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崩离析

分崩离析,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分崩离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fēn bēng lí xī
成语注音
ㄈㄣ ㄅㄥ ㄌㄧˊ ㄒㄧ
成语正音
分,不能读作『fèn』。
成语简拼
FBLX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分崩離析
成语辨形
析,不能写作『柝』。
成语谜语
成语英文
fall to pieces
成语日文
四分五裂(しぶんごれつ),支離滅裂(しりめつれつ)
成语法文
s'effondrer
成语德文
in Verfall und Zersplitterung geraten
成语俄文
распáд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成语释义

形容国家或集团的分裂瓦解。语出《论语·季氏》。△『土崩瓦解』、『祸起萧墙』

成语辨析

一、[辨]析,音ㄒㄧ。分开、离散。不可写作『折』。[同]『分崩离析』及『土崩瓦解』都是用来形容组织团体的破裂。[异]『分崩离析』侧重於组织团体内部的离散、分裂;『土崩瓦解』侧重於组织团体结构的跨台、崩解。二、分崩离析和『土崩瓦解』都有『分裂、瓦解』的意思。不同在于:分崩离析偏重于『分裂』;强调人心涣散;而『土崩瓦解』偏重在『崩溃』;强调彻底垮台。

成语用法

一、[义]形容国家或集团的分裂瓦解。[类]用在『消散瓦解』的表述上。[例](1)人民用民主力量让专权体制分崩离析。(2)在内战中,他们饱尝国家分崩离析、骨肉相隔异地的痛苦。(3)良好的制度可使公司经营健全,不会因为董事会改组就分崩离析。(4)老董事长一死,子孙就陷入财产争夺战,原来辛苦建立的企业王国顿时分崩离析。二、作谓语、定语;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分崩荡析、冰消瓦解、烟消云散、土崩瓦解、四分五裂、豆剖瓜分、七零八落、瓜剖豆分、支离破碎、分化瓦解、众叛亲离、孤家寡人、离析分崩

反义词

牢不可破、固若金汤、坚不可摧、坚如磐石

关联成语

分崩荡析

成语接龙

1、分崩离析→析辨诡辞→辞赋风骨→骨软筋麻→麻痺不仁→仁人义士→士死知己→己溺己饥→饥驱叩门→门单户薄→薄技在身→身微言轻→轻死重气→气断声吞→吞云吐雾→雾惨云愁→愁肠九转→转忧为喜→喜不自禁→禁止令行→行不踰方→方兴未艾→艾发衰容→容光焕发→发荣滋长

2、分崩离析→析辩诡辞→辞不获命→命若悬丝→丝竹管弦→弦外有音→音容笑貌→貌是情非→非愚则诬→诬良为盗→盗名暗世→世世代代→代拆代行→行尸走骨→骨肉相连→连镳并驾→驾轻就熟→熟魏生张→张嘴挢舌→舌战群儒→儒雅风流→流星飞电→电闪雷鸣→鸣雁直木→木心石腹

3、分崩离析→析肝刿胆→胆裂魂飞→飞刍挽粒→粒米束薪→薪尽火传→传风搧火→火烧眉毛→毛骨悚然→然荻读书→书生之见→见义当为→为法自弊→弊衣蔬食→食不下咽→咽苦吞甘→甘居人后→后台老板→板上钉钉→钉嘴铁舌→舌敝唇枯→枯树生花→花信年华→华星秋月→月地云阶

4、分崩离析→析肝沥悃→悃愊无华→华不再扬→扬长避短→短吁长叹→叹老嗟卑→卑以自牧→牧猪奴戏→戏彩娱亲→亲痛仇快→快意当前→前庭悬鱼→鱼馁肉败→败国亡家→家见户说→说来话长→长久之计→计功受赏→赏奇析疑→疑神疑鬼→鬼咤狼嚎→嚎天动地→地老天昏→昏天暗地

