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指周围布置了重重埋伏。

十面埋伏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í miàn mái fú
成语注音
ㄕㄧˊ ㄇㄧㄢˋ ㄇㄞˊ ㄈㄨˊ
成语简拼
SMMF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十靣埋伏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指周围布置了重重埋伏。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

相关成语

近义词

腹背受敌、四面楚歌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操与诸将商议破绍之策,程昱献十面埋伏之计。▼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2)…大腿,道:『那我知道。《萧何月下追韩信》、《十面埋伏》、《霸王别虞姬》,那些戏文里都是有的。』苏荃道…——当代·金庸《鹿鼎记》

(3)…;南败楚兵 二十万,杀了名将龙且;九里山排下十面埋伏,杀尽楚兵;又遣六将,逼死项王于乌江渡口。造下十…——明·冯梦龙《喻世明言》

(4)…寡不敌众,弱不敌强。韩信九里山排下绝机阵,十面埋伏,杀尽楚兵百万,战将千员,逼得项王匹马单枪,逃至…——明·冯梦龙《喻世明言》

成语造句

(1)《千里走单骑》,甚至2004年执导的《十面埋伏》也是一样。

(2)从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开始,中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制造了包括《十面埋伏》、《无极》、《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在内的五部“大片”。

(3)大姐派我来了结此事-----《十面埋伏》。

(4)练习本的第三页赫然是“十面埋伏”几个大字。

(5)面对全球化挑战,张艺谋采取了“以大搏大”、跨界出征的策略,先后打造了武侠巨片《英雄》和《十面埋伏》。

(6)茗茗不会写成语“十面埋伏”的最后一个字。

(7)四组不同的中国奥运会运动员把他十面埋伏。

(8)我们设下十面埋伏,专等敌人自投罗网。

(9)小楚写不出成语“十面埋伏”的拼音。

(10)轩竹叔叔给兔娴和林卢介绍了“十面埋伏”的成语故事。

(11)寨前中学的景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十面埋伏”。

(12)蜘蛛是名声在外的猎手了,它们要么在黏黏的蛛网上守株待兔,要么躲在叶子之类的东西后面搞十面埋伏。

(13)她所演奏的这首〈十面埋伏〉,听来真像有千军万马互相廝杀。

(14)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

(15)在去往宜阳县赵保乡东赵初中的路途中,一洛大哥哥给哲妮和堇颖介绍了『十面埋伏』的历史典故

(16)失败乃成功之母,楚汉之争,刘邦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终于在垓下一战,十面埋伏,将项羽打败。

(17)原来今次用此十面埋伏之计,都是吴用机谋布置,杀得童贯胆寒心碎,梦里也怕,大军三停折了二停。

(18)韩信九里山排下绝机阵,十面埋伏,杀尽楚兵百万,战将千员,逼得项王匹马单枪,逃至乌江口,自刎而亡。

(19)在去牡丹区吕陵镇中心初级中学之前,向炎哥哥给佳操与诸将商议破绍之策,程昱献十面埋伏之计。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从今后跳出了九重围子连环寨,脱离了十面埋伏大会垓。』

成语故事

楚汉相争时期,汉王刘邦重用淮阴人韩信,先后活捉魏王豹、赵王歇、燕王藏荼、齐王田广。他被刘邦封为齐王后率30万大军和彭越的军队会师,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战术,逼使项羽在乌江自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分字解释

埋伏

埋伏:[máifu] (1)在敌人可能活动的地方秘密布置兵力,伺机出击。埋伏兵马。(2)潜伏。埋伏着失败的因素。

十:shí 1、<数>十。2、<数>泛指数目大。《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3、<数>十倍。《谋攻》:『十则围之,五则攻之。』4、<数>十分之……《陈涉世家》:『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面:miàn 1、<名>脸。《彭祖面长》:『不敢笑陛下,实笑彭祖面长。』2、<动>面向;面对着。《愚公移山》:『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3、<副>当面。《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4、<名>方位;方面。《垓下之战》:『闻汉军四面皆楚歌。』5、<名>平面;表面。《活板》:『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6、<量>《宋书·何承天传》:『上又赐银筝一面。』[面壁] (1)面对墙壁静坐,常表示不介意或无所用心。(2)佛教指修行。[面墙] 喻不学,如面向墙面而一无所见。[面首] 本指壮美的男子,引申为妇人的男妾、男宠。

埋:mái 1、<动>埋藏;掩埋。《病梅馆记》:『毁其盆,悉埋于地。』2、<动>埋葬。《祭妹文》:『汝死我葬,我死谁埋?』3、<动>隐没。王安石《阴山画虎图》:『胡天朔漠杀气高,烟云万里埋弓刀。』mán<动>责备;埋怨。《西游记》:『埋怨行者是一个急猴子。』[埋轮] (1)把车轮埋在地下,表示坚守不退。(2)表示不畏权贵,敢于检举。(3)指月落。[埋玉] 结才华出众者逝世哀悼。

