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瑕指瑜

摘瑕指瑜,指揭示优缺点。明·袁宏道《送徐太府见可入计序》:『士之执举子业者盈庭,公摘瑕指瑜,无不心折。』

摘瑕指瑜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ì xiá zhǐ yú
成语注音
ㄓㄞ ㄒㄧㄚˊ ㄓㄧˇ ㄧㄩˊ
成语简拼
TXZY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摘瑕指瑜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揭示优缺点。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指出别人的优缺点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先帝一日与忞评论古今名臣宿将,摘瑕指瑜,纤悉无遗。▼明·张同奎《上六部禀帖》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摘瑕指瑜”几个大字。

(2)清睿大哥哥给优媛和妙荧讲解了“摘瑕指瑜”的典故。

(3)小昂不会写成语“摘瑕指瑜”的最后一个字。

(4)小琮写不出成语“摘瑕指瑜”,导致期末考试才考了97分。

(5)紫金县上义中学的何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摘瑕指瑜”。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袁宏道《送徐太府见可入计序》:『士之执举子业者盈庭,公摘瑕指瑜,无不心折。』

分字解释

摘:zhāi(1)取(植物的花果叶或戴着、挂着的东西);摘梨;摘一朵花;摘帽子;把灯泡摘下来。(2)选取:摘要;摘录。(3)摘借:摘了几个钱救急。

瑕:xiá 1、<名>玉上的红色斑点;玉上的斑点。《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瑕,请指示王。』[又] 比喻缺点;过失。《与陈伯之书》:『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2、<名>裂缝;空隙。《管子·制分》:『攻坚则轫,乘瑕则神。』

指:zhǐ 1、<名>手指。《卖炭翁》:『两鬃苍苍十指黑。』《孔雀东南飞》:『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2、<动>用手指点。《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始得西山宴游记》:『望西山,指异之。』3、<动>指给……看。《史记·项羽本纪》:『指王翳曰:「此项王也。」』4、<动>指责。《汉书·王嘉传》:『千夫所指,无病而死。』5、<动>直立;竖起。《鸿门宴》:『头发上指,目眦尽裂。』6、<名>通『旨』。意图;意旨。《陈涉世家》:『卜者知其意。』《屈原列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7、<副>通『直』。直接。《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点] (1)指出;指给人看。(2)指责。(3)评论;指导。[指意] 意旨;意向。

瑜:yú 1、<名>美玉。《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2、<名>玉的光彩,比喻优点。《礼记·聘义》:『瑕不掩瑜。』3、<形>美好;美貌。《汉书·礼乐志》:『象载瑜,白集西。』

摘:《卯集中·手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他正切,音剔。《说文》拓果树实也。一曰指近之也。《傅毅·舞赋》摘齐行列。〈注〉指摘行列。使整齐也。又《广韵》发也,动也。《元稹诗》共邀连榻坐,兼去摘船行。《自注》音剔。又《唐韵》竹厄切《集韵》《韵会》陟革切,□音谪。手取也。《唐书·建宁王倓传》天后次子贤作歌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或作擿。

