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所见略同

智者所见略同,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聪明人的见解基本相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智者所见略同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ì zhě suǒ jiàn lüè tóng
成语简拼
ZZSJLT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智者所見略同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聪明人的见解基本相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对意见相同的表示赞美的话

相关成语

近义词

英雄所见略同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9回:『韩厥先以病辞。匄曰:「智者所见略同也。」』

成语造句

(1)成语「智者所见略同」是一个复句式成语。

(2)高坡中学的寇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智者所见略同”。

(3)练习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智者所见略同”几个大字。

(4)芮芮写不出成语“智者所见略同”,所以单元测试仅99分。

(5)小凡不会写成语“智者所见略同”的最后一个字。

(6)梓霆叔叔给蕊菲和晞卉讲述了“智者所见略同”的成语故事。

(7)前往巫山县龙溪初级中学的巴士上,志锋哥哥给沈赛和萦萱讲解了『智者所见略同』的故事。

(8)曹操气的浑身发抖,双眼冒出熊熊烈火,仿佛可以燃近一切,郭嘉在一旁露出了一个果然如此的表情,心里有一种智者所见略同之感。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分字解释

智者

智者:[zhìzhě] 有智谋或智慧过人的人。

智:zhì 1、<名>智慧。《屈原列传》:『竭忠尽智,以事其君。』2、<动>有才智。《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3、<形>聪明。《谏太宗十思疏》:『则智者尽其谋。』[又] <形意动>认为……聪明。《智子疑邻》:『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4、<名>智谋。《廉颇蔺相如列传》:『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5、<名>神智;理智。《吕氏春秋·疑似》:『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智囊] 足智多谋的人。

者:zhě 1、<助>用动词、形容词和动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词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结构,相当于『……的人(人、事、情况等)』。《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代>用在数词后面,往往总指上文所提到的人、事、物。翻译时在人、事、物名称前加『个』、『件』、『种』等。《赤壁之战》:『此数者用兵之患也。』3、<代>用在名词名词性词组后面,起区别作用,可译作『这样的』、『这个』等,有时不必译出。《齐桓晋文之事》:『王曰:「然,诚有百姓者。」』4、<助>用在句中主语的后面,表示停顿、判断,无实义。《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5、<助>用在因果复句或条件复句偏句的末尾,提示原因或条件。《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6、<助>用在疑问句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鸿门宴》:『客何为者?』7、<助>用在时间词后面,起语助作用,可不译。《鸿门宴》:『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8、<助>用某些比况、描写的词语后面,相当于『……的样子』。《黔之驴》:『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捕蛇者说》:『言之,貌若甚戚者。』9、<助>定语后置的标志。《石钟山记》:『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所:suǒ 1、<名>处所;地方。《硕鼠》:『乐土乐土,爰得我所。』2、<名>合理的结果;应有的归宿。《原君》:『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3、<代>放在动词或动短语前,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地方』、『……的人』、『……的事物』等。《师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助>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被动句式。《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六国论》:『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5、<数>表示不确定的数目。《西门豹治邺》:『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6、<量>处;座。用于建筑物等。《魏书·尔朱荣传》:『秀容界有池三所,在高山之上。』[所以] 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手段、方法、东西等)』。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见:jiàn 1、<动>看;看到。《齐桓晋文之事》:『见牛未见羊也。』2、<动>遇见;碰见。《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3、<动>见面;会面。《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见。』4、<动>拜见;谒见。《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见威王。』5、<动>召见;接见。《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坐章台见相如。』6、<动>知道;懂得。《示儿》:『乃翁见事可怜迟。』7、<动>听见;听到。《林黛玉进贾府》:『总不许见哭声。』8、<名>见解;见识。《晋书·王浑传》:『敢陈愚见。』9、<副>用在动词前,表被动,译为『被』。《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10、<副>在动词前,表示说话人自己,可译为『我』。《孔雀东南飞》:『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xiàn 1、<动>同『现』,出现;显现。《毛遂自荐》:『锥之处囊中,其未立见。』2、<动使动>使……拜见。《荷蓧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略:lüè 1、<名>疆界。《左传·庄公二十一年》:『公与之武公之略,自虎牢以东。』[又] <动>划定疆界。《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略。』2、<动>巡行;巡视。《左传·隐公五年》:『公曰:「吾将略地焉」。』3、<动>通『掠』。掠夺;夺取。《荆轲刺秦王》:『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4、<名>谋略;计谋;策略。《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5、<动>忽略;不重视。《叔向贺贫》:『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6、<副>大略;大概;大致。《赤壁之战》:『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7、<副>略微;稍微。《芋老人传》:『老人略知书。』8、<副>几乎;差不多。《柳敬亭传》:『敬亭丧失其资略尽。』9、<副>丝毫;一点儿。与否定连用,表示丝毫没有。《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10、<形>简略;简要。《答司马谏议书》:『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同:tóng 1、<形>相同;一样。《赤壁之战》:『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2、<形>同一。《殽之战》:『秦不哀我丧而伐吾同姓。』3、<动>一致;统一。《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4、<动>附和;随同。《答司马谏议书》:『士大夫多以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5、<动>参与;干预。《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6、<副>共同;一起。《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君与廉颇同列。』[同案] 明清时称同一年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学的秀才。[同寮] 一起任职的官吏,即『同僚』。[同年] (1)同岁;同年龄。(2)科举考试时代同科考中的人。(3)朋友。