5、分崩离析→析珪胙土→土龙刍狗→狗偷鼠窃→窃锺掩耳→耳熟能详→详星拜斗→斗色争妍→妍姿艳质→质疑问难→难鸣孤掌→掌上明珠→珠沉玉碎→碎骨粉身→身无长处→处堂燕鹊→鹊笑鸠舞→舞弄文墨→墨子泣丝→丝纷栉比→比量齐观→观往知来→来日方长→长计远虑→虑周藻密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宋·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集·卷一八·保业》:『臣窃观自周室东迁以来,王政不行,诸侯逐进,分崩离析,不可胜纪。』

(2)《後汉书·卷一六·邓寇列传·邓禹》:『四方分崩离析,形埶可见。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

(3)《魏书·卷一〇五之三·天象志三》:『仍见者,事荐也,後代其踵而行之,以至於分崩离析乎?』

(4)战争使全国分崩离析的局面变成了比较团结的局面。▼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5)明·李清《三垣笔记·卷下·补遗》:『乃今江北四镇,岌岌乎分崩离析。』

(6)《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源)

(7)《痛史·第一七回》:『此时正是国家分崩离析之际,岂可听其闲居!』

(8)唐·崔佑甫〈上宰相牋〉:『孔明以分崩离析之时,事要荒割据之主,尚能恢弘王度,克广德心,鱼鳖咸若,引为己任。』

(9)老董事长一死,子孙就陷入财产争夺战,原来辛苦建立的企业王国顿时分崩离析。

(10)良好的制度可使公司经营健全,不会因为董事会改组就分崩离析。

(11)在内战中,他们饱尝国家分崩离析、骨肉相隔异地的痛苦。

(12)人民用民主力量让专权体制分崩离析。

(13)…又有两个,相继不辞而别,山寨里处于人心涣散,分崩离析的局面……黑娃已无力扭转。白孝文适得其时来到山寨…——当代·陈忠实《白鹿原》

成语造句

(1)1993年到2006年间,胡图人和图西人之间的内战让这个国家分崩离析。

(2)贝贝写不出成语“分崩离析”,导致期末考试只有97分。

(3)春春不会写成语“分崩离析”的最后一个字。

(4)打开练习本,第二页上写着“分崩离析”几个大字。

(5)但即使在残骸分崩离析之后,它仍然充当着礁石的角色。

(6)到了2002年年初,在发生愤怒的示威活动和银行挤兑之后,分崩离析。

(7)高澹哥哥给厅璎和泺菱讲了“分崩离析”的典故。

(8)或许你知道这些分崩离析的感觉(崩溃的感觉)不是你自身的感受,而是你的一些想法。

(9)利比亚外交部长库萨投奔西方,西方国家官员表示高度赞赏,认为卡扎菲政权已经分崩离析。

(10)你可以拒绝变化,然后看着你以前的目标分崩离析,或者你跟随大流,积极参与到变化的进程中去。

(11)彭湾中学的覃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分崩离析”。

(12)商业性房地产正在分崩离析,而信用卡损失也呈现出激增之势,没有人知道日本和东欧的经济局势会变得多么糟糕。

(13)他们的友谊是异性相吸。他们是对于那一历史时期两种背道而驰的反应的代表,当时种族和解放问题正使得那个国家分崩离析。

(14)一艘开始分崩离析的船是不可能找到买主的。

(15)在凯恩斯时代,奥地利信贷银行倒闭后,各国政府听任全球银行系统分崩离析。

(16)在他成为英雄之前,他的世界一次又一次的分崩离析,因此我们需要的演员是那种即便主角在窝囊时刻也能吸引观众眼球的人。

(17)…犬不宁,极有可能分崩离析。

(18)老董事长一死,子孙就陷入财产争夺战,原来辛苦建立的企业王国顿时分崩离析。

(19)良好的制度可使公司经营健全,不会因为董事会改组就分崩离析。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成语典源

