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胞共气

同胞共气,喻指亲兄弟。《北齐书·孝昭帝纪》:『体道居宗,人雄之望,海内瞻仰,同胞共气,家国所凭。』

同胞共气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óng bāo gòng qì
成语注音
ㄊㄨㄙˊ ㄅㄠ ㄍㄨㄙˋ ㄑㄧˋ
成语简拼
TBGQ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同胞共氣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喻指亲兄弟。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相关成语

成语接龙

1、同胞共气→气壮如牛→牛骥共牢→牢骚满腹→腹心之患→患得患失→失惊倒怪→怪雨盲风→风行一世→世外桃源→源源而来→来者不拒→拒人千里→里出外进→进旅退旅→旅进旅退→退如山移→移风易俗→俗下文字→字字珠玉→玉减香消→消息灵通→通真达灵→灵心慧齿→齿弊舌存

2、同胞共气→气得志满→满纸空言→言方行圆→圆孔方木→木落归本→本乡本土→土崩鱼烂→烂若披锦→锦囊还矢→矢忠不二→二缶钟惑→惑世盗名→名下无虚→虚文缛节→节威反文→文房四士→士农工商→商彝周鼎→鼎新革故→故伎重演

3、同胞共气→气冲志定→定时炸弹→弹丸之地→地尽其利→利害得失→失惊打怪→怪力乱神→神不收舍→舍策追羊

4、同胞共气→气喘如牛→牛骥共牢→牢不可破→破壁飞去→去故纳新→新昏宴尔→尔虞我诈→诈痴不颠→颠簸不破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同胞共气,谓兄弟也。』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封面上写着“同胞共气”几个大字。

(2)春春写不出成语“同胞共气”的拼音。

(3)墨卿大哥哥给丹谵和女莺讲解了“同胞共气”的典故。

(4)小琤不会写成语“同胞共气”的最后一个字。

(5)忻城县中学的抄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同胞共气”。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北齐书·孝昭帝纪》:『体道居宗,人雄之望,海内瞻仰,同胞共气,家国所凭。』

分字解释

同胞

同胞:(1)同父母所生的:同胞兄弟;同胞姐妹。(2)同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

同:tóng 1、<形>相同;一样。《赤壁之战》:『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2、<形>同一。《殽之战》:『秦不哀我丧而伐吾同姓。』3、<动>一致;统一。《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4、<动>附和;随同。《答司马谏议书》:『士大夫多以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5、<动>参与;干预。《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6、<副>共同;一起。《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君与廉颇同列。』[同案] 明清时称同一年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学的秀才。[同寮] 一起任职的官吏,即『同僚』。[同年] (1)同岁;同年龄。(2)科举考试时代同科考中的人。(3)朋友。

胞:bāo(1)胞衣。(2)同胞的;嫡亲的:胞兄;胞妹;胞叔(父亲的胞弟)。

共:gòng 1、<动>共有;共用。《论语》:『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赤壁之战》:『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2、<副>共同;一起。《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3、<形>同样;一样。《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4、<介>跟;与。《祭妹文》:『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5、<连>和;与。《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6、<副>总共。《核舟记》:『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gōng 1、<形>通『恭』,恭敬。《左传·文公十八年》:『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2、<动>通『供』,供给;供应。《烛之武退秦师》:『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gǒng 1、<动>通『拱』,拱手,两手合在胸前,表示恭敬。《荀子·赋篇》:『圣人共手。』2、<动>环绕。又写作『拱』。《论语·为政》:『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气:qì 1、<名>云气;空气。《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龙虎,成五采。』《狱中杂记》:『屋极有窗以达气。』2、<名>气候;天气。《采草药》:『此地气之不同也。』3、<名>景象;景色。《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4、<名>气息;呼吸。《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5、<名>气味。《狱中杂记》:『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6、<名>中医指责的元气。《柳毅传》:『闻子之说,气血俱动。』7、<名>气势;气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又] 使气;任性;使性子。《周处》:『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8、<名>气节;志气。《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气。』

