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黄黑白

雌黄黑白,雌黄:随便乱说;黑白:黑色和白色。指评头论足,胡乱指责。

雌黄黑白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í huáng hēi bái
成语简拼
CHHB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雌黃黑白
成语英文
lie in one's throat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雌黄:随便乱说;黑白:黑色和白色。指评头论足,胡乱指责。

成语用法

作谓语;指胡说

相关成语

近义词

评头品足、信口雌黄

成语接龙

1、雌黄黑白→白璧微瑕→瑕不掩玉→玉尺量才→才大心细→细大不捐→捐残去杀→杀富济贫→贫而乐道→道东说西

2、雌黄黑白→白发郎潜→潜心积虑→虑不及远→远交近攻→攻守同盟→盟山誓海→海枯石烂→烂醉如泥→泥古非今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成语「雌黄黑白」是一个动宾式成语。

(2)春春写不出成语“雌黄黑白”,所以昨天考试才考了99分。

(3)红红不会写成语“雌黄黑白”的最后一个字。

(4)吉兴中学的泣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雌黄黑白”。

(5)练习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雌黄黑白”几个大字。

(6)泣哥哥给鹤淼和嫒允讲述了“雌黄黑白”的成语典故。

(7)请不要在此雌黄黑白。

(8)去往桃园县立平镇国中之前,增强大哥哥给宇洁和彩岑介绍了『雌黄黑白』的历史典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9回:『雌黄黑白,旁若无人。』

分字解释

雌黄

雌黄:[cíhuáng] (1)矿物名。成分是三硫化二砷(As2S3)橙黄色,半透明,可用来制颜料。(2)古人用雌黄来涂改文字,因此称乱改文字、乱发议论为『妄下雌黄』,称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为『信口雌黄』。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颜氏家训·勉学篇》。

黑白

黑白:[hēibái] (1)黑色和白色的统称。(2)比喻是非、善恶、清浊

雌:cí 1、<名>母鸟。《诗经·小雅·小弁》:『雉之朝雊,尚求其雌。』[又] 泛指雌性的,与『雄』相对。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又] 专指女性。《管子·霸形》:『楚人攻宋、郑……令其人有丧雌雄。』2、<形>柔弱;柔细。《老子·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雌风] 指卑恶之风。宋玉《风赋》:『故其风中人,状直憞溷郁邑,殴温致湿,中心惨怛……此所谓庶人之雌也。』(憞溷:烦乱的样子。)[雌伏] 1.屈居人下。《后汉书·赵典传》:『初为京兆郡丞,叹曰:「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遂弃官去。』2.比喻退藏,无所作为。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诗:『鹿鸣皆缀士,雌竟非夫。』

黄:huáng 1、<名>黄色。《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又] 〈名〉黄色的东西。《芋老人传》:『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促织》:『蟹白栗黄,备极护爱。』[又] 〈形〉枯黄。《诗经·氓》:『桑之落矣,其黄而陨』2、<名>黄帝的简称。《史记·韩非列传》:『归本于黄老。』3、<名>古代指三岁以下的幼儿。《旧唐书·食货志》:『男女始生者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4、<形>比喻事情落空。《红楼梦》:『又怕闹黄了宝蟾之事。』[黄榜] 皇帝的文告。因用黄纸书写而名。殿试后,朝廷发布的榜文也称为黄榜。[黄发] 黄灵高寿的象征,因以指老人。[黄封] 宫廷酿造的酒。因用黄罗帕封而名。也用以泛指美酒。[黄冠] 道士的巾冠,因以为道士的别称。[黄泉] (1)地下水。(2)墓穴。迷信说法的阴间。

黑:hēi 1、<名>黑色。《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2、<形>昏暗;黑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天漠漠向昏黑。』

白:bái 1、<名>白色。《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白质而黑章。』2、<形>纯洁;干净。《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问。』3、<形>明亮;光明。《赤壁则》:『相与枕藉手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4、<形>清楚;明白。《荀子·天论》:『功名不白。』《书搏鸡者事》:『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5、<形>真诚;坦白。《庄子·天地》:『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各。』6、<动>禀告;陈述。《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7、<副>单单;只是。《红楼梦》:『要是白来逛逛呢便罢。』8、<名>指罚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左思《吴都赋》:『飞觞举白。』[白衣] 1.白色的衣。杜甫《可叹》:『天上浮云如白,斯须改变如苍狗。』2.古代无功名的人的代称,犹言『平民』,『老百姓』。《后汉书·崔骃传》:『以为不宜与白会。』3.古代替官府办事的小官吏。《汉书·龚胜传》:『闻之白,戒君勿言也。』