瑕:《午集上·玉字部》《唐韵》乎加切《集韵》《韵会》《正韵》何加切,□音遐。《说文》玉小赤也。《前汉·司马相如传》赤瑕驳荦。〈注〉赤瑕,赤玉也。又玉玷也。《左传·宣十五年》瑾瑜匿瑕。《礼·聘义》瑕不揜瑜。〈注〉瑕,玉之病也。又过也。《诗·大雅》烈假不瑕。〈注〉烈,光,假,大,瑕,过也。《左传·僖七年》予取予求,不汝疵瑕也。〈注〉不以汝为罪衅也。又《博雅》瑕,裂也。又远也。《诗·卫风》不瑕有害。〈传〉瑕,远也。〈笺〉瑕,犹过也。又《管子·制分篇》故凡用兵者,攻坚则轫,乗[音chéng]瑕则神。〈注〉瑕,谓虚脆也。又《管子·法法篇》令入而不至谓之瑕。〈注〉相间曰瑕。又《字汇补》严利之状。《周礼·冬官考工记》深瑕而泽。又国名。《左传·成六年》晋人谋去故绦,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注〉郇瑕,古国名。又地名。《左传·桓六年》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於瑕以待之。〈注〉瑕,随地。《春秋·哀六年》城邾瑕。《大全》邾瑕如鲁济之类,鲁有负瑕,故称邾以别之。《礼·檀弓》公叔文子升于瑕丘。又滋阳,古瑕县,宋大观四年,因犯宣圣讳,以西北有嵫山,攺为嵫阳。又姓。《左传》周大夫瑕禽。又复姓。《史记·项羽纪》瑕丘。申阳。〈注〉文颖曰:姓瑕丘。臣瓒曰:瑕丘,县名。《五音集韵》汉复姓有瑕吕氏。又兽名。《史记·司马相如传》格瑕蛤。《前汉·书音义》瑕蛤,兽名。又与遐通。《礼·表记》引《诗·小雅》瑕不谓矣,注瑕之言胡也。又与霞同。《前汉·扬雄传》翕青云之流瑕。《文选》作霞。又《五音集韵》古牙切,音嘉。垂瑕,地名。又古下切,音檟。已也。《诗·大雅》烈假不瑕。郑康成读。又《字汇补》呼加切。与虾同。《张衡·南都赋》骏瑕委蛇。〈注〉瑕,虾通。又《韵补》叶音舒。《史记·龟筴传》日辰不全,故有孤虚。黄金有疵,白玉有瑕。事有所疾,亦有所徐。又叶音何。《陆机·文赋》混姸媸而成体,累良质而为瑕。象下管之偏疾,故虽应而不和。考证:(又与遐通。《礼·表记》引诗小雅瑕不谓矣,瑕之为言何也。)谨照原文改注瑕之言胡也。

指:《卯集中·手字部》《唐韵》职雉切《集韵》《韵会》轸视切,□音旨。《说文》手指也。《易·说卦》艮为指。〈疏〉取其执止物也。《左传·宣四年》子公之食指动。〈疏〉一巨指,二食指,三将指,四无名指,五小指。又《定十四年》以戈击阖庐伤将指。〈注〉足,大指也。言其将领诸指。足之用力,大指居多。手之取物,中指为长。故足以大指为将,手以中指为将。又《广韵》斥也。《易·系辞》辞也者,各指其所之。〈疏〉各斥其爻卦之所适也。又示也。《礼·玉藻》凡有指画於君前用笏。《前汉·萧何传》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注〉指示者,以手指示之。又《增韵》指麾也。《礼·曲礼》六十曰耆指使。〈注〉指事使人也。《前汉·贾谊传》颐指如意。〈注〉但动颐指麾,则所欲皆如意。又直指,官名。《前汉·武帝纪》遣直指使者暴胜之等,衣绣衣,杖斧,分部,逐捕羣盗。又与旨恉通。意向也。《书·盘庚》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前汉·孔光传》不希指苟合。〈注〉希望天子之旨意也。又归趣也。《孟子》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前汉·河间献王传》文约指明。〈注〉指,谓义之所趋,若人以手指物也。又美也。《荀子·大略篇》不时宜,不敬交,不驩欣,虽指非礼也。《集韵》或从月作脂。考证:(《定十四年》阖庐伤将指。)谨照原文阖庐上增以戈击三字。

瑜:《午集上·玉字部》《唐韵》羊朱切《韵会》容朱切《正韵》云俱切,□音兪。《说文》瑾瑜,美玉也。《徐曰》瑜亦玉之光采也。《左传·宣十五年》瑾瑜匿瑕。《礼·玉藻》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又《聘义》瑕不掩瑜。〈注〉瑜,其中间美者。又《前汉·礼乐志》象载瑜白集西。《师古注》象载,象舆也。山出象舆,瑞应车也。瑜,美貌,言此瑞车瑜然色白而出西方也。又人名。《曹植·灵芝篇》伯瑜年七十,彩衣以娱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