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刃而解

迎刃而解,原意是说,劈竹子时,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顺着刀口自己就裂开了。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

迎刃而解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íng rèn ér jiě
成语注音
ㄧㄥˊ ㄖㄣˋ ㄦˊ ㄐㄧㄝ ˇ
成语正音
解,不能读作『jiè』。
成语简拼
YREJ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迎刄而解
成语辨形
刃,不能写作『醱』。
歇后语
刀劈茅竹;快刀斩豆腐
成语谜语
斗牛;快刀斩乱麻
成语英文
be readily solved
成语日文
容易(ようい)に解决(かいけつ)する
成语法文
affaire qui ne présente aucune difficulté une fois le principal point éclairci
成语德文
das Problem ist leicht zu lǒsen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原意是说,劈竹子时,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顺着刀口自己就裂开了。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

成语释义

迎着刀刃的竹子,会顺着刀势裂开。比喻战事进展顺利。语出《晋书·卷三四·杜预列传》。後用『迎刃而解』形容相连的事物很容易分解,亦用来比喻事情很容易处理。△『势如破竹』

成语用法

一、1、[义]比喻相连的事物很容易分开。[类]用在『非常容易』的表述上。[例](1)我看师傅拿起尖刀一划,鱼皮迎刃而解,就和鱼身分开了。(2)她用小刀先一划,再往下一拉,整条蛇的外皮就这麽迎刃而解了。2、[义]比喻事情很容易解决。[类]用在『非常容易』的表述上。[例](1)他是万事通,任何事到他那儿都会迎刃而解。(2)感谢您的救助,使我眼前的问题得以迎刃而解。(3)只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事情就可迎刃而解。(4)这个根本问题若能解决,其他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5)这个问题非常困难,他竟可以迎刃而解,令我非常佩服。(6)想不到那麽难解的题目,竟被他毫不费劲地迎刃而解了。(7)体例是辞典编辑的关键,掌握住,其他部分皆可迎刃而解。二、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很顺利。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刃迎缕解、迎刃冰解、迎刃而判、迎刃以解、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手到擒来、探囊取物、唾手可得、应刃而解、一蹴而就、一蹴即至、一举成功、易如反掌、迎刃而理、迎刃立解、刀过竹解、传檄可定、传檄而定

反义词

坚不可摧、百思不解

关联成语

刃迎缕解、迎刃而判、迎刃冰解、迎刃以解

成语接龙

1、迎刃而解→解纷排难→难以为继→继古开今→今生今世→世扰俗乱→乱作一团→团头聚面→面争庭论→论辩风生→生炒热卖→卖爵鬻官→官运亨通→通儒达识→识字知书→书声琅琅→琅嬛福地→地棘天荆→荆天棘地→地北天南→南面百城→城北徐公→公是公非→非意相干→干干翼翼

2、迎刃而解→解囊相助→助桀为虐→虐老兽心→心如悬旌→旌旗蔽日→日月逾迈→迈古超今→今是昨非→非愚则诬→诬良为盗→盗锺掩耳→耳聪目明→明目达聪→聪明正直→直言正色→色厉胆薄→薄寒中人→人神共愤→愤时疾俗→俗下文字→字顺文从→从善若流→流光易逝→逝者如斯

3、迎刃而解→解人难得→得意扬扬→扬眉眴目→目见耳闻→闻所不闻→闻风而至→至诚高节→节威反文→文章钜公→公平正直→直言无隐→隐鳞戢翼→翼翼小心→心同止水→水流花谢→谢馆秦楼→楼阁亭台→台阁生风→风斯在下→下笔千言→言清行浊→浊质凡姿→姿意妄为→为仁不富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聊斋志异·卷二·陆判》:『陆以头授朱抱之,自於靴中出白刃如匕首,按夫人项,着力如切腐状,迎刃而解,首落枕畔。』

(2)《五灯会元·卷一七·开元子琦禅师》:『知有底人,於一切言句如破竹,虽百节当迎刃而解,讵容声於拟议乎?』

(3)《宋史·卷三二二·杨绘列传》:『以集贤校理为开封推官,遇事迎刃而解,诸吏惟日不足,绘未午率沛然。』

(4)《晋书·卷三四·杜预列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後,皆迎刃而解,无复着手处也。』(源)

(5)只要这位教士到场,任你事情如何棘手,亦无不迎刃而解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