雌:《戌集中·隹字部》《唐韵》七移切《集韵》《韵会》七支切,□音姕。《说文》鸟母也。从隹从此。《诗·小雅》谁知乌之雌雄。又《广韵》牝也。《诗·小雅》以雌以雄。《史记·司马相如·上林赋·素雌注》索隐曰:素雌,猿之雌者。余详雄字注。又《集韵》《正韵》□千西切,音妻。《集韵》牝也。《庄子·齐物论》猿猵狚以为雌。

黄:《亥集下·黄字部》《唐韵》乎光切《集韵》《韵会》《正韵》胡光切,□音皇。《说文》地之色也。《玉篇》中央色也。《易·坤卦》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文言》君子黄中通理。又《史记·天官书》日月五星所行之道曰黄道。又山名。《前汉·东方朔传》北至池阳,西至黄山。又黄河。《尔雅·释水》河出崑仑虚,色白,所渠幷[同并]千七百,一川色黄。又地名。《春秋·哀十四年》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注〉陈留封丘县南有黄亭。又国名。《左传·桓八年》楚子合诸侯于沈鹿,黄随不会。〈注〉黄国,今弋阳县。又州名。古邾国,汉西陵县,隋黄州。又县名。《前汉·地理志》黄县属东莱郡,内黄属魏郡,外黄属□留郡。〈注〉县有黄沟泽,故名。师古曰:惠公败宋师于黄,杜预以为外黄县东有黄城,即此地。又中黄,天子内藏。《后汉·桓帝纪》建和元年,芝生於黄藏府。又官名。《杜氏通典》乗[音chéng]黄令,晋官,主乗[音chéng]舆金根车。〈又〉晋以后,给事黄门侍郞,散骑常侍,俱属门下省,称曰黄散。又老人曰黄发。《礼·曲礼》君子式黄发。〈疏〉人初老则发白,太老则发黄。《尔雅·释诂》黄发齯齿鲐背耈老,寿也。〈疏〉寿考之通称。又小儿曰黄口。《淮南子·汜论训》古之伐国,不杀黄口。《高诱注》黄口,幼也。《唐开元志》凡男女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丁,六十为老。每岁一造计帖,三年一造户籍,即今之黄册也。又翠黄,飞黄,□马名。《淮南子·览冥训》青龙进驾,飞黄伏皁。《诗·鲁颂》有骊有黄。〈注〉黄騂曰黄。又鵹黄,鸟名。《尔雅·释鸟仓庚注》即鵹黄也。又黄目,卣罍类。《礼·郊特牲》黄目,郁气之上尊也。黄者,中也。目者,气之清明者也。又大黄,弩名。《太公·六韬》陷坚败强敌,用大黄连弩。《史记·李广传》以大黄射其裨将。又大黄,地黄,硫黄,雄黄,雌黄,□药名。又流黄,彩也。《古诗》少妇织流黄。《广雅》作留黄。又会稽竹簟供御,亦号流黄。《唐诗》珍簟冷流黄。又《正字通》贴黄,即古引黄。唐制,诏勑有更改,以纸贴黄,其表章略举事目,见於前封皮者,谓之引黄。后世即以引黄为贴黄,不用黄纸。又仓黄,急遽失措貌。《风土记》大雪被南越,犬皆仓黄吠噬。又《玉篇》马病色也。《尔雅·释诂》虺隤,黄病也。〈注〉皆人病之通名,而说者便以为马病。《诗·周南》我马虺隤。考证:(《前汉·东方朔传》北至河阳)谨照原文河阳改池阳。(《礼·曲礼》君子敬黄发。)谨照原文敬黄发改式黄发。(《淮南子·览冥训》青龙迎驾)谨照原文迎驾改进驾。

黑:《亥集下·黑字部》《唐韵》呼北切《集韵》《韵会》《正韵》迄得切,□音潶。《说文》火所熏之色也。韩康伯曰:北方阴色。《释名》黑,晦也。如晦冥时色也。《易·说卦》坤其於地也为黑。《书·禹贡》兖州,厥土黑坟。《礼·檀弓》夏后氏尚黑。又水名。《书·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又《前汉·地理志》益州郡滇池县有黑水祠。又黑齿,国名。《楚辞·招魂》雕题黑齿。又地名。《左传·宣六年》公会晋侯宋公于黑壤。又黑子,今所谓黶子也。《前汉·高帝纪》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又《贾谊传》淮阳之比大诸侯厪如黑子之着面。又《周礼·天官·笾人》其实□蕡白黑。〈注〉黍曰黑。又《诗·小雅》以其騂黑。〈传〉黑,羊豕也。又姓。周有黑肱,黑胎。又叶阋各切,音壑。《史记·龟筴传》天出五色,以辨白黑。地生五谷,以知善恶。考证:(《贾谊传》淮之北大诸侯。)谨照原文淮下增阳字。北字改比字。(《史记·龟筴传》天出五色,以知黑白。地出五谷,以知善恶。)谨照原文以知黑白改以辨白黑。地出五谷改地生五谷。

