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土

天府之土,天府:天生的仓库;土:土地,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后专指四川。

天府之土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iān fǔ zhī tǔ
成语简拼
T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天府之土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天府:天生的仓库;土:土地,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后专指四川。

成语用法

作宾语;专指四川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天府之国

成语接龙

天府之土→土鸡瓦狗→狗窦大开→开国元老→老大无成→成年古代→代人捉刀→刀锯之余→余钱剩米→米粒之珠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奔奔写不出成语“天府之土”,因此期中考试才98分。

(2)草稿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天府之土”几个大字。

(3)红红不会写成语“天府之土”的最后一个字。

(4)栗矿中学的靖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天府之土”。

(5)芑良大哥哥给溶溶和晗满讲解了“天府之土”的典故。

(6)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分字解释

天府

天府:1、《周礼·春官·天府》:『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原为周官名,掌祖庙之守藏,后因称朝廷藏物之府库为天府。《荀子·大略》:『不知而问尧舜,无有而求天府。』2、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地势险要的地方。《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晋书·袁乔传》:『蜀土富实号称天府,昔诸葛武侯欲以抗衡中国。』

天:tiān 1、<名>天空。《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秋声赋》:『其容清明,天高日晶。』《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2、<名>天气;气候。《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3、<名>自然;本性。《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4、<名>古代人们想像中万事万物的主宰者。《殽之战》:『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子鱼论战》:『隘而不列,天赞我也。』《垓下之战》:『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5、<名>人们赖以生存的人物。《史记·郦食其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天道] (1)自然规律。(2)天气。[天府] 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地势险要的地方。[天光] 日光。天空的景象。[天理] (1)自然规律。(2)天然的组织结构。(3)宋代理学家称封建伦理道德。(4)上天主持的公道。[天伦] 天然伦次,指兄弟。后来泛指父子等天然的亲属关系。[天年] 自然寿命。[天书] (1)帝王的诏敕。(2)道家称元始天尊写的书。(3)比喻难认、难懂的书和文字。[天作之合] 天生的配偶。原指周文王娶大姒是天所配合,后来多用作祝颂婚姻美满之词。也用来表示关系密切、特殊。

府:fǔ 1、<名>国家收藏文书。《鸿门宴》:『籍吏民,封府库。』2、<名>官府;衙署。《出师表》:『官中府中,俱为一体。』3、<名>官僚贵族的住宅或尊称别人的住宅。《林黛玉进贾府》:『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4、<名>行政区划名,唐宋大州称府,元明清大抵府领州,州领县。《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之:zhī 1、<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土:tǔ 1、<名>泥土。《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名>土地。《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3、<名>国土;领土;乡土。《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4、<形>本地的;当地的。《柳敬亭传》:『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5、<名>地方。《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土地] (1)田地。(2)领土。(3)土地神。

