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暴讨逆

诛暴讨逆,诛:讨伐。讨伐凶暴、叛逆之人。

诛暴讨逆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ū bào tǎo nì
成语注音
ㄓㄨ ㄅㄠˋ ㄊㄠˇ ㄋㄧˋ
成语简拼
ZBTN
感情色彩
褒义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誅暴討逆
成语英文
wipe out the evil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诛:讨伐。讨伐凶暴、叛逆之人。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英雄

相关成语

近义词

诛凶殄逆、诛凶讨逆

成语接龙

1、诛暴讨逆→逆阪走丸→丸泥封关→关门落闩→闩门闭户→户枢不蠹→蠹国害民→民怨沸腾→腾云驾雾→雾集云合→合浦还珠→珠圆玉洁→洁身自守→守道安贫→贫贱之交→交淡若水→水陆毕陈→陈言肤词→词严义密→密云不雨→雨散云飞→飞苍走黄→黄麻紫书→书香世家→家常便饭

2、诛暴讨逆→逆道乱常→常年累月→月下花前→前挽后推→推三阻四→四海鼎沸→沸反盈天→天理难容→容膝之地→地主之谊→谊切苔岑→岑楼齐末→末节细行→行间字里→里外夹攻→攻苦食啖→啖以重利→利令智昏→昏昏沉沉→沉郁顿挫→挫骨扬灰→灰头土脸→脸红耳赤→赤口烧城

3、诛暴讨逆→逆道乱常→常年累月→月值年灾→灾难深重→重纰貤缪→缪力同心→心手相忘→忘乎其形→形单影只→只鸡斗酒→酒緑灯红→红炉点雪→雪窖冰天→天罗地网→网开三面→面红面緑→緑叶成阴→阴凝坚冰→冰天雪地→地动山摇→摇鹅毛扇→扇枕温席→席卷天下→下笔有神

4、诛暴讨逆→逆风恶浪→浪子宰相→相提而论→论黄数黑→黑风孽海→海沸河翻→翻陈出新→新人新事→事宽即圆→圆木警枕→枕典席文→文恬武嬉→嬉笑怒骂→骂不绝口→口诵心维→维民所止→止沸益薪→薪桂米珠→珠窗网户→户曹参军→军令如山→山包海容→容头过身→身强力壮

5、诛暴讨逆→逆行倒施→施而不费→费力劳心→心花怒发→发策决科→科头徒跣→跣足科头→头昏目晕→晕头转向→向天而唾→唾面自干→干脆利落→落落大方→方骖[音cān]并路→路断人稀→稀世之宝→宝马香车→车无退表→表里相应→应机立断→断纸馀墨→墨守成规→规矩钩绳→绳厥祖武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诛暴讨逆”几个大字。

(2)宏大爷给小猫和蕾蕾讲了“诛暴讨逆”的成语典故。

(3)虹虹写不出成语“诛暴讨逆”,因此期中考试仅98分。

(4)菁菁不会写成语“诛暴讨逆”的最后一个字。

(5)莆田第五中学的汗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诛暴讨逆”。

(6)他凭着一身武艺,诛暴讨逆深得百姓拥戴。

(7)去东升镇坦背初级中学的车上,启宸大哥哥给洳霖和红嫣讲解了『诛暴讨逆』的典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军》:『治军之政,谓治边境之事,匡救大乱道,以威武为政,诛暴讨逆,所以存国家安社稷之计。』

分字解释

诛:zhū 1、<动>要求;索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2、<动>责备;谴责。《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3、<动>征伐;讨伐。《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4、<动>惩罚。《荀子·富国》:『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5、<动>杀。《鸿门宴》:『立诛杀曹无伤。』[又] 被杀死。《六国论》:『洎牧以谗诛。』[诛求] 勒索。[诛愚] 愚昧迟钝。