智:《辰集上·日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知义切,音置。同□。或作智。《说文》识词也。从白从亏从知。○按经典相承作智。《释名》智,知也。无所不知也。《孟子》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荀子·正名篇》知而有所合谓之智。○按经典或通用知。又姓。《广韵》晋有智伯。

者:《未集中·老字部》《广韵》章也切《集韵》《韵会》《正韵》止野切,□音赭。《说文》别事词也。从白□声。□,古文旅字。《韵会》今作者。《玉篇》语助也。《增韵》又即物之辞,如彼者,如此者。《易·乾卦》元者,善之长也。又《增韵》又此也。凡称此个为者个是也。今俗多用这字,这乃鱼战切,迎也。又《韵补》叶掌与切。《史记·秦始皇纪》人迹所至,无不臣者。〈注〉索隐曰:者,协音渚。《楚辞·九歌》搴芳洲兮杜若,将以遗乎远者。时不可以骤得,聊逍遥兮容与。《韵会》者,古文渚字,故从旅声。后人以者添水作渚,以别者也之者,故者但为语助。又叶阻可切。《缪袭·挽歌》形容稍销歇,齿发行当堕。自古皆有然,谁能离此者。又叶之戈切。《韩愈·卢氏墓铭》命不侔身,兹其奈何。刻名墓石,以告观者。又《韵会》说文从白,当作者,今作者。◎按说文在白部,今从正字通倂入。者或从白□声。□,古文困字。