(6)《官场现形记·第五四回》:『只要这位教士到场,任你事情如何棘手,亦无不迎刃而解的。』

(7)《朱子语类·卷一五·经下》:『若知得切了,事事物物至面前,莫不迎刃而解。』

(8)她用小刀先一划,再往下一拉,整条蛇的外皮就这麽迎刃而解了。

(9)我看师傅拿起尖刀一划,鱼皮迎刃而解,就和鱼身分开了。

(10)体例是辞典编辑的关键,掌握住,其他部分皆可迎刃而解。

(11)想不到那麽难解的题目,竟被他毫不费劲地迎刃而解了。

(12)这个问题非常困难,他竟可以迎刃而解,令我非常佩服。

(13)这个根本问题若能解决,其他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

(14)只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事情就可迎刃而解。

(15)感谢您的救助,使我眼前的问题得以迎刃而解。

(16)他是万事通,任何事到他那儿都会迎刃而解。

(17)…只要这位教士到场,任你事情如何棘手,亦无不迎刃而解的。所以各省的大吏亦都感激他。后来奏闻朝廷,不但…——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18)…马管民,不论多么棘手的大事一到公爷手里,立刻迎刃而解。卑职得能侍候公爷办这件案子,那真是祖宗积德。卑…——当代·金庸《鹿鼎记》

(19)…于靴中出白刃如匕首,按夫人项,着力如切腐状,迎刃而解,首落枕畔。急于生怀,取美人首合项上,详审端正…——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

成语造句

(1)昂昂写不出成语“迎刃而解”,所以单元测试仅99分。

(2)把这种技术与直接加密技术结合使用,所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当然,如果我让总能量,为正,这就不是椭圆了,所以,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4)方山四中的终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迎刃而解”。

(5)过去我一直为自己的身份而感到困惑,但现在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6)虎仔不会写成语“迎刃而解”的最后一个字。

(7)佳愉叔叔给以倩和诗密讲了“迎刃而解”的历史故事。

(8)练习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迎刃而解”几个大字。

(9)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争执,只要彼此理解对方的观点就能迎刃而解。

(10)如果干劲十足的优秀人士以一种共识而行动起来,大多数问题将迎刃而解。

(11)如果一开始就使得Point成为不可变的,那么这些与Point有关的问题早就迎刃而解了。

(12)十年后,一组新的试验有可能帮助搞清楚暗能量的特性,相应地,一些专家号称的现代物理学中“最深奥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13)斯科特说,“一旦压力得到了舒缓,身上所有的毛病都迎刃而解,并且越来越好。”

(14)他天生能将问题迎刃而解,通常为计划做前期的基本工作,并储备好所有需要的道具。

(15)我相信计算机是我们用来满足好奇心及发明创造的最神奇的工具——有了它们的帮助,甚至是最聪明的人凭自身力量无法应对的难题都将迎刃而解。

(16)我只是希望他们没事,我们全部都希望这样,希望事情可以迎刃而解。

(17)肖博士相信,只要有正规监管,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18)新的技术和方法被引进,使得原先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

(19)新一代的统计学家让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20)要是我们的意志力更强大,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21)一旦我抓住那两个人,缴获导弹发射器,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22)在他的领导下,许多伤脑筋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成语典源

《晋书·卷三四·杜预列传》王濬先列上得孙歆头,预後生送歆,洛中以为大笑。时众军会议,或曰:『百年之寇,未可尽克。今向暑,水潦方降,疾疫将起,宜俟来冬,更为大举。』预曰:『昔乐毅藉济西一战以并强齐,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後,皆迎刃而解,无复着手处也。』遂指授群帅,径造秣陵。所过城邑,莫不束手。议者乃以书谢之。[注](1)会议:聚在一起商议。(2)百年之寇:东吴自孙权(西元182~252)建国至孙皓(西元264~280)时,立国约一百年,故称『百年之寇』。(3)克:战胜。(4)向暑:接近夏天。向,接近。(5)水潦:水势盛大。潦,音ㄌㄠˋ,雨下很大的样子。(6)俟:等待。(7)预:杜预(西元222~284),字元凯,西晋京兆杜陵人。晋武帝任命为镇南大将军,率兵灭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後封为当阳县侯。(8)乐毅:战国时人,生卒年不详。燕国名将,昭王时拜为上将军,曾率燕、赵、楚、韩、魏五国兵伐齐,下齐七十余城,封昌国君。(9)济西一战:指战国时,乐毅率燕、赵、楚、韩、魏五国兵伐齐,大败齐军於济水西岸,齐泯王亡走莒城。乐毅趁势攻入齐国首都临淄,总计攻下七十余城。(10)并:通『并』,兼并。 齐:国名,战国七雄之一。故址在於今山东省北部、河北省东南部一带。周武王封姜太公於此,传至战国时,君位被权臣田氏篡夺。後为秦国所灭。 破竹:剖开竹子。 指授:指点传授。 径造:直接进攻。径,通『迳』,直接。造,至。 秣陵:地约当在今南京市附近,三国吴孙权於汉献帝建安十年得秣陵,改名为建业。 束手:无计可施,无法抵抗。