同:《丑集上·口字部》《唐韵》《正韵》徒红切《集韵》《韵会》徒东切,□音桐。《说文》合会也。《玉篇》共也。《广韵》①也。《易·同人》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书·益稷》敷同日奏罔功。又《广韵》齐也。《书·舜典》同律度量衡。《诗·小雅》我马既同。又聚也。《诗·小雅》兽之所同。〈传〉同犹聚也。又和也。《礼·礼运》是谓大同。〈注〉犹和也,平也。又《周礼·春官·大司乐》六律六同。〈注〉六律合阳声者,六同合阴声者。又《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注〉律以竹,同以铜。言助阳宣气,与之同也。又《周礼·春官·大宗伯》时见曰会,殷见曰同。《诗·小雅》赤芾金舄,会同有绎。又《周礼·地官·小司徒·井牧其田野注》司马法曰:十成为终,十终为同,同方百里。〈疏〉谓之为同者,取象震雷百里所闻同,故名百里为同也。又爵名。《书·顾命》上宗奉同瑁。〈注〉同,爵。瑁,圭也。又州名。《广韵》汉冯翊地有九龙泉,泉有九源,同为一流,因以名之。《韵会》后魏以沣水攸同名州。又《正韵》通也。《庄子·在宥篇》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注〉吕吉甫曰:空同之上,无物而大通之处也。又姓。《正字通》唐有同谷。又《卢仝诗》仝不仝,异不异,是谓大仝而小异。又通作童。《列子·黄帝篇》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又《释文》徒贡切,音洞。与詷同。《礼·祭统》铺筵设同几,为依神也。〈注〉同之言詷也。〈疏〉同之言詷也者,若单作同字,是齐同之同,非詷共之詷。若詷共之詷,则言旁作同。汉魏之时,字义如此,今则总为一字。又叶徒黄切,音唐。《□琳·答客难》六合咸熙,九州来同。倒载干戈,放马华阳。①字作北下□。考证:(司马法曰,成为终,终十为同。)谨照周礼注原文终十改十终。

胞:《未集下·肉字部》《广韵》匹交切《集韵》《韵会》《正韵》披交切,□音抛。《说文》儿生裹也。《博雅》人四月而胞。《庄子·外物篇》胞有重阆,心有天游。〈注〉胞,腹中胎。阆空旷也。《前汉·外戚传》善臧我儿胞。《师古注》音苞。谓胎之衣也。又《战国策》夫疠虽痈肿胞疾。又《广韵》布交切《集韵》《韵会》班交切,□音包。又《集韵》方鸠切,否平声。义□同。又《集韵》《韵会》□蒲交切。与庖同。肉吏也。《礼·祭统》夫祭有畀辉胞翟阍者。《庄子·庚桑楚》汤以胞人笼伊尹。《前汉·百官公卿表》胞人,都水均官三长丞。〈注〉胞与庖同。胞人,主掌宰割者也。又《五音集韵》匹貌切,音奅。面生气也。

共:《子集下·八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渠用切,蛩去声。《说文》同也。从廿卄。《徐曰》廿音入,二十共也,会意。《玉篇》同也,衆[音zhòng]也。《广韵》皆也。《增韵》合也,公也。《礼·王制》爵人于朝,与士共之。《史记·张释之传》法者,所与天下共也。又《唐韵》九容切《集韵》《韵会》居容切,□音恭。《前汉·王褒传》共惟秋法,五始之要。〈注〉服虔曰:共,敬也。师古曰:共,读曰恭。又姓。《氏族略》以国为氏。又地名。《诗·大雅》侵阮徂共。《韵会》阮国之地,在河内共城。又《集韵》古勇切《正韵》居竦切,□恭上声。《前汉·百官公卿表》垂作共工,利器用。〈注〉应劭曰:垂,臣名也。为共工,理百工之事。共读曰龚。又向也。《论语》居其所而衆[音zhòng]星共之。又姓。《前汉·匈奴传》太守共友。〈注〉师古曰:共友,太守姓名也。共读曰龚。又《集韵》《正韵》□居用切,恭去声。《左传·僖四年》敢不共给。《前汉·成帝纪》无共张繇役之劳。〈注〉师古曰:共音居用反,谓共具张设。又《律正志》共养三德为善。◎按,共给,共养,有平、去二音,音别义同,故《正韵》东、送二韵共供两存之。又《正韵》忌遇切,音具。《周礼·天官·内饔》掌共羞修□膴胖骨鱐,以待共膳。〈注〉掌共,共当为具。又《集韵》胡公切,音洪。共池,地名。《字汇》本作卄,象两手合持之形。今作共。考证:(《礼·王制》爵人于朝,与衆[音zhòng]共之。)谨照原文衆[音zhòng]改士。”

