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嚼烂咽

细嚼烂咽,指吃东西嚼得很烂才咽下去。形容吃得很慢且少。

细嚼烂咽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ì jiáo làn yàn
成语简拼
XJLY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細嚼爛咽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吃东西嚼得很烂才咽下去。形容吃得很慢且少。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这当然需要时间,可是细嚼烂咽总比囫囵吞枣强得多。▼老舍《谈读书》

(2)…看着江涛。江涛把菜疙瘩一块一块地送到嘴头上,细嚼烂咽,品着滋味才吃哩。看见张嘉庆闲着筷子看着,就说:…——当代·梁斌红旗谱

(3)…『是锁井来的。』…——当代·梁斌《红旗谱》

成语造句

(1)本子的封面上写着“细嚼烂咽”几个大字。

(2)笨笨写不出成语“细嚼烂咽”的拼音。

(3)恒琪大哥哥给晕婷和静琼介绍了“细嚼烂咽”的历史典故

(4)土山镇寨徐中学的向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细嚼烂咽”。

(5)小顺不会写成语“细嚼烂咽”的最后一个字。

(6)这当然需要时间,可是细嚼烂咽总比囫囵吞枣强得多。见老舍《谈读书》。

(7)在去南岗瑶寨的火车上,虞老师给冰蔓和岱颖讲了『细嚼烂咽』的历史故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一百二回:『休要细嚼乱咽,饿的瘦了。』

分字解释

细:xì 1、<形>纤细,与『粗』相对。《图画》:『白描,以细笔钩勒形廓也。』2、<形>小;微小。《孔雀东南飞》:『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3、<形>声音轻微。《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4、<形>细腻;精致。司空图杏花》:『肌细分红脉,香浓破紫苞。』5、<形>仔细;详细。《促织》:『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6、<形>琐碎;琐屑。《晋书·刑法志》:『咸康之世,庾冰好为纠察,近于繁细。』[细谨] 小心谨慎;小心谨慎的言行。[细软] (1)纤细柔软。(2)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等贵重而又便于携带的财物。[细说] (1)详细地说。(2)小人的坏话;谗言。[细作] (1)间谍;暗探。(2)精巧的工艺制品。

嚼:1、[jiào] ――『倒嚼』(dǎojiào)即牛羊等动物的反刍。2、[jiáo] 〈动〉(1)(形声。从口,爵声。本义:以牙磨碎食物)(2)同本义。嚼,削也。――《释名》;嚼,噬嚼也。――《玉篇》。又如:嚼蜡(多指文章或讲话没有滋味,没有意思);嚼吞(咀嚼吞食);嚼咽(咀嚼吞咽);嚼头(经得起咀嚼的厚味(多用比喻义))(3)吃。如:嚼作(吃喝);嚼食(吃东西,吃喝);嚼啜(吃喝);嚼蔬(吃蔬菜度日,形容饮食粗劣)(4)剥蚀、蛀蚀、冲蚀或冰川侵蚀。水嚼沙洲树出根。――宋·真山民《朱溪涧》。(5)干杯。复嚼者,京都饮酒相强之辞也。――《续汉书·五行志》;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疆必灌之。――《史记》。(6)咬。如:嚼食(咬食);嚼啮(咬啮);嚼齿,嚼穿龈血(均形容愤恨已极之状)(7)比喻吃用。如:嚼本(坐吃本钱);嚼民(剥削人民)(8)乱说话。如:嚼蛆(骂人话。胡说八道);嚼说(议论,说三道四);嚼牙(说撮弄是非的话;爱挑锡或说别人的坏话)(9)吟赏,玩味。如:嚼羽(调弄音律;吟讨作赋);嚼味(咀嚼品味);嚼征(调弄音律)(10)唠叨。如:嚼念(絮聒,唠叨)。3、[jué] (1)义同『嚼(jiáo),用于某些复合词和成语。嚼,噬嚼也。――《玉篇》;咀啮曰嚼。――《通俗文》;牛曰齝。――《尔雅·释兽》。注:『食之已久,复出嚼之。』。又如:咀嚼;嚼血(嚼唇出血);过屠门而大嚼。