《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於孔子曰:『季氏将有事於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於柙,龟玉毁於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於费。今不取,後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於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注](1)由与求:由,仲由(西元前542~前480),春秋鲁国卞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性好勇、事亲孝。仕卫,死於孔悝之难。富政治长才,在孔门四科中,列於政事科。求,冉求(西元前522~?),字子有。春秋时代鲁国人。为孔子弟子。性谦退,有才艺,擅长政事。鲁哀公三年时成为季氏的家臣,在孔门弟子中名列政事科。亦称为『冉有』。(2)相:辅佐。(3)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4)干戈:比喻兵事、战乱。(5)季孙:春秋时鲁国大夫世家,与孟孙、叔孙并称『三桓』,掌握鲁国实权。(6)颛臾:鲁国境内一附庸国,故城在今山东省蒙阴县西北。颛,音ㄓㄨㄢ。(7)萧墙:萧,肃敬。墙,指屏风。古代君臣相见的礼节,到屏风之处而更加肃敬。故以萧墙比喻内部或至近之地。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康子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打附近的颛臾国。季康子的谋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问孔子该如何处理。孔子说:『治理一国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内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恐怕要祸起萧墙了。』

成语典故

孔子是春秋的贤人,於鲁国从政时,鲁国大治。後因政治理念与国君不合,周游列国十三年,却未受到其他国君的重用。晚年返回鲁国,致力於古代典籍的整理。孔子秉持『有教无类』的精神,开平民教育的先河,门下有弟子三千人。孔门後学记录孔子应答弟子、时人以及弟子间的问答之语,而成《论语》一书,其中可见孔子思想的脉络,以及他的治学方式。在〈季氏〉篇中记载,由於季氏要攻打颛臾,所以辅佐季氏的子路和冉求来请教孔子的意见。孔子回答:『一个国家如果财富平均,人民就不虞匮乏;如果上下和睦,人民就能安居乐业;国家之内没有祸乱,就不会倾覆。如果他国的人民不服,那就以德行感化他们,使他们来归。他们来归之後,就要使他们安定。如今你们两人辅佐季氏,不能德化他国的人民,邦国分裂瓦解,无法保全,反而要在国内动兵征伐。我怕季氏的忧患,不是远在颛臾,而是近在朝中啊!』後来『分崩离析』这句成语从原文中摘出,就用来形容国家或集团的分裂瓦解。

分字解释

离析

离析:分离;散失。《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分:fēn 1、<动>剖开;分开。《谋攻》:『倍则分之。』《滕王阁序》:『星分翼轸,地接衡庐。』2、<名>半;一半。《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天日。』3、<动>分配;分享。《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4、<动>区分;辨别。《荷蓧老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5、<名>春分;秋分。《左传》:『日过分而未至。』6、<量>成;事物的在十分之一。《祭妹文》:『减一分则喜。』7、<量>长度单位,十分为一寸。《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fèn 1、<名>职分;名分;本分。《屈原列传》:『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欺于郑袖。』《﹤指南录﹥后序》:『予分当引决。』2、<名>情分;情谊。曹植《赠白马王彪》:『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3、<名>缘分;福分。刘禹锡《寄乐天》:『幸免于斯分非分。』4、<名>才分;天分。《颜氏家和训·杂艺》:『良由无分故也。』5、<动>料想。《苏武》:『自分已死久矣。』

崩:bēng 1、<动>倒塌;崩裂。《口技》:『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又] 专指山坍塌。《列子·伯牙与钟子期》:『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2、<动>用于抽象和比喻意义,表示崩溃;溃烂。《原君》:『视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3、<动>古代称帝王之死。《触龙说赵太后》:『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辨] 崩,薨,卒,死,没。都是古代对死的称呼。《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候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没』等于说『去世』,后写作『殁』。

离:lí 1、<动>分离;分散。《庄暴见孟子》:『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2、<动>离开;离别。《出师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3、<动>距离;相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只是小家离得远了。』4、<动>背离;违背。《赤壁之战》:『如有离违,宜别图之。』5、<动>通『罹』。遭遇;遭受。《屈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与吴质书》:『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离离] (1)草木繁密茂盛的样子。(2)忧伤的样子。(3)历历分明的样子。[离披] 散乱的样子。[离析] 分离;散失。