气:《辰集下·气字部》《唐韵》去既切《集韵》丘既切,□音炁。《说文》云气也。象形。一曰息也。或作气、炁。又与人物也。今作乞。又《玉篇》去乙切《广韵》去讫切《集韵》《类篇》欺讫切,□音乞。《博雅》求也。一曰取也。或省文作乞。《徐官·古今印史》气,小篆本作气。气为火所化,其出必炎上,故象炎上之形。凡求乞者必於上,因借为求乞字。气、乞本同一字也。后世隷楷以二字易混,乃省一笔以别之。又《六书正伪》气,俗用气,乃禀气之气。云气必用气。○按天地人物之气虽别,而气、气字义实同,分属则泥矣,《正伪》之说非是。(气)(古文)《唐韵》去既切《集韵》《韵会》《类篇》丘既切,□音气。《玉篇》□也,息也。《文子·守弱篇》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易·乾卦》同气相求。《系辞》精气为物。《礼·月令》孟春之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又《祭义》气也者,神之盛也。〈注〉气谓嘘吸出入者也。又天气曰元气。《后汉·明帝纪》升灵台,望元气。〈注〉元气,天气也。又阴阳曰二气。《太极图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又五气。《史记·五帝纪》炎帝修德振兵,治五气。〈注〉王肃曰:五气,五方之气。又《书·洪范·曰雨曰阳曰燠曰寒曰风注》雨木气,阳金气,燠火气,寒水气,风土气为五气。又《素问》寒热风燥湿,五气之聚也。寒生水,热生火,风生木,燥生金,湿生土。又六气。《左传·昭元年》六气:阴阳风雨晦明也。又《庄子·逍遥游》乗[音chéng]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注〉平旦为朝霞,日中为正阳,日入为飞泉,夜半为沆瀣,与天□地黄为六气。《王逸·楚辞注》《陵阳子明经》春食朝霞,日欲出时黄气也。秋食沦阴,日没已后赤黄气也。冬食沆瀣,北方夜半气也。夏食正阳,南方日中气也。幷[同并]天□地黄之气为六气。又年有二十四气。《内经》五日谓之□,三□谓之气。《书·正义》二十八宿,布於四方,随天转运,所以叙气节也。气节者,一岁三百六十五日有余,分为十二月,有二十四气,一为节气,谓月初也,一为中气,谓月半也,以彼迭见之星,叙此月之节气。又历家有□气法。《司马彪·续汉书》□气之法,为室三重,涂亹周密,布缇幔室中,以木为按,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上,以葭灰抑其内端,案正而□之。气所动者,其灰斯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又有望云气法。《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之祲象。〈注〉视日旁云气之色,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史记·天官书》云气有兽居上者胜。〈又〉日旁云气,人主象。〈又〉金宝之上皆有气,不可不察。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精华实息者吉,虚耗者凶。《邵谔·望气经》郁郁葱葱,隐隐隆隆,佳气也。绵绵绞绞,条条片片,兵气也。泽泽焰焰,女子气也。如藤蔓挂树者,宝气也。紫氛如楼者,玉气也。又道家有食气法。《参同契》食气鸣肠胃,吐正吸外邪。又以鼻触物亦曰气。《礼·少仪》执食饮者勿气。〈疏〉执尊长饮食,不鼻臭之也。又《唐韵》《集韵》□许既切。与饩、□□通。《说文》馈客刍米也。引《春秋传》齐人来气诸侯。又叶去讫切,音乞。《成公绥·啸赋》声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诸身,役心御气。又叶丘谒切,音朅。《嵆康·寒食散赋》当吐利之困患兮,守危殆而假气。喜乳哺之遂安兮,信衆[音zhòng]疾之日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