成语故事

公元280年,西晋镇南大将军杜预向晋武帝司马炎建议,讨伐吴国,他调兵遣将,10天功夫就占领了长江流域的大片地方。当时有人建议收兵待来年春天再战。杜预认为要乘胜追击,趁士气高涨时出兵就能迎刃而解,不久就一举占了吴国

成语典故

杜预是西晋时的着名大将,他的学识渊博,时人称为『杜武库』。据《晋书·卷三四·杜预列传》载:蜀汉灭亡之後,孙吴偏安江东。於是晋武帝派杜预为『镇南大将军』,统军攻打东吴。战事进展得很顺利,短短数日就攻占吴国许多城池,吴军都督孙歆等人被俘。杜预想要趁胜追击,但有官员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吴国立国已久,一下子很难攻下;而且南方正是雨季,容易河水泛滥,行军不易;加上天气炎热,疫病容易流行。不如暂停进攻,等到冬天再说。但杜预举出当年乐毅的济西之战为例,认为『我军现在士气旺盛,如果趁机伐吴,就像用刀劈开竹子一样,只要劈开前面几节,下面也会顺着刀势轻易地劈开了』。晋武帝接纳了杜预的建议,继续进攻吴国,果然节节顺利,很快地灭了吴国。後来『迎刃而解』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战事进展顺利。亦用来比喻事情很容易解决。

分字解释

迎:yíng 1、<动>迎接;往迎。《滕王阁序》:『千里逢迎,高朋满座。』2、<动>投降。《赤壁之战》:『诸将吏敢复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3、<动>迎娶。《孔雀东南飞》:『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4、<介>向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

刃:rèn 1、<名>刀锋;刀口。《寡人之于国也》:『填然鼓之,兵刃既接。』2、<名>刀剑一类有锋刃的器具。《梅花岭记》:『德威流涕,不能执刃。』3、<动>用刀剑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

而:ér 1、<名>颊毛;胡须。《周礼·考工记》:『深其爪,出其日,作其鏻之而。』2、<代>通『尔』你,你的。《记王忠肃公翱事》:『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3、<动>通『如』。好像《察今》:『军惊而坏都舍。』4、<连>1.表并列关系。《论积贮疏》:『苟粟多而财有余。』《捕蛇者说》:『黑质而白章。』2.表相承关系。《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石钟山记》:『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3.表示递进关系。《劝学》:『君子愽学而日参省乎已。』《赤壁之战》:『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4.表转折关系。《殽之战》:『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论积贮疏》:『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5)表修饰关系。《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6)表假设关系。《信陵君窃符救赵》:『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冯婉贞》:『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7)表因果关系。《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赤壁之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8)表时间、方位、范围的界限,相当于『以』。《祭妹文》:『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5、<助>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吧』。《论语·子罕》:『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论语·微子》:『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6、词缀,嵌在某些时间词后面。《口技》:『俄而,百千人大呼。』《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解:jiě 1、<动>解剖;分割。《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2、<动>解开;解下。《公输》:『子墨子解带为城。』3、<动>解除;消除。《荆轲刺秦王》:『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4、<动>溶解;溶化。《满井游记》:『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5、<动>排解;化解。《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6、<动>解围;撤围。《信陵君窃符救赵》:『秦军解去,遂救邯郸。』7、<动>解脱。道家称人死后灵魂脱离躯体而升天成仙。《梅花岭记》:『谓颜太师以兵解。』8、<动>缓解;和解。《触龙说赵太后》:『太后之色少解。』9、<动>解释;解说。《隆中对》:『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10、<动>理解;懂得。《与妻书》:『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11、<动>能;合。罗隐《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12、<名>见解;见识。《南史·张邵传》:『融玄义无师法,而神解过人。』13、<动>解便;解手。戚继光《练兵实记》:『遇夜即于厕中大小解。』14、<名>文体的一种,用于释疑。如韩愈的《进学解》。jiè 1、<动>遣;发遣。《宋史·举志》:『天下之士屏居山林,令监司守臣解送。』2、<动>解送;押送。《水浒传》:『开封府公文只叫解活的去,却不曾教结果了他。』