析:xī 1、<动>劈;劈木头。《诗经·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引] 剖开。邹阳《狱中上书自明》:『剖心析肝。』2、<动>分散;分离。《论语·季氏》:『邦分离析,而不能守也。』3、<动>分析;辨析。陶潜《移居》:『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分:《子集下·刀字部》《唐韵》府文切《集韵》《韵会》方文切,□音餴。《说文》别也。从八刀,刀以分别物也。《易·系辞》物以羣分。又《增韵》裂也,判也。又《广韵》赋也,施也。《增韵》与也。又《玉篇》隔也。又《前汉·律正志》一黍之广为一分。分者,自三微而成着,可分别也。又半也。《公羊传·庄二年》师丧分焉。《荀子·仲尼篇》以齐之分,奉之而不足。又徧也。《左传·哀元年》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又与纷通。《荀子·儒效篇》分分乎其有终始也。《淮南子·缪称训》祸之生也分分。〈注〉犹纷纷。又《周礼·天官》以待国之匪颁。〈注〉匪读为分。又《唐韵》扶问切《集韵》《韵会》符问切,□汾去声。名分也。《礼·礼运》礼达而分定。又均也,分剂也。《礼·曲礼》分毋求多。又分位也。《汉诸葛亮出师表》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又《集韵》方问切,纷去声。均也。《左传·僖元年》救患分灾。又《正韵》府吻切,音粉。《尔雅·释器》律谓之分。〈注〉分音粉,律管可以分气。又《韵补》叶肤容切,音丰。《曹植·七启》太极之初,浑沌未分。万物纷错,与道俱隆。又叶肤眠切,音近徧。《班固·西都赋》九市开场,货别队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灾字原刻从□。

崩:《寅集中·山字部》《广韵》北滕切《集韵》《韵会》悲朋切,□音绷。《说文》山坏也,从山朋声。《玉篇》毁也。《礼·曲礼·注》郉昺曰:自上坠下曰崩。《诗·小雅》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春秋·僖十四年》秋八月辛卯,沙鹿崩。〈注〉沙鹿,山名。又殂落也。《谷梁传·隐三年》高曰崩,厚曰崩,尊曰崩。又姓。《正字通》明正德中崩愈坚,固始县丞,潜山人。《集韵》作□。亦作□。

