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臂三公

折臂三公,晋代的羊枯,曾坠马折断手臂,官至三公。指贵官堕马

折臂三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é bì sān gōng
成语注音
ㄕㄜˊ ㄅㄧˋ ㄙㄢ ㄍㄨㄙ
成语简拼
ZBSG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摺臂三公
成语谜语
羊枯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晋代的羊枯,曾坠马折断手臂,官至三公。指贵官堕马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打开笔记本,第二页上写着“折臂三公”几个大字。

(2)府林哥哥给霈晗和苹苑讲了“折臂三公”的故事。

(3)玲玲写不出成语“折臂三公”,所以单元测试只考了99分。

(4)小牛不会写成语“折臂三公”的最后一个字。

(5)阳庙镇和庄中学的元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折臂三公”。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刘禹锡《秘书崔少监坠马长句因而和之诗》:『上车著作应来问,折臂三公定送方。』

分字解释

折:zhé 1、<动>折断。《庖丁解牛》:『族庖月更刀,折也。』[动] 被折断。《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2、<形>弯曲。《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动>拐弯;转弯。《阿房宫赋》:『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4、<动>挫败。《教战守策》:『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5、<动>折叠。《促织》:『折藏之,归以示成。』shé<动>损失。《失街亭》:『魏延左冲右突,不得脱身,折兵大半。』[折变] 将家产财物折价变卖。[折狱] 判案。[折证] 双方书面对质,以验真伪。

臂:1、[bei] ――见『胳臂』(gēbei)。2、[bì] (1)(形声。从肉,辟声。本义:胳膊)(2)胳臂。臂,手上也。――《说文》;肱谓之臂。――《广雅·释亲》;肩臂。――《仪礼·少牢礼》。注:『肱骨。』。奋袖出臂。――《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又如:臂缚(古时缚在两臂以抵御兵刃的铠甲。也称『臂手』);臂纱(缠手臂的纱布)(3)动物的前肢。滑水其中多水马,其状如马文臂。――《山海经·北山经》。注:『前脚也。』。以汝为虫臂乎?――《庄子·大宗师》。又如:长臂猿;螳臂当车;臂臑(牲畜前体的中下部)(4)器械伸长部分,似人之有臂,如弓把、弩柄、梯帮等。如:悬臂,弩臂;支持墙架的金属臂。(5)一个较大地区的狭长地带。如:银河的旋臂

三:sān 1、<数>三;第三。2、<数>再三;多次;多(年)。《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三尺] (1)剑。剑长约三尺,所以这样称。(2)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用『三尺』代称法律。[三辅] 汉代治理京畿地区三个行政长官的合称,也指他们所管辖的区域。后代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三宫] (1)儒家称天子六宫,诸侯夫人减半,称作三宫。(2)三个星座。明(3)堂、辟雍、灵台。(4)皇帝、太后、皇后。[三军] (1)古代诸侯大国军队分上军、中军、下军,其三万七千五百人。(2)古代指步、车、骑三军;现代指海陆空三军。(3)全军,通称军队。

公:gōng 1、<形>公家的;公共的。《礼记·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公。』《原君》:『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或除之』2、<形>公正;无私。《屈原列传》:『邪曲之害公也。』韩愈《进学解》:『无患有词之不公。』《诫兄子严敦书》:『谦约节敛,廉公有威。』3、<副>公然;公开。《论积贮疏》:『残贼公行,莫之或止。』《黄生借书说》:『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4、<名>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后成为诸侯的代称。[又] 泛指显贵爵位。《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鲁庄公)将战。』《邵公谏厉王弭谤》:『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5、<名>对男子的尊称。《邹忌讽齐五纳谏》:『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陈涉世家》:『公等遇雨,皆已失期。』《滕王格序》:『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6、<名>丈夫的父亲。《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公车] (1)兵车。(2)官车。(3)汉代官署名。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中司马门的警卫工作。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公案] (1)官府的案牍。(2)旧时官吏审案时所用的桌子。(3)佛教禅宗认为用教理来解决疑难问题,如官府判案。因此也称公案。(4)话本故事分类之一,后又演变为『公案小说』、『公案戏』。