迎:《酉集下·辵字部》《唐韵》语京切《集韵》鱼京切《韵会》疑京切,□音□。《说文》逢也。《增韵》逆也,迓也。《扬子·方言》自关而东曰逆,自关而西曰迎。《淮南子·览□训》不将不迎。〈注〉将,送也。迎,接也。不随物而往,不先物而动也。又逆数也。《史记·五帝纪》迎日推策。〈注〉逆数之也。日月朔望,未来而推之,故曰迎日。又《广韵》鱼敬切《集韵》《韵会》《正韵》鱼庆切,□□去声。《正韵》凡物来而接之则平声,物未来而往迓之则去声。《诗·大雅》亲迎于渭。又叶吾郞切,音昂。《史记·龟筴传》理达于理,文相错迎。使工占之,所言尽当。又叶元具切,音遇。《屈原·离骚》百神翳其备降兮,九嶷□其□迎。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考证:(《史记·龟筴传》理达于理,文相错迎。使工召之,所言尽当。)谨照原文召之改占之。

刃:《子集下·刀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而振切,忍去声。《说文》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徐曰》若今刀刃,皆别铸刚铁,故从一。《玉篇》刀刃也。《庄子·养生主》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又《韵会》刀加距为刃。《字汇》俗作刄,非。又而邻切,音人。《扬子·太玄经》旌旗絓[音guà]罗太恨民也。兵衰衰不血刃也。

而:《未集中·而字部》《广韵》如之切《集韵》《韵会》人之切,□音栭。《正韵》如支切,音儿。《说文》颊毛也。〈注〉臣铉等曰:今俗别作髵,非是。《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作其鳞之而。〈注〉之而,颊□也。又《玉篇》语助也。《诗·齐风》俟我於着乎而。又《书·洪范》而康而色。〈传〉汝当安汝颜色。又《诗·小雅》垂带而厉。〈笺〉而亦如也。又《诗·大雅》子岂不知而作。〈笺〉而,犹与也。又《礼·檀弓》而曰然。〈注〉而,犹乃也。又《韵会》因辞,因是之谓也。《论语》学而时习之。又《韵会》抑辞,抑又之辞也。《论语》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又《韵会》发端之辞也。又《集韵》奴登切,音能。《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宁。《释文》郑读而曰能,能犹安也。考证:(《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其鳞之而。)谨照原文其上增作字。

