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

天府之国,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后专指四川。

天府之国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iān fǔ zhī guó
成语注音
ㄊㄧㄢ ㄈㄨˇ ㄓㄧ ㄍㄨㄛˊ
成语简拼
TFZG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天府之國
成语谜语
四川
成语英文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后专指四川。

成语用法

作宾语;专指四川

相关成语

近义词

鱼米之乡、洞天福地、世外桃源、天府之土

反义词

不毛之地

成语接龙

1、天府之国→国仇家恨→恨之入骨→骨肉离散→散马休牛→牛蹄中鱼→鱼帛狐篝→篝火狐鸣→鸣金收兵→兵车之会→会道能说→说白道黑→黑地昏天→天南海北→北窗高卧→卧榻之侧→侧目而视→视丹如绿→绿林强盗→盗名暗世→世外桃源→源源不断→断珪缺璧→璧坐玑驰→驰魂宕魄

2、天府之国→国尔忘家→家散人亡→亡国破家→家徒四壁→壁垒森严→严阵以待→待时守分→分香卖履→履险蹈危→危言正色→色仁行违→违时絶俗→俗下文字→字顺文从→从长计较→较短絜长→长此以往→往古来今→今月古月→月朗星稀→稀世之宝→宝刀不老→老羞变怒→怒气冲天

3、天府之国→国尔忘家→家至人说→说黄道黑→黑地昏天→天夺之魄→魄散魂消→消息盈虚→虚有其表→表里为奸→奸掳烧杀→杀一砺百→百里异习→习非成俗→俗下文字→字顺文从→从风而服→服低做小→小往大来→来日方长→长相思守→守先待后→后生小子→子子孙孙→孙康映雪

4、天府之国→国耳忘家→家给民足→足趼舌敝→敝鼓丧豚→豚蹄穰田→田翁野老→老成练达→达权知变→变动不居→居官守法→法不徇情→情投意和→和风丽日→日许多时→时不可失→失精落彩→彩衣娱亲→亲仁善邻→邻女詈人→人多势众→众口一词→词不达意→意气相得→得婿如龙

5、天府之国→国富兵强→强干弱枝→枝源派本→本末倒置→置水之清→清新俊逸→逸尘断鞅→鞅鞅不乐→乐道好古→古色古香→香象絶流→流脍人口→口不二价→价等连城→城下之盟→盟山誓海→海市蜃楼→楼船箫鼓→鼓旗相当→当场出彩→彩凤随鸦→鸦巢生凤→凤狂龙躁→躁人之死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成语造句

(1)成都五星实业公司地处于美丽富饶、风景迷人的天府之国成都。

(2)江陵二中的释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天府之国”。

(3)娇娇不会写成语“天府之国”的最后一个字。

(4)精选天府之国优质原料,采用盈棚技术精工制作。

(5)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天府之国”几个大字。

(6)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7)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已经成为一片投资兴业的“热土”,蕴藏着无限商机,迸发出更加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8)岷江上游是成都平原最主要的供水来源,被称为是“天府之国”生命的源泉。

(9)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

(10)四川地处中国的腹地,广袤的成都平原水美田沃,古来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11)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12)天府之国——四川,这个四水泽川盆地的里,个个雄险幽奇,秀冠中华的自然奇观让它玉山金水,蕴宝含英;

(13)天府之国四川省的军阀感到农民不满的压力,也叫嚷要削减由长江水路运给陷于困境的蒋军的大米供应。

(14)天府之国四川是中国炭化乌木最集中的地方,其材质和数量堪称神州之最,是极其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

(15)我们诚挚的邀请您来天府之国成都与我们共同度过一个关于飞盘与激情的周末。

(16)小楚写不出成语“天府之国”,因此期中考试只有98分。

(17)小女子来自天府之国四川,希望来到技能交换网上面交换我们互相希望学习到的技能,新手到来,多多指教!

(18)以都江堰为首的水利设施建设,减少了川西平原的水患,更对蜀地起到灌溉的作用,使其成为“天府之国”。

(19)亿享大哥哥给可芸和韵岚讲解了“天府之国”的典故。

(20)这许许多多场的出现,当然得益于“天府之国”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饶的物产。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苏秦到秦国去游说秦惠王实行连横的主张,他对秦惠王说:『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真是天府之国……』秦惠王不为所动

分字解释

天府

天府:1、《周礼·春官·天府》:『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原为周官名,掌祖庙之守藏,后因称朝廷藏物之府库为天府。《荀子·大略》:『不知而问尧舜,无有而求天府。』2、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地势险要的地方。《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晋书·袁乔传》:『蜀土富实号称天府,昔诸葛武侯欲以抗衡中国。』

天:tiān 1、<名>天空。《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秋声赋》:『其容清明,天高日晶。』《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2、<名>天气;气候。《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3、<名>自然;本性。《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4、<名>古代人们想像中万事万物的主宰者。《殽之战》:『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子鱼论战》:『隘而不列,天赞我也。』《垓下之战》:『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5、<名>人们赖以生存的人物。《史记·郦食其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天道] (1)自然规律。(2)天气。[天府] 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地势险要的地方。[天光] 日光。天空的景象。[天理] (1)自然规律。(2)天然的组织结构。(3)宋代理学家称封建伦理道德。(4)上天主持的公道。[天伦] 天然伦次,指兄弟。后来泛指父子等天然的亲属关系。[天年] 自然寿命。[天书] (1)帝王的诏敕。(2)道家称元始天尊写的书。(3)比喻难认、难懂的书和文字。[天作之合] 天生的配偶。原指周文王娶大姒是天所配合,后来多用作祝颂婚姻美满之词。也用来表示关系密切、特殊。

