改文字,因此称乱改文字、乱发议论为『妄下雌黄』,称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为『信口雌黄』。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颜氏家训·勉学篇》。

信口

信口:[xìnkǒu] 未加考虑即随便说话。信口胡说。

雌:cí 1、<名>母鸟。《诗经·小雅·小弁》:『雉之朝雊,尚求其雌。』[又] 泛指雌性的,与『雄』相对。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又] 专指女性。《管子·霸形》:『楚人攻宋、郑……令其人有丧雌雄。』2、<形>柔弱;柔细。《老子·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雌风] 指卑恶之风。宋玉《风赋》:『故其风中人,状直憞溷郁邑,殴温致湿,中心惨怛……此所谓庶人之雌也。』(憞溷:烦乱的样子。)[雌伏] 1.屈居人下。《后汉书·赵典传》:『初为京兆郡丞,叹曰:「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遂弃官去。』2.比喻退藏,无所作为。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诗:『鹿鸣皆缀士,雌竟非夫。』

黄:huáng 1、<名>黄色。《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又] 〈名〉黄色的东西。《芋老人传》:『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促织》:『蟹白栗黄,备极护爱。』[又] 〈形〉枯黄。《诗经·氓》:『桑之落矣,其黄而陨』2、<名>黄帝的简称。《史记·韩非列传》:『归本于黄老。』3、<名>古代指三岁以下的幼儿。《旧唐书·食货志》:『男女始生者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4、<形>比喻事情落空。《红楼梦》:『又怕闹黄了宝蟾之事。』[黄榜] 皇帝的文告。因用黄纸书写而名。殿试后,朝廷发布的榜文也称为黄榜。[黄发] 黄灵高寿的象征,因以指老人。[黄封] 宫廷酿造的酒。因用黄罗帕封而名。也用以泛指美酒。[黄冠] 道士的巾冠,因以为道士的别称。[黄泉] (1)地下水。(2)墓穴。迷信说法的阴间。

信:xìn 1、<形>言语真实;诚实。《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2、<形>实在的;真实的。《祭十二郎文》:『呜呼!其信然邪?』3、<副>确实;的确。《促织》:『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4、<动>相信;信任。《促织》:『成述其异,宰不信。』5、<名>信用。《<指南录>后序》:『则直前诟虏帅失信。』6、<动>讲信用。《谏太宗十思疏》:『信者效其忠。』7、<名>信物;凭证。《中山狼传》:『是皆不足以执信也。』8、<名>使者;送信的人。《孔雀东南飞》:『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9、<名>消息;音讯。《柳毅传》:『长天茫茫,信耗莫通。』10、<名>快信;信件。《红楼梦》:『弟于内家信中写明,不劳吾兄多虑。』11、<动>任随;随意。《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shēn<动>通『伸』。伸展;伸张。《中山狼传》:『狼欣然从之,信足先生。』[信步] 随意行走。

口:kǒu 1、<名>嘴。《齐桓晋文之事》:『为肥甘不足于口与?』2、<名>人口。《治平篇》:『视高、曾时口已不下五六倍。』3、<量>(一)个。用途广泛。《晋书·刘曜载记》:『献剑一口。』《水经注·资水》:『水南十里有井数百口。』4、<名>器物的口。《卖油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5、<名>进出的通道。《石钟山记》:『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6、<名>刀剑的刃。《水浒传》:『砍铜剁铁,刀口不卷。』7、<名>中医指寸脉。《史记·扁鹊见仓公列传》:『切其脉时,右口气急。』[口面] 争吵。[口浅] 口快;说话直截了当。

雌:《戌集中·隹字部》《唐韵》七移切《集韵》《韵会》七支切,□音姕。《说文》鸟母也。从隹从此。《诗·小雅》谁知乌之雌雄。又《广韵》牝也。《诗·小雅》以雌以雄。《史记·司马相如·上林赋·素雌注》索隐曰:素雌,猿之雌者。余详雄字注。又《集韵》《正韵》□千西切,音妻。《集韵》牝也。《庄子·齐物论》猿猵狚以为雌。