暴:bào 1、<形>又猛又急;突然。《狼》:『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察今》:『雍水暴益,荆人弗知。』2、<形>凶残。《陈涉世家》:『伐无道,诛暴秦。』3、<动>欺凌;损害。《周处》:『并皆暴犯百姓。』4、<形>急躁;暴躁。《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pù 1、<动>晒,后作『曝』。《劝学》:『虽又槁暴,不复挺者。』2、<动>暴露。《六国论》:『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讨:tǎo 1、<动>声讨。《左传·宣公二年》:『亡不越竟,反不讨贼。』2、<动>讨伐;征伐。《出师表》:『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3、<动>惩治;处罚。《殽之战》:『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4、<动>探讨;探求。《谭嗣同》:『讨论天下事。』5、<动>谋取;索取。《水浒传》:『当初不曾得他一文,如今那讨钱来还他?』6、<动>请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7、<动>招惹;引起。《水浒传》:『没有讨别人疑心做甚么?』8、<动>娶。《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我家相公要讨一房侧室。』[讨伐] 兴师问罪;出兵征伐。[讨论] 探讨评论。

逆:nì 1、<动>迎;迎接。《国语·晋语》:『吕甥逆君于泰。』[又] 迎敌;迎战。《赤壁之战》:『将兵与操并力逆操。』2、<动>预先;预料。《孔雀东南飞》:『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3、<动>不服从;违背。《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4、<名>叛逆;骚乱者。《<指南录>后序》:『数吕师孟叔侄为逆。』[逆计] (1)谋反。(2)预测。[逆鳞] 古谓龙的喉下有逆鳞,如被触摸,则必杀人。后因谓臣下直谏触犯君主为『逆鳞』。[逆旅] 客舍;旅舍。[逆诈] 事先即猜疑别人存心欺诈。

诛:《酉集上·言字部》《唐韵》陟输切《集韵》《韵会》追输切,□音株。《说文》讨也。《广雅》杀也。《书·胤征》以干先王之诛。《礼·月令》诘诛暴慢。〈注〉诛者,戮其人。《前汉·□法志》征暴诛悖,治之威也。《庄子·庚桑楚》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为不善乎幽暗之中者,鬼得而诛之。又《释名》罪及余人曰诛。诛,株也。如株木根,枝叶尽落也。《周礼·秋官·司烜氏》军旅修火禁,邦若屋诛,则为明竁焉。〈注〉郑司农云:屋诛,谓夷三族。又《易·亲卦》明夷诛也。〈注〉诛,伤也。又《晋语》小国敖,大国袭焉,曰诛。又《玉篇》罚也。《礼·曲礼》以足蹙路马刍有诛,齿路马有诛。〈注〉诛,罚也。又《类篇》责也。《左传·襄三十一年》诛求无时。〈注〉诛,责也。《周礼·天官·大宰》诛以驭其过。〈疏〉人有过失,非故为之者,则以言语责让之。又翦除也。《晋语》故以惠诛怨。〈注〉诛,除也。《楚辞·卜居》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诗》傍此烟霞茅可诛。《正字通》翦茅为屋。借用诛字。又叶之由切,音周。《华核·自责文》不敢违敕,惧速罪诛,冒承诏命,魂逝形留。又叶株遇切,株去声。《蔡邕·释诲》下获熏胥之辜,高受灭家之诛,前车已覆,袭轨而骛。考证:(《周礼·秋官·司烜氏》〈注〉郑司农云:屋诛,为夷三族。)谨照原文为改谓。