天:《丑集下·大字部》兲《唐韵》《正韵》他前切《集韵》《韵会》他年切,□腆平声。《说文》颠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镇也,居高理下,为物镇也。《易·说卦》乾为天。《礼·礼运》天秉阳,垂日星。荀子曰:天无实形,地之上至虚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别无天。《程子遗书》天之苍苍,岂是天之形。视下亦复如是。《张子正蒙》天左旋,处其中者顺之,少迟则反右矣。《朱子·语类》离骚有九天之说,诸家妄解云有九天。据某观之,只是九重。盖天运行有许多重数,里面重数较软,在外则渐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里转得愈紧矣。○按天形如卵白。细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处确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后九重便成硬殻。可见朱子体象造化之妙。今西洋历说,天一层缓似一层,此七政退旋,所以有迟速也。又星名。《尔雅·释天》天,根氐也。《周语》天根见而水涸。又古帝号。葛天氏,见《疏仡纪》。又神名。《山海经》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乃以乳为目,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陶潜诗》□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兽名,非。又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后四野,无晴日,曰漏天。《杜甫诗》地近漏天终岁雨。又山名。《九州要记》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黄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注〉天山,即祁连山。又天,乐名。钧天广乐,见《史记·赵世家》。又署名。《唐六典》内阁惟秘书阁,宏壮曰木天。今翰林院称木天署。又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又髡□。《易·暌□》其人天且劓。又姓。汉长社令天高。见《姓苑》。○按先韵,古与真文通,故天字皆从铁因反。考之经史皆然,惟《易》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与庚青通耳。《正字通》谓,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论颇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府:《寅集下·广字部》《唐韵》方矩切《集韵》《韵会》匪父切,□音甫。《说文》文书藏也。《周礼·天官》府六人。〈注〉治藏,史掌书者。〈又〉宰夫八职,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注〉治藏,藏文书,若今起文书草也。又《玉篇》府,聚也。藏,货也。《书·大禹谟》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疏〉水火木金土五材,兼以谷为六府。《礼·曲礼》在府言府,在库言库。〈注〉府谓宝藏财贿之处也。又掌财币之官皆曰府。《周礼·天官》大府,玉府,内府,外府。又《地官》泉府。又《春官》天府。《前汉·食货志》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注〉皆掌财币之官,故云九府。又《百官公卿表》少府掌山海地泽之税,以给共养。又《广韵》府,官府,公卿牧守道德之所聚也。《前汉·赵禹传》文深不可居大府。《蜀志·诸葛亮传》开府治事。又《韵会》唐制,为大州曰府。《唐书·地理志》州府三百五十八。又《韵会》州名。汉属太原,魏置岚州,后唐立府州。《前汉·礼乐志》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又姓。《风俗通》汉有司徒掾府悝。又与腑通。《周礼·天官·疾医疏》六府,胃小肠大肠膀胱胆三焦,以其受盛,故谓之为府。又《春官·天府疏》在人身中,饮食所聚,谓之六府。又与俯通。《列子·周穆王篇》王府而视之。

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土:《丑集中·土字部》《唐韵》《正韵》他鲁切《集韵》《韵会》统五切,□吐上声。五行之一。《说文》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土物出形也。《易·离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书·禹贡》冀州厥土惟白壤,兖州厥土黑坟,青州厥土白坟,徐州厥土赤埴坟,扬州荆州厥土惟涂泥,豫州厥土惟壤下土坟垆,梁州厥土青黎,雍州厥土惟黄壤。又《书·禹贡》徐州厥贡惟土五色。〈注〉诸侯受命,各锡以方色土,建大社于国中,一曰冢土。《诗·大雅》乃立冢土。又后土,取厚载之义。共工氏子句龙为后土,位在中央,主於四季各十八日。《礼·月令》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黄帝,其神后土。《周礼·冬官考工记》土以黄,其象方。又星土,星所主土。《周礼·春官》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又度也。土圭之土训度。详圭字注。又业也。《皇极经世》独夫以百亩为土,大夫以百里为土,诸侯以四境为土,天子以九州为土,仲尼以万世为土。又星名,一曰镇星。《汉书》作填。详填字注。又地名。《春秋·僖二十八年》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盟于践土。〈注〉郑地。又姓。句龙为后土,子孙为氏。又《广韵》《正韵》徒古切《集韵》《韵会》动五切,□音杜。《扬子·方言》东齐谓根曰土,非专指桑根白皮。《郭璞注》《方言》引《诗》作桑土,非。又《集韵》《韵会》《正韵》□董五切,音覩。圜土,狱城也。《周礼·秋官》以圜土聚敎罢民。又《介之推龙蛇歌》五蛇从之,周流天下。龙反其渊,安其壤土。下音户,尸土俱在姥韵。《字汇》作叶音,非。又《集韵》丑下切,音姹。土苴,不真物。一曰查滓,粪草糟粕之类。又《字汇补》同都切,音徒。土门,北方之族。门音瞒。见周书异域传。考证:(《说文》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物出形也。)谨照原文物出上增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