折:《卯集中·手字部》《唐韵》旨热切《集韵》《韵会》《正韵》之列切,□音浙。拗折也。《诗·郑风》无折我树□。《周语》体解节折而共饮食之,於是乎有折俎。又断之也。《易·贲象》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疏〉勿得直用果敢,折断讼狱。又折中也。《前汉·贡禹传》微孔子之言,亡所折中。又曲也。《礼·玉藻》折还中矩。〈注〉曲行宜方。还亦作旋。《史记·灌夫传》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又屈也。《前汉·伍被传》折节下士。又挫也。《史记·项羽纪》诸侯吏卒乗[音chéng]胜轻折辱秦吏卒。《前汉·蒯通传》汉王一日数战,亡尺寸之功,折北不救。又止也。《诗·大雅》予曰有御侮。〈传〉武臣折冲曰御侮。〈疏〉能折止敌人之冲突者。又直指人过失也。《史记·吕后纪》面折廷诤。又毁也。《易·说卦》兑为毁折。《前汉·高帝纪》常从王媪武负贳酒,两家常折券弃责。〈注〉折毁之,弃其所负。又封土为祭处曰折。《礼·祭法》瘗埋于泰折,祭地也。〈注〉折,昭晢也,必为昭明之名,尊神也。又《前汉·郊祀志注》言方泽之形四曲折也。又短折,不禄也。《书·洪范》六极。一曰凶短折。〈疏〉未齓曰凶,未冠曰短,未婚曰折。《前汉·五行志》伤人曰凶,禽兽曰短,草木曰折。〈又〉兄丧弟曰短,父丧子曰折。又葬具也。《仪礼·既夕》折横覆之。〈注〉折犹庪也。方凿连木为之,如牀而无箦,加之圹上,以承抗席。又地名。《春秋·桓十一年》柔会宋公,□侯,蔡叔,盟于折。又姓。《后汉·方术传》折象,其先封折侯,因氏焉。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食列切,音舌。《说文》断也。《广韵》断而犹连也。《易·鼎卦》鼎折足,覆公餗。《礼·月令》孟秋命理,瞻伤察创视折。〈注〉折损筋骨也。《前汉·贾谊传》释斤斧之用,而欲婴以芒刃不缺则折。又《唐韵》《正韵》杜奚切《集韵》《韵会》田黎切,□音题。《礼·檀弓》吉事欲其折折尔。〈注〉安舒貌。又《集韵》《韵会》《正韵》□征例切,音制。亦断之也。《班固·西都赋》许少施巧,秦成力折。掎僄佼,□猛噬。〈注〉许少,古捷人。秦成,壮士也。又《集韵》时制切,音逝。亦曲也。《礼·曲礼》立则磬折垂佩。〈疏〉身宜偻折如磬之背也。《陆德明·音义》折,之列反,一音逝。《屈原·离骚》何琼佩之偃蹇兮,衆[音zhòng]薆然而蔽之。惟此党人之不亮兮,恐嫉妒而折之。〈注〉沈重曰折。《说文》作□,从斤断草。籀文作□,从草在仌中,冰寒故折。隶从手从斤。考证:(《礼·祭法》瘗埋于泰折,祭地也。〈注〉折,昭晳也。)谨照原文晳改晢。

臂:《未集下·肉字部》《唐韵》《集韵》《韵会》□□义切,音嬖。《说文》手上也。《广韵》肱也。《增韵》腕也。《正字通》今谓自肩至肘曰臑,自肘至腕曰臂。《释名》臂,裨也,在旁曰裨也。〈又〉殿也,高厚有殿遌也。《山海经》大荒之中有人,反臂,名曰天虞。〈又〉长臂国,捕鱼水中,两手各操一鱼。又牲之肩脚亦谓臂。《礼·少仪》大牢则以牛左肩臂臑,折九个。〈疏〉臂臑,谓肩脚也。

三:《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弎《唐韵》《集韵》《韵会》苏甘切《正韵》苏监切,□飒平声。《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谓以阳之一合阴之二,次第重之,其数三也。《老子·道德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史记·律书》数始於一,终於十,成於三。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凡兵无过三其身。又《左传·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慎,务三而已。一择人,二因民,三从时。又《晋语》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语》人三为衆[音zhòng],女三为粲,兽三为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汉复姓。屈原之后有三闾氏,三饭尞之后有三饭氏,三州孝子之后有三州氏。又去声。《韵会》苏暂切。《论语》三思而后行。又本作参。《博雅》参,三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参分其股围。《前汉·□法志》秦造参夷之诛。□与三同。又《韵补》叶疏簪切,音森。《诗·召南》摽有梅,其实三兮。下叶今。叁。

公:《子集下·八字部》《唐韵》《正韵》古红切《集韵》《韵会》沽红切,□音工。《说文》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犹背也。厶音私。《韩非曰》自营为厶,背厶为公。《徐曰》会意。《尔雅·释言》无私也。《书·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又《玉篇》方平也,正也,通也。又《礼·礼运》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注〉公犹共也。又爵名,五等之首曰公。《书·微子之命》庸建尔于上公。又三公官名。《韵会》周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汉末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东汉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又官所曰公。《诗·召南》退食自公。又父曰公。《列子·黄帝篇》家公执席。《前汉·郊祀志》天子为天下父,故曰钜公。又妇谓舅曰公。《前汉·贾谊策》与公倂倨。又尊称曰公。《贾谊策》此六七公皆亡恙。又相呼曰公。《史记·毛遂传》公等碌碌。又事也。《诗·召南》夙夜在公。〈注〉夙夜在视濯垢饎爨之事。又星名。《隋书·天文志》七公七星,在招摇东,天之相也。又姓。《韵会》汉有公俭。又諡法,立志及衆[音zhòng]曰公。又与功通。《诗·小雅》以奏肤公。《大雅》王公伊濯。又《集韵》诸容切,音钟。同妐。夫之兄为兄妐。一曰关中呼夫之父曰妐。或省作公。通作钟。又《韵补》叶姑黄切,音光。《东方朔·七谏》邪说饰而多曲兮,正法弧而不公。直士隐而避匿兮,谗谀登乎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