府:fǔ 1、<名>国家收藏文书。《鸿门宴》:『籍吏民,封府库。』2、<名>官府;衙署。《出师表》:『官中府中,俱为一体。』3、<名>官僚贵族的住宅或尊称别人的住宅。《林黛玉进贾府》:『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4、<名>行政区划名,唐宋大州称府,元明清大抵府领州,州领县。《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之:zhī 1、<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国:guó 1、<名>国家。《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2、<名>周代诸侯国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寡人之于国也》:『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用心者。』3、<名>国都;京都。《殽之战》:『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岳阳楼记》:『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4、<名>地方;地域。《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天:《丑集下·大字部》兲《唐韵》《正韵》他前切《集韵》《韵会》他年切,□腆平声。《说文》颠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镇也,居高理下,为物镇也。《易·说卦》乾为天。《礼·礼运》天秉阳,垂日星。荀子曰:天无实形,地之上至虚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别无天。《程子遗书》天之苍苍,岂是天之形。视下亦复如是。《张子正蒙》天左旋,处其中者顺之,少迟则反右矣。《朱子·语类》离骚有九天之说,诸家妄解云有九天。据某观之,只是九重。盖天运行有许多重数,里面重数较软,在外则渐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里转得愈紧矣。○按天形如卵白。细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处确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后九重便成硬殻。可见朱子体象造化之妙。今西洋历说,天一层缓似一层,此七政退旋,所以有迟速也。又星名。《尔雅·释天》天,根氐也。《周语》天根见而水涸。又古帝号。葛天氏,见《疏仡纪》。又神名。《山海经》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乃以乳为目,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陶潜诗》□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兽名,非。又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后四野,无晴日,曰漏天。《杜甫诗》地近漏天终岁雨。又山名。《九州要记》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黄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注〉天山,即祁连山。又天,乐名。钧天广乐,见《史记·赵世家》。又署名。《唐六典》内阁惟秘书阁,宏壮曰木天。今翰林院称木天署。又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又髡□。《易·暌□》其人天且劓。又姓。汉长社令天高。见《姓苑》。○按先韵,古与真文通,故天字皆从铁因反。考之经史皆然,惟《易》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与庚青通耳。《正字通》谓,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论颇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府:《寅集下·广字部》《唐韵》方矩切《集韵》《韵会》匪父切,□音甫。《说文》文书藏也。《周礼·天官》府六人。〈注〉治藏,史掌书者。〈又〉宰夫八职,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注〉治藏,藏文书,若今起文书草也。又《玉篇》府,聚也。藏,货也。《书·大禹谟》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疏〉水火木金土五材,兼以谷为六府。《礼·曲礼》在府言府,在库言库。〈注〉府谓宝藏财贿之处也。又掌财币之官皆曰府。《周礼·天官》大府,玉府,内府,外府。又《地官》泉府。又《春官》天府。《前汉·食货志》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注〉皆掌财币之官,故云九府。又《百官公卿表》少府掌山海地泽之税,以给共养。又《广韵》府,官府,公卿牧守道德之所聚也。《前汉·赵禹传》文深不可居大府。《蜀志·诸葛亮传》开府治事。又《韵会》唐制,为大州曰府。《唐书·地理志》州府三百五十八。又《韵会》州名。汉属太原,魏置岚州,后唐立府州。《前汉·礼乐志》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又姓。《风俗通》汉有司徒掾府悝。又与腑通。《周礼·天官·疾医疏》六府,胃小肠大肠膀胱胆三焦,以其受盛,故谓之为府。又《春官·天府疏》在人身中,饮食所聚,谓之六府。又与俯通。《列子·周穆王篇》王府而视之。

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国:《丑集上·囗字部》(古文)囗囶圀《唐韵》古或切《集韵》骨或切,□觥入声。《说文》邦也。《周礼·夏官·量人》掌建国之法,以分国为九州。又《冬官·考工记》匠人营国,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礼·王制》五国以为属,十国以为连,二十国以为卒,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孟子》大国,地方百里,次国,地方七十里,小国,地方五十里。又《周礼·地官·掌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注〉山国多山者,土国平地也,泽国多水者。又灭人之国曰胜国。《左传注》胜国者,绝其社稷,有其土地也。又九州之外曰外国。亦曰绝国。《后汉·班超传》君侯在外国三十余年。〈又〉远处绝国。又两国相距曰敌国。《孟子》敌国不相征也。又外国来附者曰属国。《李陵·答苏武书》闻子之归位,不过典属国。〈注〉典,掌也。即掌属国之事者。又城郭国,行国。《宋程大昌备北边对》汉西域诸国,有城郭国,有行国。城郭国,筑城为守者,行国不立城,以马上为国也。又姓。《姓苑》太公之后。齐有国氏,世为上卿,宋有国卿。又囯,《正字通》俗国字。囻,同国,民国期间俗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