解:《酉集上·角字部》《唐韵》《正韵》佳买切《集韵》《韵会》举嶰切,□皆上声。《说文》判也。从刀判牛角。《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左传·宣四年》宰夫解鼋。《前汉·□汤传》支解人民。〈注〉谓解□其四支也。又《博雅》散也。《玉篇》缓也。《易·解卦注》解,难之散也。《正义》解有两音,一古买反,谓解难之初。一谐买反,谓既解之后。故序卦云:解者,缓也。险难解释,物情舒缓,故为解也。《前汉·张耳□余传》今独王□,恐天下解也。〈注〉谓离散其心也。又《玉篇》释也。《仪礼·大射礼·解纲注》解,犹释也。《文心雕龙》百官询事,则有关刺解谍。解者,释也。解释结滞,徵事以对也。又《广韵》脱也。《礼·曲礼》解履不敢当阶。又《博雅》说也。《史记·封禅书》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注〉皆自解说,遇风不至也。又《广韵》讲也。一曰释诂也。《礼·经解疏》解者,分析之名。又乐曲解。《古今乐录》伧歌以一句为一解,中国以一章为一解。王僧□启云:古曰章,今曰解。解有多少,当是先诗而后声也。又《字汇补》削也。《鲁语》晋文公解曹地,以分诸侯。又止也。《前汉·五行志》归狱不解,兹谓追非。又开也。《后汉·耿纯传赞》严城解扉。又达也。《庄子·秋水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又解构,犹间构也。《后汉·隗嚣传》勿用傍人解构之言。又犹会合烦辱也。《淮南子·俶真训》孰肯解构人间之事,以物烦其性命乎。又道家有尸解术。《史记·封禅书》为方僊道,形解销化。《集解》尸解也。《问奇集》《金壷字考》攺音假,非。又梵言目帝罗,此云解脱。荆溪净名记,若正用功,解可作古买切。功成日,解应作户买切。强分二音,亦非。又解解,戟多之貌。《扬子·太□经》次七:何戟解解遘。又《集韵》《韵会》下买切《正韵》胡买切,□音蟹。义同。又《增韵》物自解散也。《孔安国·尚书序》逃难解散。〈注〉解音蟹。又《广韵》晓也。《礼·学记》相说以解。〈注〉解物为解,自解释为解,是相证而晓解也。《魏志·贾诩传》太祖与韩遂、马超战渭南,问计於诩。对曰:离之而已。太祖曰:解。〈注〉谓晓悟也。又《博雅》迹也。《尔雅·释兽》□,其迹解。〈注〉其迹名解。又地名。《左传·昭二十二年》王师军於解。〈注〉洛阳西南有大解、小解。又《史记·甘茂传》今公与楚解口地。《索隐》秦地名。《正义》解口,犹开口也。又州县名。《一统志》春秋为晋之解梁城,战国属魏,汉为解县,属河东郡,五代汉始置解州,治解县,元属平阳路,明因之。又姓。《广韵》自唐叔虞食邑于解,后因氏。又复姓。《姓苑》北魏有解枇氏,后攺为解氏。又《说文》解廌,兽也。《史记·司马相如传》弄解豸。〈注〉解豸,似鹿,一角,一名神羊。古者决讼,令触不直者。唐御史法冠,一名解廌冠,取其能触邪也。《晋书·舆服志》作獬豸。《王充·论衡》作觟□。又与嶰通。嶰谷,谷名。《前汉·律正志》取竹之解谷。《孟康曰》解,脱也。一说昆仑之北谷名也。又与澥通。《前汉·扬雄传》江湖之雀,勃解之鸟。又与蟹同。《吕览·恃君篇》大解、陵鱼,大人之居。《山海经》作大蟹。又《唐韵》尸卖切《集韵》《韵会》下解切,□蟹去声。亦判也,散也,晓也,兽也,地名也。又《玉篇》接中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为弓,茭解中有变焉,故挍。〈注〉茭,弓檠也。茭解,谓接中也。又支节也。《前汉·贾谊传》所排击剥割,皆衆[音zhòng]理解也。《师古注》解,支节也。又与懈同。《诗·大雅》不解于位。〈注〉解,怠惰也。《礼·月令》民气解惰。又与邂同。《正字通》解后,即邂逅,言彼此不期而遇也。《六书正伪》别作邂,非。又《广韵》古隘切《集韵》《韵会》居隘切《正韵》居拜切,□皆去声。《类篇》除也。一曰闻上也。《韵会》发也。《唐制》进士由乡而贡曰解额。又《国史补》外府不试而贡者,谓之拔解。《宋史·选举志》天下之士,屛处山林,令监司守臣解送。又《职官志》入额人一任实满四年,与解发赴铨。《正字通》凡官司解报、杻解,皆此音。《韵会》读若懈,非。又与廨同。《玉篇》署也。《商子·垦令篇》高其解舍。《左思·吴都赋》解署棊布。〈注〉言非一也。又《集韵》口卖切,楷去声。解垢,诡曲之辞。《庄子·胠箧篇》解垢同异。《音义》又音楷。又叶举履切,音几。《古诗》着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又叶居缢切,音记。《楚辞·九章》愁郁郁之无快兮,居戚戚而不解。心鞿羁而不开兮,气缭转而自缔。又叶讫力切,音棘。《诗·鲁颂》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又叶举下切,嘉上声。《僧皎然·题毗沙天王像》忆昔胡兵围未解,感得此神天之下。《俗书正误》解从刀、牛。俗从羊作觧,非。廨字原从厂作。考证:(《史记·封禅书》燕人方僊道,形解销化。〈注〉尸解也。)谨照原文燕人改为字。注字改集解。(《史记·司马相如传》弄解豸。〈注〉解似鹿,一角,一名神羊。)谨照原文注解下增豸字。