暴:《辰集上·日字部》《唐韵》《集韵》《韵会》薄报切《正韵》蒲报切,□音菢。《说文》曦也。《书·泰誓》敢行暴虐。〈传〉敢行酷暴,虐杀无辜。又《礼·王制》田不以礼,曰暴天物。〈疏〉是暴害天之所生之物。又《周礼·秋官·禁暴氏疏》禁民不得相陵暴。又《诗·邶风》终风且暴。〈传〉暴,疾也。〈疏〉大风暴起也。又《诗·郑风》□裼暴虎。〈传〉空手以搏之。又《荀子·富国篇》暴暴如丘山。〈注〉暴暴,卒起之貌。又《史记·项羽纪》何兴之暴也。《博雅》暴,猝也。又《管子·乗[音chéng]马篇》方六里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又〉十家而连,五连而暴。又地名。《左传·文八年》公子遂会雒戎,盟于暴。〈注〉暴,郑地。又姓。《前汉·隽不疑传》暴胜之为直指使者。又《广韵》蒲木切《集韵》《韵会》《正韵》步木切,□音仆。日乾也。俗作曝。《小尔雅》暴,晒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氏》书暴诸日。《孟子》一日暴之。《荀子·富国篇》声名足以暴炙之。又《孟子》暴之於民,而民受之。《朱注》暴,显也。又《后汉·窦融传》皆近事暴着。〈注〉暴,露也。又《集韵》北角切,音剥。《尔雅·释诂》毗刘,暴乐也。〈疏〉木枝叶稀疎不均为暴乐。又白各切,音泊。又备沃切,音雹。义□同。又弼角切,音雹。藃暴,乾桡也。又□或作暴,坟起也。又《韵补》叶蒲故切。《易林》仁政不暴,凤皇来戊。四时顺节,民安其处。藃字原从蒿从攵作。

讨:《酉集上·言字部》《唐韵》他皓切《集韵》《韵会》《正韵》土皓切,□叨上声。《说文》治也。从言从寸。《徐曰》寸,法也。奉辞伐罪,故从言。会意。《书·臯陶谟》天讨有罪。〈疏〉讨治有罪,使之绝恶。《左传·宣十二年》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注〉讨,治也。又《广韵》诛也。《类篇》杀也。《正韵》诃也。又除也。《公羊传·隐四年》其称人何,讨贼之辞也。〈注〉讨者,除也。又《玉篇》去也。《礼·礼器》君子之于礼也,有顺而讨也。〈疏〉顺序而稍去之也。又《类篇》求也。《□韵》探也。《正韵》寻也。《论语》世叔讨论之。〈注〉讨,寻究也。《后汉·王充传》讨摘物情。《三国志·袁绍公孙瓒书》寻讨祸源。又亲也。《诗·秦风》蒙伐有苑。〈传〉蒙,讨羽也。〈笺〉讨,亲也。画亲羽之文于伐。又官名。《旧唐书·职官志》贞元末,置招讨使。《金史·百官志》招讨司使招怀降附,征讨携离。又叶他口切,偸上声。《焦氏·易林》三丝绾弩,无益于辅。城弱不守,郭君受讨。

逆:《酉集下·辵字部》《唐韵》《正韵》宜戟切《集韵》《韵会》仡戟切,□凝入声。《增韵》迕也,拂也,不顺也。《释名》逆,遌也。不从其理,则逆遌不顺也。《书·大禹谟》从逆凶。〈注〉言悖善从恶也。又《太甲》有言逆于汝心。〈注〉人以言拂逆也。又《广韵》乱也。《礼·孔子燕居》勇而不中礼,谓之逆。《前汉·武帝纪》大逆不道。又《说文》迎也。《周礼·春官·中春》龡豳诗以逆暑。《书·吕□》尔尚敬逆天命。《春秋·桓八年》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又《玉篇》度也,谓先事预度之也。《论语》不逆诈。《易·说卦》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又奏事上书曰逆。《周礼·天官》宰夫掌叙羣吏之治,以待诸臣之复,万民之逆。《夏官·太仆》掌诸侯之复逆。〈注〉复,谓奏事。逆,谓自下而上曰逆。又受也。《仪礼·聘礼》衆[音zhòng]介皆逆命不辞。〈注〉逆犹受也。《周礼·天官·司书》以逆羣吏之徵令。〈注〉逆受而钩考之。又河名。《书·禹贡》同为逆河,入于海。〈注〉言九河合为一,大河逆之而入海也。又曲逆,地名。《史记·□平传》封平为曲逆侯。又叶宜脚切,音虐。《诗·鲁颂》孔淑不逆,淮夷卒获。获叶音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