所:《卯集中·户字部》《唐韵》疏举切《集韵》《韵会》爽阻切,□数上声。《说文》伐木声也。从斤,户声。又处所。《诗·郑风》献于公所。又《商颂》及尔斯所。又《汉制》车驾所在曰行在所。《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所在曰行在所。又《关西方言》致力于一事为所。所谓绝利一源也。《书·无逸》君子所其无逸。又《召诰》王敬作所。又语辞。《论语》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又誓辞。《论语》予所否者。《左传·僖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又指物之辞。《礼·檀弓》其高可隐也。〈注〉谓高四尺所。《前汉·疏广传》问金余尙有几所。〈注〉几所,犹几许也。《张良传》父去里所复还。〈注〉里所,犹里许也。又姓。汉武帝时谏议大夫所忠。又叶襄里切,音徙。《班固·西都赋》缭以宫墙,四百余里。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见:《酉集上·见字部》《唐韵》《广韵》古甸切《集韵》《类篇》《韵会》《正韵》经电切,□坚去声。《说文》视也。从目从儿。《易·乾卦》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疏〉德被天下,为万物所瞻覩。《书·立政》灼见三有俊心。《礼·王制》问百年者就见之。《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賔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注〉此六礼者,以诸侯见王为义。《史记·五帝纪》舜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班瑞。《前汉·东方朔传》未得省见。〈注〉言不为所拔识也。又《通监》汉武帝元光五年,张汤、赵禹定律令,务在深文,作见知法。详矢部知字注。又姓。出《姓苑》。又《唐韵》胡甸切《集韵》《韵会》《正韵》形甸切,□贤去声。《广韵》露也。《易·乾卦》见龙在田。〈疏〉阳气发见,故曰见龙。《仪礼·士相见礼》某也,愿见无由达。〈注〉凡□于尊曰见,敌而曰见,谦敬之辞也。《史记·淮阴侯传》情见势屈。《师古曰》见,显露也。又荐达也。《左传·昭二十年》齐豹见宗鲁於公孟。〈注〉见,荐达也。谓为之绍介,犹论语云:从者见之也。又见在也。《史记·项羽纪》军无见粮。〈注〉无见在之粮。《前汉·高五王传》文帝封悼惠王子列侯见在者六人为王。《集韵》俗作现。又《集韵》日朝也。《诗·小雅》见睍曰消。〈笺〉韩诗作曣,云:见,日出也。又《集韵》居苋切,音襇。棺衣也。《礼·亲记》实见间,而后折入。〈疏〉一解云:郑合见间二字共为覸,苦辩反。《集韵》或作梘。又亲也。《礼·祭义》建设朝事,燔[音fán]燎羶芗,见以萧光。〈注〉见当为覸,音间厠之间。孔颖达云:覵,谓亲也。

同:《丑集上·口字部》《唐韵》《正韵》徒红切《集韵》《韵会》徒东切,□音桐。《说文》合会也。《玉篇》共也。《广韵》①也。《易·同人》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书·益稷》敷同日奏罔功。又《广韵》齐也。《书·舜典》同律度量衡。《诗·小雅》我马既同。又聚也。《诗·小雅》兽之所同。〈传〉同犹聚也。又和也。《礼·礼运》是谓大同。〈注〉犹和也,平也。又《周礼·春官·大司乐》六律六同。〈注〉六律合阳声者,六同合阴声者。又《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注〉律以竹,同以铜。言助阳宣气,与之同也。又《周礼·春官·大宗伯》时见曰会,殷见曰同。《诗·小雅》赤芾金舄,会同有绎。又《周礼·地官·小司徒·井牧其田野注》司马法曰:十成为终,十终为同,同方百里。〈疏〉谓之为同者,取象震雷百里所闻同,故名百里为同也。又爵名。《书·顾命》上宗奉同瑁。〈注〉同,爵。瑁,圭也。又州名。《广韵》汉冯翊地有九龙泉,泉有九源,同为一流,因以名之。《韵会》后魏以沣水攸同名州。又《正韵》通也。《庄子·在宥篇》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注〉吕吉甫曰:空同之上,无物而大通之处也。又姓。《正字通》唐有同谷。又《卢仝诗》仝不仝,异不异,是谓大仝而小异。又通作童。《列子·黄帝篇》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又《释文》徒贡切,音洞。与詷同。《礼·祭统》铺筵设同几,为依神也。〈注〉同之言詷也。〈疏〉同之言詷也者,若单作同字,是齐同之同,非詷共之詷。若詷共之詷,则言旁作同。汉魏之时,字义如此,今则总为一字。又叶徒黄切,音唐。《□琳·答客难》六合咸熙,九州来同。倒载干戈,放马华阳。①字作北下□。考证:(司马法曰,成为终,终十为同。)谨照周礼注原文终十改十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