黄:《亥集下·黄字部》《唐韵》乎光切《集韵》《韵会》《正韵》胡光切,□音皇。《说文》地之色也。《玉篇》中央色也。《易·坤卦》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文言》君子黄中通理。又《史记·天官书》日月五星所行之道曰黄道。又山名。《前汉·东方朔传》北至池阳,西至黄山。又黄河。《尔雅·释水》河出崑仑虚,色白,所渠幷[同并]千七百,一川色黄。又地名。《春秋·哀十四年》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注〉陈留封丘县南有黄亭。又国名。《左传·桓八年》楚子合诸侯于沈鹿,黄随不会。〈注〉黄国,今弋阳县。又州名。古邾国,汉西陵县,隋黄州。又县名。《前汉·地理志》黄县属东莱郡,内黄属魏郡,外黄属□留郡。〈注〉县有黄沟泽,故名。师古曰:惠公败宋师于黄,杜预以为外黄县东有黄城,即此地。又中黄,天子内藏。《后汉·桓帝纪》建和元年,芝生於黄藏府。又官名。《杜氏通典》乗[音chéng]黄令,晋官,主乗[音chéng]舆金根车。〈又〉晋以后,给事黄门侍郞,散骑常侍,俱属门下省,称曰黄散。又老人曰黄发。《礼·曲礼》君子式黄发。〈疏〉人初老则发白,太老则发黄。《尔雅·释诂》黄发齯齿鲐背耈老,寿也。〈疏〉寿考之通称。又小儿曰黄口。《淮南子·汜论训》古之伐国,不杀黄口。《高诱注》黄口,幼也。《唐开元志》凡男女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丁,六十为老。每岁一造计帖,三年一造户籍,即今之黄册也。又翠黄,飞黄,□马名。《淮南子·览冥训》青龙进驾,飞黄伏皁。《诗·鲁颂》有骊有黄。〈注〉黄騂曰黄。又鵹黄,鸟名。《尔雅·释鸟仓庚注》即鵹黄也。又黄目,卣罍类。《礼·郊特牲》黄目,郁气之上尊也。黄者,中也。目者,气之清明者也。又大黄,弩名。《太公·六韬》陷坚败强敌,用大黄连弩。《史记·李广传》以大黄射其裨将。又大黄,地黄,硫黄,雄黄,雌黄,□药名。又流黄,彩也。《古诗》少妇织流黄。《广雅》作留黄。又会稽竹簟供御,亦号流黄。《唐诗》珍簟冷流黄。又《正字通》贴黄,即古引黄。唐制,诏勑有更改,以纸贴黄,其表章略举事目,见於前封皮者,谓之引黄。后世即以引黄为贴黄,不用黄纸。又仓黄,急遽失措貌。《风土记》大雪被南越,犬皆仓黄吠噬。又《玉篇》马病色也。《尔雅·释诂》虺隤,黄病也。〈注〉皆人病之通名,而说者便以为马病。《诗·周南》我马虺隤。考证:(《前汉·东方朔传》北至河阳)谨照原文河阳改池阳。(《礼·曲礼》君子敬黄发。)谨照原文敬黄发改式黄发。(《淮南子·览冥训》青龙迎驾)谨照原文迎驾改进驾。

信:《子集中·人字部》《唐韵》息晋切《集韵》《正韵》思晋切,□音讯。悫也,不疑也,不差爽也。《易·系辞》人之所助者,信也。《左传·僖七年》守命共时之谓信。又《尔雅·释地》大蒙之人信。〈注〉地气使然也。又《左传·庄三年》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诗·豳风》于女信处。又《周颂》有客信信。〈注〉四宿也。又符契曰信。《前汉·平帝纪》汉律,诸乗[音chéng]传者持尺五木转信。〈注〉两行书缯帛,分持其一。出入关,合之乃得过。或用木为之。《后汉·窦武传》取棨信闭诸禁门。〈注〉棨,有衣戟也。又古人谓使者曰信。与讯通。《史记·韩世家》□轸说楚王,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司马相如·谕巴蜀檄》故遣信,使晓谕百姓。又州名。唐置信州,即今广信府。又姓。信陵君无忌之后。又复姓。《何氏姓苑》有信都,信平二氏。又《集韵》《正韵》□升人切。与申同。《易·系辞》往者,屈也。来者,信也。《诗·邶风》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又同身。《周礼·春官》侯执信圭,伯执躬圭。〈注〉信圭,刻人形伸也。躬圭,刻人形屈也。又叶斯邻切,音新。《诗·小雅》庶民弗信。叶上亲。◎按《正韵》云:韩王信本与淮阴侯同名,嫌误读作新。今《叙传》韩信音新,是信本有平、去两音,其读平者亦音,而非叶矣。

口:《丑集上·口字部》《唐韵》苦后切《集韵》《韵会》去厚切《正韵》苦厚切,□□上声。《说文》人所以言食也。象形。《易·颐卦》自求口食。《书·大禹谟》唯口出好兴戎。又户口。《孟子》数口之家。《前汉·宣帝纪》胶东相成劳来不怠,流民自占八万余口。又《李陵传》捕得生口,言李陵敎单于为兵,以备汉军。又姓。《唐韵》今同州有之。《正字通》明弘治中,宣府通判口禄。又古口,复姓。《正字通》汉有古口引。又壶口,山名。《书·禹贡》冀州既载壶口。又谷口,地名。《史记·范睢传》北有甘泉谷口。〈注〉九嵏山中西谓之谷口。又列口,县名。《前汉·地理志》乐浪郡,列口县。又《史记·仓公传》切其脉时,右口气息。〈注〉右手寸口也。脉经,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其骨自高。又《韵补》苦动切,音孔。《释名》口,空也。空上声。又叶康杜切,音苦。《诗·小雅》好言自口,莠言自口。忧心愈愈,是以有侮。《前汉·沟洫志》且漑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宋玉·风赋》侵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缘泰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下叶音户。◎按唐韵正,口古音苦。引朱子韩文考异云:今建州人谓口为苦,走为祖。虽出俚俗,亦由音本相近,故与古暗合也。是直以为口当读作苦,非止叶音矣。又叶恪侯切,音彄。《梁法云·三洲歌》三洲断江口,水从窈窕河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