离:《午集下·禸字部》《广韵》丑知切《集韵》《正韵》抽知切,□音摛。同魑。又《韵会》邻知切。同离。明也,丽也。易卦名。又散也,违也。《晋书·宣帝纪》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亦同离。(离)《唐韵》吕支切《集韵》《韵会》邻知切,□音骊。《说文》黄仓庚也,鸣则蚕生。从隹离声。《玉篇》亦作鹂。《广韵》今用鹂为鹂黄,借离为离别。《集韵》或作鵹。又卦名。《易·离卦》彖曰:离,丽也。《玉篇》离,明也。又《玉篇》散也。《广韵》近曰离,远曰别。《扬子·方言》参蠡,分也。秦晋曰离。《易·乾卦》进退无恒,非离羣也。《待王风》有女仳离。又《玉篇》遇也。《扬子·方言》罗谓之离。《易·小过》飞鸟离之。《前汉·扬雄传·反离骚注》应劭曰:离,犹遭也。又《诗·小雅》不离于里。〈疏〉离,正也。又《玉篇》两也。《礼·曲礼》离坐离立。〈注〉离,两也。两相丽谓之离。又《玉篇》判也。《礼·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注〉离经,断绝句也。《周礼·夏官·形方氏》无有华离之地。〈注〉华读为□,正之使不□邪离绝。又《礼·明堂位》叔之离磬。〈注〉离,谓次序其声悬也。〈疏〉叔之所作编离之磬。又《仪礼·大射礼》中离维纲。〈注〉离,犹过也,猎也。又《玉篇》□也。《左传·昭元年》设卫离服。〈注〉离,□也。又《尔雅·释亲》男子谓□妹之子为出,谓出之子为离孙。又《荀子·非相篇》离离然。〈注〉离离,不亲事之貌。又《尔雅·释诂》覭髳茀离也。〈注〉谓草木之蒙茸翳荟也。茀离即弥离,弥离犹蒙茸。又《屈原·离骚》长余佩之陆离。〈注〉陆离,犹□嵯,衆[音zhòng]貌也。许慎云:美好貌。师古云:分散也。又《前汉·郊祀歌》辟流离。〈注〉流离,不得其所者。又《司马相如·大人赋》滂濞泱轧,丽以林离。〈注〉林离,撡攦也。《扬雄·羽猎赋》淋离廓落。又《司马相如·大林赋》前长离而后矞皇。〈注〉服虔曰:皆神名也。师古曰:长离,灵鸟也。○按前汉礼乐志作长丽。注云:星名。《张衡·思□赋》前长离使拂羽兮。〈注〉长离,南方朱雀神也。又《尔雅·释乐》大琴谓之离。〈疏〉音多变,声流离也。又《前汉·西域传》罽賔出璧流离。〈注〉师古曰:魏略云:大秦国出赤、白、黑、黄、青、绿、缥、绀、红、紫十种流离。又马名。《李斯·谏逐客书》乗[音chéng]纤离之马。又鸟名。《诗·邶风》流离之子。〈传〉流离,鸟也。○按尔雅释鸟注,作留离。又草名。《屈原·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注〉离,蘼芜也。又《司马相如·子虚赋》蘖离朱杨。〈注〉离,山梨。又《埤雅》韩诗曰:芍药,离草也。将离,相赠以芍药。一名可离。又木名。《史记·孔子世家注》《皇览》曰:茔中树,柞、枌、雒、离。又水名。《前汉·武帝纪》出零陵下离水。又地名。《左传·成十五年》会吴于钟离。〈注〉钟离,楚邑,淮南县。又国名。《前汉·西域传》东离国,大国也。《拾遗记》泥离之国来朝。又《广韵》姓也。孟子弟子离娄。又《集韵》抽知切,音痴。本作螭。详虫部螭字注。又《集韵》辇尒切,音逦。离跂,攘臂貌。又《司马相如·上林赋》离靡广衍。〈注〉离靡,谓相连不绝也。离,音力尔反。又《广韵》《集韵》《韵会》□力智切,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释文》离,如字,又力智反。《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遝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师古:音力智反。又《广韵》《集韵》《韵会》□郞计切,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又叶音黎。《卓文君·白头吟》凄凄复凄凄,嫁女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又叶良何切,音罗。《韩愈·裴少府墓铭》支分族离,各为大家。家,音歌。(离)考证:(《曲礼》离坐离立。〈注〉离,两也。两相丽,谓之立。)谨按注无此文。今据陈氏集说引方氏注改两相丽谓之离。(《扬雄·校猎赋》淋离廓落。)谨照文选校猎赋改羽猎赋。(《司马相如·上林赋》前长离而后矞皇。)谨照汉书上林赋改大林赋。

析:《辰集中·木字部》《唐韵》先击切《集韵》《韵会》先的切《正韵》思积切,□音锡。《说文》破木也。《诗·齐风》析薪如之何,非斧不克。一曰折也。又分也。《书·尧典》厥民析。《孔安国传》丁壮就功,老弱分析也。又剖析。《晋·陶潜·移居诗》疑义相与析。又《史记·律书》寅曰析木。又国名。《书·禹贡》崐崘析支渠搜。又地名。析城,属冀州。又邑名。《左传·僖二十五年》秦取析矣。又《尸子》虹蜺为析翳。又《类篇》相支切,音斯。《周礼·天官·醢人》馈食之豆□析。又草名。张揖曰:析似燕麦。又平声。《唐韵》息黎切。《史记·五帝纪》析支、渠廀。《索隐》作鲜支、渠搜。鲜析音相近,古读鲜为斯。又息例切,音近赐。《后汉·西羌传》濵于赐支。〈注〉赐支者,禹贡所谓析支者也。考证:(《书·禹贡》析支渠搜西戎。)谨照原文改崐崘析支渠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