伏:fú 1、<动>趴。《廉颇蔺相如列传》:『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2、<动>俯伏。《陈情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3、<动>埋伏。《孙膑减灶》:『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4、<名>伏兵。《曹刿论战》:『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5、<动>隐蔽,隐藏。《老子》:『福兮祸所伏。』6、<动>降低;低落。韩愈《南海神庙碑》:『日光穿漏,伏波不兴。』7、<动>保持;怀。《离骚》:『伏清白以死直兮。』8、<动>居处;居住。《左传·定公四年》:『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9、<动>佩服;敬佩。通『服』。《史记·垓下之战》:『骑皆伏曰:「如大王言」。』[又] 动使动。使……佩服。《唐翁猎虎》:『《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信夫。』10、<动>制伏。『降龙伏虎。』11、<动>受到(应得的惩罚)。《三国志·吴主传》:『后壹奸罪发露伏诛。』12、<名>伏天。《汉书·东方朔传》:『伏日,诏赐从官肉。』[伏惟] 俯伏思量。下对上的敬词。《孔雀东南飞》:『伏启阿母。』

十:《子集下·十字部》《唐韵》《韵会》是执切《集韵》寔入切《正韵》寔执切,□音拾。《说文》十,数之具也。一为东西,丨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具矣。易,数生于一,成于十。《易·系辞》天九地十。《前汉·韩安国传》利不十者,不易业。又通作什。《孟子》或相什百。《前汉·谷永传》天所不飨,什倍於前。《枚乗[音chéng]传》此其与秦地相什,而功相百。又《韵会》令官文书借作拾。又《陆游老学庵笔记》转平声,可读为谌。白乐天诗:绿浪东西南北路,红栏三百九十桥。宋文安公宫词:三十六所春宫馆,一一香风送管弦。鼂以道诗:烦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感遇诗。

面:《戌集中·面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弥箭切,音偭。《说文》本作□,颜前也。从□,象人面形。《书·益稷》汝无面从,退有后言。又见也。《礼·曲礼》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注〉反言面者,从外来,宜知亲之颜色安否。《仪礼·聘礼》□者出请事,賔面如觌币。〈注〉面,亦见也。《周礼·秋官·司仪》私面。〈注〉私觌也。又向也。《书·周官》不学墙面。〈疏〉人而不学,如面向墙。《礼·曲礼》天子当依而立,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觐。又《玉藻》唯君面尊。〈注〉面,犹乡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面朝后市。又《广韵》前也。《仪礼·士冠礼》覆之面叶。〈注〉面,前也。又《韵会》方面,当四方之一面也。《书·顾命》大辂在賔阶面,缀辂在阼阶面。《周礼·冬官考工记》或审曲面势。〈注〉审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势之宜。《史记·留侯世家》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又《韵会》相背曰面。《史记·项羽纪》马童面之。〈注〉如淳曰:面,不正视也。《前汉·项羽传注》师古曰:如淳说非也。面谓背之,不面向也。面缚亦谓反背而缚之,杜元凯以为但见其面,非也。又《前汉·张敞传》自以便面拊马。〈注〉师古曰:便面,扇之类也。亦曰屛面。考证:(《说文》本作□,颜前也。从自)谨照原文自改□。

埋:《丑集中·土字部》《唐韵》莫皆切《集韵》《韵会》《正韵》谟皆切,□音霾。《释名》葬不如礼曰埋痗也。趋使痗腐而已。又藏也。《左传·昭十三年》埋璧于太室之庭。《后汉·张纲传》汉安元年,遣八使循行风俗,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亭。又叶吕支切,音离。《左传·莱人歌》景公死乎,不与埋。三军之事乎,不与谋。师乎师乎,何党之乎。《说文》本作薶。俗作埋。《周礼》省作狸。

伏:《子集中·人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房六切,音服。偃也。《礼·曲礼》寝毋伏。又《广韵》匿藏也。《书·大禹谟》嘉言罔攸伏。《诗·小雅》潜虽伏矣。《史记·乐书》羽者妪伏,毛者孕鬻。《前汉·赵广汉传》发奸摘伏如神。又屈服也。《左传·隐十一年》许既伏其罪矣。又三伏。《史记·秦本记》秦德公二年初伏。〈注〉六月三伏之节。始自秦德公。周时无伏。《释名》伏者,金气伏藏之日也。金畏火,故三伏皆庚。四气代谢,皆以相生。至立秋以金代火,故庚日必伏。〈注〉夏至后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又姓。汉有伏胜,伏隆。《氏族博考》伏宓同出伏羲氏。汉伏生,晋书作宓生。又乞伏,外国姓。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扶富切,浮去声。禽覆卵也。《古今注》燕伏戊己。《前汉·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雄鸡伏子。又《集韵》鼻墨切。与匐通。《史记·范雎传》膝行蒲伏。又叶必正切,音壁。《贾谊·鵩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考证:(《左传·隐十一年》既伏其罪矣。)谨照原文既字上增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