烂:làn 1、<形>食物因为熟透而变得酥软的状况。《吕氏春秋·本位》:『熟而不烂。』2、<形>被火烧伤;烫伤。《左忠毅公逸事》:『面额焦烂不可辨。』3、<动>腐烂;腐败。《左忠毅公逸事》:『国家之事糜烂至此。』4、<副>极;程度深。《范进中举》:『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5、<形>明亮;有光芒。《诗经·女曰鸡鸣》:『明星有烂。』《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咽:yān <名>喉咙。《汉书·息夫躬传》:『咽已绝,血从鼻耳出。』yàn<动>吞食。《汉书·苏建传》:『天雨雪,武卧齧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yè<形>声音阻塞而低微。《石壕吏》:『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细:《未集中·糸字部》《广韵》苏计切《集韵》《正韵》思计切,□音壻。《说文》作□。微也。《类篇》隷作细。《玉篇》小也。《书·旅獒》不矜细行。〈注〉轻忽小物。《左传·襄二十九年》其细已甚。〈注〉讥其烦碎。又《北史·源思礼传》何必大子细也。

嚼:《丑集上·口字部》《唐韵》才爵切《集韵》《韵会》《正韵》疾爵切,□音皭。《说文》本作噍,啮也。《玉篇》噬嚼也。《后汉·五行志》嚼复嚼者,京都饮酒相强之辞也。《集韵》或作□。又《唐韵》《集韵》才肖切《正韵》在笑切,□音诮。同噍。又《集韵》子肖切,音醮。义同。□详前噍字注。

烂:《巳集中·火字部》《广韵》《集韵》《韵会》□郞旰切,澜去声。《广韵》火熟。《扬子·方言》自河以北,赵魏之间,火熟曰烂。《左传·定三年》邾子自投于牀,废于鑪炭烂。又《广韵》明也。《诗·郑风》明星有烂。又《唐风》锦衾烂兮。又《大雅》烂其盈门。《史记·萧何世家赞》何之勳烂焉。《司马相如·子虚赋》明烂龙鳞。又《公羊传·僖十九年》鱼烂而亡。〈注〉鱼烂从内发。又《司马相如·上林赋》丽靡烂漫於前。〈注〉索隐曰:列女传云:桀造烂漫之乐。《广韵》本作爤。《集韵》与燗,炼□同。又《正韵》离闲切,音阑。《楚辞·九章》曾枝剡棘圆果搏兮,青黄亲糅文章烂兮。《韩愈·江汉诗》凄风结冲波,狐裘能御寒。终宵处幽室,华烛光烂烂。◎按集韵类篇别作□。亦作爤。

咽:《丑集上·口字部》《唐韵》乌前切《集韵》因连切《韵会》因莲切《正韵》因肩切,□音燕。《说文》嗌也。《玉篇》咽喉也。《韵会》医经云:咽者咽水,□者□气。《战国策》顿子曰:韩,天下之咽喉。《集韵》或作胭□□。又《礼·深衣》曲袷如矩以应方。〈疏〉古者方领,似今拥咽。又《集韵》萦悬切《韵会》幺悬切《正韵》萦圆切,□音渊。《集韵》本作□,引《诗》鼗鼓□□。或作咽。○按《诗·商颂》今本作渊。又《集韵》於巾切,音駰。《诗·鲁颂》鼓咽咽。〈传〉咽咽,鼓节也。《集韵》或作鼝□□,亦书作鼘。《六书故》渊渊咽咽,其声不同。渊渊状鼓声多而远,咽咽声近而□。味其声,可以知其义。又《广韵》於甸切。《集韵》《韵会》《正韵》伊甸切,□音晏。《广韵》本作咽,吞也。《孟子》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又《广韵》乌结切《集韵》《韵会》一结切,□音噎。《广韵》哽咽。《集韵》声塞也。《汉·陇头歌》陇头流水,鸣声幽咽。又塞也。《新序亲事》云霞充咽,则夺日月之明。又《广韵》同噎。详噎字注。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