白:《午集中·白字部》《唐韵》旁陌切《集韵》《韵会》《正韵》薄陌切,□音帛。《说文》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阴数也。《释名》启也。如水启时色也。《尔雅·释天》秋为白藏。〈疏〉秋之气和,则色白而收藏也。《周礼·冬官考工记》书绘之事,西方谓之白。《书·禹贡》冀州,厥土惟白壤。青州,厥土白坟。又《礼·檀弓》殷人尚白。又《增韵》素也。洁也。《易·贲卦》白贲无咎。〈注〉其质素,不劳文饰也。又《说卦》巽为白。〈疏〉风吹去尘,故洁白也。又明也。《礼·曾子问》当室之白。〈注〉谓西北隅得户明者也。《荀子·正名篇》说不行,则白道而冥穷。〈注〉白道,谓明道也。《前汉·谷永传》反除白罪。〈注〉罪之明白者,皆反而除之。又白屋,以茅覆屋也。《前汉·萧望之传》恐非周公相成王致白屋之意。又白衣,给官府趋走者。《前汉·两龚传》闻之白衣,戒君勿言也。又白徒,犹白身。《管子·乘马篇》白徒三十人奉车两。又白丁。《北史·李敏传》周宣帝谓乐平公主曰:敏何官。对曰:一白丁耳。又白民。《魏书·食货志》庄帝班入粟之制,白民输五百石,听依第出身。又白着。《唐书·刘晏传》税外横取谓之白着。《春明退朝录》世人谓酒酣为白着。言刻薄之后人必颠沛,酩酊如饮者之着也。又《礼·玉藻》君衣狐白裘。《□注》以狐之白毛皮为裘也。又《尔雅·释器》白金谓之银。又《唐书·食货志》隋末行五铢白钱。又《前汉·□法志》罪人为白粲。〈注〉坐择米使正白,三岁□也。又《古今注》白笔,古珥笔,示君子有文武之备焉。又《字学渊源》飞白书,蔡邕见施垩帚而作。又星名。《博雅》太白谓之长庚。又旗名。《礼·明堂位》殷之大白。又罚爵名。《说苑》魏文侯与大夫饮,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又酒名。《礼·内则》酒清白。〈注〉白事酒,昔酒也。色皆白,故以白名之。又稻曰白,黍曰黑。《周礼·天官·笾人》其实□蕡白黑。又马名。《诗·秦风》有马白颠。〈疏〉额有白毛,今之戴星马也。又猛兽名。《汲冢周书》义渠以兹白。〈注〉兹白,一名驳,能食虎豹。又虫名。《尔雅·释虫》蟫白鱼。〈注〉衣书中虫也。又《大戴礼》白鸟者,谓蚊蚋也。又草名。《前汉·西域传》邺善国多白草。又三白,正月雪也。《西北农谚》要宜麦,见三白。又五白,簙簺五木也。《宋玉·招魂》成枭而牟,呼五白些。又梵言一年为一白。《传灯录》我止林间,已经九白。又山名。《后汉·耿恭传》窦固前击白山,功冠三军。〈注〉冬夏有雪,故名白山。《金史·礼志》有司言,长白山在兴王之地,礼合尊崇。又水名。《桑钦水经》白水出朝阳县西。又州名。《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置白州,因博白溪而名。又海外有白民国。见《山海经》。又白狄,狄别名。见《春秋·成九年》。又戎类有六,一曰老白。见《风俗通》。又姓。黄帝后。《左传》秦大夫白乙丙。又复姓。《史记·秦本纪》白冥氏,秦族。《潜夫论》吉白氏,莘姓后。又白杨提,代北三字姓。又《諡法》外内贞复曰白。又《玉篇》告语也。《正字通》下告上曰禀白。同辈述事□义亦曰白。《前汉·高帝纪》上令周昌选赵壮士可令将者,白见四人。《后汉·钟皓传》钟瑾常以李膺言白皓。又《唐书·宦者传》宣宗时,诸道岁进阉儿,号私白。○按《说文》入声有白部,去声自部内亦载白字。在自部内者读疾二切,曰此亦自字也。省自者,词言之气从鼻出,与口相助也。是告语之白读自,西方之白读帛,音义各别。许氏分为二部。《玉篇》合而为一,今从之。又《集韵》步化切,音杷。亦西方色也。又博陌切。与伯同。长也。一曰爵名。亦姓。《印薮》有白鸾氏。〈注〉即伯字。又叶旁各切,音薄。《诗·小雅》裳裳者华,或黄或白。我觏之子,乘其四骆。又叶房密切,音弼。《苏轼·寒食雨诗》暗中偸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古文自。疾二切。考证:(《礼·明堂位》殷之太白。)谨照原文太白改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